医科大学精品课件:新生儿疾病.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医科大学精品课件:新生儿疾病.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科大学 精品 课件 新生儿 疾病
- 资源描述:
-
1、新生儿败血症 (neonatal septicemia),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 欧阳颖副主任医师 Tel 13925131189 Email oyying168,目的要求:,1、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感染途径及发病机制 2、 掌握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 3、 掌握新生儿败血症的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定义,病原体侵入血循环,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造成全身炎症反应。 常见的病原体为细菌,也可为霉菌、病毒或原虫 本节主要阐述细菌性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我国活产足月儿110 极低体重儿164 美国活产新生儿0.10.5 % 病死率:我国 13%-15% 美国 5% -10%,一、
2、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原菌: 我国 最多见 葡萄球菌 其次 大肠杆菌等G 杆菌,发达国家 B族溶血性链球菌(group Bstreptococcus,GBS) 李斯特菌,B族溶血性链球菌,李斯特菌,近年 机会致病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绿脓杆菌、 克雷伯杆菌等)有增加趋势,绿脓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二)感染途径,产时感染,产后感染,产前感染,感染途径 产前感染,母菌血症或其它感染 病原菌经胎盘感染胎儿,产道细菌上行,局部绒毛 膜羊膜炎,细菌扩散 至羊膜腔,胎儿吸入污 染的羊水,羊水穿刺消毒不严感染胎儿,感染途径 产后感染,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因,皮肤,脐部,消化道,呼吸道,静脉留置
3、针,吸痰,暖箱内水箱中的水,近年极低出生体重 儿存活率明显提高,,医源性感染有增加 趋势,医务人员的手,机械通气,感染途径,产前、产时感染 以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为主 产后感染 以葡萄球菌和机会致病菌多见,细菌入侵后是否发展为败血症取决于 细菌的毒力 数量 入侵方式 入侵时间 新生儿当时的免疫状态,屏障功能 淋巴结发育不全 补体C3 C5 调理素等含量低 中性粒细胞产生及储备均少 细胞因子能力低下,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屏障功能差,皮肤角质层薄、粘膜柔嫩 易损伤,脐残端未完全闭合 细菌易进入血液,皮肤破损,脐残端未完全闭合,血脑屏障功能不全 细菌性脑膜炎,呼吸道纤毛运动差,胃液酸度低、胆酸少, 杀菌
4、力弱,肠粘膜通透性高,分泌型 IgA缺乏 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淋巴结,缺乏吞噬细菌的过滤作用 感染不能局限在局部淋巴结,补体,C3、C5、调理素等含量低 机体对某些细菌抗原调理作用差,产生、储备少,趋化性及粘附性低下 吞噬和杀菌能力不足,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中性粒细胞,产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白细胞介素8等细胞因子能力低下,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特异性免疫功能,体液免疫 IgG 来自母体,胎龄愈小,含量愈低 早产儿更易感染 IgM和IgA 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含量低 对G- 杆菌易感,未接触特异性抗原T细胞处于nave状态 细胞因子不能有效辅助B细胞、巨 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细
5、胞免疫,临床表现,根据发病时间分早发型和晚发型,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 “六不” 反应差、嗜睡(不动) 发热或体温不升 不吃 不哭 体重不增 面色不好,临床表现,以下体征高度怀疑败血症,黄疸 有时是唯一表现 肝脾肿大 轻至中度肿大(出现较晚) 出血倾向 休克 其他 呕吐、腹胀、中毒性肠麻痹 呼吸窘迫或暂停、青紫 合并症 肺炎、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黄疸,肝脾肿大,肝脾肿大,肝脾肿大,出血倾向、瘀斑,中毒性肠麻痹,呼吸困难, 病原菌检查 1. 血培养 2. 脑脊液、尿培养 3. 皮肤表面、脐部、胃液、 咽拭子和外耳 道分泌物培养 4. 病原菌抗原及DNA检测,三、实验室
6、检查, 非特异性检查 1.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25109( 3天) ; 20109( 3天) 2 杆状核/分叶核 0.16, 3 血小板低 4. 急相蛋白:CRP 8ug/ml 5 PCT 2.0ug/L 6 IL-6,四、诊断, . 确定诊断:具有临床表现并符合下列任一条: (1) 血培养或无菌体腔内培养出致病菌; (2) 如果血培养标本培养出条件致病菌,则必须与另次(份) 血、或无菌体腔内、或导管头培养出同种细菌。,临床诊断败血症, 临床诊断:具有临床表现且具备以下任一条: (1) 非特异性检查2 条。 (2) 血标本病原菌抗原或DNA 检测阳性,治疗, 抗生素治疗 应用指征 抗生素选择
7、 用药原则:早用药 静脉、联合用药 疗程足:血培养阴性,临床好转后5-7天;阳性,10-14 天;并发症,3周。 7天,q 12h ; 7天, q 8h,处理严重并发症:抗休克、纠酸、低氧,减轻脑水肿。 清除感染灶 支持疗法 1. 保暖,水、电解质平衡 2.免疫球蛋白静注 3. 换血疗法 4. 血小板低,输血小板,G-CSF,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重 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各种围生
8、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引起新生儿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定 义,48,病因,核心:缺氧 缺氧:围产期窒息,呼吸暂停,呼吸衰竭 缺血:心跳停止,周围循环衰竭,心力衰竭 严重失血或贫血,脑血流改变 缺氧缺血加重脑血流重新分布 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障碍 脑组织代谢改变 能量衰竭 细胞膜上钠钾泵功能不足 Ca2+通道开启异常 氧自由基损伤 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发 病 机 制,缺氧缺血加重脑血流重新分布,缺氧缺血为部分性或慢性,大脑半球血流,大脑前、中、后动脉的边缘带(矢状旁区及其下白质)受损,代谢最旺盛部位血
9、流,基底神经节、丘脑、脑干、小脑血流,脑血流改变,发病机制1,大脑大动脉分布,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发病机制1,脑血流改变,缺氧缺血加重脑血流重新分布,53,发病机制脑血流改变,选择性易损区(selective vulnerability),足月儿,早产儿,脑组织内在特性不同而具有对损害特有的高危性,大脑矢状旁区脑组织,脑室周围的白质区,矢状旁区损伤图解,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障碍,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障碍,血压高,血压低,压力被动性脑血流,缺氧、高碳酸血症,脑血流过度灌注,脑血流减少,颅内出血,缺血性脑损伤,发病机制2,窒息缺氧为急性完全性脑损伤发生在代谢最旺盛部位(基底神经节、丘脑
10、、脑干核) 选择易损性 缺氧、酸中毒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障碍:血压 血管破裂出血;血压 缺血性损伤,脑组织代谢改变,缺氧,脑组织无氧酵解,组织中乳酸堆积,能量产生,能量衰竭,钠钾泵功能不足,Ca2+通道开启异常,氧自由基损伤,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发病机制3,细胞膜上钠钾泵功能不足,细胞膜上钠钾泵功能不足,Na+、水进入细胞内,细胞源性脑 水 肿,Ca2+通道开启异常,Ca2+通道开启异常,Ca2+内流,脑细胞损伤,受Ca2+调节的酶被激活,磷脂酶激活,蛋白酶激活,脑细胞完整性及通透性破坏,ATP ADP AMP 腺苷 次黄嘌呤,黄嘌呤脱氢酶,Ca+,蛋白水解酶,O2,次黄嘌呤氧化酶,氧自由基
11、损伤,缺氧缺血,再灌注,尿酸+O2-,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突触超微结构,脑水肿 早期主要的病理改变 选择性神经元死亡及梗死(多见于足月儿) 部位 脑皮质(呈层状坏死)、海马、基底节、丘脑、 脑干和小脑半球 后期 软化、多囊性变或瘢痕形成,病理学改变,出血 脑室、原发性蛛网膜下腔、脑实质出血 早产儿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 脑室周围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PVH-IVH),病变范围和分布 取决于脑成熟度、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66,67,临床表现,取决于缺氧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根据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改变、 有无惊厥、病程及预后等,分为 轻、中、重三度,意识 过
12、度兴奋 嗜睡、迟钝 昏迷 肌张力 正常 减低 松软 原始反射 拥抱反射 稍活跃 减弱 消失 吸吮反射 正常 减弱 消失 惊厥 无 常有 频繁发作 中枢性呼吸衰竭 无 无或轻 常有 瞳孔改变 无 无或缩小 不对称或扩大 EEG 正常 低电压,可有痫样放电 爆发抑制,等电位 病程及预后 兴奋症状在24小 症状在多在14天内 病死率高,多在 时内最明显,3天 消失, 数周内死亡, 内渐消失,预后好 可能有后遗症 症状可持续数周, 后遗症可能性大,分度 轻度 中度 重度,HIE临床分度,辅助检查,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腰穿 B超 CT扫描(MRI) 核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共振(
13、DWI) 脑电图,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 足月儿HIE诊断标准,诊 断,有明确的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异常产科病史,以及严重的胎儿宫内窘迫表现(胎心 100次,持续5 min 以上和(或) 羊水度污染),或在分娩过程中有明显窒息史 出生时有重度窒息,指Apgar 评分1 min 3分,并延续至5 min 时仍5 分;或出生时脐动脉血气pH7,足月儿HIE诊断标准,出生后不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并持续24 h以上 排除电解质紊乱、颅内出血和产伤等原因引起的抽搐,以及宫内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其他先天性疾病所引起的脑损伤,确诊 同时具备以上4 条 拟诊病例 第4条暂不能确定者 目前尚无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