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校本教学设计.doc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4438674
  • 上传时间:2022-12-09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47.4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校本教学设计.doc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语文 统编 年级 上册 校本 教学 设计 下载 _五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杜牧题乌江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2、把握咏史诗的鉴赏方法。3、学习诗人借古抒怀、忧时伤乱的情怀。4、熟读、背诵题乌江亭教学重点把握咏史诗的鉴赏方法,学习诗人借古抒怀、忧时伤乱的情怀。教学难点把握咏史诗的鉴赏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亲近经典,能让你走智慧人生之路。有人说:不读红楼,就不懂人生;不品唐诗,就不懂中华诗韵。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漫步晚唐诗坛,体味杜牧咏史诗的韵味。二、作者简介:(投影)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

    2、川”,著有樊川文集。三、复习杜牧的诗(投影)清明赤壁江南春泊秦淮总结:从这几首诗可看出,杜牧善于将国事民忧与诗歌紧密结合,其作品也具有现实主义创造精神。四、咏史诗鉴赏步骤A 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C、诗人写作的目的?(即表达什么情感)(教师补充解说一般有几种:抒怀论史-知人;忧世讽今或伤今-明世)D、写作技巧?教师师补充解说:构思上百花齐放:一般有写景抒怀,叙史抒怀,直接议论抒情这几种。技巧方面主要注意其典故,是自比还是对比等。五、学习题乌江亭1、检查预习, 朗读全诗(集体)。思考: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史?你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提问,引导,明确:吟咏项

    3、羽的历史。从诗题题乌江亭和诗句“江东子弟多才俊”可知。请一个同学说说有关项羽在乌江亭的故事。2、诗人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何态度?提问两三位同学,对与否请进入诗歌内容,然后再做定论。3、析诗:展示诗句赏析其内容。小组讨论,发言,教师点拨。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忍辱负重而重新奋发图强,惋惜他英雄事业毁于一旦。借古抒怀 (主旨)4、朗读诗歌,探讨问题。(个人朗读,教师点评)提问: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流露诗人对项羽批评惋惜的态度?从中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来? 结合现实说说你的感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及时点拨,主要引导学生从古典诗歌中汲取思想精华,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六、课

    4、外拓展:各抒己见历代诗人对项羽的死评论不一,请结合王安石的乌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说说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的观点。(展示两首诗歌)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杜牧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批评,惋惜)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赞扬借此抨击南宋委曲求全)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是必然的)七、品读经典,学会做人作文。杜牧和王安石的诗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的咏史之作,其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但都能言之成理。你认为哪一首更好,为什么?西塞山怀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

    5、标 :1、了解诗人刘禹锡的生平。2、了解咏史诗的一般特点。3、理解诗中借古喻今的写法。4、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咏史诗的一般特点。2、理解诗中借古喻今的写法。三、学法指导:1、诵读诗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2、咏史诗的一般特点古人写咏史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有的咏史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感慨只是画外音而已。读咏史诗,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评价技巧、手法。在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四、学

    6、习过程预习导学(一) 复习乌衣巷,背诵西塞山怀古。(二) 理解语词1、重点字词:楼船:高大的战船。王气:此即帝王之气,这里借指东吴的国运。黯然:暗淡无光。 收:结束,消失。降幡:表示投降的旗子。 枕:贴,靠。寒流:指深秋的长江。四海为家:四海成为一家,指全国统一。故垒:过去修筑的堡垒。萧萧:秋风的声音,形容荒凉冷落的样子。2、名句释义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慨叹自东吴以来,人世又已几度兴亡,而西塞山依旧屹立在长江之畔。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当年的要塞,已长满芦苇和荻草,只留下一片荒凉的陈迹。(三) 诵读诗歌,结合P40评读与探讨,说说诗歌的寓意。学习研讨(一) 导入以前同学们

    7、学过的金陵五题组诗里的石头城、乌衣巷,就属于咏史怀古诗。学生一起背诵这两首诗: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组古诗对金陵五处有代表性的古迹进行了吟咏,对发生在这一历史环境中的历史事件进行了评说,以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这两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首他的怀古诗-西塞山怀古。(二) 诵读与品味学生交流预习成果。1、刘禹锡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排行二十八,洛阳人。贞元九年(793)进士,登博学宏词科,为监察御史。因参加永贞革新,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移夔、和

    8、二州。文宗初,入为主客、礼部郎中。又出为苏、汝、同三州刺史。开成元年(836)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称刘宾客。他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进步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讽喻诗、竹枝词、怀古诗是刘禹锡诗集中最有成就的作品,尤其是后两者在中国诗歌史上更有突出地位。其诗凝鍊委婉,韵味深醇。尤长七绝,其竹枝词、浪淘沙等,清新俊爽,富民歌情韵,为唐诗别开生面。有刘梦得文集,全唐诗存诗十二卷。2、诗文解释王濬率领高大的战船,顺江而下,讨伐东吴,金陵城中的士气黯然消失。千丈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投降的旗子挂在石头城上。人生中有几回伤感往事,山形依然没有改变,枕靠在长江上。从今以后天下统一,旧日的堡垒在一片芦荻草中显得凄凉

    9、萧瑟。3、整体把握刘禹锡是一位进步的诗人,他对时政的感慨,往往借怀古的形式抒发出来。阅读时应注意诗人名为咏叹历史兴亡,实是借占喻今,提出警告。(三)合作探究1、名句赏析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2、思想感情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追怀西晋灭吴的史实,并抒发感慨,借古喻今,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3、艺术欣赏借古喻今诗的前四句以豪迈的笔力追述西晋王濬率水师顺江东下,冲破一切阻拦直抵金陵,迫使东吴孙皓投降的史实,说明天险、人力都挽救不了腐朽王朝灭亡的命运,千寻铁锁不过是枉费心机,最后还是落得一片降幡出石头的结局。五、六句从东吴的覆亡联想到东晋以来几个小朝廷的破

    10、灭,提醒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结尾两句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映衬出那些无人过问的故垒,在瑟瑟秋风中是如此的荒凉冷落,形象地给唐统治者指出历史的见证。凭吊古迹,议论往事,借古喻今,给人以启示,是这首怀古诗的鲜明特点。(四)课堂小结课堂训练阅读唐朝韦庄诗台城,完成诗后问题。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参考答案:(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

    11、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步骤】字词教学,理解文本 朗读教学,理解情感 古诗今译,活动体验【

    12、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散曲,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题目是什么?潼关怀古,下面请大家齐读课文,会背的就背诵课文。学生读。【通过字词,解读文本】1、解释字词(学生读、解释,老师补充提问)问一下大家,预习过了吗?好的,那我来个很简单的检查,我这里有一些词语,都是课文里的,看谁知道他们的意思。记住想说就说。山河表里 踌躇 宫阙 苦 山河表里什么意思?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这里的表是什么意思?表就是外面。山河表里的顺序应该是山表河里,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诗就是一幅画,你可以想象,这里有座山,还有一条河,山的外面,河的里面是潼关路。(教师画,学生修正)你们再看这幅画,觉得我这样画对不对?和聚、怒两

    13、个字矛盾。(解读聚和怒)潼关的里面是峰峦如聚的华山,外面是波涛如怒的黄河,可见潼关地势非常?险要,潼关而且因为险要,而显得很重要,潼关就这样从一个险要的关口,变为兵家必争的战场。 宫阙 宫阙是什么意思?宫殿。实际上,宫、阙还是不同的,宫阙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如果宫阙被毁,那国家肯定已经灭亡了。课文提到的宫阙是谁的宫阙,秦汉的宫阙,是秦汉百姓的宫殿吗,不是,是秦汉皇帝的宫阙。假设让你们班级同学去建咸阳宫要多少年?花几十万人建成的秦宫不到一百年就毁了?不久汉朝开始了,又建了宫殿,然后汉朝的宫阙怎么又变成土了。踌躇,什么意思?本来是犹豫不决的意思,这里是心里不安,不愉快的意思。望了西都,心情怎么就不愉

    14、快呢?我发现古代的诗人很有意思,西望长安的时候心情总是很不愉快。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南登霞陵岸,回首望长安。王粲七哀这些诗人原来是为自己壮志未酬而伤心,而是什么让张养浩心情踌躇呢?与其说是伤心秦汉的宫阙变为了土不如说伤心建宫阙的百姓的苦。 苦,这个太简单了,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请组个词就来解释。读最后一句。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你觉得什么事情给百姓带来痛苦、苦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被许多人称赞,请比较下面句子,你们觉得好在哪里?A、兴,百姓福;亡,百姓苦。妙在独特的理解。B、兴,也任他;亡,也

    15、任他。妙在忧国忧民。2、读课文,造句。下面请同学来造个句子,从上面词语中任意挑选词语造一个句子,造句之前请大家再读课文。根据课文,围绕苦字小结:(出示原来的地图, 和板书)说,我也造个句子,兴,山河表里潼关路上有白骨;亡,秦汉宫阙废墟堆里有冤魂。此时此刻,对于百姓的疾苦,张养浩的内心情感是如何呢?假如是你站在潼关,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心情会如何?二、朗读体验对百姓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愤怒下面请大家自由的朗读课文,仔细体会张养浩的情感。那就带着这样的情感去读文章,同时看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学生朗读)元曲本来是用来唱的,山坡羊属于中吕唱调,唱调是这样“高下闪赚”。虽然我们现在不会唱

    16、,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朗读,通过自己的声音表达出这种效果。听录音。听录音。四古诗创译下面就请你把对张养浩,对潼关怀古的体会,用自己的语言,借助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示例:是谁,放纵着自己贪恋的目光在山水间游弋是谁,指点着山山水水展示一种占有欲那些峰峦和波涛,就是所谓的江山帝王的名字,就写在山水之间江山还是那个江山帝王的名字变了又变一个名字,写出来就得糟蹋多少百姓死者的浓血,还有生者的眼泪改改改,改朝换代争争争,总是战争苦苦苦,还是百姓最苦登飞来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古

    17、诗,并背诵。【教学重难点】: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教学过程】: 导语:孩子们,老师今天带你们去一个被人们称为“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的杭州飞来峰走走看看。一、欣赏图片,激情导入。1、教师播放飞来峰的图片,学生欣赏。师导:孩子,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来谈谈自己看后的感受吗?2、学生谈观后的感受。3、谈话,揭题。师导:在你们的眼中,飞来峰是那样的美丽、雄伟壮观,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教师板书:角度),结果认识不同,感受不同。我们北宋时期最伟大的诗人、政治家也登上了飞来峰,并留给了我们一首千古传颂的登飞来峰。(教师板书:登飞来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

    18、起来学习这首诗,品味诗人独特的感情、豪迈的气魄。4、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诗歌。1、投影古诗。(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最好还能读出古诗的节奏。(2)谁能代替诗人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2人读,并正音)。(3)我们一起做王安石,把这首诗齐读一遍。师导:孩子们,学习古诗,就是透过字面去想像当时的画面,和古人对话,体会他的感情。(4)你再认真读一读,想一想,从这首诗里你捕捉到了哪些信息,想像出什么样的画面?(交流要点:人、峰、塔、云、日等,其他人可以补充,老师随机板书。)(5)再现古诗画面。他们又有着一种怎样的联系呢?能不能把这几个字连起来说一说?(6)质疑,问难。过渡:在读的过程中

    19、,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学生提问,教师相机板书。(过渡:学贵有疑,有了这些疑问,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去学习。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古诗,理解诗意。)三、诵读诗歌,感悟哲理。1、解读1、2句。幻灯出示: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1)指名读诗句。(2)理解词语。寻:古代的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塔高。“千”在这里不是实写,是指多。如我们学过的“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闻说:听说。鸡鸣见日升:传说。站在塔上,五更天鸡叫的时候就看见太阳升起。(3)词语的意思理解了,谁能说说整句诗的意思呢?(同桌互相说、指名说)

    20、(4)想象太阳升起时的美景。师导:此时,诗人就站在飞来峰高高的塔上,想象看到了这样一幅美丽的情景。(出示:日出时的插图)发挥你的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这样的美景,你能用几句话描述当时的景象吗?(5)指导朗读。师导:这样的景象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那你认为怎样通过朗读来表达呢?2、解读3、4句。(过渡,师导:登上高高的塔,仿佛看见了日出时美丽壮观的情景。诗人不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出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1)学生齐读3、4句。(2)理解词语。不畏:不怕。缘:因为。(3)理解整句诗的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3、整体理解诗意。四、诵读诗歌,

    21、感悟哲理。(师导:现在我们理解的只是诗句的意思,实际上诗人写诗和我们现在写文章是一样的,是想通过字里行间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愿望。我们要想读懂诗人的心声,那就必须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1、教师出示:王安石变法的故事 ,“浮云”的典故。学生自己读读。(出示:在北宋仁宗时候,大批农民失去田产,沦为佃户,遭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为了争取生存的权利,他们只有拿起武器,铤而走险。于是王安石就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法,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在此期间,每项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可是各项新法的实施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因此在新法实施的过程中受

    22、到了很大的阻力。所以,他一登到山岭高塔,就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对这种景物的憧憬,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展望。“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障日也。”陆贾新语慎微篇。意思:西汉的人曾把浮云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2、理解“浮云”的深层含义。师导:读完了王安石的故事,知道了“浮云”的典故,你认为王安石眼中的“浮云”还指什么?3、深层次得理解“不畏”。师导:同样王安石也在实现自己理想的时候遇到了这样的奸邪小人,那他的反应是什么?你能用诗中的一个词来说说吗?“不畏”说明了什么?坚决果断地读读这个词。4、理解“最高层”。师导: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他这种

    23、坚决果断的意志,早在这首诗里就流露出来了,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就做了宰相,任凭反动势力怎样反对,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法。他能如此坚持和毫不畏惧,全都源于“只缘身在最高层”。“最高层”又有了什么样的深层含义?仅仅指的是他站的比别人高吗?还指他身上的哪些方面?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豪迈的气势。6、学生总结。(师: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7、诵读整首诗歌(师:只有站的高才能望得远。同样,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是这样,只有在各个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王安石的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着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伟略。请同学们合上书

    24、本一起诵读这首诗,读出诗人的豪迈气势,读出诗人的雄心壮志。)四、课堂检测。试题:填空练习飞来峰上,鸡鸣见日升。遮望眼,身在。五、课后拓展。1、自学古诗题西林壁。2、课下搜集有关王安石的古诗读一读,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六、结束语。“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那豪迈的气势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为之喝彩。同样也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为自己储备知识,积蓄能量,提高自己,因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齐声诵读这首诗来结束本课。 登金陵凤凰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通过写景、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能运用比较、想像、联想、品味关键词语等方

    25、法鉴赏诗歌。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景与情的关系。教学难点:能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路漫漫在屈原脚下求索,诗悠悠在汨罗江畔飘零,秋雨是杜甫笔下的残梦,月亮是李白头顶的乡愁.我们通过诗歌了解诗人,通过诗人更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今天让我们走进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世界.二、检查积累(李白诗中的名句)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5、人

    26、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10、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1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1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1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16、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17、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27、越中览古18、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1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三、学生介绍诗人李白及其有关写作趣事:介绍李白(略)写作趣事:黄鹤楼与凤凰台黄鹤楼与凤凰台同为中国历史名胜。它们的出名,是与两位诗人分不开的。传说崔颢游览黄鹤楼,留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不久,李白登黄鹤楼见到崔颢的诗,非常欣赏。当时有人要李白题诗,出于对崔颢的尊重,李白谦虚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于是“无作而去,为巨匠敛手”。文坛因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28、然而,李白毕竟属于那种充满创作天才的诗人,在登临黄鹤楼时没有尽情尽意,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也就是过后不久,李白在游览金陵凤凰台时,步崔颢原韵,作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此诗一出,马上博得了“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的赞许。确实,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同为登临怀古的双璧。不过,细读起来,不难发现李诗的概括力和意境都比崔颢高。李诗前两句概括了崔诗前四句的意境,腾出第二联怀古,丰富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崔颢怀古为“思乡”,而李白怀古却是“忧国

    29、”,两者相比,李白的思想境界也要比崔颢的高。四、 朗读诗歌(反复读)五、 翻译诗歌(略)六、 分析鉴赏 :师以“诗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好的诗歌能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等语导入:1 、介绍传说(略)2 、提问、交流:A/“凤去台空江自流”的“自”是什么意思?此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是独自、孤独的意思。慨叹时间的流逝,六朝繁华一去不返,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B/“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吴王的富丽宫苑如今被荒径埋没,东晋的名门贵族留下的只是荒冢,威风不再,烜赫难久,诗人在感慨时间的无情,叹息人世的无常。C/“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

    30、鹭洲”写远景,所写景色有何特点?有何作用?若隐若现(半隐半现)、气象万千、雄伟壮美。意在揭示人世无常,江山永恒的主题。D/“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长安不见”暗点诗中的哪个字?尽管奸臣当道君王昏庸,诗人仍然翘首长安,这说明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1) 比喻:“浮云能蔽日”,比喻奸臣遮拦贤臣,或喻皇帝被奸臣包围。借代: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2) “长安不见”暗点诗题中的“登”字。触景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3) 皇帝被奸邪小人包围,而且自己报国无门,心情沉痛,可见他内心的赤诚。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旨意深远,意境阔大,使是人产生强烈的共鸣。3、小结:意境是古

    31、代诗歌特有的一个美学范畴,它主要由诗中的“景”和所要抒发的“情”所构成。一首优美的诗,其外是美丽动人的景,其内是深邃感人的情。只有“景”和“情”很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才能构成摄人心魄的意境。4、分析景情关系:情景结构特点无外乎以下几种形式:1/先景后情;2/先情后景;3/纯景含情;4/先事后景5、分析诗中景与情存在怎样的关系?小结并板书:(1) 景与情的关系: 景中含情,为抒情张本(2) 景情结构特点:先景后情七 、比较阅读:崔颢黄鹤楼1、检查预习:2、写作背景介绍:。3、朗读:。4、拓展: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名作吗?湖北 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湖南 岳阳楼 范仲淹岳阳楼记江西 滕

    32、王阁 王勃滕王阁序5、分析鉴赏1/介绍传说:仙人乘鹤2/提问:(1)开头四句写仙人跨鹤而去,本属虚无,诗中却以无作有,这对表达作者的感慨有什么作用?这样写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剩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具有浓郁的飘然之气。师小结:刚刚抒发了对古人的感慨,笔锋一转,又看到了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于是又勾起了一怀乡愁(思乡之情)。卜算子 咏梅 陆游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陆游生平,熟悉作者的写作背景。 品读字句,赏析诗词。2、过程与方法 师生品读,分组探讨,共同解决疑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借梅花表达自己孤高雅洁

    33、的志趣和坚贞不屈的品格。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品读课文,通过字句的分析理解文本。2、难点:作者借写梅花表达自己的志趣和节操。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梅花的图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咏梅的古诗词呢?学生回答,如: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等等。教师进一步提到卜算子 咏梅(板书课题)二、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

    34、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二、词人与词 这是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写有大量歌咏梅花的诗,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畏强暴,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诗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诗人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绝句里写的:“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这首卜算子,也是明写梅花,暗写抱负。其特点是着重写梅花的精神,而不从外表形态上去描写。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三、读课

    35、文熟悉文本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2、教师找学生读课文,读完给予评价和指点。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四、翻译课文 逐句翻译课文,教师指点。 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已是黄昏时分,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成为泥土, 被碾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五、品读语句、赏析课文上阕“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写出梅花生存环境的恶劣,以荒凉之境衬寂寞之情。“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渲染了梅花的不幸遭遇。一个“愁”字形象地刻画了作者凄凉

    36、苦闷的心境。下阕“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百花怒放,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是一点迎春报春的赤诚。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被摧残践踏而化作尘土,但它的香味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六、主题归纳这首词主要表明了咏梅的高洁情操,体现出咏梅坚强不屈的精神,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坚贞不屈的高洁品格。七、拓展延伸结合时代背景,比较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与陆游作品的异同。八、作业布置扩写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结合时代背景及创作意图,重点突出作者追求的品格节操。人不学

    37、无以成才欧阳修声律启蒙一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吟诵诗经中的木瓜硕鼠。二、导入,简介声律启蒙 蒙学读物声律启蒙是清代车万育所写,分为上下卷,按韵分为30个章节,它的内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里面还有许多典故、故事呢。它的每一节都是由好几组对子组成。三、学习一东一、东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注释】三尺剑汉书高祖为黥布流矢所中,医曰可治。高祖曰吾提三尺剑取天下,非命乎?命在天虽扁鹊何益?黥古肉刑。汉六人,坐法黥,因称黥布。

    38、黥布见辞海1563页黥布条。1131英布条流矢乱箭也。六钧弓:古时三十斤叫钧,六钧弓指的是拉力较强的一种弓。左传定公侵齐,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皆取传观之。清暑殿:宫殿名,在洛阳宫中有清暑殿。广寒宫:天宝遗事唐明皇与申天师中秋夜游月宫,见榜曰“广寒青虚之府”。1.范读2.生一读(正字正音,字正腔圆地读正确)3.生二读(发现文字特点,相对,押韵,找出对子)4.生三读(个性化诵读,借助优美图片,品味语言魅力,感受意境美)三尺剑的故事男一号刘邦-这个不用多说,汉朝的开国皇帝,御驾亲征的一个皇帝。这个流失也就是在他御驾亲征的途中中的。男二号黥qng布-秦末农民起义的一个领袖,后投奔项羽,后又转投刘

    39、邦,最后竟成为逆臣贼子,于高祖11年造反.好了,弄清楚了两个人的关系这个流失的故事也好解释了。在黥布成为”逆臣“之后,刘邦御驾亲征铲平英布。这场战役中刘邦获胜,但是他却中箭了,而正是这一箭之伤要了汉高祖的命。话说这位皇帝凯旋回朝之后,这箭伤反倒愈发严重。于是他的媳妇吕皇后(吕雉)找来了名医,名医就说了注释里面的话,这话说的没毛病,能治。但是这位戎马一生的皇帝还是听出了大夫的弦外之音(命不久矣啊,这大夫也不傻,好歹不能当着皇帝面说他不行了)于是,刘邦才有了注解里的:“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 但是皇帝还是大方之人,给了这个大夫五十金让他走人。黥布造反是高祖11年

    40、,刘邦中箭伤是高祖12年,薨于高祖12年。可见这要命的箭伤。5.指导吟诵口诀: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归仄,很奇特。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入短韵长。四、以相同的调子来吟诵“一东”后面的内容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声律启蒙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吟诵诗经中的木瓜

    41、硕鼠和声律启蒙 一东二、学习二冬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1.范读2.生一读(正字正音,字正腔圆地读正确)3.生二读(发现文字特点,相对,押韵,找出对子)4.生三读(个性化诵读,借助优美图片,品味语言魅力,感受意境美)讲故事:叶公龙、冯妇虎声律启蒙的很多对子都出自于我们的诗歌。如“莺恰恰”就出自于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韵字:冬、钟、松、龙、蛩、蜂、雍、峰。5.学习吟诵口诀一二声

    42、平,三四仄;入声归仄很奇特。平长仄短入声促,平低仄高韵拖长。一、学习吟诵二东的内容。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四、拓展:有趣的对联1回文联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你知道吗?这一副对联出自福建厦门鼓浪屿,是一副典型的回文联。回文联是楹联中的特殊手法,

    43、其特点是既可以顺读,也可以倒读。这副对联正读、倒读字序不变,且有对称美。你会读吗? 静泉山上山泉静 清水塘里塘水清 风送花香红满地 雨滋春树碧连天2叠字联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获丰收 盈盈笑语,盈盈笑,笑频频传捷报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反正一样声律启蒙“三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声律启蒙“三江”达到熟读成诵。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美。2认识“斝、釭、稷、桀、逄”等11个生字,初步理解“蓉裳、蕙帐、玉斝、银釭、社稷”等词语的意思。3使学生尽力感悟“三江”所涉及的知识信息,欣赏对子,知道对子有正对和反对。4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

    44、大精深。5.运用“江”韵写儿童诗或童谣教学准备:古筝高山流水。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诵读方法,培养运用“江”韵练习说写对子,尝试写儿童诗。教学思路:激趣诵读、品读、积淀拓展兴趣。教学流程:一激趣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一起来温故知新“一东”和“二冬”。 练习东韵冬韵的对子,如“红”对“珠江水美”对 。“白云山上白云飘”对 。2. 学习声律启蒙“三江”?个别读。(师提出要求:要求读正确,流利,注意节奏)生提出疑问,生借助注释释疑(认识生字,初步理解对子内容,了解四个历史人物。)二、初步练读。1.听教师配乐范读,注意节奏。2.学生自读:注意停顿。圈出生字,多读几遍。3.检验自读情况。指名读,男女生竞赛读,师生对读,齐读。4.熟读成诵。师:发现这一段中有什么特点?(押“n韵)5.找出文中“n韵的字,师:古人把带“n韵的字归在“江”韵中,排列在第三篇,于是就是今天学习的“三江”了。6.师:觉得容易背吗?老师觉得不好背。我们一起来把教材改一改,让它易读易记,同时不改变它的节奏和韵律。师生一起对对子,编对子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校本教学设计.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43867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