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九章.pptx

  • 上传人(卖家):momomo
  • 文档编号:4437496
  • 上传时间:2022-12-09
  • 格式:PPTX
  • 页数:31
  • 大小:313.7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九章.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 社会学 概论 第五 课件 第九
    资源描述:

    1、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本章要点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共同构成了人类“初级生活圈”的整体存在状态。所有社会关系与社会运行的各种机制,其实已经从中产生出来。因此不要拘泥于本章任何具体论述,而要努力从整体上动态地把握人类社会的最基本层面及其变迁。性社会学与性别社会学是国际上前沿的重要研究领域。英语中传统的sex(偏生理意义、本质主义的性与性别)已经发展为sexuality(偏社会文化与历史建构意义的“性”)与gender(社会性别)两个相互关联的新概念。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扎根于中国的历史与社会变迁,学习它们并且使之本土化是本章的重点。关键概念与内容提要 关键概念:初级生活圈婚姻的生

    2、活实体与社会设置性与sexuality社会性别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运行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个人幸福、社会治理与各界争论的聚焦之所。对这一 领域的研究,是社会学重要的分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第九章 目录第一节 研究概述第二节 婚姻家庭社会学第三节 性社会学第四节 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第一节 研究概述一、研究对象与意义 生殖、养育、婚姻、性、爱情、社会性别这六个社会现象,完全可以分别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但是它们实际上又是一种系统的、整体的、动态的存在。引申社会学关于初级群体的基本概念,可以把它视为人类的“初级生活圈”。初级生活圈的概念比经

    3、典的家庭概念更加深入。家庭概念基本上是以血缘来确定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的性质;初级生活圈概念则强调,家庭并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被性构建出来的。性是人类最深刻的感受,只有在性的过程中,男女双方才可能结成最紧密和最持久的人际关系,两性之间的一切劳动分工与合作都来源于此。二、研究的独特角度 从个人活动的角度来看,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都是个人选择与行为的结果,表现为一种社会事实层面的生活实体。但是从社会运行的角度来看,它们又都是社会管理的产物,表现为一种强制式的社会设置。结果,它们总是同时既作为生活实体,又作为社会设置而存在和运行。划分和认清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这两个概念,是社会学对这一领域研究的不可

    4、或缺的基础。第二节 婚姻家庭社会学一、定义 (一)婚姻(一)婚姻 婚姻,作为个人活动结果的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二)家庭二)家庭 家庭,作为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子女生活共同体。核心家庭,又称夫妇家庭,指父母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主干家庭,指父母(或一方)与一对已婚子女(或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联合家庭,指父母(或一方)与多对已婚子女(或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包括子女已成家却不分家。二、婚姻与家庭的结构与关系研究 (一)家庭的规模与结构(一)家庭的规模与结构 在世界历史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日益从联合与主干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化。我国也

    5、是如此。但转型社会中的特有问题也时常抵消甚至扭转这一趋势。(二)家庭关系二)家庭关系 在家庭内的人际关系中,性爱、生殖、亲情这三大内容,是其他社会关系不具有的。(三)家庭功能三)家庭功能 家庭的功能在本质上是个人的基本需求的表现。区别只在于,在特定时空中,某些个人需求只能通过家庭功能的实现才能满足。(四)影响婚姻家庭的各种社会因素(四)影响婚姻家庭的各种社会因素 首先,家庭的变化受到计划生育国策的巨大影响。其次,社会设置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了婚姻家庭的生活实体。三、婚姻家庭的过程研究 (一)婚姻准备与结婚(一)婚姻准备与结婚 婚姻准备就是当事人在性、爱情、婚姻三方面持续地社会化与个性化的过程。婚

    6、姻准备中最引人关注的问题就是择偶(生活实体意义上的恋爱)。在定量研究中,它可以用一系列指标来测度或标定。第一,择偶动机。第二,择偶标准。第三,通婚圈半径。第四,通婚者的般配程度。第五,择偶的家庭因素。第六,择偶经历。(二)婚姻的维系二)婚姻的维系。第一,他(她)必须认定目前 的婚姻是自己不可或缺的人生价值。第二,他(她)必须愿意和善于为此首先付出。第三,他(她)必须拥有促使对方适当互动的能力。三、婚姻家庭的过程研究 (三)婚姻质量三)婚姻质量 它可以分成三种主观满意度:对配偶的、对双方共同生活状况的以及与假想的“第三者”进行比较的。(四)离婚率与离婚问题四)离婚率与离婚问题 离婚率的统计方法至

    7、少有四种:()离婚结婚比。()人口离婚率。()追踪离婚率。()最终离婚率。第三节 性社会学一、性的概念 目前目前,sexualitysexuality这个这个新概念新概念已经已经成为一切非医学的性研究的根基与中心,成为一切非医学的性研究的根基与中心,而而sexsex则主要指的是生物学和则主要指的是生物学和行为学意义行为学意义上的上的“性性”。在性社会学的视角下,性,其实是一般存在,而不是特殊现象;是社会化的行为,而不是单纯的生物属性;是人际活动,是网络化的组织,而不是个体的独自行为;是情景中的现象,而不是随心所欲;是初级生活圈的构成之一,而不是独立行为。二、性的社会因素 (一)性的(一)性的生

    8、命周期生命周期 个体的性的生物存在的发展与这个定轨相互作用,就是性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过程。(二)性与性别的互构系统二)性与性别的互构系统 两性的生物差异已被社会重新解释为性的性别角色。它是多重的,其具体内容随着社会管理的侧重点的变化而变化,甚至会相互矛盾,从而形成共时态的多重性别道德标准。(三)性的阶层规定三)性的阶层规定 特定社会总是把占据优势地位的那些阶层的性关系与性行为模式,规定为总人口的典范或准则。二、性的社会因素 (四)性的话语管治与行为四)性的话语管治与行为培训培训 贬斥激情就是最主要的行为规训。性是最需要激情的人类活动。特定社会对性的管理,往往表现为压制任何一种富于激情的个人活动

    9、。划定行为界限则是另外一种主要的行为规训,而且往往是出于防患于未然。(五)涉性的人际交往(五)涉性的人际交往 这是指那些客观上最终要结成性关系,但当前并无具体性表现的人际交往,最典型的就是谈恋爱。(六)性生活中的社会因素六)性生活中的社会因素 性生活中最根本的矛盾是:性行为要求“自私”,否则自己就无法达到性高潮;但是性关系却要求“无私”,否则无法与对方共享。这就是社会因素对于性生活的最主要影响。社会因素对性生活的影响,还集中地体现在当事人的性目标和性态度上。三、性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 (一)性、爱情、婚姻三者的关系(一)性、爱情、婚姻三者的关系 在以往的社会中,基本上是婚姻主宰着爱情,即“愿天下

    10、有情人皆成眷属”和“先结婚后恋爱”。婚姻也主宰着性。最近30多年来中国性文化的主要变化,就表现为在三者的相互关系中,爱情与性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婚姻的主宰地位正在日益丧失。(二)性在互联网二)性在互联网上上 互联网对于性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上述的各项,而在于挑战了以往社会对于性的界定:在上述各种活动中,双方都没有身体的直接接触,甚至根本就没有对 方,却产生了性的反应与效果。那么这究竟算不算性呢?三、性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 (三)三)“性的少数人群性的少数人群”的的“出柜出柜”女同性恋(lesbian“拉拉”)、男同性恋(gay“男同”)、双性恋(bisexual)、跨性别(transgender,通

    11、常认为包括变性、易装等)、“酷儿”(queer)、间性(intersex)在国际上被统称为“LGBTQI”,包括所有在社会中处于少数地位的那些社会性别与性实践。时至21世纪,他她们不仅在世界范围内日益获得平等的地位,而且在中国已经组成了数以百计的草根组织,开始展示自己的存在。他她们套用西方性革命的一句口号“性从壁橱里走出来了”,把自己的现身称为“出柜”。这对传统社会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也是性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三、性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 (四)性权利、性健康与性(四)性权利、性健康与性快乐快乐 1999年,世界性学会通过了性权宣言:性是构成每个人人格完整的一部分。它的充分发展依赖于人的

    12、基本需要的满足,比如,人们对接触、亲密、情感表达、快乐、温柔和爱的强烈渴望。性是个人与社会结构相互作用的基础,充分发展的性对个人、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安康幸福都是必不可少的。性权利是一种普遍的权利,它基于人类天生的自由、尊严和平等。因为健康是根本的人权,所以性健康一定是基本的人权。为保证人和社会发展健康之性,社会一定要通过各种途径承认、促进、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性权利。三、性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 (五)性教育(五)性教育 在性教育的内容中,不仅应该包括性健康知识,还必须包括社会性别、性权利与性快乐的内容,使之真正成为成长教育、人格教育与发展能力的教育被 称为“全性教育”。(六)与性有关的社会问题(六)与

    13、性有关的社会问题 它们都不是仅仅由性活动直接产生的,而是以性为载体,作用于社会的其他 领域。性病与艾滋病都可能通过造成体液接触的性行为来传播。但是,人们为什么会从事这样的行为、为什么采取或不采取预防措施、如何促进人们预防,这些都 不是医学所能单独解决的问题。社会学已经参与了预防工作而且大有用武之地。第四节 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一、从本质的性别角色到建构的社会性别 性别角色这个概念,来源于社会学中的社会角色理论。它是指:社会针对具有不同生物性别的人所制定的、足以确定其身份与地位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表现的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社会学界一般认为性别角色是一种“先赋角色”(亦称“归属

    14、角色”)。此后,随着发达国家中妇女运动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女权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原有的本质化的性别角色的概念基本被否定,代之以社会建构视角之下的“社会性别”(gender)的概念体系,而且仍然在不断前进之中。一、从本质的性别角色到建构的社会性别“社会性别”在英语中原来主要是一个语法上的概念,用来指称各种词性,尤其是阴性词、阳性词等(但是汉语词汇基本上没有这种区分)。女权主义把这个词借用过来,专指作为社会与文化的构成,通过社会化而学习到的、与两种生物性别相关的、对于一整套规范的期望,以及落实了的行为,并且强调男女不平等的权力结构。二、性别概念的重构 随着“社会性别”这个概念的创立和发展,学术界通

    15、常把传统的“性别”重 新划分为这样几个层次:染色体性别(和染色体构成的差异)、第一性征(生殖系统和性系统的差异)、第二性征(体型体貌等方面的差异)、第三性征(性格、气质、举止等方面的差异)。还有人提出第四性征(性取向)、第五性征(思维方式)等等。这种重构的基本理论取向是:第一,社会性别不是从染色体性别开始依次决 定后面的各个层次;第二,各个层次之间并不必然应该统一;第三,社会性别不是一个固定的范畴,而是可以而且容易变化的。总之,这种重构强调:“性别”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而且是社会所造成的,是多元的、可变的。三、性别的社会定轨 英文中的“feminism”在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中国大陆的时候,

    16、一般被翻译为“女权主义”;在我国台湾则一般被译为“男女平权主义”。20世纪90年代 以后,中国的许多女性研究者认为,将其翻译为“女性主义”更为合适。feminism最为宽泛的一般意义,是用来指称这样的理论或理论家:他们认为性别之间的关 系是不平等的,是一方压制另一方、一方服从另一方的;认为这是一个政治权力的问题,而不是一种自然的事实;并且认为这一问题对于政治理论及实践是至关重要的。三、性别的社会定轨 因此各派女性主义的基本共识就是性别的社会定轨理论。该理论认为:自从进入农业社会以来,大多数的人类社会是“以男权为中心”的,也有人称之为“父权社会”。这样的社会对于男人和女人设置了一整套文化模式、行

    17、为规范和评价体系,形成了性别的定轨。该社会中的个体,从出生开始就被不断地规训,以适应这个定轨,直到被社会化为一个“合格的”“成熟 的”男人或者女人。四、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 中国社会开始转型之后,社会性别问题的影响也在急剧增加。在公领域和私领域的许多方面,许多传统的观念、习俗、人际关系和权力结构都朝着性别平等 的方向出现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相反的趋势也显而易见而且引人注目。中国的社会性别理论基本上是引进的。这造成其传播范围仍然主要局限在较高阶层的女性之中,而且缺乏针对中国具体情况的研究和探讨。对于中国社会学的整体来说,首先需要承认和重视社会性别理论和女性主义理论对于本学科发展的重大意义,尽快尽多地

    18、吸收其研究成果;然后需要在各种社会学研究中大力引进“女性视角”。对于具体的分支学科来说,则应该探讨是否应该从“研究女性”走向“女性来研究”再发展到“为女性而研究”,最终实现“不只是女性来研究,也不只是研究女性”的真正的社会性别研究。思考题 请尝试评论人类“初级生活圈”的概念,包括其意义及局限性。举例说明:家庭与婚姻作为社会设置和生活实体,各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性社会学所说的性,与你的日常认识有哪些异同?从本质论的性别角色到建构论社会性别的认识转变,最深刻的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有哪些?阅读书目 杨善华,沈崇麟城乡家庭市场经济与非农化背景下的变迁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王跃生社会变迁与婚姻家庭变动20世纪30-90年代的冀南农村 北京:三联书店,2006 潘绥铭,黄盈盈性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王政,陈雁百年中国女权思潮研究社会性别研究专刊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麦克拉肯女权主义理论读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九章.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43749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