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十五章.pptx

  • 上传人(卖家):momomo
  • 文档编号:4437481
  • 上传时间:2022-12-09
  • 格式:PPTX
  • 页数:29
  • 大小:199.6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十五章.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 社会学 概论 第五 课件 第十五
    资源描述:

    1、第十五章 城市化本章要点 城市是一种主要由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组成的,规模较大、结构较复杂的地域社会共同体。城市化亦称都市化,通常是指随着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这一过程促使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 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我国的城市化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发端,经过曲折的进程,目前进入了从传统城市化向新型城市化转型的关键阶段。城市的空间结构是指城市人口及其活动场所在空间地域上有条理地分布而形成的格局。关于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及其生产过程,城市生态学家及城市社会 学家等做出了各自的分析和概括。本章要点 工业革命不仅引起了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的变化,而且引起了社会、

    2、文化及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各派社会学家对城市独特的社会文化特征即城市性产生了广泛的兴趣并进行了持续的探讨。城市问题是指存在于城市中的各种社会病态现象。由于城市具有高度聚集的特性,因此这些问题通常高度集中、非常严重。城市规划是应对城市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西方现代意义的城市规划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形成了各派城市规划思想、方案和理论观点,对城市规划实践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关键概念与内容提要 关键概念:城市城市化新型城市化郊区化芝加哥学派新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学城市性世俗化城市问题城市规划城市的空间结构花园城市 城市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构筑在地平线上的杰作。它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

    3、义的事件,是人类聚落形态的一次空前的革命。工业革命以来的 世界城市化已经或正在促使以乡村为基本载体的传统社会转变为以城市为基本载体的现代社会。现代城市以其鳞次栉比的高楼、纵横交错的街道、川流不息的车流、灵敏迅捷的通信、喧嚣繁华的闹市、多元复合的文化、璀璨绚丽的艺术、斑斓多姿的生活,展现出迷人的风姿与无穷的魅力;同时也存在着人口拥挤、就业困难、交通堵塞、住房短缺、犯罪率上升、环境恶化、贫富悬殊、生态失衡等各种各样令人迷惘与困惑的问题。现代城市空间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存在的问题,引起了中外社会学家持续的兴趣与探讨。第十五章 目录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第二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第三节

    4、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第四节 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一、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城市是一种主要由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组成的,规模较大、结构较复杂的地域社会共同体。工业革命以前的城市统称为“前工业城市”。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可供城市居民消费的农产品有限,所以前工业城市总的来说数量少,规模也不 大。二、近代以来的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概念及其历史(一)城市化的概念及其历史起点起点 城市化亦称都市化,通常是指随着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这一过程促使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二)城市化的必然性二)城市化的必然性.

    5、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工业化导致工商服务企业在特定地域集聚。同时,由于工商服务业较之农业具有更强的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因而它必然促进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农业生产工业化的趋势必将改变农村社区的固有特点,从而推动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实现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条件和劳动方式,实现了机械化,缩小了农业劳动和工业劳动的差距。.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地区传播,促进了农村的城市化二、近代以来的城市化 (三)城市化的发展规律三)城市化的发展规律 美国城市学者诺瑟姆1979提出了“城市化过程曲线”(即诺瑟姆曲线),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过程概括为 一条稍被拉平

    6、的形曲线,并把城市化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即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的初期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的中期加速阶段和进入高度城市化以后城镇人口比重的增长又趋缓慢甚至停滞的后期阶段。(四)世界城市化的历程(四)世界城市化的历程 自18世纪60年代发端至今,世界的城市化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自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产业革命到19世纪中叶,为世界城市化的兴起阶段。()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城市化由英国向各国推广,欧美各国城市 化基本实现,发展中国家进入城市化的起步与初期推展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为城市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与基本实现阶段。三、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城市的产生

    7、和发展(一)中国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二)中国城市化的起步和发展历程(二)中国城市化的起步和发展历程 学术界一般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作为城市化的起点,以此来衡量,我国是自1949年以后才进入城市化的起步阶段的,和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大体一致,其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10.6。截至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超过50。三、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三)新型城市化的特征三)新型城市化的特征 学界一般将我国2011年之前的城市化称为传统城市化,以与2012年之后的新型城市化相区别。所谓新型城市化,也称新型城镇化,是以人本、协调、集约、和谐、公平、可持续为特征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其核心是有序推进农民的市民化

    8、,重点是提高城市化的质量。新型新型城市化具有如下几个城市化具有如下几个特征:特征:()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布局优化的城市化。()城乡统筹的城市化。()社会和谐的城市化。()集约发展的城市化。()环境友好的城市化。第二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一、城市空间结构模型(一)城市空间结构的古典(一)城市空间结构的古典模型模型 城市人口及其活动场所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模式,社会学家很早就力图建 立起能表达这些模式的理论。下面介绍的几种模型是其中最著名的。.伯吉斯的伯吉斯的“同心环带同心环带”模型模型 20世纪20年代,城市社会学的著名派别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家伯吉斯根据对芝加哥市的研究,提出一个假设,即

    9、现代城市空间的扩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他把自己的这一发现称为“同心环带”模型。.霍默霍默霍伊特霍伊特的的“扇形扇形”模型模型 1939年,美国学者霍默霍伊特提出了一个“扇形”模型。该模型认为,人们从城市中心向外移动是按照像切开的馅饼状的扇形而不是同心环带的方式展开的。主要的市中心被划分成不同的地区,如中心商业区、工业区、低级住宅区、中级住宅区等,每个这样的区都以扇形从市中心向外扩展,通常是沿着主要的交通线延伸。一、城市空间结构模型.昌昌西西哈里斯等哈里斯等的的“多核心多核心”模型模型 1945年,美国学者昌西哈里斯和爱德华乌尔曼提出了“多核心”模型。这种模型认为,在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会形成许

    10、多商业、产业和住宅区的次中心,而这些次中心都可能但也未必一定按照“同心环带”或“扇形”模型提出的方式向外扩展。(二)城市空间结构的(二)城市空间结构的现(现(当)代模型当)代模型.塔弗等的理想城市模式 1963,塔弗、加纳和蒂托斯根据城市发展,从城市社会学角度提出了城市地域理想结构模式。.洛斯乌姆的区域城市结构模式 1975年,洛斯乌姆在研究了城市地区和乡村腹地以后发现,在城市地区和乡村腹地之间存在着一个连续的统一体。他据此提出了现代区域城市结构模型。(三)城市空间结构的后现代模型(三)城市空间结构的后现代模型一、城市空间结构模型一、城市空间结构模型二、城市空间结构的生产 (一)城市生态学对城

    11、市空间结构生产的解释(一)城市生态学对城市空间结构生产的解释 城市空间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尤其如此。城市生态学城市社会学的一个分支着力于研究城市社区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的规律性:它曾概括出城市结构变革的发生、城市人口及其活动在特定地区分布的几个过程。(二)新城市社会学对城市空间结构生产的解释(二)新城市社会学对城市空间结构生产的解释 城市化和空间的生产是交织在一起的。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逐渐形成了一个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关城市空间生产的研究派别,其代表人物有列斐 伏尔、哈维、索亚、卡斯特尔等。第三节 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一、城市性:社会学家有关城

    12、市独特的社会文化结构的研究 (一)滕尼斯:礼俗社会和法理(一)滕尼斯: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社会 在他看来,礼俗社会具有强烈的内聚性,人们彼此关心,团结一致,亲密无间。这种关系为共同的语言和传统所维系,其基础是共同的利益、目标、价值和规范,亲属关系、邻里关系和朋友关系 是它的基本形式,它们支配了礼俗社会的一切。而在法理社会中,亲属关系、邻里关系和朋友关系日渐衰微,人们很少有共同的价值和规范,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私利。因此,某种意义上讲,城市生活的特点就是唯我独尊,分崩离析,肆无忌惮的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甚至互相敌对。(二)齐美尔:大城市的(二)齐美尔:大城市的精神生活精神生活 齐美尔将“大城市型特

    13、性”描述为个人主义、个性、自由、非人性、理性和非情感化,并把这种独特的城市个性看作是城市居民适应和接受工业化城市新环境的结果。(三)沃思: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性(三)沃思: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性二、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概述 (一)城市人口规模大、密度高(一)城市人口规模大、密度高 现代城市是大量人口的集聚地。目前全世界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城市已达几十 座,其中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近20座。(二)城市人口异质性强(二)城市人口异质性强 例如,城市社会分工发达,职业种类多,就业结构高度分化,造成城市人口在职业上的异质化;城市人口所从事的职业不同,收入亦不同,造成他们在财富上的异质化;城市人

    14、口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造成他们在科学文化素质上的异 质化;城市人口来源不同,造成他们在社会背景上的异质化,其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与社会习俗等往往大相径庭;等等。二、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概述 (三)城市社会分工复杂,专业化程度高(三)城市社会分工复杂,专业化程度高 现代城市有各种各样的分工,有不同的产业和职业。不同的职业一般需要不同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只有具备相应知识与技能的人方能胜任。(四)城市社会关系具有匿名性与非人情性(四)城市社会关系具有匿名性与非人情性 从理论上讲,城市人口多,人与人之间相识和建立联系的机会也多。但实际上,由于人们时间、精力有限,除极小的范围外,城市中的人无法与更多

    15、的人保持和发展更进一步的关系。(五)城市社会活动科层化(五)城市社会活动科层化 在现代城市,初级社会群体趋向衰落。城市居民的工作乃至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一般与正式组织相联系,由其来安排与控制。这种组织也称科层组织、二、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概述 (六)城市社会阶层结构趋向开放,社会流动性高(六)城市社会阶层结构趋向开放,社会流动性高(七)城市文化世俗化七)城市文化世俗化“世俗化”是指一种文化、价值观脱离“神学”(传统社会思想体系)的束缚,转变为平民文化、价值观的过程,它也是城市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八)城市生活方式现代化八)城市生活方式现代化 其一,城市生活水平与质量高。其二,社会化程度高。其三,开

    16、放性强其四,生活节奏快。(九(九)城市社会控制以正式手段为主,社会整合度低)城市社会控制以正式手段为主,社会整合度低 现代城市规模大,人口构成复杂,越来越依靠正式控制手段,如规则、法律、法规、章程等。第四节 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一、城市问题 (一)城市问题概述(一)城市问题概述 城市问题是指存在于城市社区的各种社会病态现象。在这里,我们将城市问题分为社会文化问题与空间、实体环境问题两大类,这也是社会学家在研究城市问题时所经常采用的一种划分方法。前一类城市问题包括人口、就业、贫困、犯罪、自 杀、精神病等问题,后者包括交通、住宅、环境污染等问题。(二)社会学家对城市问题的解释二)社会学家对城市问题的

    17、解释.城市决定论:城市决定论:这一学派以齐美尔及芝加哥学派的著名学者沃思为代表。它认为,人口的高度集中及高人口异质性等城市特性,会造成一种社会解组现象,社会控制力因此减弱,个人对社会的疏离感增加,由此引起人格分裂、精神病、自杀、冷淡猜疑的人际关系、犯罪及其他异常行为如娼妓、赌博、盗窃与抢劫等现象的发生。一、城市问题 .人口构成论:人口构成论:城市决定论后来在美国社会学界受到质疑与挑战,其中以刘易斯和甘斯的挑战最为有名。刘易斯和甘斯都认为,城市问题与组成城市的某些人口群体自身所具有的性质有关。甘斯对此所做的解释更具代表性。他认为,在分析城市、郊区或乡村在社会问题上的差别时,重点应放在居住于这些不

    18、同社区的居民的性质上,如种族、社会阶级、家庭组合、年龄等。.亚亚文化文化论:论:亚文化论是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家费舍尔创立的有关城市问题的理论。费舍尔指出,在大城市,人口众多虽然造成了一群具有异常行为倾向的同类人的存在,一群人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相处,会渐渐形成一种相互了解与接受的规范、价值观念、态度与生活方式,即所谓的“亚文化”。只有属于同一“亚文化”群体的人们,在社会互动上才能相互给予情感和心理上的帮助、同情与支持。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相互帮助、同情与支持又是该亚文化群体得以长期存在的一个基本条件。二、城市规划 (一)城市规划的含义及其发展演变(一)城市规划的含义及其发展演变 所谓“规划”,按照

    19、英国城市规划学家彼得霍尔的解释,是指编制一个有条理的行动顺序,使预定目标得以实现。我国城市规划的历史虽很悠久,但真正现代意义上、科学的城市规划的历史并不长,是自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步入正轨的。(二)城市生态学的城市规划思想(二)城市生态学的城市规划思想.霍霍华德华德的的“花园城市花园城市”:他论证了一种新型的居民点,即“城市农村”或“花园城市”。这种社区既能保证人们有获得职业岗位和享用各种市政服务设施的机会,又能使人们享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芒芒福德的福德的 “有机秩序有机秩序”:为了纠正工业城市的弊病,建立“有机秩序”,他制订了内容广泛的计划,其要点包括:()必须保持低密度;()必须 限制城

    20、市规模;()人们必须生活在自然的、露天的绿色环境中;等等。.马马塔的塔的“带形城市带形城市”.勒勒柯布西埃的柯布西埃的“阳光城阳光城”二、城市规划 (三)新城市社会学的城市规划(三)新城市社会学的城市规划思想思想.曼努埃尔曼努埃尔卡斯特的集体消费学说:卡斯特的集体消费学说:卡斯特指出城市规划涉及两类问题:一类为纠正工业化过程反映在消费层面的缺陷的补救型措施,特别是集体物品的消费;另一类为对规模和复杂性日益增长的空间实体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阿阿里里马达尼泼的社会排斥思想:马达尼泼的社会排斥思想:马达尼泼提出了消除空间排斥的设想:一是在城市规划中采取一定的去商品化措施,对私人房地产商在决定不同

    21、群体居于城市何处的问题上的作用加以限制,如为社区里低收入家庭规划他们可以负担的包容性的居住单元;二是制定“去空间化社会排斥”的城市规划,促进社会多样化。思考题 什么是城市化?为什么城市化具有必然性?什么是新型城市化?新型城市化具有哪些特征?简述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理论模型,分析其从古典到后现代发生的主要变化。试述新城市社会学的空间生产理论。结合有关社会学家的观点,试述现代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简述城市生态学、新城市社会学关于城市规划的主要思想观点,谈谈它们对我国的城市规划实践有何参考意义。阅读书目 顾朝林,刘佳燕,等城市社会学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荣玥芳,高春凤城市社会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夏建中新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理论社会学研究,1998(4).陈恒都市社会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张嵩城市社会学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十五章.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43748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