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精品课件:食品安全.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医科大学精品课件:食品安全.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科大学 精品 课件 食品安全
- 资源描述:
-
1、1,第六节 食 品 安 全,2,3,食品安全,食品安全(food safety): 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4,污染,种植,运输,贮存,生产,加工,养殖,销售,烹调,影响食品安全的环节,5,存在的食物安全问题,“瘦肉精”中毒 、“二噁英”事件、苏丹红事件 “疯牛病”、“口蹄疫” 进入食物的动物激素 农药的污染与危害 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的残留 食品添加剂及其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6,中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农药残留、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造成的化学性污染; 非法使用食品
2、添加剂等。 其它,7,一、食品污染,(一)食品污染的概念与分类 (二)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三)食品的化学污染,8,1. 食品污染的概念,食品污染(food contamination):是指食物受到有害物质的侵袭,造成食品安全性、营养性和(或)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存在于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称为食品污染物。,(一)食品污染的概念与分类,9,污染,种植,运输,贮存,生产,加工,养殖,销售,烹调,10,食品污染造成的危害,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 造成食物中毒; 引起机体的慢性危害; 对人类的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一)食品污染的概念与分类,11,2. 食品污染的分类,(一)食品污染的概念与
3、分类,12,(1)生物性污染,微 生 物,寄 生 虫,生物性污染,昆 虫,(Biological),(一)食品污染的概念与分类,13,微生物 细菌及其毒素 真菌及其毒素 病毒: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口蹄疫病毒;禽流感病毒,(1)生物性污染,(一)食品污染的概念与分类,14,寄生虫和虫卵 昆虫:甲虫,螨类,蛾类,蝇,蛆 动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毒素 动、植物性食物贮藏时产生的有毒物质。,(1)生物性污染,(一)食品污染的概念与分类,15,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兽药、有毒金属,(2)化学性污染,(一)食品污染的概念与分类,16,食品产、储、运、销时 落入的杂物,具有放射性的废物 不合理排放或意外泄漏
4、,物理性污染,(3)物理性污染,(一)食品污染的概念与分类,17,(二)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食品微生物污染 是指食品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被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18,根据对人体的致病能力将污染食品的微生物分为三类: (1)直接致病微生物,可直接对人体致病并造成危害; (2)相对致病微生物,即通常条件下不致病,在一定条件下才有致病力的微生物; (3)非致病性微生物,它们对人体本身无害,却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卫生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二)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19,大肠菌群,菌落总数,1. 食品的细菌污染,(二)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20,细菌总数 是指被检样品的单位重量
5、(g)、容积(ml)或表面积(cm2)中所含有的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培养液、pH值、培养温度、时间、计数方法等)培养所生成的细菌菌落总数。 卫生学意义为: 一是可作为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 二是可以用来预测食品耐存放程度或期限,即利用食品中细菌数量作为评定食品腐败变质程度或新鲜度的指标。,(二)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21,大肠菌群(coliform group) 是指一群能在36 24h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 卫生学意义: 一是作为食品粪便污染的指示菌,表示食品曾受到人与温血动物粪便的污染,因为大肠菌群都直接来自人与温血动物粪便; 二是作为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
6、的指示菌。,(二)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22,2. 霉菌与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 霉菌(mold)污染食品后不仅可造成腐败变质,而且有些霉菌还可产生毒素,造成误食人畜霉菌毒素中毒。 霉菌毒素(mycotoxin)是指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产生的有毒的代谢产物。,(二)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23,霉菌污染食品质量的评价指标及食品卫生学意义: 霉菌污染程度 检测食品中的霉菌菌相构成 食用价值降低,甚至可能失去食用价值, 霉菌毒素还可引起人或牲畜的急、慢性中毒。,24,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或AFT) 是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代谢产物 黄曲霉是我国粮食和饲料中常见的真菌,但我国寄
7、生曲霉罕见。 AF广泛存在于污染的食品中,尤以霉变的花生、玉米及谷类含量最多,其次是稻谷、小麦、大麦、豆类等。 AF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毒性最强的真菌毒素。,(二)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25,AF是一类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其基本结构都有二呋喃环和香豆素(氧杂萘邻酮)。 在紫外线下都发生荧光,根据荧光颜色及其结构分别命名为B1、B2、G1、G2、M1、M2、P1、Q1、H1、毒醇、GM等,凡二呋喃环末端有双键者毒性较强并有致癌性。 AF的毒性顺序如下:B1M1G1B2M2。其中以AFB1的毒性和致癌性较强,比氰化钾大100倍。 1993年AF被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I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
8、剧毒物质。 由于天然污染的食物中AFB1最多,且毒性最强,故在食品监测中AF一般以AFB1作为代表。,(二)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26,AF微溶于水,易溶于油脂和氯仿、甲醇等某些有机溶剂; AF具有耐热的特点,100、20 h也不能将其全部破坏,280高温下才裂解,故在通常的烹调条件下不易被破坏; AF在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但在碱性条件下可被破坏而失去毒性; 紫外线辐射也容易使AF降解而失去毒性。,(二)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27,AF有很强的急性毒性,也有明显的慢性毒性与致癌性。 肝脏毒:对肝脏有特殊亲和性并有致癌作用 强烈抑制肝脏细胞中RNA的合成 破坏DNA的模板作用 阻止和影响
9、蛋白质、脂肪、线粒体、酶等的合成与代谢 干扰动物的肝功能 导致突变、癌症及肝细胞坏死 饲料中的毒素可以蓄积在动物的肝、肾和肌肉组织中,人食入后可引起慢性中毒。,(二)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28,食物AF污染与人类肝癌发病相关,29,预防措施,1、防霉 2、去毒 3、限制食物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玉米、花生仁和花生油20mg/kg 大米及其他食用油10g/kg 其他粮食、豆类和发酵食物5g/kg 婴儿代乳品不得检出,30,(三)食品的化学污染,农药与兽药残留 有毒重金属 N-亚硝基化合物 多环芳烃化合物,31,1. 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s): 是指由于使用农药
10、而在食品、农产品和动物饲料中出现的特定物质,包括农药本身的残留及具有毒理学意义的农药衍生物。 有机磷农药是一种神经毒剂 有机氯农药慢性中毒表现为肝脏病变、血液和神经系统损害,还可以对人体和动物造成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生殖功能等广泛影响 动物试验证明它们具有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三)食品的化学污染,32,2. 有毒重金属(poisonous heavy metal) 主要包括汞、镉、铅、砷、铬等,主要来自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是重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对食品造成污染的主要渠道。,(三)食品的化学污染,33,污染食品途径: 高本底含量 环境污染:工业三废排放,34,3. N-亚硝
11、基化合物 (N-nitroso compound, NOC) 是对动物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根据分子结构的不同N-亚硝基化合物可分为N-亚硝胺和N-亚硝酰胺。 食物来源 鱼、肉制品、乳制品、不新鲜蔬菜和发酵食品 人体也能合成一定量的 NOC,(三)食品的化学污染,35,促进食物N-亚硝基化合物形成的行为 1、鱼肉类:腐败变质产生大量胺; 腌制、烘烤、油煎、油炸产生较多的胺; 腌制、防腐时用硝酸盐及亚硝酸盐。 2、蔬 菜:光合作用不充分、氮肥施用; 蔬菜受损、储存时间过长、腌制等。 3、啤 酒:大麦芽加热干燥。,36,毒性作用:肝脏毒性、三致作用,预防措施: 1、少吃或不吃腌制、烘烤、
12、油煎、油炸食物; 2、吃新鲜的蔬菜; 3、防止食物霉变或被其他微生物污染; 4、控制食品加工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用量; 5、增加能阻断亚硝基化作用的食物摄入; 6、制定标准并加强监测。,(三)食品的化学污染,37,4. 多环芳烃化合物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 是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是重要的食品和环境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生产和生活环境中。 多环芳烃通过对大气的污染,可直接落在蔬菜、水果、谷物和露天存放的粮食表面污染食物,也可在食品加工时如油炸、炭烤时产生而污染食物。,(三)食品的化学污染,38,多环芳烃通过对大气的污染,可直
13、接落在蔬菜、水果、谷物和露天存放的粮食表面污染食物,也可在食品加工时如油炸、炭烤时产生而污染食物。 成年人每年从食物中摄取的PAH总量为1mg2mg,如果累积摄入PAHs超过80mg,即可能诱发癌症。,(三)食品的化学污染,39,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 是一类主要的多环芳烃致癌物,广泛存在于烹饪油炸和烟熏的食物中。 高活性致癌剂,但并非直接致癌物。 主要导致上皮组织产生肿瘤,如皮肤癌、肺癌、胃癌和消化道癌。,(三)食品的化学污染,40,二、食品添加剂,(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 (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 (三)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五)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评价
14、,41,(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1. 定义 食品添加剂(food additives) 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42,2. 分类 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按照食品添加剂主要功能作用的不同将其分为: 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等20类,另有其它香料共22类。,(一)食品添加剂
15、的定义与分类,43,(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1. 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2. 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3. 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4. 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5. 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 6.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的除外; 7. 未经卫生部门允许婴儿及儿童食品不得加入食品添加剂。,44,(三)食品添加剂的作用,1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有利于食品的保藏。 2维持并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食品感官性状。 3便于食品加工。 4满足特殊需要。,45,(四)食
16、品添加剂安全性的评价,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 为确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对其进行毒理学评价。 ADI值是指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以人的体重(kg)为基准,人每天摄入某种物质(如添加剂),而不产生可检测到的、对健康产生危害的剂量。,46,我国常用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 抗氧化剂 护色剂 甜味剂 增味剂 着色剂,47,三、转基因食品,(一)转基因食品概念 (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三)转基因食品的卫生和安全管理,48,(一)转基因食品概念,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GMF) 系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
17、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包括: (1)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 (2)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直接加工品; (3)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49,(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采用危险性评价、实质等同、个案处理等原则。 首先应分析宿主生物、载体插人基因、重组及其基因表达产物的分子、生物学、化学特征和营养成分等。 根据分析结果,结合该新食品在人类膳食中的作用,确定是否进行进一步的体内外毒理学、营养学评价。,50,实质等同(substantial equivalence)原则 1如果某一转基因食品与传
18、统食品及其成分具有实质等同性,则认为该新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不需作进一步安全性分析。 2除某些特定差异(指引入的新性状)外,与传统食品及其成分具有实质等同性,仅评价转基因产物及其催化产生的其他物质。 3. 与传统食品及其成分无实质等同性,应全面分析新食品的营养性和安全性。,(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51,(三)转基因食品的卫生和安全管理,食用安全性评价和标识管理 2001年,国务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002年,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2002年,卫生部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52,食源性疾病的概念,食源
19、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s):是指通过摄取食物而使各种致病因子进入人体,从而引起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WHO,53,食源性疾病三个基本特征,传播疾病的媒介 (vehicle ),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 (pathogenic agents),中毒性或 感染性表现 (symptom),54,生物性病原物 细菌及其毒素、真菌毒素、病毒、寄生虫及 其虫卵。 化学性病原物 农药、重金属、N-亚硝基化合物 物理性病原物 放射性核元素污染,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分类,55,食物中毒,56,一、食物中毒的概述,(一)食物中毒的定义 (二)食物中毒的分类 (三)食物中毒的特点 (四)食物
20、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57,(一)食物中毒的定义,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 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将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58,食物中毒的范畴 食物中毒属于食源性疾病 不包括已知的肠道传染病(如伤寒、病毒性肝炎等)和寄生虫病、食物过敏、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肠胃炎 不包括慢性中毒。,(一)食物中毒的定义,59,(二)食物中毒的分类,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chemical food poisoning),60,(三)食物
21、中毒的特点,1、潜伏期短、发病急,常为集体爆发。 2、临床表现都相似,多数是急性胃肠炎症状。 3、发病与食物有明显关系。 4、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 5、从中毒食品和中毒患者的生物样品中检出能引起中毒临床表现一致的病原。,61,(四)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1季节性 夏秋季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情况下,人体胃肠道的抵抗力降低;同时环境又适合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 2地区性 分布主要与致病因素分布的区域、地理环境及特点有关。 3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种类分布特点 4中毒原因分布特点,62,20002004年全国食物中毒原因分布,63,20002004年全国食物中毒病死率分布,64,
22、20002004年全国食物中毒发生场所分布,* 尽管家庭排第三位,但中毒起数及死亡人数为最多。,65,二、细菌性食物中毒,(一)概述 (二)沙门菌食物中毒 (三)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四)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五)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六)肉毒梭菌食物中毒,66,(一)细菌性食物中毒概述,细菌性食物中毒(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因摄入细菌性中毒食品(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类。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以沙门菌、变形杆菌和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较为常见,其次为副溶血弧菌、蜡样芽孢杆菌等。,67,1.
23、中毒原因 食品被细菌污染:食物原料本身带菌:有病牲畜;由于加工或炊具、容器生熟不分;通过昆虫(苍蝇、蟑螂)、动物(鼠)或人污染 细菌大量繁殖:2037,通风又不良 食物吃前未加热或加热不彻底,(一)细菌性食物中毒概述,68,2.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季节性明显,夏秋季发病率最高,以510月较多; 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病程短、恢复快、预后好、病死率低;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为动物性食品,其中畜肉类及其制品居首位,其次为禽肉、鱼、乳、蛋类也占一定比例。,(一)细菌性食物中毒概述,69,3. 发病机制 感染型(infective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大量活菌,
24、如沙门菌属、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变形杆菌属等。 毒素型(toxic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外毒素,如葡萄球菌肠毒素及肉毒梭状芽胞杆菌毒素。 混合型:有些病原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致病菌对肠道的侵入(感染型)及其产生的肠毒素(毒素型)的协同作用。,(一)细菌性食物中毒概述,70,4. 临床表现 腹泻(diarrhea) 呕吐(vomiting) 腹痛(abdominal pain) 发烧(fever),(一)细菌性食物中毒概述,71,5. 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符合食物中毒的特征 实验室检查 A 细菌学检查 B 血清学鉴定 C 基因探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