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精品课件:死亡伦理与临终关怀.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医科大学精品课件:死亡伦理与临终关怀.pptx》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科大学 精品 课件 死亡 伦理 临终关怀
- 资源描述:
-
1、死亡伦理与临终关怀,本章要点,死亡伦理,Every door may be shut but deaths door. - Itatian Proverb,何谓死亡?,一是死亡是生物学生命的终止即死亡是生物学生命新陈代谢的停止。 二是死亡是人类中的个体存在的完全结束。 死亡告诉人们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死亡的本质是个体自我生命的终结,是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的消失。 即死亡是个体存在的自我消失,死之称谓,“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礼记曲记 殁:小皇子/妃子 圆寂/涅磐、羽化 /登仙、夭折 、 去世、辞世、离世、不在了、走了、没了、回姥姥
2、家了、挂了、喜登极乐、作古、等等,死亡与中国文化: 儒家:生则重生,死则安死(乐天知命) 道家:生死齐一,死而不亡(超然物外) 佛教:轮回六趣,具受生死(出世主义),儒家重生贵生入世主义,天地之大德曰生 厩焚,伤人乎?不问马。 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道家超然物外避世主义,庄子妻死,鼓盆而歌 曳尾涂中 竹林七贤 生死齐一 死而不亡 归于自然,佛教轮回六趣出世主义,六道轮回 因果报应 善恶,死亡与西方文化: 古希腊:灵魂不朽观 基督教:肉体灵魂相分,期盼来世的死亡观 (死后复活),珍惜生命,正视死亡 (现代死亡观),1、死亡是一个复杂过程,是人的本质特征的消失。 2、树立自
3、然归宿信念 3、积极充实人生价值 4、坦然、无畏惧地面对死亡 5、力求尊严的、无痛苦的死亡,传统死亡标准,心肺死亡标准: 呼吸停止(breath stop) 心死亡 (heart death),传统死亡,传统理论认为,判断死亡的指标主要包括:人的心脏、呼吸停止、血压的停止或消失,瞳孔放大,体温下降等。,局限,1、使用心肺死亡标准可能误判 2、心肺死亡可以战胜 3、脑死亡比心肺死亡更加科学,现代死亡标准,脑死亡又称昏迷过度。脑死亡定义为:包括小脑、脑干、第一颈髓在内的全脑功能丧失,循环终止,神经系统已不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 死亡是人的本质特征的消失。一个人的整个脑功能出现不可逆的停止时,
4、称为死亡。 现代医学伦理学的死亡概念,1968年哈佛脑死亡标准:,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特设委员会提出了“脑死亡概念”,并制定了4条相应的诊断标准: 对外部刺激和身体的内部需求毫无知觉和完全没有反应; 自主运动与自主呼吸消失; 反射,主要是诱导反射消失; 脑电波平直或等电位。 同时规定,凡符合以上4项标准,并在24小时内反复检查多次结果一致者,就可宣告脑死亡。但又两个例外:体温过低(322)和刚服用过巴比妥类药物等中枢神经抑制剂。,“中国脑死亡诊断标准(成人)”(草案),脑死亡的道德意义,1、可以科学地判断脑死亡,维护生命 以呼吸、心跳作为死亡标准判定后“死而复生”的例子屡见不鲜,而脑死亡则是不可
5、逆的。采用脑死亡标准来确定死亡,既可以避免传统死亡标准的弊端,又可使人的生命得到维护。 2、可以减少医疗资源耗费 当代医学高技术,能维持脑死者的呼吸和心跳,使其保持一种无意义的生命。这种状态无论对死者、对家属、还是对社会都失去了价值,但却浪费着惊人的医疗费用,给有限的卫生资源造成了极大压力。脑死亡标准的确定,提示人们不用徒劳地维持脑死病人的生命,使卫生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和有效的使用。,3、有助于推进器官移植医学的发展 器官移植需要从尸体上取出活的器官,这种手术要求时机适宜,越早越好。传统死亡标准不可能从大脑已经死亡而心跳仍存在的尸体上摘取可供移植的器官。只有执行脑死亡标准,才能摘取到可供移植的新
6、鲜的器官,以挽救更多的有意义的生命,在此意义上有利于器官移植的开展。 4、有利于从整体上认识人的死亡 传统的死亡标准,单纯从心跳呼吸停止来确定死亡,是属于生物学死亡的标准,而脑死亡标准,则能够把人的死亡提高到既是社会的、法律的,也是哲学的、宗教的这一高度来认识,有利于从整体上认识人的死亡。,脑死亡的程序伦理问题,立法问题 标准问题 判定问题 宣布问题 防止滥用 教育参与,脑死亡的程序问题是在落实脑死概念时如何制订相应的程序来促进有关各方的利益, 防止被人利用来伤害人们。这些程序包括例如规定做器官移植的医生不能参与作出脑死诊断,不能参与死后摘除病人器官, 不能参与征求家属是否同意捐赠器官; 诊断
7、脑死除收治病人的病房医生外, 应该由另一位该病房以外的医生确认, 甚至可以由一个专家组来对病人作出脑死诊断等等。,安乐死,安乐死的概念 安乐死的伦理问题,安乐死:euthanasia eu=good,well; thanatos=death 原意是好死,平静,安宁,无痛的死亡。,从医学、医学伦理学和医学法学的角度给安乐死做如下定义: “患不治之症的患者在危重濒死状态时,由于躯体和精神的极端痛苦,难以忍受,在患者或其家属的合理及迫切要求下,经过医生、权威的医学专家机构鉴定确定,符合法律规定,按照法律程序,用人为的仁慈的医学方法使患者在无痛苦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全过程。”,在此还应特别强
8、调指出,安乐死是死亡过程中的一种良好状态及达到这种状态的方法,而不是死亡的原因。安乐死的本质不是决定生与死,而是决定死亡时是痛苦还是安乐。安乐死的目的是通过人工调节和控制,使死亡过程呈现一种理想状态,避免肉体和精神的痛苦折磨,使濒死患者获得舒适和幸福的感受。,对安乐死概念的误解一:帮助想死的人死亡 案例1:农药致死的“安乐死”,河南省宁陵县54岁的刘沙波与其妻吴秀云结婚30多年,感情一直很好。1993年12月吴秀云被确诊为肝癌晚期。病情不断恶化,使她常常疼痛难忍。吴秀云曾多次求丈夫找来安眠药,欲安乐而死,但丈夫刘沙波都将妻子说服。1994年9月8日夜,吴秀云又由于疼痛而在床上翻滚不停,吴秀云央
9、求丈夫找药来尽早结束痛苦,刘沙波不忍妻子痛苦欲绝的样子,可又一时找不到安眠药,他就倒了半杯农药递给妻子,吴秀云将农药全部喝下,在丈夫的怀抱里死去。吴秀云给子女留下了一封遗书,表示是自己让刘沙波为自己实施安乐死,并表示这是自己解脱痛苦的唯一办法。宁陵县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刘沙波已经构成故意杀人罪,判有期徒刑三年。,案例2:棉被窒息的“安乐死”,陈莉是苏北淡庄村村民。她于1985年与杜海芝结婚,婚后感情一直很好,并育有一子。1993年7月,陈莉的丈夫杜海芝不幸被发现患了肝癌。妻子陈莉到处求医,希望他能够活下去。然而,虽经积极治疗,但杜海芝的病情越来越重,已经到了无法治救的晚期。杜海芝多次想自杀,
10、他曾把菜刀、剪刀藏在枕头下边,也曾企图用腰带上吊自杀,但都被发现而自杀未成。晚期癌症的疼痛使杜海芝不堪忍受,他多次请求早点结束这一切,请求早死。1994年1月3日的晚上,杜海芝不断陷入昏迷,于是陈莉用棉被蒙住了丈夫杜海芝的头,用布带套着他的脖子,洗衣板抵压着他的咽喉,不久,杜海芝便死去。1月15日陈莉以故意杀人罪被公安局逮捕。经审理认为被告陈莉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故意杀人罪。但由于死者的疾病不可医治,患者本人也有早死的请求以及这一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较小,因此,依法从轻处罚,判被告人陈莉有期徒刑三年。,对安乐死概念的误解二: “无痛致死”和“无痛引致快速死亡”,缺陷:“无痛”和“快速”都不是安乐死的
11、定义的必要条件。可有大量的反例论证。,反例1:粗心的医生由于疏忽,错把某种肌肉注射的药物按静脉输入给药,引起患者“无痛而且快速”的死亡。 反例2:一场意外的车祸导致一个人“无痛和快速”的死亡。 反例3:“无痛而且快速”的谋杀。 反例4:希特勒的“安乐死”正是利用了这种意义不明确的定义去使用这个术语。,结论: “帮助想死的人死亡”只是说明了死亡的意愿,但忽略了死亡的条件和方式。 “无痛致死”和“无痛快速引致死亡” 只是说明了安乐死的死亡的方法,却忽略了在安乐死概念中所包含的更加微妙的东西(如安乐死的对象及其意愿,采取安乐死行动的动机)。,安乐死的对象、条件及分类,安乐死对象 安乐死对象的界定是一
12、个十分敏感而又相当棘手的问题,一般认为,安乐死的对象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晚期恶性肿瘤失去治癒机会者; 2、重要生命脏器严重衰竭,并且不可逆转者; 3、因各种疾病或伤残致使大脑功能丧失的“植物人”; 4、有严重缺陷的新生儿; 5、患有严重精神病症,本人无正常感觉、知觉、认知等,经过长期治疗无恢复正常可能者; 6、先天性智力丧失,无独立生活能力,并无恢复正常可能者。,安乐死的条件 病人身患绝症且处于濒临期 遭受巨大痛苦 出于本人意愿,安乐死的分类,自愿安乐死 Voluntary euthanasia 非自愿安乐死 Nonvoluntary euthanasia,按采用手段分,主动安乐死 Ac
13、tive euthanasia 被动安乐死 Passive euthanasia,按执行方式分,病人执行 家属执行 医生执行,按病人志愿分,主动安乐死与被动安乐死:,根据安乐死实施中“作为”与“不作为”分为主动(积极)安乐死与被动(消极)安乐死。 主动安乐死是指对符合安乐死条件的患者,医生使用药物或其他方式尽快结束患者痛苦的生命,对此争议较大; 被动安乐死是指对符合安乐死条件的患者,医生停止抢救措施而仅给适当的维持治疗或者撤除所有的治疗和抢救措施,这在医疗实践中早有实施,争议也较少。,安乐死的论争,反对安乐死的论证 支持安乐死的错误论证 安乐死的伦理学辩护,一、支持者的观点:,二、反对者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