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陕西法门寺唐代宫廷茶具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431194
  • 上传时间:2022-12-08
  • 格式:PPT
  • 页数:23
  • 大小:87.3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陕西法门寺唐代宫廷茶具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陕西 法门寺 唐代 宫廷 茶具 课件
    资源描述:

    1、陕西法门寺唐代宫廷茶具陕西法门寺唐代宫廷茶具 茶具茶具法门寺法门寺 陕西扶凤县北法门寺是著名古刹,皇家寺院,创建于东汉,昌盛于唐代。寺内有一座珍藏释迎牟尼真身玉骨舍利的十三层八角砖培。法门寺法门寺这批古文物分藏在地宫前、中,后三室,一套金银茶具摆放在官室,可见大唐帝王崇尚品茗和对茶文化的珍视及对供佛的虔诚。系列茶具,金碧辉煌,蔚为壮观,展现了唐代灿烂的茶文化史实,引起了考占、史学、茶学界的浓厚兴趣,纷纷前往考察与研究。法门寺法门寺1987年2月,在重建塌毁的“真身宝塔”时,发现塔基下有座用坚石修建的秘密地宫,内有金银器、陶瓷器、琉璃器、石雕、丝绸、服饰古文物600余件,并有物账石碑。是晚唐咸通

    2、十五年(874),由懿宗、僖宗封藏于法门寺以供幸佛骨的稀世之宝,距今1,114年重展雄姿,被誉为继我国西安发现秦代兵马俑之后的“世界第九奇迹”。法门寺法门寺僖宗封藏古茶具的时代背景与目的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繁荣昌盛的时代,尤其是中唐以前,疆域辽阔,民族和睦,天下安宁,民富国强。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安史之乱”却是唐代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晚唐朝廷昏聩,战火连年,灾荒频发,生灵涂炭,由衰弱走向上崩瓦解。法门寺法门寺宗教是皇权的保护神,皇权又是宗教的庇护伞,两者相依为命。懿宗、僖宗把皇权寄托在宗教身上,企图利用宗教的力量来维护皇权的稳定和巩固,所以系列茶具的设计与纹饰极力宣染富有

    3、浓厚的宗教色彩,且秘藏于地宫供佛.祈求佛祖降福,以保安宁,这就是封藏系列金银茶具的目的与愿望。法门寺法门寺唐代道、佛两教盛行。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有着长期的发展历史。唐代假托创教者老子姓李,巧与皇室同姓,故尊为国教。高宗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天宝七年(748),玄宗册封汉代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为“太师”。中和四年(884)赐张道陵为“三天扶教大法师”。因连连赐封,使道教得到空前发展,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融合了儒教思想,群众基础广泛,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影响很大。武则天尤重佛教。会昌年间(841846),武宗为了打击佛教寺院经济和僧侣势力膨胀,反佛灭寺。越二年,宣宗继位,又下令扶植,懿宗、僖宗时

    4、佛教反占了优势,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法门寺法门寺出土金银茶具,标志着唐代茶文化博大精,唐僖宗封藏在法门寺金银茶具是皇家等级,质地精良,造型优异,工艺先进,系列完整,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以前研究唐代茶文化多以陆羽经典著作茶经为标界,现在有了这批茶具的出土,就扩大了我们的视野,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唐代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法门寺法门寺有的学者认为,从金银茶具的考证探索,唐代存在着两种茶文化现象:一种是以文人、僧侣为主体的民间茶文化,一种是以皇室为主体的宫廷茶文化。这两种茶文化精神内涵也有区别:前者崇尚自然、俭朴,而后者崇尚奢华、繁缛。但两种茶文化共同体现了“和”、“敬”精神,这无疑是正确的。从唐诗中也能够体察

    5、到唐代存在着宫廷茶文化。法门寺法门寺琉璃茶具始于唐代,这是一个新发现。金银编织工艺以前认为到明代才达到娴熟的阶段,出土精美的主银丝编织茶具把这一工艺的成熟期提前了八、九百年,这又是一个新发现。茶与佛教结缘,也表现非常突出。晚唐出现“点茶”雏型。如此种种,都标志着唐代茶文化源头和博大精深。法门寺法门寺金银茶具反映了唐代茶文化的阶段性。唐诗是一部史诗。初唐诗歌中,描述酒宴的俯拾即是,而没有发现茶事诗,说明初唐饮茶尚处在山林寺院阶段。到盛唐时期,发现盂浩然、王昌龄、李白、颜真卿、杜甫、等人写的茶事诗到中唐则与日骤增,不胜枚举。凡茶的产地、采制、煮饮技艺、功效、茶集、茶会、茶宴、茶德、贡茶、名茶、名水

    6、、品茗环境与情趣等等,无不涉猎。但都属于清饮。到晚唐茶事诗的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和突破,多描述山野、泉旁、楼台亭阁、管弦伴饮。中国茶道与佛教 佛教于公元前6前5世纪间创立于古印度,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的传播与发展,到随唐时达到鼎盛时期。而茶是兴于唐、盛于宋。创立中国茶道的茶圣陆羽,自由曾被智积禅师收养,在竟陵龙盖寺学文识字、习颂佛经,其后又于唐代诗僧皎燃和尚结为“生相知,死相随”忘年之交。在陆羽的自传和茶经中都有对佛教的颂扬及对僧人嗜茶的记载。可以说,中国茶道从一开始萌芽,就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僧俗两方面都津津乐道,并广为人知的便是禅茶一味。中国茶道与佛教其一曰“苦”释迦牟尼

    7、成道后,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时,谈的就是“四谛”之理。而“苦、集、灭、道”四第以苦为首。人生有多少苦呢?佛以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等,总而言之,凡是构成人类存在的所有物质以及人类生存过程中精神因素都可以给人带来“苦恼”,佛法求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参禅即是要看破生死观、达到大彻大悟,求得对“苦”的解脱。茶性也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情则上清矣”从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可以产生多种联想,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谛。中国茶道与佛教其二曰“静”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静”作为达到

    8、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佛教也主静。佛教坐禅时的无调(调心、调身、调食、调息、调睡眠)以及佛学中的“戒、定、慧”三学也都是以静为基础。佛教禅宗便是从“静”中创出来的。可以说,静坐静虑是历代禅师们参悟佛理的重要课程。在静坐静虑中,人难免疲劳发困,这时候,能提神益思克服睡意的只有茶,茶便成了禅者最好的“朋友”。中国茶道与佛教其三曰“凡”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此话一语道中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中国茶道与佛教其四曰“放”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

    9、“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近代高僧虚云法师说:“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放下一切是放什么呢?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十八界都要放下,总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山清水秀,日丽风和,月明星朗。品茶也强调“放”,放下手头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自己被囚禁的行性。演仁居士有诗最妙: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作个无事人,笑谈星月大,愿大家都作个放得下,无牵挂的茶人。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 自古以来僧人多爱茶、嗜茶,并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为了满足僧众的日常饮用和待客之需,寺庙多有自己的茶园,同时,在古代

    10、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并发展制茶技术和茶文化。我国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说法。唐代国史补记载,福州“方山露芽”,剑南“蒙顶石花”,洪州“西山白露”等名茶均出产于寺庙。僧人对茶的需要从客观上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为茶道提供了物质基础。佛教对茶道发展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1.高僧们写茶诗、吟茶词、作茶画,或于文人唱和茶事,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2.佛教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及“戒、定、慧”三学的修习理念,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有神韵。特别是“梵我一如”的世界观于道教的“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相辅相成,形成了中国茶道美学对“物我玄会”境界的追求。佛教对茶道发展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3.佛门的

    11、茶是活动为茶道的发展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参考。郑板桥有一副对联写得很妙:“从来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佛门寺院持续不断的茶事活动,对提高茗饮技法,规范茗饮礼仪等都广有帮助。近代有的学者认为百丈清规是佛教茶仪与儒家茶道相结合的标志。“禅茶一味”的意境 要真正理解禅茶一味,全靠自己去体会。这种体会可以通过茶事实践去感受。也可以通过对茶诗、茶联的品位去参悟。灵一和尚(唐)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北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洛阳古道一茶亭所书 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禅宗禅是禅那(巴利文Jhna,梵文dhyna)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以期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禅,所以名为禅宗 禅宗 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至今仍延绵不绝。它在中国哲学思想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如周敦颐、朱熹、程颐、程颢、陆九渊、王守仁都从禅宗中汲取营养。禅宗思想也是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如谭嗣同、章太炎建立他们思想体系的渊源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陕西法门寺唐代宫廷茶具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43119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