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酶教案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食品化学酶教案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 化学 教案 课件
- 资源描述:
-
1、食品化学酶食品化学酶第第1页页/共共93页页第一节第一节 引言引言第第2页页/共共93页页一、酶对食品科学的重要性一、酶对食品科学的重要性米饭为啥越嚼越甜?米饭为啥越嚼越甜?当人的胆囊被切除后,为什么就要少吃肥肉?当人的胆囊被切除后,为什么就要少吃肥肉?消化不良的人为啥要多吃多酶片?消化不良的人为啥要多吃多酶片?第第3页页/共共93页页二、酶的来源与分布二、酶的来源与分布酶是由生物细胞产生的,然后按照需要分布在细胞酶是由生物细胞产生的,然后按照需要分布在细胞内和细胞外。根据酶的活动部位,一般把酶分成:内和细胞外。根据酶的活动部位,一般把酶分成:r胞内酶胞内酶-由细胞产生并在细胞内部起作用的酶。
2、由细胞产生并在细胞内部起作用的酶。(如氧化还原酶等)(如氧化还原酶等)r胞外酶胞外酶-由细胞产生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酶。由细胞产生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酶。如水解酶类如水解酶类第第4页页/共共93页页三、酶的本质三、酶的本质(一)酶的化学本质(一)酶的化学本质 绝大部分酶是由生物细胞产生的,绝大部分酶是由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和高度专一性的特殊蛋白具有催化活性和高度专一性的特殊蛋白质。因此,质。因此,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的核酸是特例。具有催化功能的核酸是特例。这种具有催化活性的这种具有催化活性的RNARNA命名为核酶、核糖酶命名为核酶、核糖酶或酶性或
3、酶性RNARNA等等第第5页页/共共93页页(二)酶的催化作用与活化能(二)酶的催化作用与活化能加速反应的本质加速反应的本质-降低活化能降低活化能活化能活化能:活泼态与常态之间的能量差,即使反应物由常态变成活泼态与常态之间的能量差,即使反应物由常态变成活化态所需要的能量。活化态所需要的能量。使反应达到其能阈的两个途径使反应达到其能阈的两个途径:为反应物分子提供所需的活化能(外加能量)为反应物分子提供所需的活化能(外加能量)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本来不具活化水平的分子成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本来不具活化水平的分子成为活化分子。为活化分子。第第6页页/共共93页页酶促反应的活化能酶促反应的活化能第第7
4、页页/共共93页页(三)酶与底物形成中间络合物的方式(理论)(三)酶与底物形成中间络合物的方式(理论)(1)锁钥假说锁钥假说(lock and key hypothesis)整个酶分子的天然构象是具有刚性整个酶分子的天然构象是具有刚性结构的,酶表面具有特定的结构的,酶表面具有特定的形状。酶与底物的结合如同形状。酶与底物的结合如同一把钥匙对一把锁一样。一把钥匙对一把锁一样。(2)诱导契合假说诱导契合假说(inducedfit hypothesis):酶表面并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固酶表面并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固定形状,而只是由于底物的定形状,而只是由于底物的诱导才形成了互补形状诱导才形成了互补形状
5、.第第8页页/共共93页页1.习惯命名法习惯命名法推荐名称推荐名称2.系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系统名称系统名称四、酶的命名四、酶的命名第第9页页/共共93页页(一)习惯命名法(一)习惯命名法 1.1.根据被作用的根据被作用的底物底物命名;命名;2.2.根据催化根据催化反应的性质反应的性质命名;命名;3.3.将酶的将酶的作用底物作用底物和和催化反应的性质催化反应的性质结结合起来命名;合起来命名;4.4.将将酶的来源酶的来源与与作用底物作用底物结合起来命名;结合起来命名;第第10页页/共共93页页(二)系统命名法(二)系统命名法酶的系统命名由两部分组成酶的系统命名由两部分组成:酶所作用的底物的名称酶所
6、作用的底物的名称 酶所催化的反应的类型酶所催化的反应的类型例如:例如:L-乳酸:乳酸:NAD+氧化还原酶氧化还原酶 乳酸乳酸+NAD+丙酮酸丙酮酸+NADH+H+第第11页页/共共93页页2.系统编号系统编号-EC1111&EC-表示国际酶学委员会表示国际酶学委员会 第一个数字表示酶所属的大类(第一个数字表示酶所属的大类(1 16 6大类大类)第二个数字表示酶在该大类中所属的亚类第二个数字表示酶在该大类中所属的亚类 第三个数字表示酶所属的次亚类第三个数字表示酶所属的次亚类 第四个数字表示酶在所属次亚类中的流水编号第四个数字表示酶在所属次亚类中的流水编号EC11127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表示
7、该酶为氧化还原酶类,底物上发生氧化的供表示该酶为氧化还原酶类,底物上发生氧化的供体基团是醇基(亚类),氢的受体是体基团是醇基(亚类),氢的受体是NADNAD(次亚类),(次亚类),流水编号为流水编号为2727。第第12页页/共共93页页五、酶的辅助因子五、酶的辅助因子&全酶全酶=酶蛋白酶蛋白+辅助因子辅助因子 酶蛋白酶蛋白-不能单独表现催化活性的蛋白质部分不能单独表现催化活性的蛋白质部分。辅助因子辅助因子-结合酶中的非蛋白质部分(包括辅酶、辅结合酶中的非蛋白质部分(包括辅酶、辅 基、金属离子)基、金属离子)。酶蛋白酶蛋白-与底物结合,决定与底物结合,决定反应的专一性和高效率反应的专一性和高效率
8、。辅助因子辅助因子-直接对电子、原子或某些化学基团起传递直接对电子、原子或某些化学基团起传递 作用,作用,决定反应的类型决定反应的类型。第第13页页/共共93页页第二节第二节 影响活力的因素影响活力的因素第第14页页/共共93页页一、一、底物浓度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第第15页页/共共93页页 反应级数反应级数1.当底物浓度较低时,当底物浓度较低时,v与与S 成正比,为成正比,为一级反应一级反应,即即v=kS;2.当底物浓度继续增加时,反应速度不再与底物浓度成正当底物浓度继续增加时,反应速度不再与底物浓度成正比而升高,为比而升高,为混合级反应混合级反应;3.当底物浓度很高时,
9、当底物浓度很高时,v逐渐趋近极限值逐渐趋近极限值Vmax,为,为零级反零级反应应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中间产物学说解释中间产物学说解释v-S关系曲线:关系曲线:E+S ES E+P;第第16页页/共共93页页底物对酶促反应的饱和现象:底物对酶促反应的饱和现象:第第17页页/共共93页页(二)米氏方程式:(二)米氏方程式:Michaelis&Menten 于于1913年推导出了上述年推导出了上述矩形双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即著名的矩形双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即著名的米氏方程米氏方程。Vmax S Km S 第第18页页/共共93页页二二.酶浓度酶
10、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根据中间产物学说,酶反应式为:根据中间产物学说,酶反应式为:E+S ES P+E 酶反应速度用产物酶反应速度用产物P的生成速度表示,产物的生成速度表示,产物的生成与中间产物的生成与中间产物ES的浓度成正比,当的浓度成正比,当底物底物量足够量足够时,时,ES的量就与酶的浓度成正比,因的量就与酶的浓度成正比,因此,酶促反应初速度与酶浓度的关系呈此,酶促反应初速度与酶浓度的关系呈正比关正比关系。系。第第19页页/共共93页页第第20页页/共共93页页三、三、温度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酶促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增高一般来说,酶促反应速度随温度的
11、增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增加达到某一点后,而加快。但当温度增加达到某一点后,由于酶蛋白的热变性作用,反应速度迅由于酶蛋白的热变性作用,反应速度迅速下降,直到完全失活。速下降,直到完全失活。酶促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达到一最大酶促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达到一最大值时的温度就称为值时的温度就称为酶的最适温度酶的最适温度(optimum tempe-rature)。第第21页页/共共93页页(一)温度对酶反应影响的原因(一)温度对酶反应影响的原因1.1.温度加速酶反应温度加速酶反应影响中间产物的形成与分解影响中间产物的形成与分解 温度影响反应体系的能量水平、酶和底物分子的运动温度影响反应体系的能量水平、酶和
12、底物分子的运动及其反应基团的解离状态,从而影响及其反应基团的解离状态,从而影响ES的形成与的形成与分解,随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分解,随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2.2.温度降低反应温度降低反应影响酶的稳定性影响酶的稳定性 随温度升高,酶分子稳定性下降,酶蛋白变性,活性随温度升高,酶分子稳定性下降,酶蛋白变性,活性中心被破坏,酶失去活性,酶促反应速度降低。中心被破坏,酶失去活性,酶促反应速度降低。第第22页页/共共93页页四、四、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观察观察pH对酶促反应速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通常为一的影响,通常为一“钟形钟形”曲线,即曲线,即pH过高或过低过高或过低均可
13、导致酶催化活性的下均可导致酶催化活性的下降。降。酶催化活性最高时溶液的酶催化活性最高时溶液的p H 值 就 称 为 酶 的值 就 称 为 酶 的 最 适最 适pH(optimum pH)。人体内大多数酶的最适人体内大多数酶的最适pH在在6.58.0之之间间第第23页页/共共93页页y pH值影响酶活性的值影响酶活性的机制机制1环境过酸、过碱能使酶变性失活环境过酸、过碱能使酶变性失活pHpH值值影响酶的稳定性影响酶的稳定性2 2pHpH值影响值影响酶分子活性部位上有关基团的酶分子活性部位上有关基团的解离解离pH改变酶活性部位上有关基团的解离状态改变酶活性部位上有关基团的解离状态;pH值改变影响中
14、间产物值改变影响中间产物ES的形成或进一步分解;的形成或进一步分解;pH影响了维持酶分子空间结构的有关基团的解离影响了维持酶分子空间结构的有关基团的解离;3pH值能值能影响底物的解离影响底物的解离;第第24页页/共共93页页五五.抑制剂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一)抑制作用的概念(一)抑制作用的概念1.1.失活作用:失活作用:由于由于酶蛋白变性酶蛋白变性而引起酶活力丧失的作用。而引起酶活力丧失的作用。2.2.抑制作用:抑制作用:使使酶活性部位酶活性部位的结构和性质改变,从而酶活力下降或的结构和性质改变,从而酶活力下降或丧失丧失,酶蛋白一般并酶蛋白一般并未变性未变性。抑制剂:能引起
15、酶抑制作用的物质,用抑制剂:能引起酶抑制作用的物质,用I I表示;表示;抑制剂对酶有一定的选择性;抑制剂对酶有一定的选择性;第第25页页/共共93页页3 3抑制剂的种类抑制剂的种类氰化物、重金属离子、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重金属离子、一氧化碳、硫化氢、生物碱、砷化物、麻醉剂、表面活性剂及生物碱、砷化物、麻醉剂、表面活性剂及磺胺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第第26页页/共共93页页(二)抑制作用的机制(二)抑制作用的机制1.与酶结合成稳定的络合物,减低或破坏酶的活力。与酶结合成稳定的络合物,减低或破坏酶的活力。2.2.破坏酶或辅基活性基团或改变活性部位的构象;破坏酶或辅基活性基团或改变活性部位的构象;3
16、.3.抑制剂与酶的激活剂结合;抑制剂与酶的激活剂结合;4.4.夺取酶与底物结合的机会,从而降低夺取酶与底物结合的机会,从而降低ESES;|总的来说,抑制作用是破坏和改变酶总的来说,抑制作用是破坏和改变酶与底物的结合,阻碍了酶对底物的催与底物的结合,阻碍了酶对底物的催化化。第第27页页/共共93页页 凡是能降低酶促反应速度,但不引起酶分凡是能降低酶促反应速度,但不引起酶分子变性失活的物质统称为子变性失活的物质统称为酶的抑制剂酶的抑制剂(inhibitor)。按照按照抑制剂与酶作用的方式分两类抑制剂与酶作用的方式分两类:不可逆抑制作用不可逆抑制作用(irreversible inhibition)
17、可逆抑制作用可逆抑制作用(reversible inhibition)(三)抑制作用的类型(三)抑制作用的类型第第28页页/共共93页页(三)抑制作用的类型(三)抑制作用的类型不可逆抑制作用:不可逆抑制作用:指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指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必需基团以共价键必需基团以共价键结合,结合,引起酶活性丧失。不能用透析、超滤或凝胶过滤引起酶活性丧失。不能用透析、超滤或凝胶过滤等物理方法解除抑制。等物理方法解除抑制。可逆抑制作用: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往往通过抑制剂与酶往往通过非共价键非共价键结合,其结合是可结合,其结合是可逆的,可以用透析或超滤等物理方法解除抑制。逆的,可以用透析或超滤等物理方
18、法解除抑制。第第29页页/共共93页页酶的不可逆抑制作用酶的不可逆抑制作用有机磷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胆碱酯酶胆碱酯酶失活的酶失活的酶酸酸第第30页页/共共93页页&根据可逆根据可逆抑制剂、底物和酶三者抑制剂、底物和酶三者的关的关系,分为三种类型:系,分为三种类型:A.竞争性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作用 B.非竞争性抑制作用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C.反竞争性抑制作用反竞争性抑制作用2.可逆抑制作用:可逆抑制作用:第第31页页/共共93页页A.竞争性抑制竞争性抑制(competitive inhibition):抑制剂与底物抑制剂与底物竞争,与酶的同一活性中心竞争,与酶的同一活性中心结合,从而干结合,从而干扰
19、了酶与底物的结合,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扰了酶与底物的结合,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2.可逆抑制作用:可逆抑制作用:第第32页页/共共93页页 竞争性抑制剂多是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多是酶的底物类似物底物类似物或反应产物;或反应产物;抑制剂与底物竞争与酶抑制剂与底物竞争与酶结合(结合部位相同),结合(结合部位相同),多与酶的活性中心同底物相结合的基团结合。多与酶的活性中心同底物相结合的基团结合。底物浓度增加时底物浓度增加时,抑制作用减弱抑制作用减弱,取决于底物浓取决于底物浓度与抑制剂浓度的比例及其与酶的亲和力的大小度与抑制剂浓度的比例及其与酶的亲和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加大底物浓度的方法消除抑制作用。可以通过
20、加大底物浓度的方法消除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的特点:竞争性抑制的特点:第第33页页/共共93页页k-3k+3+k+2k+1k-1k-3k+3+k+1k-1反应模式反应模式B.非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抑制剂既可以与游离酶结合,也可以与抑制剂既可以与游离酶结合,也可以与ESES复合物结合,复合物结合,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称为非竞争性抑制。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称为非竞争性抑制。第第34页页/共共93页页非竞争性抑制的作用模式图非竞争性抑制的作用模式图第第35页页/共共93页页 非竞争性抑制剂的化学结构不一定与底物的分子结构类非竞争性抑制剂的化学结构
21、不一定与底物的分子结构类似;似;底物和抑制剂分别底物和抑制剂分别独立独立地与酶的不同部位相结合;抑制地与酶的不同部位相结合;抑制剂是剂是与酶的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结合与酶的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结合而起作用的;而起作用的;抑制剂对酶与底物的结合无影响,故抑制剂对酶与底物的结合无影响,故底物浓度的改变对底物浓度的改变对抑制程度无影响抑制程度无影响。非竞争性抑制的特点:非竞争性抑制的特点:第第36页页/共共93页页k-3k+3+k+2k+1k-1反应模式反应模式C.反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uncompetitive inhibition)抑制剂不能与游离酶结合,但可与抑制剂不能与游离酶结合,但
22、可与ESES复合物结合并阻复合物结合并阻止产物生成,无活性的止产物生成,无活性的ESI,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第第37页页/共共93页页反竞争性抑制的作用模式图反竞争性抑制的作用模式图第第38页页/共共93页页 反竞争性抑制剂的化学结构不一定与底物反竞争性抑制剂的化学结构不一定与底物的分子结构类似;的分子结构类似;抑制剂与底物可抑制剂与底物可同时同时与酶的不同部位结合;与酶的不同部位结合;必须有底物存在必须有底物存在,抑制剂才能对酶产生抑,抑制剂才能对酶产生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制作用;抑制程度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反竞争性抑制的特点:反竞争性抑制的特
23、点:第第39页页/共共93页页七、七、激活剂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酶的激活剂或活化剂酶的激活剂或活化剂:凡能提高酶的活性,加速酶促反应进行的物质都称为凡能提高酶的活性,加速酶促反应进行的物质都称为激活剂或活化剂。激活剂或活化剂。第第40页页/共共93页页(一)激活剂的种类(一)激活剂的种类&按分子大小可分三类按分子大小可分三类:1.无机离子无机离子(1)无机阳离子)无机阳离子-金属离子(如金属离子(如Na+、K+、Mg2等)等)(2)无机阴离子)无机阴离子(如(如Cl、Br等)等)2.中等大小的有机分子中等大小的有机分子y 某些还原剂某些还原剂 如半胱氨酸、巯基乙醇、抗坏血酸
24、如半胱氨酸、巯基乙醇、抗坏血酸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使酶中的二硫键还原成巯基,从而提高酶使酶中的二硫键还原成巯基,从而提高酶活性或与底物、酶或活性或与底物、酶或ES复合复合第第41页页/共共93页页四、水分活度对酶活力的影响四、水分活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水分活度较低时,酶活水分活度较低时,酶活性被抑制。只有酶的水合作性被抑制。只有酶的水合作用达到一定程度时才显示出用达到一定程度时才显示出活性。例如活性。例如-淀粉酶在淀粉酶在aw0.8(约约2%的含水量的含水量)以上以上才显示出水解淀粉的活力,才显示出水解淀粉的活力,当水活性当水活性aw为为0.95(约约12%的的含水量含水量)时,酶的活力提高时
25、,酶的活力提高15倍倍(右图右图)。水分活度对酶活力的影响水分活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磷酸酯酶催化卵磷脂水解磷酸酯酶催化卵磷脂水解-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第第42页页/共共93页页一、一、水解酶类水解酶类糖苷键水解酶糖苷键水解酶脂水解酶脂水解酶肽键水解酶肽键水解酶第第43页页/共共93页页1 1、淀粉酶、淀粉酶 定义:定义:常指水解淀粉分子的常指水解淀粉分子的1,4-糖糖苷键和苷键和1,6-糖苷的酶糖苷的酶 应用:应用:主要用于淀粉的液化和糖化,发主要用于淀粉的液化和糖化,发酵制淀粉糖,也可改进面包质量。酵制淀粉糖,也可改进面包质量。第第44页页/共共93页页(1 1)-淀粉酶,液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