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三讲-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421807
  • 上传时间:2022-12-08
  • 格式:PPT
  • 页数:53
  • 大小:1.2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三讲-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三 编制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方案
    资源描述:

    1、第三讲第三讲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第一节第一节 拟定土地利用的长远目标与基本方针拟定土地利用的长远目标与基本方针 一、土地利用目标一、土地利用目标(一)土地利用目标的含义(一)土地利用目标的含义土地规划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实施规划所要达到的各种土地规划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实施规划所要达到的各种利用土地的指标。利用土地的指标。(二)(二)土地利用目标的内容土地利用目标的内容 1.总目标总目标 一般作定性的描述。主要依据国家土地利用政策、法律及上级土一般作定性的描述。主要依据国家土地利用政策、法律及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土地资源状况综合确定。

    2、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土地资源状况综合确定。2.具体目标具体目标(目标体系)(目标体系)全国土地利用目标二、土地利用基本方针二、土地利用基本方针是指为实现土地利是指为实现土地利用长远目标所应遵用长远目标所应遵循循的的方向方向与与指针。指针。1、概念概念 2、依据、依据3、案例案例1)国家和上级政府)国家和上级政府规定的指导方针规定的指导方针2)规划区域须解决)规划区域须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问题3规划区域的国民经规划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环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境保护的要求。1)全国的土地)全国的土地利用方针利用方针2)湖南省的土)湖南省的土地利用方针地利用方针

    3、3)长沙市土地)长沙市土地利用方针利用方针u全国: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根本指导方针,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u湖南:紧紧抓住“中部崛起”和“两型”社会建设重要战略机遇,结合湖南实现科学跨越发展、加快“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统筹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土地利用新模式,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长沙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

    4、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促进长沙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又好又快发展。立足“中部崛起”战略,积极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服务于建设国家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示范区目标。第二节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一、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概念和内容一、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概念和内容 1、概念、概念是为了实现土地利用目标和规划任务,具体调整和确定各是为了实现土地利用目标和规划任务,具体调整和确定各地区、各类用地的规模和结构。地区、各类用地的规模和结构。2、内容、内容(1)部门用地结构调整(某乡镇土地结构调整表)部门用地结构调整(某乡镇土地

    5、结构调整表)(2)区域用地指标调整控制)区域用地指标调整控制 地 类2005年2006-2010年增减量(公顷)2010年2011-2020年增减量(公顷)2020年2006-2020年增减量(公顷)面积(公顷)比重(%)面积(公顷)比重(%)面积(公顷)比重(%)土地总面积6750.99 100.00 0.00 6750.99 100.00 0.00 6750.99 100.00 0.00 农用地耕 地2201.65 32.61 43.90 2245.55 33.26-419.74 1825.81 27.05-375.84 园 地105.61 1.56-6.28 99.33 1.47-35.

    6、23 64.10 0.95-41.51 林 地2099.07 31.09 0.00 2099.07 31.09-99.05 2000.02 29.63-99.05 草 地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其他农用地747.42 11.07-104.38 643.04 9.53-98.09 544.95 8.07-202.47 合 计5153.75 76.34-66.76 5086.99 75.35-652.11 4434.88 65.69-718.87 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城市用地0.00 0.00 0.00 0.00 0.00 389.

    7、05 389.05 5.76 389.05 建制镇用地155.56 2.30 242.44 398.00 5.90 371.83 769.83 11.40 614.27 农村居民点用地689.42 10.21-175.54 513.88 7.61 0.00 513.88 7.61-175.54 采矿用地157.72 2.34 0.00 157.72 2.34-42.11 115.61 1.71-42.11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小 计1002.70 14.85 66.90 1069.60 15.84 718.7

    8、7 1788.37 26.49 785.67 交通水利用地交通运输用地127.27 1.89 0.00 127.27 1.89 49.44 176.71 2.62 49.44 水利设施用地61.63 0.91 0.00 61.63 0.91 0.00 61.63 0.91 0.00 小计188.90 2.80 0.00 188.90 2.80 49.44 238.34 3.53 49.44 其他建设用地27.89 0.41 0.00 27.89 0.41-0.96 26.93 0.40-0.96 合计1219.49 18.06 66.90 1286.39 19.05 767.25 2053.6

    9、4 30.42 834.15 未利用地水域245.91 3.64 0.00 245.91 3.64-38.49 207.42 3.07-38.49 滩涂沼泽12.75 0.19 0.00 12.75 0.19-7.55 5.20 0.08-7.55 自然保留地119.09 1.76-0.14 118.95 1.76-69.10 49.85 0.74-69.24 合 计377.75 5.60-0.14 377.61 5.59-115.14 262.47 3.89-115.28 二、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原则与方法(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1、在充分分析全镇土地利用

    10、现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预测各业用、在充分分析全镇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预测各业用地需求,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规模;地需求,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规模;2、非农业建设用地内部优化安排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其他、非农业建设用地内部优化安排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其他建设用地按照产业政策安排;建设用地按照产业政策安排;3、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科学、合理地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科学、合理地统筹安排各业用地;4、注重土地复垦开发整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集约用地,优化土、注重土地复垦开发整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集约用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地资源配置,提

    11、高土地利用率;5、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适度控制城镇、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适度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张,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建设用地规模扩张,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法(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法1、核定各业用地需求量、核定各业用地需求量 2、用地数量的综合平衡、用地数量的综合平衡3、用地布局的综合平衡、用地布局的综合平衡 4、再次平衡与落实、再次平衡与落实5、编制用地指标平衡表、编制用地指标平衡表(一)准备工作(一)准备工作1成立乡(镇)规划修编领导小组。乡(镇)规划修编领导小组主要由乡长或镇长任组长,各所和

    12、站的负责人为成员。其主要职责是:组织落实县级规划下达的各类建设用地指标及其占用耕地指标,并在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件上确定其范围界线;落实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并在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件上落实片块编号及范围界线;协调本乡(镇)各村组的关系;组织召开各村组规划修编协调会、规划方案听证会;研究解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后续工作中各项指标落实问题。2设立乡(镇)规划办公室。设在国土所内。办公室主要职责是:在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件上,落实乡(镇)城镇或集镇的规模及范围界线;分解并落实新增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指标;落实采矿用地与其他独立建设用地规模及范围界线;落实交通用地项目线路和位置;落实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及

    13、片块编号和范围界线等。三、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步骤 (二)指标落实及土地利用分区(二)指标落实及土地利用分区一)落实县城用地规模及布局一)落实县城用地规模及布局1依据:县级规划下达给县城的总控制指标;县城总体规划;县委、县政府的战略构想;少占耕地;保障永久性生态绿地。2具体操作步骤 确定布局方案 由县规划局依据上述因素提供具体的布局方案,交县政府讨论、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形成县城布局最终方案。面积量算 量算县城近远期控制界线范围内的用地面积。要求近期用地安排不得超过新增总量的八分之三;远期不得低于八分之五。3成果要求图件:在新发放的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落实好县城近远期控制界线(规模边界

    14、)和县城建设扩展边界范围界线。表格:表15。表表1515_(镇)(镇)2006-20202006-2020年建制镇发展规划表年建制镇发展规划表2005年现状2006-2010年发展规划2010年总规模2011-2020年发展规划2020年总规模所在村(居委会)人口规模(人)用地规模(公顷)发展方向(村名、图斑号)新增人口规模(人)新增用地规模(公顷)人口(人)用地(公顷)发展方向(村名、图斑号)新增人口规模(人)新增用地规模(公顷)人口(人)用地(公顷)注:注:1.1.请按照表格中提供的单位来填写数据;请按照表格中提供的单位来填写数据;2.2.若建制镇为规划期内新建,则若建制镇为规划期内新建,

    15、则20052005年现状规模为零;年现状规模为零;3.3.待结果确认无误后在该表下方主要领导及经办人签字并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以确认该成果。待结果确认无误后在该表下方主要领导及经办人签字并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以确认该成果。二)落实建制镇、集镇用地规模及布局二)落实建制镇、集镇用地规模及布局1依据:依据:县级规划下达的控制指标;县级规划下达的控制指标;本乡(镇)的城镇或集镇总体本乡(镇)的城镇或集镇总体规划;少占耕地;规划;少占耕地;乡(镇)党委及政府的战略构想;乡(镇)党委及政府的战略构想;特殊要求。特殊要求。2具体操作步骤具体操作步骤 确定初步方案确定初步方案 各乡(镇)依据上述

    16、因素,利用原有规划图(上轮乡各乡(镇)依据上述因素,利用原有规划图(上轮乡(镇)(镇)1:1万土地利用规划图),对原规划范围进行调整,确定建制镇、集万土地利用规划图),对原规划范围进行调整,确定建制镇、集镇近远期镇近远期规模边界与扩展边界规模边界与扩展边界,并到实地勘查核实。,并到实地勘查核实。协调、论证协调、论证 由乡(镇)规划修编领导小组组织召开规划方案布局讨论由乡(镇)规划修编领导小组组织召开规划方案布局讨论会,并就建制镇或集镇规划发展方向和布局进行决策,在新发放的会,并就建制镇或集镇规划发展方向和布局进行决策,在新发放的1:1万土万土地利用现状大图上,落实确定的建制镇、集镇近远期地利用

    17、现状大图上,落实确定的建制镇、集镇近远期规模边界与扩展边界规模边界与扩展边界。面积量算、填写表格面积量算、填写表格 量算建制镇、集镇近远期量算建制镇、集镇近远期规模边界规模边界范围内的用地范围内的用地面积。要求:不得超过县级规划下达的控制指标(总指标及其占用耕地指面积。要求:不得超过县级规划下达的控制指标(总指标及其占用耕地指标);近期用地安排不得超过新增总量的八分之三;远期不得低于八分之标);近期用地安排不得超过新增总量的八分之三;远期不得低于八分之五。填写表五。填写表15,必须做到图表一致。,必须做到图表一致。3成果要求成果要求图件:在新发放的图件:在新发放的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落实好

    18、建制镇、集镇近远期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落实好建制镇、集镇近远期规模规模边界与扩展边界边界与扩展边界.表格:表表格:表15、表、表16。表16_(镇)2006-2020年集镇发展规划表集镇2005年现状2006-2010年发展规划2010年总规模2011-2020年发展规划2020年总规模所在村人口规模(人)用地规模(公顷)发展方向(村名、图斑号)新增人口规模(人)新增用地规模(公顷)人口(人)用地(公顷)发展方向(村名、图斑号)新增人口规模(人)新增用地规模(公顷)人口(人)用地(公顷)注:1.请按照表格中提供的单位来填写数据;2.待结果确认无误后在该表下方主要领导及经办人签字并加盖乡(镇)人民

    19、政府公章,以确认该成果。三)落实采矿用地与其他独立建设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三)落实采矿用地与其他独立建设用地(独立工矿用地)规模及布局规模及布局1依据:依据:县级规划下达的指标和项目;县级规划下达的指标和项目;乡(镇)党委及政府的战略乡(镇)党委及政府的战略构想;少占耕地。构想;少占耕地。2具体操作步骤具体操作步骤 确定规划初步方案确定规划初步方案 根据下达的项目及指标,确定项目具体位置,落实根据下达的项目及指标,确定项目具体位置,落实好近远期项目和项目近远期好近远期项目和项目近远期规模边界与扩展边界规模边界与扩展边界,并到实地勘查核实。,并到实地勘查核实。要求:独立工矿原则上按下达的项目安排

    20、;项目有变化的,必须重新核实要求:独立工矿原则上按下达的项目安排;项目有变化的,必须重新核实项目规模和位置,并在下达的独立工矿项目用地指标表相应项目后注明;项目规模和位置,并在下达的独立工矿项目用地指标表相应项目后注明;无论项目间如何相互调剂,独立工矿用地规模不得突破规划下达的指标。无论项目间如何相互调剂,独立工矿用地规模不得突破规划下达的指标。协调、论证协调、论证 由乡(镇)领导小组组织召开规划方案指标落实及布局讨由乡(镇)领导小组组织召开规划方案指标落实及布局讨论会,就独立工矿用地项目布局进行决策。(规划方案必须经乡(镇)政论会,就独立工矿用地项目布局进行决策。(规划方案必须经乡(镇)政府

    21、签字盖章后才能提交规划修编技术人员)府签字盖章后才能提交规划修编技术人员)面积量算及统计汇总面积量算及统计汇总 填写表填写表20,必须做到图表一致。,必须做到图表一致。3成果要求成果要求图件:在新发放的图件:在新发放的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落实好独立工矿近远期项目和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落实好独立工矿近远期项目和 项目近远期项目近远期规模边界与扩展边界规模边界与扩展边界。表格:表表格:表20。表20_(镇)2006-2020年独立工矿项目用地规划表 序号项目名称所在村主要产品2005年用地规模(公顷)建设性质2006-2010年新增用地情况 2010年用地规模(公顷)2011-2020年新增用地

    22、情况2020年用地规模(公顷)2006-2020年新增用地合计(公顷)新建改建扩建位 置新增用地规模(公顷)其中占用耕地(公顷)位 置新增用地规模(公顷)其中占用耕地(公顷)图幅号图斑号图幅号图斑号1 2 3 4 5 6 7 8 9 注:1.请按照表格中提供的单位来填写数据;2.“2005年用地规模”栏,若为新建项目则填写零;3.待结果确认无误后在该表下方由乡镇主要领导及经办人签字并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以确认该成果。四)分解及落实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及布局四)分解及落实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及布局1指标分解指标分解根据下达给本乡(镇)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将其分配到各村,根据下达给本乡(镇)的

    23、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将其分配到各村,形成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分配方案。形成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分配方案。2落实用地规模及布局落实用地规模及布局(1)依据:)依据:分配到各村的用地指标。分配到各村的用地指标。已确定的新增农村居民已确定的新增农村居民点与中心村的位置。点与中心村的位置。区位条件。区位条件。A结合新农村建设及结合新农村建设及“乡乡乡乡通、村村通通、村村通”工程,中心村尽量沿交通线路两侧布局,新增农村居工程,中心村尽量沿交通线路两侧布局,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安排在中心村内;民点用地安排在中心村内;B不要在城郊结合部安排中心村,避不要在城郊结合部安排中心村,避免重复拆迁。免重复

    24、拆迁。少占耕地。少占耕地。(2)具体操作步骤)具体操作步骤 确定规划方案确定规划方案 乡(镇)国土员根据分配到各村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指乡(镇)国土员根据分配到各村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必须通过实地调查,在新发放的标,必须通过实地调查,在新发放的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标出农村居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标出农村居民点用地位置民点用地位置(拆旧、建新位置),(拆旧、建新位置),并以村为单位,按照从左到右、从并以村为单位,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对农村居民点用地位置进行编号,编号分别为上到下的顺序对农村居民点用地位置进行编号,编号分别为,同时将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具体落实到农村居民点位置上。同时将农村居民

    25、点用地指标具体落实到农村居民点位置上。协调、论证协调、论证 由乡(镇)政府组织召开村长、书记协调会议,讨论选由乡(镇)政府组织召开村长、书记协调会议,讨论选择的农村居民点位置择的农村居民点位置(拆旧、建新位置),(拆旧、建新位置),是否合乎村民意向和本村实是否合乎村民意向和本村实际情况,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在各际情况,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在各“点点”的分配是否合适。的分配是否合适。填写有关表格,要求:填写有关表格,要求:A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县级规划下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县级规划下达的指标;达的指标;B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所占地类必须逐个落实后填报;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所占地类必须逐个落实

    26、后填报;C规划方案必须经村长签字,村委会盖章后才能上交。规划方案必须经村长签字,村委会盖章后才能上交。(3)成果要求)成果要求图件:在新发放的图件:在新发放的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落实好农村居民点用地位置及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落实好农村居民点用地位置及规模边界规模边界和编号,必须做到图表编号一致。落实村镇建设和编号,必须做到图表编号一致。落实村镇建设扩展边界扩展边界范围范围界线。界线。表格:表表格:表17、表、表18、表、表19.表17 _(镇)2006-201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表村 名农村居民点搬迁农村居民点保留农村居民点发展农村居民点位 置户数(户)腾地面积(公顷)补充耕地面积(公顷)

    27、位 置户数(户)用地面积(公顷)位 置户数(户)总规模(公顷)其中图幅号图斑号图幅号图斑号图幅号图斑号新增户数新增用地面积(公顷)占用耕地(公顷)注:1.请按照表格中提供的单位来填写数据;2.在耕地整理项目以及土地开发、复垦项目区内的拆迁房屋,分别属耕地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项目,不再列入房屋拆迁项目;3.所有拆迁房屋需在所在图斑上打“”,包括土地开发,耕地整理及土地复垦项目区内的拆迁房屋;4.待结果确认无误后在该表下方由乡镇主要领导及经办人签字并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以确认该成果。表18 _(镇)2011-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表村 名农村居民点搬迁农村居民点保留农村居民点发展农

    28、村居民点位 置户数(户)腾地面积(公顷)补充耕地面积(公顷)位 置户数(户)用地面积(公顷)位 置户数(户)总规模(公顷)其中图幅号图斑号图幅号图斑号图幅号图斑号新增户数新增用地面积(公顷)占用耕地(公顷)注:1.请按照表格中提供的单位来填写数据;2.在耕地整理项目以及土地开发、复垦项目区内的拆迁房屋,分别属耕地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项目,不再列入房屋拆迁项目;3.所有拆迁房屋需在所在图斑上打“”,包括土地开发,耕地整理及土地复垦项目区内的拆迁房屋;4.待结果确认无误后在该表下方由乡镇主要领导及经办人签字并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以确认该成果。表19_乡(镇)零星户用地规划表村 名2005

    29、年现状2006-2010规划搬迁农村居民点2011-2020规划搬迁农村居民点位 置户数(户)人口(人)用地规模(公顷)安置位置户数(户)规划用地面积(公顷)拆迁区腾地面积(公顷)安置位置户数(户)规划用地面积(公顷)拆迁区滕地面积(公顷)图幅号图斑号图幅号图斑号小计可补充耕地图幅号图斑号小计可补充耕地全乡(镇)合计注:1.请按照表格中提供的单位来填写数据;2.5户及5户以下划为零星户;2.待结果确认无误后在该表下方由乡镇主要领导及经办人签字并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以确认该成果。五)落实交通用地规模及布局五)落实交通用地规模及布局1依据:县级规划下达的指标和项目;少占耕地;县、乡交通规划。

    30、2具体操作步骤 确定规划初步方案 在新发放的图纸上标出新项目起讫点位置及走向,填写交通用地项目在新发放的图纸上标出新项目起讫点位置及走向,填写交通用地项目用地规划表;调减交通用地项目的,必须在发放图上对调减项目的起讫用地规划表;调减交通用地项目的,必须在发放图上对调减项目的起讫点路段注记点路段注记“X.X”,同时应列表说明调减的面积以及涉及的地类。,同时应列表说明调减的面积以及涉及的地类。要求:按照交通用地项目填写交通用地项目规划表,必须做到图表一致。要求:按照交通用地项目填写交通用地项目规划表,必须做到图表一致。无论项目间如何相互调剂,交通用地规模不得突破规划下达的指标。无论项目间如何相互调

    31、剂,交通用地规模不得突破规划下达的指标。协调、论证协调、论证由乡(镇)领导小组组织召开规划方案布局讨论会,并就交通规划方案由乡(镇)领导小组组织召开规划方案布局讨论会,并就交通规划方案进行决策。进行决策。3成果要求成果要求图件:在发放的图件:在发放的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落实好新增加的交通用地项目的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落实好新增加的交通用地项目的起讫点位置及走向;在图上对调减项目的起讫点路段注记起讫点位置及走向;在图上对调减项目的起讫点路段注记“X.X”。表格:表表格:表21。表21_乡(镇)2006-2020年交通项目用地规划表 序号项目名称所在村道路等级2005年用地规模(公顷)建设性质2

    32、006-2010年新增用地情况2010年用地规模(公顷)2011-2020年新增用地情况2020年用地规模(公顷)2006-2020年新增用地合计(公顷)新建改建扩建新增用地规模(公顷)其中占用耕地(公顷)新增用地规模(公顷)其中占用耕地(公顷)注:1.请按照表格中提供的单位来填写数据;2.“2005年用地规模”栏,若为新建项目则填写零;3.待结果确认无误后在该表下方由乡镇主要领导及经办人签字并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以确认该成果。六)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六)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1依据:依据: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2具

    33、体操作步骤具体操作步骤 确定基本农田保护范围确定基本农田保护范围 把下达给本乡镇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把下达给本乡镇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分解落实到各村,分解落实到各村,在耕地保有量确定的基础上,根据下达的基本农在耕地保有量确定的基础上,根据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对照原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在新发放的田保护指标,对照原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在新发放的1:1万土地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确定利用现状图上,确定2020年乡(镇)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年乡(镇)基本农田保护范围。量算基本农田保护面积量算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在确定好基本农田保护范围的基础上,在确定好基本农田保护范围的基础上,对划定的基本农田片块,以村为单

    34、位,进行编号,并统计基本农田对划定的基本农田片块,以村为单位,进行编号,并统计基本农田的面积。要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下达的指标。的面积。要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下达的指标。3成果要求成果要求图件:基本农田片块分布图。图件:基本农田片块分布图。表格: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统计表(表表格: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统计表(表9)。)。表9_(镇)2006-2020年划定基本农田调查表行政村位 置面积(公顷)地 类图 幅 号图 斑 号全乡(镇)合计注:1.请按照表格中提供的单位来填写数据;2.待结果确认无误后在该表下方由乡镇主要领导及经办人签字并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以确认该成果。(三)乡(镇)规划方

    35、案听证(三)乡(镇)规划方案听证 一)听证内容一)听证内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听证内容:1.城镇、集镇的规模及布局;2.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及布局;3.采矿用地与其他独立建设用地项目规模及布局;4.交通用地项目规模及布局;5.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及布局;6.其他各类用地区的范围及布局等。二)听证程序二)听证程序见国土资源部听证规定。三)听证要求三)听证要求由乡(镇)政府组织、召集全乡(镇)村民代表就本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进行听证。在听证结束后,乡(镇)国土员收集书面听证意见,并书面告之规划修编技术人员,再由规划修编技术人员对乡(镇)规划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四、提出土地利用规模与结构

    36、调整的供选方案一、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与作用1、概念:是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根据土地利用条件、利用方式、利用方向和管理措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规划区域内土地划分不同的土地利用区域。土地利用的空间划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任务。(2)作用:隔离作用;保护作用。第三节 土地利用分区概述二、土地利用分区的基本原则(1)切实保护耕地原则;(2)集约利用原则;(3)因地适宜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5)公众参与原则;三、土地利用分区的主要任务划分土地利用区域;分解落实区域土地利用总体目标;制定土地用途管制规则;拟定土地利用引导措施。四、土地利用分区类型1、土地利用地域2、土地用途分

    37、区五、土地利用分区方法 综合分析法 主导因素法 叠置法 聚类分析法六、土地利用地域1、概念:是依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土地开发方向和改良措施等差异性,保持某一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所作的分区。2、土地利用地域分区特点 空间尺度:较大尺度,一般在市级以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采用;区域性质:个性空间;区域表现:连续分布;命名规则:地理方位+地理条件+土地功能。案例:1、我国土地利用分区 湘鄂皖赣区:支持沿江铁路、主要城市间的快速交通通道等基础设施和淮北、淮南煤炭基地建设。适应城镇化和工业化加快的进程,适当提高建设用地比重。加强对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38、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用地的政策指导。实施基本农田整理工程,促进稳产高产商品粮棉油基地建设。统筹协调长江、淮河及洞庭湖、鄱阳湖洪涝、污染综合治理,保障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工程、长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用地。加强洞庭湖、鄱阳湖等地区湿地保护,禁止围湖造田。案例:2、湖南省土地利用分区(2006-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区 环洞庭湖区 湘中南区 大湘西区 长株潭城市群区长株潭城市群区 一、概一、概 况况二、主要用地控制指标二、主要用地控制指标到到2010年,耕地保有量年,耕地保有量61.86万公顷,建设用地总量万公顷,建设用地总量31.44万公顷,新增建设万公顷,新增建设用地用地3.01万公顷,新

    39、增建设占用耕地万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1.22万公顷,人均城镇工矿建设用地万公顷,人均城镇工矿建设用地103平方米;到平方米;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年,耕地保有量60.55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1.06万公顷,建设用地总量万公顷,建设用地总量36.53万公顷,人均城镇工矿建设用地面积不超过万公顷,人均城镇工矿建设用地面积不超过102平方米。平方米。三、土地利用方向三、土地利用方向按照按照“两型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重点建设大河西、云龙、昭山、天易、滨湖社会建设的要求,重点建设大河西、云龙、昭山、天易、滨湖等等“两型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以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为

    40、依托,着力推社会建设示范区。以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为依托,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保障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保障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两型两型”产产业发展用地。以交通为先导,优先安排城际快速公路干道、城际轻轨、高速业发展用地。以交通为先导,优先安排城际快速公路干道、城际轻轨、高速铁路、机场、铁路、机场、“三港一枢纽三港一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有效整合空间资源,推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有效整合空间资源,推广新河三角洲、黎托片立体开发节地模式。严格保护耕地,对区内建设占用广新河三角洲、黎托片立体开发节地模式。严格保护耕地,对区内建设占用耕地不能实现

    41、占补平衡的,利用经济手段,通过耕地易地置换、耕地指标易耕地不能实现占补平衡的,利用经济手段,通过耕地易地置换、耕地指标易地转让等方式,在省内实现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平衡。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发地转让等方式,在省内实现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平衡。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清水塘、竹埠港、坪塘等污染土地综合治理,建设湘江生展循环经济,加强清水塘、竹埠港、坪塘等污染土地综合治理,建设湘江生态经济带,构建态经济带,构建“一心一带,山丘河湖交织,生物多样一心一带,山丘河湖交织,生物多样”的生态网络。积极的生态网络。积极发展城郊农业、创汇农业和观光农业,提高城市郊区农用地利用效益。发展城郊农业、创汇农业和观

    42、光农业,提高城市郊区农用地利用效益。1、概念是依据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用途和土地保护、利用、开发、整治措施的不同所做的区域。2、特点 空间尺度:较小尺度,一般在县级以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采用;区域性质:共性分类空间;区域表现:重复出现;命名规则:土地主导用途。七、土地用途分区表表 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用途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用途土地用途区类型规划期间可能转为的土地用途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养殖水面农田水利用地田坎晒谷场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采矿地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国防监教用地宗教用地墓葬地风景旅游用地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园林区林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

    43、地区村镇建设控制区工矿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其他用途区注1:表中表示规划期间土地用途区的土地允许转变为该土地利用。注2:表中表示规划期间土地用途区的土地经许可允许转变为该土地用途。注3:表中表示规划期间土地利用途区的土地限制转变为该土地用途。现状为该用途的,应调整或转至其适宜的土地用途,暂时不能够调整或转用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注4:表中表示规划期间土地用途区内的土地禁止转变为该土地用途。注5:表中表示原则上不存在该种土地用途。注6:其他用途区中用途规定可依实际管制需要确定。第四节 规划实施的政策和措施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技术手段2.1 土地用途分区的基本特

    44、征(1)兼有多种用途的综合区域(不是纯粹用地性质的区域)主导用途 其他用途(2)分区的规划内容具有排他性包括土地用途、布局、容量、限制条件;不包括设施规划用地内容2 土地用途分区的步骤与方法(3)具有层次性县乡均进行土地用途分区;县乡用途分区综合程度不一;县乡分区图件比例尺不同;县乡用途分区规划控制内容有差别。2.2 土地用途分区的步骤2.2.1 收集资料2.2.2 拟定分区类型 序号 分区类型1 基本农田保护区2一般耕地区3一般农地区4林业用地区5城镇建设用地区6城镇建设预留区7村镇建设用地区8村镇建设预留区9独立工矿用地区10风景名胜旅游用地区11其他用途区2.2.3 编制分区草案 以现状

    45、图为底图,依据上级规划的土地用途分区、重点建设安排、本乡(镇)规划目标、用地布局,参照已有的相关规划和区划,按照土地用途分区管制规则(前已述及)、划定方法(随后讲解)、最小上图面积(表D.1,见下页)等要求,尽可能利用明显的线形地物或河川、山脊等人工、自然地物界线,兼顾行政管理界线,绘制分区草图。量算和统计分区面积。2.2.4 征求意见2.2.5 划定土地用途区资料收集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地区背景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发展规划上级规划下达控制指标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综合分析土地利用总体安排初步确定土地用途分区位置、范围进行土地数量、质量、结构、用途、布局平衡调整土地用途分区、制

    46、定各区土地利用原则、主导用途和用途限制条款征询公众意见方案论证正式确定土地用途分区及规划图输出合适不合适土地用途分区划定土地用途分区划定2.3 土地用途分区要点2.3.1 定量定量(1)定量的原则p严格按照上级规划的控制目标;p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二者的关系;p占用耕地与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相平衡;p必须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为长远目标。(2)定量的依据定量的依据p 本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p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本地区土地利用控制指标;p本地区社会发展规划以及个产业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对各类土地的需求;p本地区必须解决的土地利用中的问题。(3)定量的方法定量的

    47、方法2.3.2 定位定位(1)定位原则)定位原则 p严格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要求,划定基本农田;p优先安排上级规划中已明确的区域性交通、水利、能源等大型基础设施的用地;p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增加建设用地的有效供给,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建设用地尽量使用劣等地、休闲地等,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用地,尤其是高产、优质的耕地;p充分发挥各类用地的集聚效益;p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确定未利用地可开发利用区的位置。(2)定位依据)定位依据p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重大建设项目的安排;p上级规划确定的区域性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布局;p各相关规划中各类用地的布局;p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适宜性评价

    48、结果。(3)定位步骤定位步骤规划期内的交通、水利等线状工程,形成网络;城镇建成区、独规划期内的交通、水利等线状工程,形成网络;城镇建成区、独立工矿区、风景名胜旅游用地区等。立工矿区、风景名胜旅游用地区等。基本农田区、一般耕地区、一般农地区。基本农田区、一般耕地区、一般农地区。重点建设项目在图上定位,在区位条件相似情况下,尽可能选择重点建设项目在图上定位,在区位条件相似情况下,尽可能选择非耕地,如与城镇建成区连片的,则划入城镇建设用地区,如与独非耕地,如与城镇建成区连片的,则划入城镇建设用地区,如与独立工矿区连片的,则划入独立工矿用地区。立工矿区连片的,则划入独立工矿用地区。确定城镇建设用地区、

    49、城镇建设用地预留区。根据城镇可占用耕地和其他农用地的数量,由建成区向外扩展,将这扩展的区域确定为优先供地圈,在此基础上确定城镇建设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预留区。确定村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预留区。根据土地利用目标中确定的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量,确定保留和集中发展的农村居民点、缩并的农村居民点和新建的农村居民点,从而确定村镇建设用地区,并确定村镇建设用地预留区。将规划期内实施开发复垦、土地整理的未利用地、工矿废弃地、旧宅基地等依据开发利用方向分别划入一般耕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等。将可以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与难以利用的土地划入未利用地区。对土地用途分区进行检查和局部调整,使之更加科学合理。2.4 土地用途分区方法2.4.1 基本农田保护区(看资料解释)2.4.2 一般耕地区2.4.3 一般农地区2.4.4 林业用地区2.4.5 城镇建设用地区2.4.6 城镇建设用地预留区2.4.7 村镇建设用地区2.4.8 村镇建设用地预留区2.4.9 独立工矿用地区2.4.10 风景名胜旅游用地区2.4.11 其他用途区2.5 2.5 土地用途分区图例土地用途分区图例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三讲-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42180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