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文稿刑法总论教案7244张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演示文稿刑法总论教案7244张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演示 文稿 刑法 总论 教案 7244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第三节第三节 数罪并罚制度数罪并罚制度 教科书第教科书第229229页页刑法第刑法第6969条规定:条规定:(判决前有人犯数罪的并罚)(判决前有人犯数罪的并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过3 3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1 1年,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满35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20年;总和刑期在
2、年;总和刑期在3535年以上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的,最高不能超过2525年年(第(第1 1款)款)一般做法一般做法 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别执行。(第(第2 2款)款)第第7070条规定条规定 (判决宣告后发现漏罪的并罚)(判决宣告后发现漏罪的并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
3、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69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期以内。漏罪,先并后减漏罪,先并后减第第7171条规定:条规定:(判决宣告后又犯新罪的并罚)(判决宣告后又犯新罪的并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把前罪没
4、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本法第69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新罪,先减后并新罪,先减后并例外情况主要有:例外情况主要有:1 1、酌情不数罪并罚的情形:、酌情不数罪并罚的情形:想象竞合犯、牵连犯、想象竞合犯、牵连犯、连续犯连续犯 掌握要领掌握要领记住常见类型即可记住常见类型即可2 2、因法律结构的原因而产生的特殊情形。、因法律结构的原因而产生的特殊情形。包括包括:(1 1)法条竞合犯)法条竞合犯:法条内容交叉,触犯数个法条的情形法条内容交叉,触犯数个法条的情形(2 2)法定的一罪)法定的一罪:数行为或数结果被规定为一罪,或适用数行为或数结果被规定为
5、一罪,或适用一个法律效果的情形(结合犯、惯犯、转化犯)一个法律效果的情形(结合犯、惯犯、转化犯)(3 3)选择的一罪)选择的一罪:数个相关联的行为被规定于一个条文、数个相关联的行为被规定于一个条文、视同一罪的情形。视同一罪的情形。掌握要领掌握要领熟悉法条的规定,记住特殊情形熟悉法条的规定,记住特殊情形3 3、因司法习惯而产生的特殊情形、因司法习惯而产生的特殊情形对同种数罪在一并审理时,不实行数罪并罚对同种数罪在一并审理时,不实行数罪并罚 一、数罪并罚的前提一、数罪并罚的前提 一罪一罚,数罪并罚。但是,法律有特别规定或者一罪一罚,数罪并罚。但是,法律有特别规定或者司法有特别习惯的,即使是数罪也不
6、得实行数罪并司法有特别习惯的,即使是数罪也不得实行数罪并罚罚 罪数一章的内容罪数一章的内容具体做法应当是:具体做法应当是:先看法律有无具体规定,如果有,依法处理;如先看法律有无具体规定,如果有,依法处理;如没有,根据司法习惯处理没有,根据司法习惯处理特别提醒特别提醒数罪并罚一般考例外情况,但本科考数罪并罚一般考例外情况,但本科考试除外试除外(二)数罪并罚原则(二)数罪并罚原则是指对一人犯数罪合并处罚所依据的原则是指对一人犯数罪合并处罚所依据的原则 我国刑法中的数罪并罚原则采用我国刑法中的数罪并罚原则采用“混合原则混合原则”,即既,即既采用吸收原则,也采用限制加重原则,也采用并科原采用吸收原则,
7、也采用限制加重原则,也采用并科原则则 刑法第刑法第6969条解读:条解读:(判决宣告前的数罪(判决宣告前的数罪 )该条包含下列几个原则该条包含下列几个原则1 1、吸收原则。、吸收原则。如果数罪被判处的数个主刑中,最重如果数罪被判处的数个主刑中,最重的刑罚为死刑或者无期徒刑的,决定执行最重刑罚,的刑罚为死刑或者无期徒刑的,决定执行最重刑罚,其他主刑就不再执行其他主刑就不再执行 又分为两种情况又分为两种情况2 2、限制加重原则。如果数罪被判处的数个主刑中,、限制加重原则。如果数罪被判处的数个主刑中,有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有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限制加重的基
8、本内容是限制加重的基本内容是 在数罪的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在数罪的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决定实际执行的刑罚。决定实际执行的刑罚。但是,决定执行的有期徒刑最高不得超过但是,决定执行的有期徒刑最高不得超过2525年;年;拘役最高不得超过拘役最高不得超过1 1年;管制最高不得超过年;管制最高不得超过3 3年年 这里的这里的“限制限制”表现在两个方面: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受总和其一是,受总和刑期的限制;刑期的限制;其二是,受数个刑罚中最高刑的限制其二是,受数个刑罚中最高刑的限制 限制加重原则实际上只适用于数个相同刑种限制加重原则实际上只适用于数个相同刑种 不同刑种不能合并
9、,只能逐一执行不同刑种不能合并,只能逐一执行3 3、并科原则。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并科原则。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的,分别执行(修八)(修八)并科原则仅适用于附加刑并科原则仅适用于附加刑 例如,张三犯有两个罪,这两个罪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例如,张三犯有两个罪,这两个罪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212年,附加罚金和剥夺政治权利。年,附加罚金和剥夺政治权利。过去,司法实践中的做法是逐一执行,过去,司法实践中的做法是逐一执行,现在有明确规定了!现在有明确规定了!(三)适用数罪并罚的不同
10、情况(三)适用数罪并罚的不同情况1 1、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罪的并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罪的并罚第第6969条中的三个原条中的三个原则则 (吸收、限制加重、并科)(吸收、限制加重、并科)2 2、刑罚执行期间、刑罚执行期间“发现漏罪发现漏罪”的并罚的并罚第第7070条,条,简称简称:“先并后减先并后减”与判决宣告前的并罚并无本质差别与判决宣告前的并罚并无本质差别例如:张三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例如:张三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10年。在服刑年。在服刑7 7年后,年后,主动交代了过去还犯有一个入室抢劫罪,对于后罪,张三属于主动交代了过去还犯有一个入室抢劫罪,对于后罪,张三属于自首,从轻判处自首
11、,从轻判处1313年。先并:年。先并:101013132323;总和刑未超过;总和刑未超过3535年,年,故,法官应在故,法官应在20201313年间选择执行刑,比如年间选择执行刑,比如1818年;后减:年;后减:18187 7还有还有1111年等待着张三年等待着张三3 3、刑罚执行过程中、刑罚执行过程中“又犯新罪又犯新罪”的并罚的并罚第第7171条条 简称:简称:“先减后并先减后并”又犯新罪的数罪并罚(先减后并)与发现漏罪的数罪又犯新罪的数罪并罚(先减后并)与发现漏罪的数罪并罚(先并后减)仅是并罚(先并后减)仅是 “时间顺序问题时间顺序问题”?从表面上看,是,但是两者的差别是很大的从表面上看
12、,是,但是两者的差别是很大的“先减后并先减后并”的数罪并罚,要比的数罪并罚,要比“先并后减先并后减”的数罪的数罪并罚严厉许多。具体表现在:并罚严厉许多。具体表现在:在一定条件下,实际执行的刑期可能突破法定数罪并在一定条件下,实际执行的刑期可能突破法定数罪并罚最高刑期的限制,即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罚最高刑期的限制,即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35年的,年的,不得超过不得超过2020年、拘役不得超过年、拘役不得超过1 1年、管制不得超过年、管制不得超过3 3年年的限制的限制 例如,上面讲到的那个案例。张三前罪判了例如,上面讲到的那个案例。张三前罪判了1010年,已经年,已经执行执行7 7年。后来的漏
13、罪被判年。后来的漏罪被判1313年。应在年。应在1313年以上总和刑年以上总和刑2020年以下决定执行的刑期。如果后罪是新罪而非年以下决定执行的刑期。如果后罪是新罪而非“漏漏罪罪”,情况大不同!,情况大不同!如果用先并后减的方法如果用先并后减的方法 先并:先并:10 1013132323;在在131320年间决定,假设决定执行年间决定,假设决定执行1818年;后减:年;后减:18187 71111,还需执行,还需执行1111年。年。11 117 7 18 18年(实际执行)年(实际执行)如果用先减后并的方法如果用先减后并的方法先减:先减:10107 73 3;后并:后并:3 313 13 16
14、16年年 在在13131616决定,假设决定执行决定,假设决定执行1515年,年,1515年是尚需执行的刑期。年是尚需执行的刑期。15 157 72222年(实际执行)年(实际执行)问题问题为什么对为什么对“新罪新罪”采取较为严厉的采取较为严厉的“先先减后并减后并”的数罪并罚方法呢?的数罪并罚方法呢?典型试题:典型试题:下列关于数罪并罚的做法和说法,哪些是错误的?下列关于数罪并罚的做法和说法,哪些是错误的?(多选)(多选)A.A.甲犯甲犯A A、B B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414年和年和7 7年,法年,法 院决定合并执行院决定合并执行1818年。甲执行年。甲执行8 8年
15、后,又犯年后,又犯C C罪,罪,被判处有期徒刑被判处有期徒刑5 5年。对此,法院应在年。对此,法院应在1414年以上年以上2020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范围内决定合并执行的刑期,然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范围内决定合并执行的刑期,然 后,减去已经执行的后,减去已经执行的8 8年刑期年刑期B.B.乙犯乙犯A A、B B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414年和年和1111年,法年,法 院决定合并执行院决定合并执行2020年。在执行年。在执行2 2年后,法院发现乙年后,法院发现乙 在判决宣告前还有没有判决的在判决宣告前还有没有判决的C C罪,并就罪,并就C C罪判处有罪判处有 期徒刑期徒刑5 5
16、年。这样,乙实际执行的有期徒刑必然超年。这样,乙实际执行的有期徒刑必然超 过过2020年。年。C.C.丙犯丙犯A A、B B罪,分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罪,分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414年和年和1111 年,法院决定合并执行年,法院决定合并执行2020年;在执行年;在执行2 2年后,丙又年后,丙又 犯犯C C罪,法院就罪,法院就C C罪判处有期徒刑罪判处有期徒刑5 5年。由于数罪并年。由于数罪并 罚时有期徒刑不得超过罚时有期徒刑不得超过2020年,故丙实际上不可能年,故丙实际上不可能 执行执行C C罪的刑罚。罪的刑罚。D.D.丁在判决宣告前犯有丁在判决宣告前犯有A A、B B、C C、D D四个
17、罪,但法院四个罪,但法院 只判决只判决A A罪罪8 8年、年、B B罪罪1212年有期徒刑,决定合并执行年有期徒刑,决定合并执行 18 18年有期徒刑。执行年有期徒刑。执行5 5年后发现年后发现C C罪和罪和D D罪,法院判罪,法院判 处处C C罪罪5 5年有期徒刑、年有期徒刑、D D罪罪7 7年有期徒刑。此次并罚年有期徒刑。此次并罚 的的“数刑中的最高刑期数刑中的最高刑期”应当是应当是1818年,而不是年,而不是1212年年 如何计算?如何计算?18185 57 73030年;在年;在18182020年之间年之间 决定。决定。假设假设2020年。年。20 205 51515年,此年,此151
18、5年是丁尚需年是丁尚需 执行的刑期执行的刑期答案:答案:ABCABC三个选项是错误的三个选项是错误的(四)数罪并罚中还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四)数罪并罚中还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1 1、同种数罪的并罚、同种数罪的并罚 看属于判决宣告前还是后?看属于判决宣告前还是后?2 2、假释期间又犯新罪的数罪并罚、假释期间又犯新罪的数罪并罚先减后并先减后并 A.A.罪犯是无期徒刑假释的罪犯是无期徒刑假释的:a a 新罪有期、拘役;新罪有期、拘役;b b 新罪无期、死刑新罪无期、死刑 B.B.罪犯是有期徒刑假释的罪犯是有期徒刑假释的:a a 新罪有期,先减后并;新罪有期,先减后并;b b 新罪无期新罪无期3 3、假
19、释期间发现有漏罪的并罚、假释期间发现有漏罪的并罚如同漏罪,先并如同漏罪,先并 后减后减 第四节第四节 缓缓 刑刑教科书将缓刑放在第教科书将缓刑放在第1818章章“刑罚执行刑罚执行”部分讲授,不无争部分讲授,不无争议议第第7272条(适用条件)条(适用条件)修八重大修订修八重大修订第第7373条(考验期限)条(考验期限)第第7474条(累犯不适用缓刑)条(累犯不适用缓刑)修八有修订修八有修订第第7575条(缓刑犯应遵守的规定)条(缓刑犯应遵守的规定)第第7676条(缓刑的考验及其后果)条(缓刑的考验及其后果)修八有修订修八有修订第第7777条(缓刑的撤销及其处理)条(缓刑的撤销及其处理)修八有修
20、订修八有修订 评价评价 刑法对缓刑的规定很详细、具体,刑法对缓刑的规定很详细、具体,一、缓刑的概念和特征一、缓刑的概念和特征 记住概念记住概念是指对于被判处拘役、是指对于被判处拘役、3 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如果其如果其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并且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危险,并且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响,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项制度。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项制度。简言之简言之,缓刑就是有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缓刑就是有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 缓刑有如下特征:缓刑有如下特
21、征:既判处行为人一定的刑罚(拘役和既判处行为人一定的刑罚(拘役和3 3年以下有期徒年以下有期徒刑),又暂不执行,但在一定时间内保留执行的可刑),又暂不执行,但在一定时间内保留执行的可能性能性 二、缓刑制度的意义二、缓刑制度的意义 可不记,了解即可可不记,了解即可第一,缓刑有助于避免短期自由刑的弊端,最优化地发挥第一,缓刑有助于避免短期自由刑的弊端,最优化地发挥刑罚的功能,符合刑罚经济化思想。刑罚的功能,符合刑罚经济化思想。第二,缓刑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刑罚的目的。是否被撤销缓第二,缓刑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刑罚的目的。是否被撤销缓刑,取决于缓刑犯对自己的自律,较之将罪犯收监执行,刑,取决于缓刑犯对自己的
22、自律,较之将罪犯收监执行,在以他律为主的监禁生活中获得的特殊预防效果,相对更在以他律为主的监禁生活中获得的特殊预防效果,相对更为科学,有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为科学,有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 第三,缓刑是实现刑罚社会化的重要制度保障。被宣告缓第三,缓刑是实现刑罚社会化的重要制度保障。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不脱离家庭、社会,可以继续从事原有的工刑的犯罪分子不脱离家庭、社会,可以继续从事原有的工作,避免了因执行实刑,给其本人和家庭带来的不利影响,作,避免了因执行实刑,给其本人和家庭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其既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也亲身体会到国家和社会的宽容,使其既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也亲身体会到国家和社会的宽容,从而
23、较自觉地完成改造任务,效果好于监内执行从而较自觉地完成改造任务,效果好于监内执行三、缓刑的适用条件三、缓刑的适用条件 要记住,易考到要记住,易考到适用缓刑需符合三个条件,即前提条件、实质条件、适用缓刑需符合三个条件,即前提条件、实质条件、排除条件。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适用缓刑排除条件。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适用缓刑第一,前提条件第一,前提条件拘役、拘役、3 3年以下有期徒刑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实质条件第二,实质条件应当同时具备应当同时具备 修八修八 1 1、犯罪情节较轻;、犯罪情节较轻;2 2、有悔罪表现;、有悔罪表现;3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没有再犯罪的危险;4 4、宣告缓
24、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第三,排除条件第三,排除条件 累犯、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累犯、犯罪集团首要分子四、缓刑的考验期限与考察四、缓刑的考验期限与考察 缓刑的考验期限,是指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人进行考缓刑的考验期限,是指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人进行考察的一定期间察的一定期间 刑法第刑法第7373条规定: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 1年以下,年以下,但是不得少于但是不得少于2 2个月(第个月(第1 1款)款)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 5年以年以下,但是不得少于下,
25、但是不得少于1 1年(第年(第2 2款)款)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第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第3 3款)款)考察的机关考察的机关 社区矫正机构社区矫正机构(修八修八)被缓刑人在缓刑期间,必须遵守以下规定:被缓刑人在缓刑期间,必须遵守以下规定:(1 1)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督;)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督;(2 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3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4 4)离开居住的县、市或者迁居的,应当报告考察)离开居住的县、市或者迁居的,应当报告考察 机关批准;机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