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课件和导学案.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6.2-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课件和导学案.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6.2-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6.2 外孙 入村收麦 课件 导学案
- 资源描述:
-
1、6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词的意义,背诵课文2.领会诗歌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3.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二、核心素养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了解律诗的基本常识 深刻体会诗歌的艺术手法。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宋代田园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内容,学会鉴赏诗歌。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古代灿烂的文化,陶冶高尚的情操。苏辙苏辙(1039-1112)(1039-1112),字
2、子,字子由由,号颖滨遗老,眉州眉山号颖滨遗老,眉州眉山 (今今属四川属四川)人,苏轼之弟。北宋著人,苏轼之弟。北宋著名文学家,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之一一,与父苏洵、兄苏轼齐名与父苏洵、兄苏轼齐名,合合称称”三苏三苏”。后人评价后人评价王辟之: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王辟之: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为小苏也。张鹏翮: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张鹏翮: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四大家。朱德: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朱德: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关于田园诗关于
3、田园诗 鲁迅先生曾说:鲁迅先生曾说:“我认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我认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事实并非如此。事实并非如此。清人叶燮早己指出,宋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以清人叶燮早己指出,宋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以田园诗为例,这种诗歌类型就是在唐代以后继续发展,到宋代呈现出繁荣田园诗为例,这种诗歌类型就是在唐代以后继续发展,到宋代呈现出繁荣昌盛之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即有学者撰文指出:东晋陶渊明正式开创昌盛之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即有学者撰文指出:东晋陶渊明正式开创了田园诗,并将其推向第一个艺术高峰;唐代王、孟式的田园牧歌与元、了田园诗,并将其推向第一
4、个艺术高峰;唐代王、孟式的田园牧歌与元、白式的悯农哀歌,从多方面描绘出当时农业社会的面貌,构成田园诗发展白式的悯农哀歌,从多方面描绘出当时农业社会的面貌,构成田园诗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宋代则是田园诗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的第二个高峰;宋代则是田园诗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北宋中后期还有少量田园诗表现了诗人在农村的躬耕生活北宋中后期还有少量田园诗表现了诗人在农村的躬耕生活,以曾巩喜以曾巩喜晴赴田中、田中作晴赴田中、田中作,苏辙泉城田舍、将筑南屋借功田家、苏辙泉城田舍、将筑南屋借功田家、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外孙文九伏中入村晒麦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外孙文九伏中入村晒麦,李之仪路西田舍示李之仪路
5、西田舍示虞孙小诗二十四首等为代表虞孙小诗二十四首等为代表,这些诗传达出士人在农村劳动生活的甘苦感这些诗传达出士人在农村劳动生活的甘苦感受受,非常真切。非常真切。而苏辙则是众多田园诗人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文氏外孙入村收而苏辙则是众多田园诗人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充满了生活气息,是对真实的田园生活的描绘,能反映出当时农耕麦,充满了生活气息,是对真实的田园生活的描绘,能反映出当时农耕文明的特征。文明的特征。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较之苏轼,不论思想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早年诗大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