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献学教案-第八编.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国文献学教案-第八编.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文献 教案 第八
- 资源描述:
-
1、中国文献学教案-第八编第一章 刘向、刘歆整理文献的成就 汉书艺文志有一段这样的记载: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吏令尹成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这时向子歆也同受诏,参加了工作。这次大规模的校书,是由向、歆父子总其成。汉书艺文志:會向卒,哀帝復使向子侍中奉車都尉歆卒父業。歆於是總群書而奏其七略,故有輯略,有六藝略,師古曰:六藝,六經也。有諸子略,有詩賦略,有兵書略,有術數略,有方技略。刘向(公元前七七年前六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2、曾任谏大夫,敢于直言。成帝时,任光禄大夫,终中垒校尉。其子歆,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同时受诏校书秘阁。向既撰成别录,歆又奏上七略,为中国校雠学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刘向在校书过程中,针对这种严重情况,做了几方面的细致工作:一、广罗异本,仔细勘对 他在管子叙录中便说:“所校雠中管子书三百八十九篇,大中大夫卜圭书二十七篇,臣富参书四十一篇,射声校尉立书十一篇,太史书九十六篇,凡中外书五百六十四篇,以校。”二、彼此互参。除去重复 他在晏子叙录中便说:“所校中书晏子十一篇,臣向谨与长社尉臣参,校雠太史书五篇,臣向书一篇,臣参书十三篇,凡中外书三十篇,为八百三十八章。除复重二十二篇,六百三十八章。
3、定著八篇,二百一十五章。外书无有三十六章。中书无有七十一章,中外皆有,以相定。”推之管子“除复重四百八十四篇,定著八十六篇”;孙卿书“除复重二百九十篇,定著三十二篇”。三、校出脱简。订正讹文 尚书残缺最甚。汉书艺文志称:“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酒诰脱简一、召诰脱简二。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文字异者七百有余,脱字数十。”他自己在晏子叙录中指出:“中书以天为芳,又为备,先为牛,章为长,如此类者多。”四、整齐篇章,定著目次 例如礼经十七篇,定著士冠礼第一,至少牢下篇第十七。晏子八篇,定著内篇谏上第一,至外篇不合经术者第八。孙卿书三十二篇,定著劝学篇
4、第一,至赋篇第三十二。这一类的篇目次第,今天还保存着。五、屏弃异号,确定书名 例如一部战国策,有许多不同的名称。他在叙录中谈到:“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可知不少古书,原来没有一定的名称,是由他在校书时重新定下来的。六、每书校毕。写成叙录 他每校完一部书,便写成叙录一篇,主要介绍作者生平行事、思想内容、写作价值,以及学术的源流,雠校的经过。当时每书各有叙录一篇,散佚甚早。今观管子、晏子春秋、孙卿书(即荀子)、战国策诸书叙录,尚可考见它的体式。每篇举列全书篇目于前,然后继之以一大段介绍文字。晏子春
5、秋、孙卿书叙录,还保存了叙录的原貌。第二章 郑玄整理文献的成就 郑玄(公元一二七二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兼通今古文经学,遍注群经。聚徒讲学,弟子很多。在他以前,有郑兴、郑众父子,河南开封人,以经学有名于时,玄注经多采其说。后来经学家们为了区别异同,因称郑兴父子为“先郑”,郑玄为“后郑”。一、备致多本。择善而从 郑玄诠释诸经,也以勘对文字异同为先务。他所采用的本子,校仪礼,有今文古文的不同;校周礼,有故书今书的区别。他注仪礼时,有的地方经文采用今文本,便在注中说明“古文某作某”;有的地方经文采用古文本,便在注中说明“今文某作某”。注周礼时,在注中说明故书、今书不同之处,也很详
6、细。择善而从,毫无固拘。士相见礼第三士相见礼第三:士相见之礼。挚,冬用雉,夏用腒。左头奉之,曰:“某也原见,无由达。某子以命命某见。”挚,所执以至者,君子见於所尊敬,必执挚以将其厚意也。士挚用雉者,取其耿介,交有时,别有伦也。雉必用死者,为其不可生服也。夏用腒,备腐臭也。左头,头,阳也。无由达,言久无因缘以自达也。某子,今所因缘之姓名也。以命者,称述主人之意。今文头为脰。二、注明错简,指出误字 郑玄注经,发现经文有错简时,便在注中加以说明。例如仪礼丧服,礼记乐记、玉藻诸篇,错简很严重,只在注中谈到,而不擅自移换。其次,遇着经文显有误字时,在注中但云:“某当为某,声之误也。”也并不逞臆改字。这都
7、反映他在校书过程中,是怎样严密谨慎地处理疑难问题。曲礼上第一曲礼上第一:龟为卜,筴为筮。卜筮者,先圣王之所以使民信时日,敬鬼神,畏法令也。所以使民决嫌疑,定犹与也。故曰:“疑而筮之,则弗非也。日而行事,则必践之。”弗非,无非之者。日,所卜筮之吉日也。践读曰善,声之误也。策或为蓍。与音预,本亦作豫。践,依注音善,王如字,云:“履也。”蓍音尸。三、考辨遗编。审证真伪 郑玄在注经过程中,发现经文可疑,便考定真伪及其年代。例如他从时令、官制等方面,证明礼记月令是秦代的作品,为后人提供了辨伪的方法。后世谈到月令的,如郑樵六经奥论、崔述丰镐考信录,都说不是周时书,而晚出于秦世,这是上承郑氏绪论而推衍出来的
8、。卷十四卷十四 月令月令第六第六陆曰:“此是吕氏春秋十二纪之首,后人删合为此记。蔡伯喈、王肃云周公所作。”疏正义曰:按郑目录云:“名曰月令者,以其记十二月政之所行也,本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之首章也,以礼家好事抄合之,后人因题之名曰礼记言周公所作,其中官名时事多不合周法。此於别录属明堂阴阳记。”此卷所出,解者不同,今且申郑旨释之。按吕不韦集诸儒士著为十二月纪,合十馀万言,名为吕氏春秋,篇首皆有月令,与此文同,是一证也。又周无大尉,唯秦官有大尉,而此月令云“乃命大尉”,此是官名不合周法,二证也。又秦以十月建亥为岁首,而月令云“为来岁授朔日”,即是九月为岁终,十月为授朔,此是时不合周法,三证也。又周有六
9、冕,郊天迎气则用大裘,乘玉辂,建大常日月之章,而月令服饰车旗并依时色,此是事不合周法,四证也。故郑云“其中官名时事多不合周法”。然按秦始皇十二年吕不韦死,十六年并天下,然后以十月为岁首,岁首用十月时,不韦巳死十五年,而不韦不得以十月为正。又云周书先有月令,何得云不韦所造?又秦并天下立郡,何得云诸侯?又秦以好兵杀害,毒被天下,何能布德施惠,春不兴兵?既如此不同,郑必谓不韦作者,以吕氏春秋十二月纪正与此同,不过三五字别,且不韦集诸儒所作,为一代大典,亦采择善言之事,遵立旧章,但秦自不能依行,何怪不韦所作也?又秦为水位,其来巳久,秦文公获黑龙以为水瑞,何怪未平天下前不以十月为岁首乎!是郑以月令不韦所
10、作。四、叙次篇目,重新写定 郑玄整理礼书,篇目次第,一依刘向为准。所以遍注群经,独三礼有目录。周礼六篇,依天、地、春、夏、秋、冬六官编次,没有两样的本子。仪礼十七篇,便依照别录的篇目次第。至于礼记四十九篇,既条其篇目,又依刘向别录,明其所属门类。礼记正义在每篇标题下引郑氏目录云:此于别录属某门。如曲礼属制度,檀弓属通论,曾子问属丧服之类,一一指出,至便学者。郑玄通究三礼,叙次篇目,也仍然是上承刘向遗法,而努力去做的。五、条理礼书。普加注说 郑玄从事校雠,以整理礼书的功绩为最大。后汉书儒林传云:“中兴,郑众传周官经,后马融作周官传,授郑玄,玄作周官注。玄本习小戴礼(此指小戴所传之礼经,即今之仪礼
11、。引者),后以古经校之,取其义长者,故为郑氏学。玄又注小戴所传礼记四十九篇,通为三礼焉。”(附见董钧传。)“三礼”这一名辞,虽始于马融、卢植,但通贯三书成为“三礼之学”,那是从郑玄开始的。“三礼”中保存了我国古代的制度、礼文,是古史资料的渊薮。今天仍必以郑注为依据,才能理解其中的内容。六、辨章六艺,阐明体用 汉人经常称六经为六艺。郑玄除注释经传外,又作易赞、书赞、诗谱、三礼目录诸书,介绍古代文献的源流得失。最后写成六艺论加以总结。这书虽已早佚,但就后人辑本来看,还可考见它的内容,主要是谈六经体用。例如他以变易解易,很明确地提出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理解易的体用。他又强调循政事得失之迹以求诗,把三百
12、篇看成古史资料。这都是比较有价值的见解,给后世读书考古的人们以莫大启示。第三章 陆德明整理文献的成就 陆德明(约公元五五O六三。年),名元朗,以字行。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隋炀帝时,官秘书学士,迁国子助教。入唐,任国子博士。广搜汉、魏、六朝音切,兼采诸儒训诂,考证各本异同,写成经典释文三十卷以总会之。它所音释的书,以儒家经传为主,再兼及其他书籍。计有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共十四种。胡虔柿叶轩笔记云:陆德明经典释文所载,其字句音训之不同者各有意义,可以考见经师相传家法,且多至二百三十余家,故足宝贵。陆氏自称:“研精六籍,采摭九
13、流,搜访异同,校之苍、雅。”(经典释文自序)。经典诗文序录41页 经典诗文条例43页 经典诗文次第51页 经典诗文注解传述人55页 经典诗文目录109页 经典诗文周易113页 一、经注兼明。摘字为音 经典释文序录条例有云:“先儒旧音,多不音注。然注既释经,经由注显。若读注不晓,则经义难明。混而音之,寻讨未易。今以墨书经本,朱字辨注,用相分别,使较然可求。旧音皆录经文全句,徒烦翰墨。今则各标篇章于上,摘字为音,虑有相乱,方复具录。唯孝经童蒙始学,老子众本多乖,是以二书特纪全句。”二、博征异说。存之音内 条例又云:“古人音书,止为譬况之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蔓衍实繁。世变人移,音讹字替。如徐
14、仙民反易为神石,郭景纯反锬为羽盐,刘昌宗用承音乘,许叔重读皿为猛。若斯之俦,今亦存之音内。既不敢遗旧,且欲俟之来哲。”可知他搜集旧音,兼收并蓄,过而存之,留待后人稽考,给古代音韵,保存了丰富资料。三、依时先后,序次群经 经典释文序录次第有云:“礼记经解之说,以诗为首。七略、艺文志所记,周易居前,阮孝绪七录,亦同此次。而王俭七志,孝经为初。原其后前,义各有当。今欲以著述早晚,经义总别,以成次第。”陆氏序次群经,依著述先后为定,这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四、考镜源流,各为叙论 陆氏上承刘歆、班固七略、汉志体例,对所收十四种书,有条不紊地加以介绍。使经传起源、传授本末、注家姓名、音义述造,一一详叙,有
15、裨于后学尤大。所以经典释文的序录部分,乃是全书的纲领,寓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微意。清末吴大澂在愙k斋集古录序中却指出:人生秦燔千数百年之后。何以能识三代文字?曰:幸有钟鼎彝器款识,皆秦以前物也。人生周、孔千数百年之后,何以能读周、孔时之钟鼎彝器?曰:幸有经典释文多古书字为之证也。今之言小学者,但知许叔重说文解字有功于篆学。不知说文于小篆信而有征矣,其所采古文、籀文,十不存一。又多据孔壁中遗经之文,大都皆周末相沿之字,非孔子六经之旧简。故求之说文而不可通者,往往于经典释文得之。想陆德明去古未远,当时所见古书,必有所据也。如徐之古文作邾,它书所不见也。第四章 郑樵整理文献的成就 郑樵(公元一
16、一。四一一六二年),字渔仲,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不应科举,居夹*山下刻苦力学三十年,出门访求书籍十年。又因天文、地理、草木、虫鱼、鸟兽等知识,书本不能完全解决,于是进行实地考察,访问田夫野老,用力极勤。他有“集天下之书为一书”的宏伟计划,想写成一部无所不包的通史。不幸他年命不长,只活到五十八岁便死了。今日流行于世的通志二百卷,是他晚年在和疾病作斗争的困境中仓促完成的,当然没有达到他理想中的那样完善,成为他一生憾事。通志一书的精华,全在二十略。他自己在通志总序中说过:总天下之大学术,而条其纲目,名之曰略,凡二十略。百代之宪章,学者之能事,尽于此矣。其五略,汉唐诸儒所得而闻;其十五略,汉唐诸
17、儒所不得而闻也。所谓汉唐诸儒所得而闻的,是指礼、职官、选举、刑法、食货等五略;汉唐诸儒所不得而闻的,是指氏族、六书、七音、天文、地理、都邑、谥、器服、乐、艺文、校雠、图谱、金石、炎祥、昆虫草木等十五略。秦不绝儒学论二篇,即说:陆贾,秦之巨儒也;郦食其,秦之儒生也;叔孙通,秦时以文学召,待诏博士数岁。陈胜起,二世召博士诸儒生三十余人而问其故,皆引春秋之义以对,是则秦时未尝不用儒生与经学也。况叔孙通降汉时,自有弟子百余人,齐鲁之风,亦未尝替。故项羽既亡之后,而鲁为守节礼义之国,则知秦时未尝废儒。而始皇所坑者,盖一时议论不合者耳。又说:萧何入咸阳,收秦律令图书,则秦亦未尝无书籍也。其所焚者,一时间事
18、耳。后世不明经者,皆归之秦火,使学者不祝全书,未免乎疑以传疑。然则易固为全书矣,何尝见后世有明全易之人哉?向谓秦人焚书而书存,诸儒穷经而经绝,盖为此发也。诗有六亡篇,乃六笙诗,本无辞;书有逸篇,仲尼之时已无矣,皆不因秦火。自汉以来书籍,至于今日,百不存一二,非秦人亡之也,学者自亡之耳。商君书定分“吏、民(预)知法令者,皆问法官。故天下之吏民,无不知法者。”“故圣人必为法令置官也置吏也,为天下师,所以定名分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四年(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