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创作(第四版)》课件第3章 我国纪录片发展叙略.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纪录片创作(第四版)》课件第3章 我国纪录片发展叙略.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纪录片创作第四版 纪录片创作第四版课件第3章 我国纪录片发展叙略 纪录片 创作 第四 课件 我国 发展
- 资源描述:
-
1、第三章我国纪录片发展叙略概要1影院时期的纪录片 2初期的电视纪录片(1958-1978)3改革开放带来纪录片艺术的兴旺 4在世纪之交“低谷期”的探索发展 5从央视套看我国纪录片专业加速发展 第一节 影院时期的纪录片电影传到中国并不算晚。早在1911年便有进步戏剧工作者朱连奎、夏月润等人组织民间力量拍摄了反映辛亥革命武装斗争的 武汉之战和 上海之战两部新闻纪录片。1915年有新闻短片反映上海人民抗议“二十一条”卖国条约的游行示威,1918年有记录反毒品运动的 上海焚毁存土等。这些早期纪录片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记录重大历史事件的文献价值,更在于它们 开创了中国民间纪录片制作人关注国家命运的优良传统。
2、(一)传入之初一、发展历程(一)传入之初一、发展历程朱连奎 夏月润抗日战争期间,民营电影公司拍摄了 上海抗日血战史十九路军抗日战史长城血战史 榆关大战 华北是我们的等纪录片。南京的国家电影机构中央电影场摄制了 卢 沟桥事变 淞沪前线 平型关战役 抗战特辑 抗战号外等重要纪录片。1938年4月1日,陕甘宁边区抗敌电影社在延安正式成立。该电影社在以“摄制前方抗战和边区生活等新闻片”为主要任务的思想指导下,开始了早期的纪录片创作活动。(二)20世纪30年代第一个兴旺期间一、发展历程补充:中共延安时期电影事业的发展(二)20世纪30年代第一个兴旺期间一、发展历程补充:中共延安时期电影事业的发展(二)2
3、0世纪30年代第一个兴旺期间一、发展历程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史的光辉篇章中共延安时期电化教育史摭拾刘瑞儒 刘舰 王承博 曹殿波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抗战胜利后日伪电影厂被接收,1946年10月1日东北电影制片厂在兴山成立,基本 队伍由吴印咸带领的电影团成员组成,以生产新闻纪录片为首要任务。1946年10月,晋察冀军区电影队(简称华北电影队)在河北省涞源县成立。在解放战争大反攻阶段,东北电影制片厂派出多个摄影队到战争第一线,连续拍摄了记录辽沈、淮海、平津、渡江等重大战役的 解放东北的最后战役东北三年解放战争 北平入城式淮海战役百万雄师下江南等多部重要纪录片。(三)抗战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前一、发展历程(
4、三)抗战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前一、发展历程1949年4月20日,北京电影制片厂成立,并在全国六大行政区设立摄影队,主要任务是摄制新闻纪录片。1949年9月初,新中国成立前夕,苏联中央文献电影制片厂等单位应邀派出两个摄影队来华帮助拍摄大型彩色文献纪录片 解放了的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胜利,成为中国纪录片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三)抗战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前一、发展历程1953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成立,上海和北京两个科教电影制片厂也于1953年和1960年先后成立,由此一支可观的纪录片科教片队伍形成了,各类纪录片新作在电影院和露天上映,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
5、台同为国家级新闻机关,记录、报道重要国事活动是其主要职责之一。(四)新中国成立后一、发展历程第二节 初期的电视纪录片 (1958-19781958-1978)(一)基本特征一、初期运作模式和艺术风格 初期的电视纪录片除制作周期短、播出及时(电视台记者曾有每月“两长八短”的定额任务)之外,与电影纪录片没有什么差别。其基本任务是报道国家社会大事,进行颂扬英模典型的宣传教育 创作方法、手段确切地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的苏联纪录电影模式的中国化、格里尔逊式的中国化,画面加解说的形象报道是这个时期电视纪录片的基本风格(一)基本特征一、初期运作模式和艺术风格 指导性理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原则深入生
6、活,真实地反映生活并揭示生活主流,达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运作程序大体是:定题采访拟定拍摄提纲(脚拍摄编辑撰写解说稿配音配乐合成,对脚本(拍摄提纲)的审查,固然是 为了确保作品思想正确,同时也是控制成本和工作量的需要。(二)形成原因一、初期运作模式和艺术风格、运作模式和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原因。由于胶片昂贵,记者不能放手拍摄,更不能按谈话、录音放手拍片。录音机与摄影机的配备不成比例。当看到某些来华拍片的外国同行不停机地跟踪拍摄、为完整录音敞开拍摄时,中国纪录片制作人大为惊讶,因为自己拍什么、拍摄对象讲什么、讲几分钟,都要依脚本行事以节省材料。依“本本”拍片的程序是造成“摆布场景”和“
7、组织拍摄”的重要原因。反映“大跃进”的影视新闻片和新闻图片等报道一样,浮夸之风盛行,不仅有损真实生动效果,还是形式主义、假报道的温床,是对实事求是原则的背离。这些是历史事实,也是教训。(一)中央指示二、关于新闻真实性问题的讨论196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在检查了新闻报道中的浮夸问题后,于月日发出指示强调:“新闻纪录片一定要严格遵守完全真实、完全是真人真事的原则,这是新闻纪录电影区别于故事片的根本特点,违背了这个原则,新闻纪录片就完全丧失了价值。组织拍摄的方法最易助长弄虚作假,今后应停止使用这种方法。补拍的方法,只能在极不得已的个别情况下加以使用。”(二)学术活动二、关于新闻真实性问题的讨论在此背
8、景下,1961-1962年,首都新闻界进行的关于新闻真实性问题的大讨论是一次坚持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学术活动。这次大讨论组织研讨会和专题文章对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的种种表现、危害进行分析、批评。就是在这次大讨论中,电影艺术家、文化部副部长夏衍提出了“挑、等、抢”的纪录片采访摄影方法。此后,一大批优秀作品 出色地履行了社会和历史双重责任,与这次理论普及不无关系。(一)重大打击三、文化大革命中的艰难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把持宣传舆论阵地达10年之久,影视被强制“帮政治”服务。大讨论中受到批评和否定的“摆布场景”和“组织拍摄”不仅成为合法的方式,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形式主义、公式
9、化、概念化之风盛行,假报道、颠倒是非的报道更是司空见惯,影视纪实艺术在困境中举步维艰。(二)优秀作品三、文化大革命中的艰难发展这期间出现了一批反映人民群众艰苦创业精 神的优秀之作,它们是深怀职业责任感的影视纪 录片工作者避开“文化大革命”喧嚣,深入生活、艰苦创作的结果,难能可贵。(二)优秀作品三、文化大革命中的艰难发展1965年电视纪录片收租院(主创陈汉元、朱宏、王元洪等)播出成功。因为当时电视机不普及,电视观众极其有限,所以该影片破例地由文化部制成36毫米拷贝在全国电影院放映,其解说词则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成为一代电影观众和中学生的深刻记忆。收租院是公认的中国初期电视纪录片的代表之作,也是那
10、个特定年代文化、传播与教育面貌的形象文献记录。第三节 改革开放带来纪录片艺术的兴旺带热风光文化等纪录片:中外合作的丝绸之路和话说长江风光文化片的代表性作品是一批表现名山名河名城的纪录片,如 泰山、古都西安、长江等。熔地理风光和历史民俗文化于一炉的片型也被视为泛人类学纪录片,是这期间纪录片的主要形态。一、风光文化片历史纪录片的代表性作品有 长征 生命的歌、九 一八、莫忘八二九等。二、历史纪录片大型政论片代表性作品为 迎接挑战、人民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纪实、人民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纪实河殇共六集:寻梦命运灵光新纪元忧患和 蔚蓝色。是由集 黄河片素材再利用编制而成的作品,突出的倾向是
11、片面贬斥、粗暴否定 国传统文化,强调“中国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是唯一出路”云云,因而产生了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争议。这些简单化的结论缺乏历史分析,忘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错误的。三、大型政论片行业纪录片优秀之作有 共和国之恋、绿色长城等。四、行业纪录片人物纪录片的代表作是 雕塑家刘焕章、独臂英雄耿玉亭、美的评价、岳安林和他的妻子、义务兵的母亲等。五、人物纪录片民族纪录片的代表性作品是 中国哈萨克中国朝鲜族中国瑶族等。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在初期的电视纪录片中占了较大的比重。龙的心 由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和英国的羚羊电影公司、香港的天龙电影公司合作拍摄,这是一部制作精良、全面介绍中国的大型纪录
12、片,成为英国纪录片频道的开播之作。六、民族纪录片(一)话说长江七、从 话说长江到 望长城开创了主持人出镜“话说”、分集(章回体)篇幅规范、播出时间固定、解说词力戒空话套话等标准化创作和传播的模式(一)话说长江七、从 话说长江到 望长城开创了主持人出镜“话说”、分集(章回体)篇幅规范、播出时间固定、解说词力戒空话套话等标准化创作和传播的模式这些创新的背景是,中日双方在合拍时,创作计划不周密,导致拍了大量资料却没有编辑方案,按合同规定日方应承担的后期制作也没有执行,中方只好拿回素材重拟制作方案,因此才有了这些举措。(二)望长城七、从 话说长江到 望长城望长城 是一次空前成功的探索,从艺术观念、方法
13、技巧到艺术形态全面创新:既大胆告别主创者熟悉的传统方法和模式,又不机械模仿照搬某些学派,而是广采博取为己所用,把西方多学派写实技法和艺术策略融入东方虚实相济的艺术传统中,铸成新的客观记录方法和风格,实现了“以拆散模式合成模式”的目标。其第四节、在世纪之交 “低谷期”的探索发展虽然在总体电视节目中纪录片所占比例不高,但数量在增加。20世纪80年代前期全国几十个电视频道日播几小时,一年播出几百部纪录片,显得红红火火;90年代中期近 2000个频道日播十几小时,年产几千部纪录片,却被“淹没”在各种节目的汪洋大海中。然而,绝对数量的增加毕竟是其艺术形态、技巧手段发展提高的基础条件。(一)数量的增加一、
14、纪录片作品和专栏数量增长的意义1933年上海电视台的 纪录片编辑室和中央电视台的 生活空间相继开播,它 们以纪实风格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反映小人物命运和市民苦乐的优秀作品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生活空间和探索发现(2001年开播)等日播纪录片专栏还为开发利用廉价的段电视播出时间做出了贡献。我国第一个纪录片频道上海纪实频道开播三年后开始赢利。(二)佳作出现一、纪录片作品和专栏数量增长的意义(二)佳作出现一、纪录片作品和专栏数量增长的意义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是由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开办的一家纪录片专业频道,开播于2002年1月1日。2006年,纪实频道每天播出19个小时的节目,其中首播节目7个小时。所有栏
15、目都实行了整点播出。2008年,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获得“全国最具影响力特色专业地面频道”奖项。为创造特定风格形态,可以不用访谈和现场声,但拍摄时,一定要坚持“声画双优、视听并重”。从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短片,到大型系列政论片、文献片的优秀之作,“视听效果、双佳者优”已成业内共识。跟踪拍摄与视听并重这种好方法,是中国纪录片制作人在完成了对国际写实学派的借鉴与消化的基础上开创的一种东方纪实风格(或曰流派)。(一)“视听效果、双佳者优二、视听并重纪实理念与方法的普及20世纪90年代中国纪录片制作人在探索新方法问题上也出现了一些偏差,这就是对纪实技法的简单模仿和对表现艺术的简单否定。比如,冠以“纪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