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课件第六章 儿童的个体化发展.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儿童发展》课件第六章 儿童的个体化发展.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发展 儿童发展课件第六章 儿童的个体化发展 儿童 发展 课件 第六 个体化
- 资源描述:
-
1、第六章 儿童的个体化发展第二节性别发展第一节自我的发展第三节气质与人格的发展第一节 自我的发展一、什么是自我?二、儿童的自我发展过程三、影响自我发展的因素思考1.自我何时产生?2.什么时候我们第一次用“我”指代自己?3.性别如何形成与发展?影响因素有哪些?4.气质理论如何解释气质差异?5.研究者如何将复杂的人格简化为人格因素的?第一节 自我的发展一、什么是自我什么是自我?威廉詹姆斯 主我(I-self):自我中积极地知觉、思考的主体 宾我(me-self):自我中被注意、知觉和思考的客体 库利“镜像自我”(looking-glass self):自我在社会互动中产生 米德 自我的发展与社会的发
2、展相融合 埃里克森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第一节 自我的发展二、儿童自我的发展过程儿童自我的发展过程婴幼儿时期自我的诞生幼儿时期学龄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我是谁”婴幼儿时期自我的诞生 自我在个体与社会互动中产生 “主我主我”的诞生的诞生:新生儿一出生就能区分自己和周围的环境、他人 录音:另一个婴儿的哭声(哭)vs.自己的哭声(不哭)(Dondi,Simon,Caltran,1999)新生儿对外界刺激(他人触碰自己的面部)的反应自我刺激(自己触碰面部)的反应(Rochat&Hespos,1997)婴儿的模仿能力研究(Meltzoff&Moore,1977)过程:一个婴儿和一个成年人待在一起,当婴儿注视成
3、年人时,成年人对婴儿做鬼脸,同时记录婴儿的面部行为。结果:婴儿在模仿他们看到的表情。婴幼儿时期自我的诞生“主我主我”的诞生的诞生:新生儿一出生就能区分自己和周围的环境、他人 婴儿的自我意识探究实验(劳拉,2002)过程:向婴儿呈现他们自己在镜子、录像带和照片中的图像。“宾我宾我”的诞生的诞生:2岁时,婴儿逐渐发现自己不同于他人“点红实验”(rouge test,胭脂测验)(Lewis&Brooks-Gunn,1979)过程:9-24个月的婴儿坐在镜子前,母亲借口要给婴儿擦脸,顺手在其鼻子上涂上红色颜料。结果:较小的婴儿触摸镜像中的红点,大多数15-17个月大的婴儿触摸自己的鼻子。婴幼儿时期自我
4、的诞生“宾我宾我”的诞生的诞生:12-18个月时,婴儿的自我控制开始萌芽 自我控制自我控制: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活动、思想观念和行为的调节和控制。根据照料者的要求进行反应,即服从简单的命令和要求,按照成人的要求做出行为。“三任务实验”(劳拉,2008)过程:任务一:被要求不去触摸电话玩具;任务二:等到实验者允许才可拿起茶杯吃葡萄干;任务三:告知学步儿童在成人完成工作前不可打开礼物。结果:婴儿的等待能力在18-30个月之间有所提高。幼儿时期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个体对作为一个整体的自己的意识和体验相对稳定的观念系统。自我描述自我描述: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喜爱的活动、情绪状态等,不涉及心理层面。
5、抽象心理特质性描述:迫选陈述抽象心理特质性描述:迫选陈述(Eder,1990)过程:“我喜欢自己玩”,“我喜欢跟朋友一起”两个迫选项,迅速作答。结果:选择具有稳定性。幼儿时期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及行为的某一方面或整体的评价过程。自我评价发生转折的年龄为3.5-4岁,大多数5岁儿童已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韩进之,1986)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特点表现为:依从性和被动性 表面性和局部性 情绪性和不稳定性 幼儿时期 自我延迟满足自我延迟满足:个体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主动放弃即时满足的选择取向,且在等待过程中展现的自我控制能力(杨丽珠,王江洋,刘文,2
6、005)延迟满足能力的比较研究延迟满足能力的比较研究(杨丽珠等,2005)过程:3-5岁儿童在大救火车和小卡车间选择前者,告知被试主试需离开,主试回来后幼儿可玩大救火车,若不想等,可按铃叫主试,但就只能玩小卡车,主试不在时,不可玩车。结果:澳大利亚幼儿自我延迟满足发展水平高于我国同龄幼儿 3-5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发展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发展 幼儿时期 自我延迟满足自我延迟满足:棉花糖实验(Walter Mischel)视频链接:https:/ 幼儿时期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笼统的自我分化为多个方面的自我,某些方面做得好,其他方面做不好。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正确性日趋稳定,与他人评价日趋接近。(Davi
7、d R.Shaffer,2005)社会自我社会自我:8岁左右,逐渐有所发展,将自己与某个团体结合,逐渐形成社会身份。社会比较社会比较:通过社会比较,尤其是与同班的比较来评价自己的表现,其自尊出现明显的分化,如学业(数学表现、语文表现等)、社会(同伴关系、父母关系等)、体育/运动、身体相貌(Marsh&Ayotte,2003)。青少年时期“我是谁”(“自我的第二次诞生”)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Erikson,1950)发展任务:同一性的确立:个体在过去、现在和将来时空中对“自己是谁”,对自我存在的不变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和意识。玛西亚的同一性地位理论(Marcia
8、,1966)同一性地位的维度及分类 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为18-22岁(Archer,1989;Waterman,1999),随年龄增长,同一性意识逐渐增强,同一性地位逐渐提升。低承诺低承诺高承诺高承诺低危机/探索混乱型同一性(diffused)早闭型同一性(foreclosed)高危机/探索延缓型同一性(moratorium)达成型同一性(achieved)青少年时期“我是谁”(“自我的第二次诞生”)同一性发展的模式同一性发展的模式:进步:总体而言,统一性的发展呈增强趋势。退步:与进步相反 稳定同一性同一性趋势趋势达成型、延缓型上升早闭型、混乱型下降 青少年时期“我是谁”(“自我的第二次诞生
9、”)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概念的发展:呈下降趋势,受外表、受欢迎程度影响,女生的下降更为明显(Sadker&Sadker,1994)。抽象化 分化与整合的矛盾性第一节 自我的发展三、影响自我影响自我发展的因素发展的因素认知因素依恋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 认知因素认知因素 18-24个月的婴儿能够再认自己在镜子中的影像,这与婴儿将自己的感觉运动图式内化为心理表象有关(Shaffer,2005)依恋依恋 照看者与婴儿之间的互动促进自我的产生和发展,自我再认成绩:安全型依恋的儿童非安全型依恋的儿童 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镜像我”满意的同伴关系促进个体自尊的发展第二节 性别发展一、性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