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课件导论 社会学与社会流动研究.pptx

  • 上传人(卖家):momomo
  • 文档编号:4417379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PPTX
  • 页数:30
  • 大小:221.8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课件导论 社会学与社会流动研究.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 分层 流动 课件 导论 社会学 研究
    资源描述:

    1、导论社会学与社会流动研究 一、社会不平等:现代社会的重大问题 二、社会不平等的分析 三、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视角下的社会不平等 四、消除社会不平等2概 要第四章3一、社会不平等:现代社会的重大一、社会不平等:现代社会的重大问题问题“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这是清末著名思想家康 有为在他的 大同书里为国人所描述的理想国的状况。但是,近一百年 来,尽管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相对于康有为的大同理想来说,套 用一句现时流行的话,基本上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远的不说,就说现在。年月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北京西城区丰汇园小区因为属于 知名小学宏庙小学的学区,其房屋均价居然达到

    2、了万万元人民币平方 米。该小区在月日曾以万元的价格成交了一套 平方米的房子,每 平方米价格约为万元人民币。在此前后,北京市天价学区房的报道屡见不 鲜,层出不穷,价格至少为万元平方米,极值甚至达到近万元平方米。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元;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为 元;年,北京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 元年。也就是说,北京市城镇单位的就业人员一年的平均工资只能购买半平方米高价学 区房。这个报道至少给我们揭示了两个现象:第一,人们之间的财富差距是何等 之大!有的人可以为孩子上学买上千万元的房子,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3、收 入中位数不过为元;第二,如果你有钱买到了学区房,孩子就可以上名 校,如果你不住在名校的学区,又没有那么多的钱买学区房,只好望名校而兴 叹。经济上的不平等和教育上的不平等不仅并存,而且还紧密相连。第四章45知识链接: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

    4、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民国六年(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民国十六年(1927年)病死于青岛。康有为作为晚清社

    5、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康有为也是书法家,北京大学教授陈玉龙曾评价:“纵观20世纪中国书坛,真正凭深厚书法功力胜出,达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数康有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几人。”类似的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几乎处处、时时可见。社会不平等,是人类社会 普遍存在的现象,每一个人都能够在社会生活中深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只不 过有时候它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人们在收入、财富上的巨大差距;有时候它 是隐性的,你需要理解它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例如,很多人认为高考是最公 平的,因为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没错,高考在形式上确实基本上是公平和平 等的

    6、,但参加高考的学生在学习条件方面却是不平等的,甚至是显著不平等 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城市考生的受教育条件远远好于来自农村的考生。中国社会存在着不平等,其他国家也多少如此,例如美国。年诺贝尔 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就曾 指出,在年到年间,美国最富有的的人的平均实际收入增长了,同时,他们的收入在美国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从增加到;在 同期年的时间里,中位数家庭收入()却仅增长了,甚至从年到年,中等收入家庭的收入实际上缩水了。年到年,美国社会工资分布中最底层的的工人的工作时间增加了,同时期的生产率增长了,但工资中位数仅仅增长了。在 年到年的所谓“大衰退”()复苏期的前

    7、年里,换句话 说,从美国重返经济增长时起,的收入所得进入了最顶层的的群体 手中。6更值得关注的是,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不仅发生在美国这样原本社会不平等就 很严重的国家,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国际趋势。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 理事会 世界社会发展报告关注的重点,就是国家之间和一个国家内部存在 的严重的经济和社会不平等。这份报告显示,一个瑞典穷人的收入是一个刚果民 主共和国穷人收入的倍;在乍得,一个富人家的孩子上小学的机会是穷人家 孩子的倍。即使放眼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年时间里,用来衡量收入不平等 国家的基尼系数在德国大约增加了,在加拿大增加了,在英国增加了,在意大利增加了,在日本增加了。年以来,在个可获得

    8、 数据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中,个国家的基尼系数都显著增 加,曾经在国家中相对最为平等的德国,现在已经位居不平等国家的中 游之列。转型经济体中也出现了同样的趋势。这一切都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中所说:“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 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社会地位分成多种多样的层次。”第四章7曾几何时,在主流的经济学中,收入不平等或者其他的社会不平等问题被置 于边缘地位,少有人问津。如今,就像研究不平等的英国经济学家安东尼 阿特金森()在他那本著名的著作 不平等,我们能做什 么中指出的那样,不平等这样的话题今天已经居于公共辩论的风口浪尖,流行一时的“和

    9、”问题甚至成为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口号和旗帜。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罗伯特 帕特南()的著作名字叫作 我 们的孩子,在这部著作中,他集中分析了美国社会中不断扩大的阶级鸿沟,他 说他写作此书的目的是让人们看看美国社会的另一半是如何生活的。如果再加 上那本大名鼎鼎的 世纪资本论,你会看到,包括社会学家在内,人们从 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心社会不平等。有鉴于此,在具体分析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视角下的社会不平等之前,有必 要先来简要谈谈关于社会不平等的一些基本概念。第四章89曾任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的布兰科米兰诺维奇(Branko Milanovic)称它是“经济思想史上具有分水岭意义的著作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10、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连发三篇评论,盛赞它是“本年度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甚或将是这个10年最重要的一本书”;另一位诺奖得主罗伯特索洛的评论也直接给出标题“托马斯皮克迪是对的!”而同时,美国保守派则大惊失色,拼命反驳和批判。基金经理丹尼尔 沙克曼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愤怒指责该书“对金融资本赚取回报的概念抱有中世纪式的敌意”。经济学人杂志前副主编克里夫克鲁克也对书中预测的未来经济不平等的“可怕”程度表示怀疑。经济学人网站刊文指出,这本书大受欢迎之处在于,它指出持续增长的财富集中化是资本主义固有现象,同时呼吁向全球富人收税,以此作为改善现状的方案。同样,这本书在中国从政治界到学术界也产生了极大反响。中

    11、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何帆说:“这本专业性很强的书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争议,是因为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社会思潮出现巨大转折。风起于青萍之末。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正处于守势。对资本主义的反思越来越深入。不平等将是21世纪经济学面临的最重大的课题之一。”第四章10二、社会不平等的分析二、社会不平等的分析 虽然社会不平等问题已经处在公共辩论的风口浪尖上,虽然人们从来没有像 现在这样关心社会不平等现象,说起社会不平等问题好像人人都知道,都能说上 几句,但实际上人们是否真正理解社会不平等的含义?或者说,人们究竟是在什 么意义上讨论和分析社会不平等?这也许还是个问题。因此,有

    12、必要在具体分析 社会不平等之前进行一些适当的澄清。社会不平等一般是指不同社会成员之间对于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 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与这个一般性概念相关联,社 会不平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首先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谈论社会平等,我们谈论的是机会平等还是 结果平等?(这是不平等问题的另外一种等价的问法)比如一个单位拟招聘 个人,明示不论性别,只看能力或与职位的匹配程度;有位男性和 位女性报名,但最后招的人全部是男性,而且招人单位无法有说服力地 证明确实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招人岗位的要求。11 我们从中看到这样两种情况:第一,如果没有充足理由就在招人的条件上规定只招男性或男

    13、性优先,这属 于没有给男性和女性平等的机会,此现象可称为机会的不平等;第二,如果 招聘的前提条件没有性别的限制,即在机会上男女是平等的,但最终的结果 是男性明显占据优势,在招聘结果上表现为男女极端不平等,此现象可称为 结果的不平等。在经济学家看来,在有价值的社会资源和生活机会的分配或汲取过程中,如 果外界条件对于结果不产生任何影响,完全凭个人的努力,就是实现了机会平 等;如果除了个人努力外,外界条件对于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这就是机会的不平等。12 相对于机会的平等或不平等,结果的平等或不平等比较单纯,关注的 就是绝对的分布状况。人们常常更强调机会平等,认为机会平等比结果平等更重要,或者说更合

    14、 理。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只要机会是平等的,结果就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如 果结果是不平等的,那主要是因为个人的努力不同。现在的社会发展阶段,还无 法做到不管人们之间存在什么差别,结果一律平等。但是,人们现在已经越来越 多地认识到,结果平等不仅是不可以忽视的,而且是应该受到充分重视的,因为 虽然机会看起来是平等的,但最终的结果总是有先有后,有快有慢,有多有少,完全不一样的。13在一定意义上,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涉及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价值观的问题。强调机会平等更重要的人认为,个人的努力不同但结果相同,对于努力的人来说 是一种不公正;但强调结果平等的人认为,强调结果并不是忽视个人的努力,而 是说在机会平

    15、等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结果平等具有一种终极价值的意义,如阿特金 森在他的著作中所引述的两位经济学家的话:“对那些排队领救济粥的人进行评 估,看他们到底是因为环境不利还是努力不足才沦落到这种地步,然后以此为先 决条件发放一点点粥,这在道德上是令人反感的。”还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即严重的结果不平等会产生很多其他的影响,例如,通过影响代际流动从而影响 下一代的机会平等,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等诸多方面。机会平 等和结果平等相互联系在一起,都不应该成为绝对的。其次一个问题是:人们要的是形式平等还是实质平等?无论是机会平等还是 结果平等,都存在这种平等究竟是形式上的还是实质性的问题,也可称之为法

    16、律 上的平等还是事实上的平等问题。例如,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法律上规定每一个 达到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劳动或工作的权利,但实际上,个人的能 力或素质、劳动力市场的完备程度、经济发展的状况等,都有可能影响人们是否 能够找到工作,很多人可能就因此找不到工作,因而处于事实上的失业状态之 中,对于这些人来说,平等的工作权利成为一句空话。14 因此,在一般的意义上,所谓形式上的平等主要是指法律上的平等,并且包 括那些虽不是法律但普遍得到社会认可的规范。法律上的平等主要是指在法律所 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方面人人平等,没有任何人可以特殊。事实上的平等则主要是 指社会资源和生活机会在实际分配上形成与法律上

    17、的平等相应的平等化。在现实 生活中,形式上的平等与实质性的平等相互脱节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主要因为很 多社会资源和生活机会具有稀缺性,所以人们尽管在机会上是平等的,但却无法 做到结果上的平等;同样,由于社会成员在多种社会因素方面存在差异,甚至是 很严重的差异,所以尽管他们在法律上或形式上实现了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但如 上所述,这种法律上的平等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无法实现。例如,在一些社会中,尽管法律上规定男女在选举和被选举上是平等的,但因为女性在受教育程度、从 事社会工作、参与社会交往等方面与男性相比存在很大差别,女性在保证自身的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方面与男性相比存在严重的不平等。15 最后一个问题是:

    18、人们所说的社会平等或社会不平等究竟是客观的还是主观 的?这个问题的意思是说: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不平等,主要是指社会结构分 化、阶级阶层分化、社会流动(特别是代际流动机会)、贫富收入差距、社会 职业声望等一系列客观社会现实。例如,以基尼系数为代表的一系列测量指标,就是对社会中收入或财富分配差异状况的客观描述。毫无疑问,社会不平等或平 等是一系列客观的现实。但是,后来人们发现,对于社会不平等还可以从另外一 个视角进行分析。例如,一个医生挣的钱比一个公交汽车司机多,从结果或实际 上看,他们的收入有很大的差距,或者说存在着很大的结果或实际不平等;但 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很多人认为这是公正的:出于各种原

    19、因,医生就应该挣这 么多,他的实际收入是他应得的,公交汽车司机的收入同理。如果这样看收入不 平等的问题,你会发觉这里实际上引入了两个新的“变量”:一是医生的收入是 他“应得”的,因而是“公正”的;二是正因为是“公正”的,因而是“应得”的。“应得”和“公正”是带有价值判断的结论,实际上已经将平等不平等的问 题由客观状况转变为主观的评判。客观的指标例如基尼系数指标,它本质上仅仅 是一个反映收入分配的“均等”(平均、平等)状况的指标,并不涉及公众的感 知与价值判断,和“应得”“公正”等概念不相干。16第四章17人们发现,大多数社会不平等的客观事实与主观的认知和价值判断联系在一 起,并且就其最终的意义

    20、而言,平等与否最终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原因在 于:一方面,民众自身对不平等状况的感知是真实、具体的,排除了区域、经济 发展等宏观结构性因素的干扰;另一方面,作为“社会人”,个体所处的社会历 史环境、依循的社会价值观念以及在此情境内的认知与评价,最终决定了其心理 承受、社会选择与行为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主观层面的社会不平等的分析 与探讨,对于预测与评估社会不平等的社会与政治后果也许更具价值。严格地 说,这种主观的平等观实际上是对客观平等状况的认知和价值评判。因此,最早 提倡并调查社会不平等的主观认知和评价的“国际社会调查项目”,将其称为“主观社会不平等研究”。美国哈佛大 学的社会学家怀默霆

    21、基于年在中国所做的一项调 查,在年出版了一本著作:社会火山迷思:当代中国人对不平等和分配不 公的感知,在此之前的年,社会学研究也 在当年第一期发表了他的论文 中国民众如何看待当前的社会不平等。在这些论文和著作中,怀默霆教授都揭示了一个很有趣也很有启发的现象,即尽管中 国社会存在着种种巨大的社会不平等,且大多数人也知道这些不平等的存在,但 是,那些通常被各种客观指标置于社会不平等系统底层的阶层,反而对自己的地 位有更多的积极评价。在他看来,这也许是解释中国转型之谜的因素之一。第四章18上述关于社会不平等的概念的讨论,其实还可以用另一对概念来概括,就是 绝对平等和相对平等的关系。绝对平等诉诸的是人

    22、们在权利、机会、事实、结果 上都应该是完全平等的;而相对平等则首先强调的是权利上的平等,其次是事实 上的平等。其实,完全绝对的平等是人类社会未来的理想,绝对的平等在现实社 会中只能逐步实现,因而在一定的发展阶段,社会所能够实现的平等在某种程度 上只能是相对的平等,即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是平等的。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或者付出更多努力的行为,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否则,就没有人愿意多做贡 献,努力工作:他们得到的是相对于他们做出的。如果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 样,这也是一种不公平。例如,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人们的发明创造,那么,除了那些以发明创造为乐趣的人之外,那些希望以此获利的人就会退出发明创造

    23、的行列,从事发明创造的人就会减少很多,最终受到损害的是整个社会。因此,片面追求绝对平等的程度,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人们之间的相对平等;当然,片 面强调相对平等的程度,也会造成人们忽视基本的结果平等或权利平等。归根结底,什么叫作平等,社会是否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主导 价值观,特别是关于社会公正、社会公平的价值观。第四章19三、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视角下的三、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视角下的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平等第四章20社会学所说的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将不同社会 成员基于他们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程度上存 在的差异,区分成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

    24、的过程和现象。“社会分层体现着 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分层概念直接相关的社会流动概念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根据上述定义,可以引申出如下 的讨论,来进一步说明本教材分析社会不平等问题的视角。第一,社会意义与自然差别。在社会学家看来,人的特征无论有多么复杂,归根结底有两类特征是基本的,即社会特征和自然特征。社会特征指的是人们在 社会活动中形成的特征,体现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自然特征指的是人天生 的、基于自然而形成的特征,例如,性别、身高、长相、肤色等。本来人的自然 属性是与生俱来的,不取决于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基于各 种各样的原因,人的一些自然

    25、属性成为社会成员具有的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从而 成为形成社会不平等的原因。例如,基于肤色所形成的种族不平等、基于性别而 形成的性别不平等。21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 农村基层民主,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 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 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村民委员会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

    26、告工作。第三条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居住状况、人口多少,按照便于群众自治,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原则设立。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提 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22第二,广义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本教材作为标题使用的社会分层概念,是广义的概念。由于社会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也具有多样 性。这种多样性既包括基于自然属性差别所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差别,又包括 多种多样的具有不平等意义的社会差别。例如,经济上,收入或财富的不平等;教育方面,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权力上,有人能够支 配他人,有人只能服从他人的支配;

    27、职业上,有的职业工资高、待遇好,人们竞 相追逐,有的职业不仅收入低、福利差,而且让人看不起。如此等等,不一 而足。这些社会地位的不同维度,有些不仅是不同,而且还是相互冲突的,例如,有人将基于社会地位的收入差距视为最重要的社会不平等,有些人则认为人们是 否占有生产资料决定了人们的社会地位,还有的人认为最重要的社会地位差别不 是生产资料的占有与否,而是手中拥有的社会权力,生产资料的占有不过是社会 权力的若干来源之一。在性别理论看来,性别不平等是最重要的不平等;在种族 理论看来,种族之间的不平等才是最重要的社会不平等。23 第三,社会不平等结构状况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的基本状况。人 们认识和

    28、分析一个社会,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或层面入手,例如,政治体制、经济 发展水平、经济协调机制、文化价值观、人口构成等,而这个社会的不平等结构 是认识和了解这个社会最重要的方面。一个社会成员在社会不平等结构中的地 位,是他可能拥有的诸多社会位置中最重要的位置,它决定了人们获得社会资源 和生活机会、满足生存和发展需求的基本状况,构成了人们的利益状况和利益关 系的基础,并且成为最重要的决定人们社会行为和态度的自变量。一部分人、一 部分社会集团和社会群体、一部分社会占有各种各样的优势地位,而其他人、其 他社会集团和社会群体、其他社会则处在下层或劣势地位,不但被剥夺了发展的 可能,甚至常常被剥夺生存的基本条件

    29、,这种状况导致了一个社会最基本的社会 矛盾与社会冲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社会的运行和变迁。因此,以社会不平等为核心的社会分层研究在社会学的学科领域中占有极为 重要的地位。它是社会学学科发展历史上最为传统,也是最为经典的研究主题,形成的研究成果浩如烟海,是人们认识、理解、分析和研究社会不平等最重要的 知识宝库。四、消除社会不平等24社会不平等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也是长期的历史现象。社会不平等如同 人类的影子一样,几乎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就像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所 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人类社会的这种无往不在的不平等可 以说深植于人类社会的两个基本方面。第一,人类生存

    30、和发展资源的稀缺性。尽 管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特别是现代以来,伴随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 展,人类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相比之前的社会,人类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求 的程度不断提升,但是,相对于人类的需求来说,现有的生存和发展资源仍然是稀缺的。第二,社会历史原因或社会制度原因。固然由于自然的原因,这种稀缺 性至少到目前为止仍然严重存在,但是,既有的资源和机会又由于社会历史的原 因,由于特定的社会制度的原因,在社会中被极为不平等地分配和被结构化。不 同社会群体对于稀缺资源和机会的争夺以及作为这种争夺的结果的资源分配制 度,是社会不平等长期存在的基本原因,而且是更直接的原因。25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

    31、断向前的故事,也是一个造就不平等、不平等又促成平等,不断循环往复的故事。这一点,在今日繁荣与平等已成对立之势的美国(中国尤其如此)非常明显。一少部分人大施拳脚,但多数人仍在奋力挣扎之中。在把全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时,我们同样看到如此的规律:当一部分人从贫困、匮乏、疾病以及死亡之中逃脱时,另一部分人则继续被留在这些漩涡中。逃离不平等充满历史纵深感,关注人类发展与不平等之间的复杂关联。发展导致了不平等,不平等却时常有益发展,比如它会为后进者指明发展方向,或者刺激后进者去迎头赶上。但不平等也时常会阻碍发展,因为既得利益者为了维护自身地位,会破坏追赶者的发展道路 1 。作者安格斯迪顿用讲故事的方式,主要从

    32、健康和财富这两个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将经济学、历史学、人口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融入其中,为我们讲述了生活和社会是如何越来越好,为什么进步会发生,以及进步和不平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逃离不平等中,作者讨论了如下诸多问题:不平等导致了哪些问题?不平等到底是有益发展还是有害发展?我们所谈论的各种不平等中,哪些是至关重要的?让少数人先富起来,是否对社会有好处?如果没有好处,那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规则和制度是否正确?富人会不会限制穷人对社会运行管理的影响力,以达到伤害其它人利益之目的?健康上的不平等是否和收入的不平等有相似之处,或者说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某些差别?这些不平等真的总是不公正的吗?还是它们会

    33、带来一种更高的善?纵观人类历史,人类反对社会不平等的历史和社会不平等存在的历史几乎一 样长。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早在多年前就提出“丘也闻有国有家 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篇季氏将伐颛臾),强 调财富分配均衡、“各得其分”的重要意义,影响了后来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思 想。近代中国重要的思想家康有为在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资本主义社会暴 露出来的众多弊病的背景下,在中国传统大同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社会近 代以来先进的思想文化,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提出了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的“大同社会”理想,在他发表的 大同书中,社会平等是其中的核 心观念,他特别强调了男

    34、女平等的思想,认为男女平等首先应该体现为权利上的 平等;在大同社会中,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消除了阶级阶层,人人都享有自由平 等的权利。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上,“社会平等”也一直是先进思想家所追求的核心理想 之一。世纪早期欧洲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 写就了不朽之作 乌托邦,描述了一个基于财产公有制的人人平 等、按需分配的理想社会,对欧洲近代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26虽然他们的理想和实践最终都没有实现,但其部分思想精华成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渊源。直到今天,人们仍 然在世界各地实践着这些思想家们所提出的理想。在现代以色列,就广泛存在着 一种叫作基布兹()的集体社区,它是一种实行所有物全体所有

    35、制,没 有私人财产,在生产、消费和教育等一切领域实行自己动手、平等与合作的定居 组织,在以色列的农业和工业生产中至今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消除社会不平等是人类社会的理想。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不平等 的基础、形式和意义也不断变化。人们消除了某种社会不平等,也许还会遇到新 形式的社会不平等,或者又制造出新的不平等。例如,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网 络接入的简单化和普及化,使得那些原来受传统媒体限制而无法发表意见的人,现在可以借助网络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媒体的束缚;但 是,网络接入的日趋平等化并不等于网络使用的平等化,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同人群在网络使用上存在很大差异,不同人群之

    36、间出现了一条过去不曾存在的 所谓“网络鸿沟”。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人们消除以往 的社会不平等创造了条件,但却导致了新的社会不平等。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安格 斯迪顿()在 逃离不平等一书中所说的,人类的历史就是一 个逃离不平等,又造就一个新的不平等,然后又促成平等的过程。人类社会也因 此不断向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变迁、社会变革包括社会转型过程中一 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结构的变迁;或者说,社会分层 与社会不平等状况的变化,构成了社会转型重要的内容之一。2728基布兹(希伯来语:?imSu、?圆?u,即为“聚集”之意,英语:Kibbutz、复数kibbut

    37、zim)是以色列的一种集体社区,过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现在也从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基布兹的目标是混合共产主义和锡安主义的思想建立乌托邦社区,社区里的人没有私有财产,工作没有工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都是免费的。外人可以自愿加入基布兹,里面的成员也可以自愿退出,退出的时候可以领到一笔退出费以回报对社区的贡献。不过近几十年有些社区进行了私有化,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2013年以色列有274个基布兹,工业产值约120亿美元,占全国的9%,农业产值75亿美元,占全国的40%。虽然其它国家也有公社企业,但没有任何国家让自愿的集体社区承担如此独立的自治权。29乌托邦(Utopia)本意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

    38、方”。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原提出者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英国人)在他的名著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全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是公共选举产生。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30大同书是近代康有为著。1884年始作、成于1901至1902年,1913年在不忍杂志上发表两卷。193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十卷本。利用今文经学的公羊三世说和礼记礼运中的大同思想,又吸取了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达尔文进化论,指出当时中国处于“据乱世”,必须向已进入“升平世”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看齐,然后才能进入“太平世”.,即大同世界。具体描写了“大同之世,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的人类社会远景。揭露了人世间由于不平等而产生的种种苦难,提出“去九界”以达人类“大同”。主张用改良渐进的方法去实现这种社会。表现出民主主义的平等精神和某些社会主义的空想。1956年北京古籍出版社从康氏家族中借到抄本,并参照各本校订出今本。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课件导论 社会学与社会流动研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41737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