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压缩式制冷解析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蒸汽压缩式制冷解析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蒸汽 压缩 制冷 解析 课件
- 资源描述:
-
1、3.1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一一)单级蒸气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压缩式制冷循环1 1朗肯循环朗肯循环2 2劳伦茨循环劳伦茨循环3 3跨临界循环跨临界循环(二)多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二)多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三)复叠式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三)复叠式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1朗肯循环朗肯循环3.1.1 蒸气压缩制冷的典型循环蒸气压缩制冷的典型循环 空调、制冷、食品冷藏温度范空调、制冷、食品冷藏温度范围大量使用的循环围大量使用的循环基本朗肯循环基本朗肯循环有回热的朗肯循环有回热的朗肯循环图图3-1 3-1 基本朗肯循环基本朗肯循环 循环循环T TS S图:图:1 12 2 压缩过程压
2、缩过程 2 23 3 冷却冷凝过程冷却冷凝过程 3 34 4 节流过程节流过程 4 41 1 蒸发吸热过程蒸发吸热过程 朗肯循环图例TS1243图图3-2 有回热的朗肯循环有回热的朗肯循环TS图:图:12 压缩过程压缩过程 23 冷凝过程冷凝过程 33 液体过冷过程液体过冷过程 34 节流过程节流过程 4 1 蒸发过程蒸发过程 11 吸气过热过程吸气过热过程TS1243313.1.2 劳伦茨循环朗肯循环的主要特征朗肯循环的主要特征 循环中的两个相变过程变成伴随有降循环中的两个相变过程变成伴随有降温的定压凝结和伴随有升温的定压蒸发。温的定压凝结和伴随有升温的定压蒸发。有两个定压定温的相变过程与纯
3、质制冷有两个定压定温的相变过程与纯质制冷剂及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压力特性相适应。剂及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压力特性相适应。劳伦茨循环劳伦茨循环 劳伦茨循环图例劳伦茨循环图例图图3-3 劳伦茨循环劳伦茨循环 TS12433.1.3 跨临界循环 将将CO2作为制冷剂用于空调制冷的温度作为制冷剂用于空调制冷的温度范围时,由于范围时,由于CO2的临界温度低(仅的临界温度低(仅30),),排热将在超临界区进行。而吸热则在临界排热将在超临界区进行。而吸热则在临界点以下进行,整个循环跨越临界点。点以下进行,整个循环跨越临界点。定义定义图图3-4 CO2跨临界循环跨临界循环12压缩过程;压缩过程;23气体冷却过程;气体
4、冷却过程;34气体冷却过程;气体冷却过程;45节流过程;节流过程;56蒸发过程;蒸发过程;01气体过热过程。气体过热过程。TS12653043.2.1 制冷系统的特点及工作过程制冷系统的特点及工作过程压缩制冷剂蒸气,提高压力和温度放热,使高压高温制冷剂蒸气冷却、冷凝成高压常温的制冷剂液体 得到低温低压制冷剂制冷剂液体吸热、蒸发、制冷3.2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3.1.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v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组成:制冷压缩机 冷凝器 节流器 蒸发器v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是指制冷剂在一次循环中只经过一次压缩,最低蒸发温度可达-40-30。单级蒸
5、气压缩式制冷广泛用于制冷、冷藏、工业生产过程的冷却,以及空气调节等各种低温要求不太高的制冷工程。3.1.3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工作过程制冷剂的变化过程制冷剂的变化过程(flash)v一点:临界点Cv三区:液相区、两相区、气相区。v五态:过冷液状态、饱和液状态、湿蒸气状态、饱和蒸气状态、过热蒸气状态。v八线:等压线p(水平线)等焓线h(垂直线)饱和液线x=0,饱和蒸气线x=1,无数条等干度线x等熵线s等比体积线v等温线t液相区液相区两相区两相区气相区气相区3.2.2 制冷剂状态图3.2.3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1.1.单级理论循环的假设条件:单级理论循环的假设条件:(1 1)压缩过
6、程为等熵过程,即在压缩)压缩过程为等熵过程,即在压缩过程中不存在任何不可逆损失过程中不存在任何不可逆损失 (2 2)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制冷剂)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制冷剂的冷凝温度等于冷却介质的温度,蒸发的冷凝温度等于冷却介质的温度,蒸发温度等于被冷却介质的温度,且冷凝温温度等于被冷却介质的温度,且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都是定值度和蒸发温度都是定值 (4(4)制冷剂在管道内流动时,没有流)制冷剂在管道内流动时,没有流动阻力损失,忽略动能变化,除了蒸发动阻力损失,忽略动能变化,除了蒸发器和冷凝器内的管子外,制冷剂与管外器和冷凝器内的管子外,制冷剂与管外介质之间没有热交换介质之间没有热交换 (5 5)
7、制冷剂在流过节流装置时,流速)制冷剂在流过节流装置时,流速变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且与外界环境变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且与外界环境没有热交换没有热交换 (3 3)离开蒸发器和进入压缩机的制冷)离开蒸发器和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剂蒸气为蒸发压力下的饱和蒸气,离开冷剂蒸气为蒸发压力下的饱和蒸气,离开冷凝器和进入膨胀阀的液体为冷凝压力下的凝器和进入膨胀阀的液体为冷凝压力下的饱和液体饱和液体1)制冷系统的压缩过程制冷系统的压缩过程2)制冷系统的冷凝过程制冷系统的冷凝过程 3)制冷系统膨胀过程制冷系统膨胀过程 4)制冷系统蒸发过程制冷系统蒸发过程 3.2.3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2.理论循环过程在压焓图
8、上的表示理论循环过程在压焓图上的表示 图图3-73-7理论循环在理论循环在T-sT-s图(图(a a)和)和lnp-hlnp-h图(图(b b)上的表示)上的表示 (1)(1)单位制冷量单位制冷量q q0 0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单位制冷量可按压缩蒸气制冷循环单位制冷量可按式(式(3-133-13)计算。)计算。3.3.理论循环特性理论循环特性410hhq(2)(2)单位容积制冷量单位容积制冷量q qv v14110vhhvqqv(3)(3)理论比功理论比功w w0 0 对于单级蒸气压缩制冷机的理论循环来说,对于单级蒸气压缩制冷机的理论循环来说,理论比功可表示为理论比功可表示为120hhw 单级压
9、缩蒸气制冷机的理论比功也是随制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的理论比功也是随制冷剂的种类和制冷机循环的工作温度而变的。冷剂的种类和制冷机循环的工作温度而变的。(4)(4)单位冷凝热单位冷凝热q qk k 单位(单位(1kg1kg)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中放出的热)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中放出的热量,称为单位冷凝热。量,称为单位冷凝热。单位冷凝热包括显热和潜热两部分单位冷凝热包括显热和潜热两部分 qhhhhhhk233424 对于单级压缩式蒸气制冷机理论循环,存在着对于单级压缩式蒸气制冷机理论循环,存在着下列关系下列关系qqwk00(5)(5)制冷系数制冷系数0 对于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理论循环,制冷系对于单级压缩蒸
10、气制冷机理论循环,制冷系数为数为0001421qwhhhh制冷系数愈大制冷系数愈大经济性愈好经济性愈好冷凝温度越高冷凝温度越高制冷系数越小制冷系数越小蒸发温度越低蒸发温度越低(6)(6)热力完善度热力完善度 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理论循环的热力完善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理论循环的热力完善度按定义可表示为度按定义可表示为00412410TTThhhhc 这里这里c c为在蒸发温度(为在蒸发温度(T T0 0)和压缩机排)和压缩机排气温度(气温度(T T2 2)之间工作的逆卡诺循环的制冷)之间工作的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热力完善度愈大,说明该循环接近可系数。热力完善度愈大,说明该循环接近可逆循环的程度愈大
11、。逆循环的程度愈大。例例1-1假定循环为单级蒸气压缩假定循环为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蒸发温度式制冷的理论循环,蒸发温度t0=-10,冷凝温度,冷凝温度tk=35,工质为,工质为R22,循环的制冷量,循环的制冷量Q0=55kW,试对该循环进行热力计算。试对该循环进行热力计算。例例 题题解解点点1:t1=t0=10,p1=p0=0.3543MPa,h1=401.555kJ/kg,v1=0.0653m3/kg点点3:t3=tk=35,p3=pk=1.3548MPa,h3=243.114 kJ/kg,由图可知,由图可知,h2=435.2 kJ/kg,t2=57 例例 题题1)单位质量制冷量kg
12、158.441kJ/243.114-401.555h-h h-hq31410310vkJ/m24260.0653158.441 qqv2)单位容积制冷量kg/s347.0158.44155 qQq00m3)质量流量4)理论比功w0=h2-h1=435.2-401.555=33.645kJ/kg 5)压缩机消耗的理论功率 P0=qmw0=0.347133.645=11.68kW7)冷凝器单位热负荷 qk=h2-h3=435.2-243.114=192.086kJ/kg8)冷凝器热负荷 Qk=qmqk=0.3471192.086=66.67kW6)制冷系数71.433.645158.441 q0w
13、3.3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实际循环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实际循环v3.3.1 实际循环 1)制冷压缩机的压缩过程不是等熵过程,)制冷压缩机的压缩过程不是等熵过程,且有摩擦损失。且有摩擦损失。2)实际制冷循环中压缩机吸入的制冷剂往)实际制冷循环中压缩机吸入的制冷剂往往是过热蒸气,节流前往往是过冷液体,即往是过热蒸气,节流前往往是过冷液体,即存在气体过热、液体过冷现象。存在气体过热、液体过冷现象。3)热交换过程中,存在着传热温差,被冷)热交换过程中,存在着传热温差,被冷却介质温度高于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环境冷却介质温度高于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环境冷却介质温度低于制冷剂冷凝温度。却介质温度低于制冷剂冷凝温度
14、。4)制冷剂在设备及管道内流动时,)制冷剂在设备及管道内流动时,存在着流动阻力损失,且与外界有热存在着流动阻力损失,且与外界有热量交换。量交换。5)实际节流过程不完全是绝热的等)实际节流过程不完全是绝热的等焓过程,节流后的焓值有所增加。焓过程,节流后的焓值有所增加。6)制冷系统中存在着不凝性气体。)制冷系统中存在着不凝性气体。图图3-9 3-9 实际循环在实际循环在T-sT-s图(图(a a)和)和lglg p-hp-h图(图(b b)上的表示)上的表示112(2)3456,ppk0Lg ph实际循环可表示为图中的1-1-2-3-4-5-6-1 1-1表示蒸气的过热过程 1-2表示实际增熵压缩
15、过程 2-3-4表示制冷剂在冷凝压力pk下的等压冷却、冷凝过程 4-5表示制冷剂在冷凝压力下的过冷过程 5-6表示制冷剂在等焓下的节流过程 6-1表示制冷剂在蒸发压力p0下的等压汽化过程 简化后的实际循环简化后的实际循环图图3-10 3-10 简化后的实际循环在简化后的实际循环在lglg p-h p-h图上的表示图上的表示3.3.2实际因素对理想循环性能的影响 在实用上,根据实际条件对循环往往在实用上,根据实际条件对循环往往要作一些改进,以便提高循环的热力完善要作一些改进,以便提高循环的热力完善度。在单级制冷机循环中,这一改进主要度。在单级制冷机循环中,这一改进主要有液体过冷、吸气过热及由此而
16、产生的回有液体过冷、吸气过热及由此而产生的回热循环。热循环。将节流前的制冷剂液体冷却到低于将节流前的制冷剂液体冷却到低于冷凝温度的状态,称为过冷。冷凝温度的状态,称为过冷。1.1.液体过冷液体过冷带有过冷的循环,叫做过冷循环。带有过冷的循环,叫做过冷循环。采用液体过冷对提高制冷量和制冷采用液体过冷对提高制冷量和制冷系数都是有利的。系数都是有利的。图图3-11 3-11 过冷循环在过冷循环在T-sT-s图(图(a a)和)和lglgp-hp-h图(图(b b)上的表示)上的表示qhhhh05544 与无过冷的循环与无过冷的循环1-2-3-4-5-11-2-3-4-5-1相比,过相比,过冷循环的单
17、位制冷量的增加量为冷循环的单位制冷量的增加量为 因两个循环的理论比功w 0相同,过冷循环的制冷系数比无过冷循环的制冷系数要大。hhhhhhc thh1444210212.2.吸入蒸气的过热吸入蒸气的过热 压缩机吸入前的制冷剂蒸气的温度高压缩机吸入前的制冷剂蒸气的温度高于吸气压力下制冷剂的饱和温度时,称于吸气压力下制冷剂的饱和温度时,称为过热。具有吸气过热的循环,称为过为过热。具有吸气过热的循环,称为过热循环。热循环。图图3-133-13过热循环在过热循环在T-sT-s图(图(a a)和)和lglgp-hp-h图(图(b b)上的表示)上的表示110hhq)hh()hh(w12120有效过热循环
18、的制冷系数可表示为有效过热循环的制冷系数可表示为00000wwqqwq 由制冷剂的由制冷剂的T-sT-s图我们可以得到,在过热区,图我们可以得到,在过热区,过热度越大,其等熵线的斜率越大,根据式过热度越大,其等熵线的斜率越大,根据式(3-173-17),得),得 00w图图3-153-15有效过热的过热度对制冷系数的影响有效过热的过热度对制冷系数的影响hhhh4411 若不计回热器与环境空气之间的热交换,若不计回热器与环境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则液体过冷的热量等于使蒸气过热的热量,其则液体过冷的热量等于使蒸气过热的热量,其热平衡关系为热平衡关系为 3.3.回热循环回热循环 利用回把热使节流前的制冷
19、剂液体与压利用回把热使节流前的制冷剂液体与压缩机吸入前的制冷剂蒸气进行热交换,使液体缩机吸入前的制冷剂蒸气进行热交换,使液体过冷、蒸气过热,称之为回热。过冷、蒸气过热,称之为回热。图图3-16 3-16 回热循环在回热循环在T-sT-s图(图(a a)和)和lglgp-hp-h图(图(b b)上的表示)上的表示c ttcttkp4010ttccttkp4010回热循环的性能指标如下:回热循环的性能指标如下:单位制冷量单位制冷量41410hhhh q 单位容积制冷量单位容积制冷量vv q q10 单位功单位功 12hh w制冷系数制冷系数12410hhhh w q与无回热循环与无回热循环1-2-
20、3-4-5-11-2-3-4-5-1相比较,回相比较,回热循环的单位制冷量增大了热循环的单位制冷量增大了Rptchhhhq011440Rptcq q000循环的单位功可近似地表示成循环的单位功可近似地表示成000101TtwTTw wR但单位功也增大了但单位功也增大了)hh()hh(w ww121200单位容积制冷量和制冷系数可表示成单位容积制冷量和制冷系数可表示成000010010111TttqcqTtvtcqv q qRRpvRRpv00000000111TttqcTtwqqRRpR11000cqttTpRR即即c Tqp000 如果要使回热循环的单位容积如果要使回热循环的单位容积制冷量及
21、制冷系数比无回热循环高,制冷量及制冷系数比无回热循环高,其条件应是其条件应是3.3.其它影响其它影响热交换及压力损失对制冷循环的影响不凝性气体对制冷循环的影响冷凝、蒸发过程传热温差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我国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标准我国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标准GB10875-89中规定了不同制冷机使中规定了不同制冷机使用温度在高温、中温和低温的不同温用温度在高温、中温和低温的不同温度范围。度范围。3.3.4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变工况特性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变工况特性1.制冷工况 压缩机的制冷量和轴功率等参数随工况条件变化,为了衡量、比较压缩机性能,制定公认的温度条件(名义工况),作为压缩机制冷量选用和比较的标
22、准。铭牌上标示的制冷量和功率一般是在标准工况下的值,如为空调专用,则为空调工况。名义工况(旧)标准工况空调工况名义工况(新)高温工况中温工况低温工况最大压差工况:用来考核压缩机零件强度、排气温度、油温、电机绕组温度。最大轴功率工况:用来考核压缩机噪声、振动,并依此选配电动机。工况种类工况种类工作温度工作温度/制制 冷冷 剂剂工况种类工况种类工作温度工作温度/制制 冷冷 剂剂R717R12R22R717R12R22标准工况标准工况冷凝温度冷凝温度tk303030最大压差工况最大压差工况冷凝温度冷凝温度tk405040蒸发温度蒸发温度t0 15 15 15蒸发温度蒸发温度t0 20 30(8)30
23、过冷温度过冷温度tsc252525过冷温度过冷温度tsc405040吸气温度吸气温度tsh 101515吸气温度吸气温度tsh 150(15)15空调工况空调工况冷凝温度冷凝温度tk404040最大功率工况最大功率工况冷凝温度冷凝温度tk405040蒸发温度蒸发温度t0555蒸发温度蒸发温度t05(0)105过冷温度过冷温度tsc353535过冷温度过冷温度tsc405040吸气温度吸气温度tsh101515吸气温度吸气温度tsh10(5)1515我国常用制冷机工况(通常适用于开启式)注:括号内的数字相当于最大压差980kPa或最高蒸发温度为0的压缩机工况。类别类别工况序号工况序号蒸发温度蒸发
24、温度/冷凝温度冷凝温度/吸气温度吸气温度/液体温度液体温度/机组型式机组型式高温高温1(1A)7(7.2)55(54.4)18(18.3)50(46.1)所有型式所有型式27431838中温中温3(3A)7(6.7)49(48.9)18(4.4)44(48.9)所有所有型式型式(全封闭)(全封闭)(3B)(18.3)(半封闭)(半封闭)(开启式)(开启式)4 7431838所有型式所有型式低温低温5(5A)23(23.3)55(54.4)32(32.2)32(32.2)全封闭全封闭6(6A)49(48.9)5(4.4)44(48.9)所有型式所有型式7 2343538低温低温8(8A)4035
25、(40.6)10(4.4)30(40.6)所有所有型式型式(全封闭)(全封闭)(8B)(18.3)(半封闭)(半封闭)(开启式)(开启式)容积式制冷压缩机及机组的名义工况2.变工况运行变工况运行变工况定义v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实际运行时当系统的某些参数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循环特性及制冷机性能变化,称为变工况。v影响最大的是:冷凝温度tk变化(升高)的影响 蒸发温度t0变化(降低)的影响(1)其他条件不变,冷凝温度tk变化(升高)的影响hp1234tkt04tk324q0q0不变单位制冷量q0输气系数吸气比容v1 qvQ0(1)其他条件不变,冷凝温度tk变化(升高)的影响hp1234tkt0tk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