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出凝血管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围手术期出凝血管理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手术 凝血 管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抗凝机制抗凝机制正常止血机能正常止血机能凝血机制凝血机制凝血系统凝血系统抗凝及纤溶系统抗凝及纤溶系统 PF3(磷脂)内源性途径内源性途径 胶原等带负电荷表面胶原等带负电荷表面 外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 组织损伤释放组织损伤释放组织因子(组织因子()参加因子参加因子: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I)(I)可溶性纤维蛋白可溶性纤维蛋白 稳固性纤维蛋白稳固性纤维蛋白 凝血功能平衡的意义:凝血功能平衡的意义:将血以液态的形式相对的封闭将血以液态的形式相对的封闭于心血管内,完成血液的七大生理功能。临床出现的于心血管内,完成血液的七大生理功能。临床出现的凝血功能紊乱分为凝血功能低下凝血功能紊乱分为凝血功能低下(出血
2、性疾病)(出血性疾病)和凝和凝血功能亢进血功能亢进(血栓性疾病)。(血栓性疾病)。我们通过正常的生理止血过程,了解一下凝血功我们通过正常的生理止血过程,了解一下凝血功能的平衡是如何实现的能的平衡是如何实现的:生理性止血是通过生理性止血是通过血管收缩、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形成血小板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形成这三个既依次发这三个既依次发生又相互重叠的生理反应完成;它应该是及时和局限生又相互重叠的生理反应完成;它应该是及时和局限的(只发生在受损血管内皮的局部);止血栓子在完的(只发生在受损血管内皮的局部);止血栓子在完成止血的使命后,处于微血管水平的被纤溶系统溶解成止血的使命后,处
3、于微血管水平的被纤溶系统溶解吸收,大血管的止血栓子通常机化后血管闭塞或再通,吸收,大血管的止血栓子通常机化后血管闭塞或再通,也有少部分栓子脱落,形成远处栓塞。也有少部分栓子脱落,形成远处栓塞。血栓形成是凝血系统被过度激活,凝血功能亢进导致血栓形成是凝血系统被过度激活,凝血功能亢进导致的病理结果。目前公认的血栓形成的条件仍是一个世的病理结果。目前公认的血栓形成的条件仍是一个世纪前纪前Virchow提出的三要素,即提出的三要素,即血管壁异常;血液成分血管壁异常;血液成分改变;血流异常。改变;血流异常。因此,对血栓的研究也是以因此,对血栓的研究也是以“血管壁血管壁血液成分血液成分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变学
4、”为基轴展开的。这三个因素也决定了血为基轴展开的。这三个因素也决定了血栓形成的部位、血栓的成分、血栓的大小和血栓的转栓形成的部位、血栓的成分、血栓的大小和血栓的转归。由于动、静脉壁结构不同,血液流变学不同,它归。由于动、静脉壁结构不同,血液流变学不同,它们形成的血栓的成分也不同。动脉血栓的启动因素多们形成的血栓的成分也不同。动脉血栓的启动因素多是血管壁受损,由纤维蛋白和血小板组成即所谓是血管壁受损,由纤维蛋白和血小板组成即所谓白血白血栓。栓。静脉血栓成因多与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有静脉血栓成因多与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血栓以纤维蛋白、红细胞为主即所谓关,血栓以纤维蛋白、红细胞为主即所
5、谓红血栓。红血栓。抗凝:抗凝:抗凝剂:抗凝剂:109mmol/L109mmol/L枸橼酸钠枸橼酸钠1:91:9 试管:真空抗凝管、塑料试管试管:真空抗凝管、塑料试管注意事项:采血顺利、混匀充分;立即送注意事项:采血顺利、混匀充分;立即送检,检,2h2h完成。完成。出凝血障碍疾病的诊断;出凝血障碍疾病的诊断;术前检查术前检查抗凝治疗监测抗凝治疗监测出血时间测定出血时间测定将皮肤毛细血管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将皮肤毛细血管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称为出血时间止所需的时间称为出血时间(BT)(BT)。主要反映血管。主要反映血管壁和血小板相互作用。高度怀疑血管因素异常时壁和血小板
6、相互作用。高度怀疑血管因素异常时才做!才做!参考值参考值6.96.92.1min 9min2.1min 9min为延长为延长意义:意义:BTBT延长:延长:血小板明显减少:血小板明显减少:50 0.3mg 0.3mg/L/L,视为病理状态,表明体内存在着频,视为病理状态,表明体内存在着频繁的纤维蛋白降解过程。繁的纤维蛋白降解过程。一般一般D-D-二聚体二聚体0.5mg0.5mg/L/L时,就可以确定有血栓形成。时,就可以确定有血栓形成。增高:见于继发纤溶症,作为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症增高:见于继发纤溶症,作为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症的重要指标。其水平升高多见于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指标。其水平升
7、高多见于深静脉血栓(DVTDVT)、肺栓)、肺栓塞(塞(PEP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C),陈旧性血栓时不增),陈旧性血栓时不增高。高。另外,妊娠时另外,妊娠时D-D-二聚体也有升高,但很高的二聚体也有升高,但很高的D-D-二聚体水平二聚体水平则预示有并发症,如先兆子痫。则预示有并发症,如先兆子痫。纤溶系统检测:纤溶系统检测: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 3P正常值:正常值:阴性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临床意义:阳性见于DIC早期、大手术、严重创伤等,阴性早期、大手术、严重创伤等,阴性见于正常人、见于正常人、DIC晚期、原发纤溶症等。晚期、原发纤溶
8、症等。抗凝物质检测:抗凝物质检测:抗凝血活酶抗凝血活酶 AT-正常值:正常值:AT-:A 0.85-1.85(发色底物法);(发色底物法);AT-:C 0.9030.132(凝胶空斑法)(凝胶空斑法)临床意义:减少见于肝脏疾病、多器官衰竭、临床意义:减少见于肝脏疾病、多器官衰竭、DIC、外科手、外科手术、血栓性疾病。增高见于血友病、白血病、急性出血、口术、血栓性疾病。增高见于血友病、白血病、急性出血、口服抗凝药物。服抗凝药物。血浆蛋白血浆蛋白C、血浆蛋白、血浆蛋白S(PC、PS)正常值:正常值:PC 0.87-1.13(发色底物法);(发色底物法);PS(FPS)0.72-1.30(免疫火箭电
9、泳法)(免疫火箭电泳法)临床意义:临床意义:PC、PS是维生素是维生素K依赖酶原,减少见于先天缺依赖酶原,减少见于先天缺乏,血栓性疾病、乏,血栓性疾病、DIC、肝脏疾病、口服双香豆类药物。增、肝脏疾病、口服双香豆类药物。增多见于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炎症等。多见于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炎症等。凝血功能低下凝血功能低下血管因素血管因素血小板因素血小板因素凝血因子缺乏凝血因子缺乏纤溶纤溶亢进亢进存在异常存在异常抗凝物质抗凝物质血色素、血液粘度血色素、血液粘度体温、血体温、血PH等等1.自身调节完善、缓冲功能强大;自身调节完善、缓冲功能强大;2.缺乏快捷、直观、敏感的检测手段;缺乏快捷、
10、直观、敏感的检测手段;3.临床变化不易察觉,一旦观察到变化已临床变化不易察觉,一旦观察到变化已比较严重。比较严重。评分结果说明如下:评分结果说明如下:20分:极低危,出血率为分:极低危,出血率为3.1%2130分:低危,出血率为分:低危,出血率为5.5%3140分:中危,出血率为分:中危,出血率为8.6%4150分:高危,出血率为分:高危,出血率为11.9%50分:极高危,出血率为分:极高危,出血率为19.5%1.了解病史了解病史 既往凝血状况,有否出血性疾病和服用抗凝药物既往凝血状况,有否出血性疾病和服用抗凝药物史(停药时间)。史(停药时间)。2.初步筛选初步筛选 检查项目:检查项目:常规检
11、查常规检查 出、凝血时间;凝血四项出、凝血时间;凝血四项PT(Pa、INR)、APTT、TT、Fib和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计数。3.分析:分析:出凝血时间延长说明凝血功能低下。首先,看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延长说明凝血功能低下。首先,看血小板计数和计数和Fib,由于它们是凝血的主力,临床出血性疾病大多,由于它们是凝血的主力,临床出血性疾病大多数是由于这两者数量不足或质量引起。如这两者正常,数是由于这两者数量不足或质量引起。如这两者正常,PT、APTT、TT时间延长则分别代表外源途径、内源途径、共时间延长则分别代表外源途径、内源途径、共同途径有问题。同途径有问题。准确的诊断应做更多的检查,由专科医生作
12、出。准确的诊断应做更多的检查,由专科医生作出。围麻醉期,麻醉医生只能根据病史和患者的病理生围麻醉期,麻醉医生只能根据病史和患者的病理生理以及有限的检查对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缺乏、血中存在理以及有限的检查对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缺乏、血中存在抗凝物质、纤溶亢进作出判断和处理,对病人内环境进抗凝物质、纤溶亢进作出判断和处理,对病人内环境进行调整。行调整。1观察术野观察术野 看出血的范围、速度、术野是否有血凝看出血的范围、速度、术野是否有血凝块,作出初步判断。块,作出初步判断。2手术室内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手术室内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TEG和和Sonoclot)的使用的使用 对凝血和纤溶的全过程进行了
13、解。对凝血和纤溶的全过程进行了解。3查凝血四项查凝血四项PT(Pa、INR)、APTT、TT、Fib和和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4术中应用抗凝剂及中和情况(术中应用抗凝剂及中和情况(ACT)。)。5水电解质(钙)、酸碱平衡情况、体温、血色素。水电解质(钙)、酸碱平衡情况、体温、血色素。6D-二聚体、二聚体、FDP。一般定义为一般定义为 1.24 1.24小时内置换患者的全部血容量小时内置换患者的全部血容量 2.3 2.3小时输入液量相当于小时输入液量相当于50%50%的血容量或的血容量或1 1小小 时内输入多于时内输入多于4 4单位的压积红细胞单位的压积红细胞 3.3.输入超过输入超过2020
14、单位红细胞悬浮液单位红细胞悬浮液 4.4.出血速度超过出血速度超过150ml/min150ml/min 5.5.需要输入血小板或血浆需要输入血小板或血浆 大出血的患者常会存在血液稀释、低血容大出血的患者常会存在血液稀释、低血容量、低体温、甚至代谢性酸中毒等干扰凝量、低体温、甚至代谢性酸中毒等干扰凝血功能的因素,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可能血功能的因素,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可能严重影响机体的正常凝血机能,并最终导严重影响机体的正常凝血机能,并最终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死亡三联症:酸中毒、低体温和进行性死亡三联症:酸中毒、低体温和进行性凝血障碍)凝血障
15、碍)。有报道,。有报道,MTMT患者的死亡率约患者的死亡率约为为40%40%,且与输入悬浮红细胞的量有关,而,且与输入悬浮红细胞的量有关,而发生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死亡率则超过发生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死亡率则超过75%75%。影响大失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因素影响大失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因素血液稀释:血液稀释:在较短的时间内出血量达在较短的时间内出血量达到全身学容量约到全身学容量约50%50%以上时,由于新输以上时,由于新输入的液体不完全有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入的液体不完全有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等参与凝血的成分,随着输液量增加等参与凝血的成分,随着输液量增加会逐渐发生稀释性的凝血功能下降,会逐渐发生稀释性的凝血功能
16、下降,患者此时处于低凝状态。过去主要输患者此时处于低凝状态。过去主要输入全血或含血浆的红细胞,一般易发入全血或含血浆的红细胞,一般易发生血小板缺乏为主的凝血功能障碍,生血小板缺乏为主的凝血功能障碍,很少发生凝血因子的缺乏,建议以补很少发生凝血因子的缺乏,建议以补充血小板为主。近几年来以成份输血充血小板为主。近几年来以成份输血原则为主,使用的大多数为含血浆的原则为主,使用的大多数为含血浆的红细胞悬浮液,凝血因子缺乏常是凝红细胞悬浮液,凝血因子缺乏常是凝血功能稀释性下降的主要原因。血功能稀释性下降的主要原因。用不含凝血成分的液体置换全部血容用不含凝血成分的液体置换全部血容量后,体内仍会保留原来三分
17、之一的凝血量后,体内仍会保留原来三分之一的凝血因子水平,查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保持在因子水平,查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保持在0.75g/L0.75g/L以上且凝血因子保持在正常水平的以上且凝血因子保持在正常水平的20%30%20%30%时,血液仍可正常凝固。大出血的时,血液仍可正常凝固。大出血的患者继发低体温、酸中毒甚至患者继发低体温、酸中毒甚至DICDIC等严重病等严重病理生理改变,稀释性凝血成分可能只是导理生理改变,稀释性凝血成分可能只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的一个次要因素。致凝血功能异常的一个次要因素。低体温:低体温:大出血患者大量快速输注未加温大出血患者大量快速输注未加温的血制品或液体以及较大的手术切
18、口等,的血制品或液体以及较大的手术切口等,易发生低体温。易发生低体温。(1)(1)体温每低体温每低1 1,凝血因子功能降低,凝血因子功能降低10%10%。(2)(2)血小板被扣留脾脏血管,并且功能降低。血小板被扣留脾脏血管,并且功能降低。(3)(3)低体温患者对血制品及低体温患者对血制品及rFVIIrFVII的需求量的需求量明显增加。明显增加。(4)(4)核心温度低于核心温度低于3434是大出血的创伤患者是大出血的创伤患者凝血异常的预测因素之一。凝血异常的预测因素之一。低体温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的机制低体温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的机制是多因素的,包括凝血级联反应是多因素的,包括凝血级联反应的抑制、血小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