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408335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PPT
  • 页数:39
  • 大小:551.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考 语文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理解 翻译 文中 句子 课件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第二章第二章 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 第三节第三节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专题三专题三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考纲解读考纲解读 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考纲点击考纲点击 新课标考试大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B级。要求掌握以下五类: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不同的用法主要指词类活用。即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

    2、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动词的活用。这一考点2004年以来在广东卷中两次单独设题(2006年、2008年),其余年份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也遍布文段,许多句子都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和用法,尤其是像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这是语文复习,特别是复习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时不可忽视的一个考点。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B级。题型一般为主观表

    3、述题。“文言文翻译主观题”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人总是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阅卷的采分点。这些语法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方面的重要虚词、固定结构;第二类是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命题趋势命题趋势 对文言句式的考查题型有两类,一类是理解文言词语,涉及词类活用;一类是翻译文言句子,涉及特殊句式用法。高考命题中,句式往往是单独命制选择题或隐含在文言文主观翻译题中作为“采分点”,从命题的技术处理层面来讲,后一种的可能性更大。2009年浙江卷单独设题考查

    4、。常见的设题方式有:判断省略成分的正误;选出与题干有相同的句式特点的项;选出句式特点相同的项;判断句式的相同与不同;通过翻译句子和断句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等。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看,借助文言翻译题考查文言句式的主流命题方式不会改变,而高考的文言文翻译题又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文言特殊句式,出现最多的是倒装句与判断句,词类活用更是普遍涉及,对文言句式和用法的复习还是不能掉以轻心。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文言文翻译考查的是文言文综合阅读能力,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高考试题中的保留项目。目前广东高考把断句和翻译一起考查,设两题,分值一般为910分

    5、。翻译的句子一般为卷中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也有卷另出一文言片断划出句子翻译的。文言文翻译试题的设置主要采用直译的方式,一般要翻译的句子都有若干个关键点,须抓住这些关键点才能得高分。试题的分值比较大,但是难度不是很大,而且也有回归课本的倾向。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考点整合考点整合 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知识链接知识链接 一、常见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而把主语、谓语直接相连。翻译时必须补充出判断词“是”。常见形式是:1“者也”表判断,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句末用“也”表判断,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3用

    6、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二)被动句 被动句的主语不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发出者,而是行为的接受者。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助词来表示被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例如:“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2)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例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3)用助词“见”表示被动。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7、六国论)。(4)用介词“被”表示被动。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5)用“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例如:“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6)用“见于”的格式表示被动。例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三)宾语前置句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

    8、(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四)成分省略句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省略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1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如:“见渔人,乃

    9、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2省略谓语。在特定情况下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要补充出来。3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这句话就省略了“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4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句中省略

    10、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句中省略了介词“以”。(五)词类活用 文言中有些实词在句子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词的词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是词的活用。如果一个词已经活用成了别的词,我们还按其原来的用法去解释,就会讲不通。因此,掌握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用法和理解其意义,对我们学习文言文来说是很重要的。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有“使”“令”意义的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就是使动用法。例如:(1)“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亡:使亡。过秦论)。(2)“安能屈豪杰之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11、流”(屈:使屈。五人墓碑记)。(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王。鸿门宴)。例(1)是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例(2)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例(3)是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主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这是指形容词、名词用作有“认为”、“以为”意义的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例如:(1)“襟三江而带五湖”(滕王阁序)。(2)“而耻学于师”(师说)。在这里,例(1)中的“襟”“带”是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把宾语当作某种人或事物,译作:“以为襟”,“以为带”。例(2)中的“耻”是形容词用作动词,表

    12、示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状态,译作:“以为耻”。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3.名词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后,就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不再表示人或物,而是表示与这个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例如:“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登记。鸿门宴)。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都属于名词用作动词,在古代汉语中,名词作使动、意动的较少,但用作一般动词的则相当普遍。在古代汉语中,方位名词也常作动词。例如:“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向东。鸿门宴)。4.名词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常用作状语,直接修饰、限制动词谓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处所,凭借的工具等。例如:(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13、鸿门宴,翼:像鸟张着翅膀那样。表示动作的行为、状态)。(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簊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畚:用箕畚。表示凭借的工具)。(4)“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内:在国内,表处所)。二、文言断句技巧 读文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

    14、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例1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

    15、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例2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

    16、刺奢)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察对话: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例1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例2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卷八)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

    17、语文 据修辞: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比如:顶真:例1 具告沛公沛公大惊。(鸿门宴)例2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两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对称:例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战国策中山策)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

    18、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我们只要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反复:例1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辨句式: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

    19、断句时很好的“帮手”。例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句子中的“不乎”这一句式显而易见地帮我们做好了这一题。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例3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这个句子中的“其邪”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当然,这些所谓的断句方法并不能孤立运用,而应该是多管齐下,综合运用,才能奏效。例4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这段话可断为十六句。其中借助语末助词“也”和“乎”可断五句

    20、;借助表示对话关系的“曰”可断三句;借助疑问语气词“何”可断两句;借助“子”放在句首作主语可断两句;借助前后相似的对偶句可断两句;借助先总后分再总的论述方式,又可断两句。至此可以断完十六句。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三、文言翻译的标准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一般说来就是三个字:信、达、雅。所谓“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所谓“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没有语病;所谓“雅”就是要求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充分体现原文的语言风格。从高考考查的翻译题看,重在“信”,即重点在字、词、句的落实上,也就是要对句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与意义,都能做作出准确翻译,同时还要把

    21、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如2002年高考题:“其李将军之谓也”,句中的“其”,是表示推测的副词,可译为“大概、也许”等,与后文的“之谓也”构成表揣度语气的句式。这些是我们理解落实的关键,如此才能准确地翻译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如果不能落实“其”的意思,又不明白表语气句式的特点,就很难达到翻译的要求。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翻译的方法主要有“留、换、补、删、调、贯”六种。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器具等专有名词,保留不动,照录不译;换把古义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语(即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

    22、,特别是省略了的主语、谓语、宾语,要准确地补出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词(如发语词、语助词等);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主谓宾的顺序调整过来;贯指文言句中用典、修辞等,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翻译出来。翻译,是以全面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为基础的,高考试卷要求直译,也就是要求尽可能做到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与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词、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同时,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否则很难准确译出文意。文言翻译要突出实词的准确翻译;要弄清虚词的作用和语气,即所谓“

    23、用法”;要注意固定结构,译出固定结构的特定含义;要注意句式,译出原句的句式特点。翻译的注意点是:通读全文,领会大意;句不离文,词不离句;联想推敲,辨别仔细;字字落实,坚持直译;补充省略,调整词序;专门名词,不必翻译;语句通畅,忠实原意。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文言句式文言句式金题透析金题透析 (2008年广东卷)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解析:本题是对文言句式和文言虚词的综合考查,能力层级为B。题干“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一要求“之”须是代词,二要求“之”须

    24、作前置宾语,A项,中“之”是动词,译为“到、去”。B项,中“之”是代词,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符合要求。C项,中“之”是代词,代杜弘。D项,中“访何功之有”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访有何功”,其中“之”为助词,用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符合要求。答案:B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2009年浙江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凶其身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解析:考查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层级为B级。首先要熟悉词语的各种活用类型: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活用及其规律和翻译的方式、方法。如果对此不太

    25、熟悉,也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推断。A项,中“悦”是形容词用作动词,译为“取悦”;B项,中“凶”也是形容词用作动词,译为“害”;C项,项“薄”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轻(薄)”或“看轻,看不起”;D项,中的“全”也是形容词用作动词,译为“保全”。答案:C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短句和翻译短句和翻译金题透析金题透析 (2009年广东卷)断句和翻译。(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译文:_ 诏不许,然甚壮其

    26、意。译文:_ 答案: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2)(太后)对李迪说:“您从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大事,大概错了。”皇帝下令不允许,但是非常赞赏他的志向(皇帝下令不同意,但是认为他的胸襟很豪迈)。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和翻译能力,能力层级为B。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

    27、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结合标志性词语分析,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其中第(2)题考查翻译。第(1)句注意“向”“预”“殆”“过”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许”“然”“壮”等词的落实。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2009年山东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译文:_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译文:_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译文:_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做到文从句高

    28、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顺。要做好这类题,关键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好重要词语的含义,同时注意一些固定用法和特殊句式。第(1)句注意“信”“归”等词和句式“可乎”的落实;第(2)句注意“止”“食”等词的正确翻译。第(3)句注意“欺”“成教”等词和判断句的落实。答案:(1)有了像那样讲信义的国君(或“有国君像那样的讲信用”),能不归顺他吗?(2)吴起出门,遇见一位老朋友,便留他吃饭。那朋友说:“好的。”(3)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方法啊。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考点训练考点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题。震川文钞序(清)张士元 震川文集有

    29、昆山本、常熟本,皆不全,且为后人所涂乙,颇改旧观。最后其曾孙庄出所藏钞本,商订于虞山而刻之。虽亦不免移篇改字之误,然赖有此刻,人始得见其大全。余生平颇嗜熙甫文,独病其集中间有应酬率易之作,不适于读也。因手录其尤可法者若干首,即用熙甫读史记之法读之,稍稍加评注焉。盖古今文章,自汉氏以来,至唐之韩、柳始备其格,至宋之欧、苏、曾、王乃尽其变。自宋迄元,代有作者,姚燧牧庵、虞集道园尤为一时之杰。明正德、嘉靖间,唐应德、王道思相切劘以古学,唐学眉山,王学南丰,皆大雅之才也。而其力抗欧、曾,气追班、马,如江、汉之发源于岷、嶓而滔滔不竭者,熙甫一人而已。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余尤喜其叙事诸文,虽世俗琐

    30、事,皆古雅可观。江阴杨文定公尝言:“文章要得二南风度。”如熙甫真可谓得之矣。读之使人喜者忽以悲,悲者忽以喜,不自知其手舞足蹈而不能已也!与熙甫同时人,如王元美,方以诗震动天下,斥熙甫之文为庸,其后乃卒深服之,此岂苟然者哉?而今之剽窃补缀,肥皮厚肉,取青媲白,而自诩为工者,辄敢薄熙甫为不足学,又元美之徒所窃笑者已。是为序。注:虞山:明末清初文学家钱谦益。切劘(m):切磋。眉山、南丰:眉山指眉山“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南丰是指南丰人曾巩。二南:指周南召南,诗经国风中的两部分,多为民俗歌谣,有些诗写家庭生活、男女关系之类,也就是本文说的“世俗琐事”,颇能感人。元美:明代著名文人王士祯的字。高考总复

    31、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1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自知其手舞足蹈而不能已也。A乱天子边,欲谁归罪?B姜氏何厌之有?C何面目以归汉!D恐年岁之不吾与。2断句和翻译。郑板桥咏饼 郑板桥大令,通率诡诞,书画多奇气,世咸以才人目之。读其集中家书数篇,语语直挚,肝肺槎牙,跃然纸上,非骚人墨客比也。板桥少孤寒赖乳母费抚养得活值岁饥费晨负入市以一钱易饼置其手始治他事。板桥既入官,有诗云:“食禄千万钟,不如饼在手。平生所负恩,岂独一乳母。”令人不堪卒读。(选自清葛虚存著清代名人轶事文艺类)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1)用“/”给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板 桥 少 孤 寒 赖 乳 母 费 抚

    32、 养 得 活 值 岁 饥 费 晨负 入 市 以 一 钱 易 饼 置 其 手 始 治 他 事。(2)翻译下面的句子。书画多奇气,世咸以才人目之。译文:_ 平生所负恩,岂独一乳母。令人不堪卒读。译文:_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技巧点拨技巧点拨 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复习方法复习方法 一、文言句式 复习掌握文言句式要把对实词词义的理解与辨析特殊句式联系起来,要把翻译理解文言语句与掌握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联系起来,要把课外材料与课本联系起来,要把文言中的辨析句式与现代汉语基本的句法分析联系起来,要把对文言实词与对词类活用的分析联系起来。二、文言翻译 1整体把握文章,准确传达句意。增强“语境意识

    33、”,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切忌一叶障目,断章取义。2坚持翻译原则,掌握翻译方法,力求字词落实。采用直译的方式,在翻译时不能孤立机械地死抠词义,直译讲究字字句句有落实,但也不是“对号入座”,不多不少,否则就变成了“死译”,势必造成译文的诘屈拗口,甚至出现谬误。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3由易而难,逐步提高。一是将学过的课文中有特殊现象的句子找出来练习翻译;二是将学过的典型句子与历年高考典型翻译句子穿插练习,形成迁移。4注意分辨文言辞格,力求翻译见义传神。古文中经常出现一些修辞格,如比喻、借代、委婉、用典、铺陈、排比、互文等,在翻译时也要力争传达出这种技巧。“见义”就是把原文的意义表现出

    34、来,做到不走样;“传神”就是把原文人物的神情气态、事情的细节性状反映出来,做到形象生动,以加强感染力。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句中的“青云”并非指青天上漂浮的云彩,而是比喻高;“处涸辙”原指鲋鱼处在水干涸的车辙里,比喻人陷入危急之中。全句可翻译为:“年老了应当更加豪壮,哪能在白发苍苍的老年改变心志?处境艰难应当更加坚强,不能失去远大崇高的志向。(即使)喝下贪泉的水,仍觉得心境清爽,(即使)处在奄奄待毙的时候,仍然乐观开朗。”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应试技巧应试技巧 一、文言句式 解答文言句式题目应注意运用以下方法:1合理补充法。文

    35、言省略句中被省略的主语、宾语成分,往往需要结合文意,理解推敲,合理补充。如“问解则录”(2008年浙江卷试题)一句,主语和宾语是谁,联系上下文句就知道是“白居易每次向老婆婆请教,凡是老婆婆能理解的,他才抄录下来”。因此原句可补充为“(公)问(妪)解则录”,意思就非常清楚了。2结构对举法。有些文言省略句,从表面上难以找出被省略的成分,但是从结构上,就能找到答案。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古人用语多讲究匀称整齐,句中应该都是四字结构,即“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因此,它是谓语省略句。3标志判断法。常见的文言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和宾语前置句,都有明显的标志,应分类整理

    36、,熟读牢记。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二、文言翻译 要确保文言文句翻译的准确,在具体答题过程中,要做到如下五步骤:1读。通过读,明确其在文中的位置,以及与上下文的联系,初步了解大意。2审。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翻译的文言文句,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圈注出来,以激起自己的有意注意。3切。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使用文言翻译的八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4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5誊。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语法现象全部到位以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上。在誊写的过程中还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祝祝您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40833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