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课件第八章 社会化成就.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儿童发展》课件第八章 社会化成就.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发展 儿童发展课件第八章 社会化成就 儿童 发展 课件 第八 社会化 成就
- 资源描述:
-
1、思考1.有关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有哪些?2.精神分析理论对道德情感的发展作了怎样的阐述?3.关于道德行为发展的社会学习观点有哪些?4.关于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理论观点有哪些?5.攻击行为的理论观点有哪些?6.可以从哪些途径对儿童的攻击和反社会行为进行干预?7.儿童社会技能包括哪些类别?8.不同年龄儿童的社会技能发展特点如何?9.如何培养和提高儿童的社会技能?第一节 道德的发展一、什么是道德及道德发展二、道德发展的代表性理论三、儿童道德的发展第一节 道德的发展一、什么是什么是道德及道德发展道德及道德发展 道德的基本成分 情感或情绪成分情感或情绪成分:包括内疚感、自豪感、对别人的关心等。认知成分
2、认知成分:人们经过社会化所获得的一系列道德行为准则。行为成分行为成分:人们实施符合自身道德认识的举动,或者面对违反道德规则的诱惑时采取的行为方式。道德发展 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逐渐习得道德准则并以这些准则指导自己行为的过程(彭聃龄,2004)。第一节 道德的发展二、道德发展的代表性理论道德发展的代表性理论(一)早期观点 原罪说 先天纯洁说 白板说第一节 道德的发展二、道德发展的代表性理论道德发展的代表性理论(二)当代的理论观点u道德认知的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阶段阶段年龄段年龄段特点特点前道德阶段五六岁以前的学前儿童几乎不关注规则他律道德阶段5-10岁间遵从规则,神圣不可改变自律道
3、德阶段10、11岁以后规则是可挑战和改变的第一节 道德的发展二、道德发展的代表性理论道德发展的代表性理论(二)当代的理论观点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水平水平1 1:前约定俗成道德:前约定俗成道德阶段一: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二:天真的快乐主义水平水平2 2:约定俗成的道德:约定俗成的道德阶段三:“好孩子”定向阶段四: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水平水平3 3:后约定俗成的(或原则)道德:后约定俗成的(或原则)道德阶段五: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六:以良心为个人原则的道德第一节 道德的发展二、道德发展的代表性理论道德发展的代表性理论(二)当代的理论观点 吉利根的女性道德发展理论水平水平1 1:自我生存定向:自我生存
4、定向水平水平2 2:善良即自我牺牲:善良即自我牺牲水平水平3 3:非暴力道德:非暴力道德第一节 道德的发展二、道德发展的代表性理论道德发展的代表性理论(二)当代的理论观点 埃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阶段阶段1 1:享乐主义、自我关注的推理:享乐主义、自我关注的推理阶段阶段2 2:需要取向的推理:需要取向的推理阶段阶段3 3:赞许和人际取向、定向取向的推理:赞许和人际取向、定向取向的推理阶段阶段4 4:移情推理:移情推理阶段阶段5 5:深度内化推理:深度内化推理第一节 道德的发展二、道德发展的代表性理论道德发展的代表性理论(二)当代的理论观点u道德情感发展理论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 非理
5、性的本我:寻求本能需要的及时满足 理性的自我:注重与现实的相符 道德意义上的超我:监控自我的思想和行为第一节 道德的发展二、道德发展的代表性理论道德发展的代表性理论(二)当代的理论观点u道德行为发展理论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流派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学习 自我调节第一节 道德的发展三、儿童道德的发展道德的发展(一)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u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发展主要表现为道德判断的发展。婴儿期,能理解“好”与“坏”幼儿期,道德判断有具体性、情绪性、受暗示性的特点 中小学阶段,注重行为的动机和内心道德认识的制约第一节 道德的发展三、儿童道德的发展道德的发展(一)儿童道德认
6、知的发展u公正推理的发展 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第一阶段(5-6岁):公平即公正 第二阶段(6-7岁):将功绩、功劳作为公正的基础 第三阶段(8岁):将仁慈作为公正的基础u道德脱离:做出不道德甚至残忍伤害的行为时不会表现出痛苦和内疚。第一节 道德的发展三、儿童道德的发展道德的发展(二)道德情感的发展u道德情感范畴:爱国主义 良心 荣誉 义务 幸福第一节 道德的发展三、儿童道德的发展道德的发展(二)道德情感的发展u移情 霍夫曼,道德移情发展的四阶段模式 普遍性移情阶段:0-1岁,无法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个体永久性 自我中心的移情阶段:1-2岁,无法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 认知的移
7、情阶段:2-3岁,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 超越直接情境的移情阶段:童年晚期后,移情扩展到更抽象、概括的情境第一节 道德的发展三、儿童道德的发展道德的发展(二)道德情感的发展u内疚 内疚发展的四阶段模式 0-3岁,无法确定自己做了伤害他人的事情,不会产生内疚感 4-5岁,会初步产生内疚感 6-8岁,会因没有承担自己的责任而表现出内疚,同时伴随补偿性行为 9-12岁,会因自己违反道德标准的念头感到内疚自责第二节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一、什么是亲社会行为二、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理论观点三、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第二节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一、亲社会行为 一切使他人获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
8、为,例如助人、分享、合作、安慰、捐赠等行为表现。二、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理论观点 进化理论进化理论 亲缘选择理论 互惠理论 惩罚理论 群体选择理论第二节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二、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理论观点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 信息加工模型 编码解释和表征反应寻找决定反应反应实施 损失-奖赏激励模型 捐赠决策的二阶段模型 生物基础理论生物基础理论 基因遗传理论 生物情感理论 脑机制模型第二节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三、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婴儿期:婴儿期:无明显亲社会行为安慰和分享 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享、合作、助人 小学:小学:亲社会行为呈整体上升趋势 青少年早期:青少年早期:早期研究:亲社会行为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