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网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山东省淄博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网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淄博市 2020 届高三下 学期 第二次 历史试题 解析 下载 _模拟试题_高考专区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山东省淄博市山东省淄博市 20202020 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网考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网考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 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 君主专制被颠覆 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 君权至上的后果 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答案】C 【详解】题干中的现象都是在皇帝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选择可以信赖的人来暂时掌管权力,这实 际上是君主专制的变态形式,故 C项正确;君主专制被颠覆不符合史实,故 A 项错误;中央集权
2、体制主要 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题干现象与中央集权体制无关,故 B 项错误;皇权至高无上,D 项表述不符合史 实,排除。 2.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 20 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 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答案】B 【解析】古代“雀” “爵” 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就是追求封爵、封侯,因此这类画像石刻体现了人 们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
3、价值取向,故 B 项正确;抑制王侯势力是在西汉(推恩令大 大削弱了王国势力) ,东汉时期的王侯势力已经对中央够不成威胁,故 A项错误;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 生态理念相违背,故 C项错误;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误读,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射爵射 侯”的真实含义,故 D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东汉画像石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本题题目新颖,紧跟全国 卷的命题思路,是江苏历史卷中的亮点。汉代画像石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史学家翦伯赞在秦汉史中曾 对画像石的价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指出“除了古人遗物以外,再没有一种史料比绘画雕刻更能反映出历 史上的社会之具体形象”“假如把这
4、些石刻画像有系统地搜集起来,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由此 可见汉代画像石对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3.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 15 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 15 岁、女子达到 13 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 抵制土地兼并 B. 促进人口增长 C. 增加财税收入 D. 稳定个体小农 【答案】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均田制是国家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农民承担相应的赋税和徭役,材料所述税 收为按户缴纳,并且规定子女达到一定年龄就必须分家,可见分封制的目的在于配置个体小农户,以增加 国家
5、的财政收入,均田制不能起到抑制兼并的作用,与人口增长无关,应为培植个体小农,而不是稳定个 体小农,所以 A、B、D 说法错误,所以选 C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北魏孝文帝改革 均田制 4.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中北宋和南宋宰相祖辈任官情况可知,北宋时期宰相祖辈担任高级官员的人数和比
6、重较 大,而南宋时有所减少;两宋时宰相祖辈担任无官职记录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说明越来越多的没有政治背 景的平民有机会担任宰相职务,体现了当时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B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宰相的权力的 变化,C不正确;身份地位较为低下的人出任宰相,得益于科举制的推行,D说法不正确。 点睛: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表中不同出身宰相的比重变化,结合两宋时期科举制的 相关内容分析即可。 5.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A. 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B. 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C. 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D. 瓷杯瓷盘
7、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首先我们来看材料中给出的时间 13-14 世纪。这段期间中国处于 宋元时期,排除 C 选项。13 世纪末给出了马可 波罗的经历,说明这件事情发生在这之前。此事件又发生在 造纸术传入境外之后,因此可以排除 B 选项。材料中出现了造纸、印刷术、指南针,说明和四大发明有关, 因此选择与火药有关的,而且与时间相符合。因此本题选择 A 选项。 考点: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辉煌的科学技术 火药武器的发明、使用及其影响 【名师点睛】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国外的时间我们需要记住:最早传到国外的造纸术, ,105 年,蔡伦改进 造纸术。4 世纪
8、传入朝鲜,7 世纪传入日本,8 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12 世纪先传入非洲后传入欧洲,16 世 纪传入美洲,19 世纪传入大洋州。其次是印刷术,11 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也是这时期传入朝鲜, 日本,埃及,欧洲。 指南针前身是司南,13 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唐末发明火药,火药 13 世纪 中期传入阿拉伯 再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6.现存 1719 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表 时间国家 17 世纪 18 世纪 19 世纪 印尼 8 51 251 泰国 1 4 85 马来西亚 1 7 216 合计 10 62 552 上表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 世纪的中国 A. 迁往海外的
9、人口不断增加 B.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C. 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 D. 海外贸易长期发达 【答案】A 【详解】表格显示从19 世纪和 17、18 世纪相比,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逐渐增加,说明中国迁 往海外的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A 项正确;自然经济加速解体表现为,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分离及日益 商品化的过程,与材料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的不断增加无关,B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 增加,没有体现出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局面,C 项错误;1719 世纪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海外贸易 日益萎缩,D项错误。 7.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图例由浅入深,依次是很稀疏,
10、稀疏,密集,很密集) , 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 A. B. C. D.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现代史上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活动,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 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展开,四幅图中第四幅所显示的由浅及深即由少到多的史迹空间分布,最接近其分布 特征,D 项正确;侧重黄河流域、强调西北地区和忽略长江中游或东北地区,都不能准确说明中国近代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进程中,重要事件与史迹的分布特征,ABC 三项错误。 8.博物、 物理、 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 下图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11、 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 B. 19291936 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 C. 1922 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 D. 1902 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答案】B 【详解】图中自然科学比重在 1929 至 1936 年持续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当时国民政府重视 科学教育,C 项正确;只有 1902 至 1936 年自然课程的比重统计,不能说明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A 项错误;1922 年比 1912 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下降,不能体现五四时期科学思潮的兴起,B 项错误;中国教 育近
12、代化的启动是在洋务运动期间,D 项错误。 9. 1852 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 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 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 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 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 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由于外国商品的输入,中国的自然经济虽然 开始解体,但是由于自然经济的强烈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出现了滞销现象,这才导致英国商人用滞销的 棉布包装生丝。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 项。此时中国自然经济虽然开
13、始解体,但土布质量并不是粗糙故 A 项不符合史实;英国棉布确实物美价廉,但英国商人不可能因此把它当做“无用的”东西用于包装,故 B 项 错误;材料反映的现象是英国商人包装布的变化,而不是中国生丝是否畅销,故 C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考点定位】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兴起 自然经济的 作用 10.下表是我国某时期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 ,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邮件种类 计费单位(每 10克) 邮资(元) 航空 亚洲各国 032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048 西欧各国(捷克转) 048 西欧各国(香港转) 080 其他各洲 080 A.
14、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B. 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C. 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D. 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中转地 【答案】A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对苏联以及东欧的国这邮费相对较少,体现了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 特殊地位,这与两极格局有一定的关系,故 A 正确。 11.如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A. 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B. 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 C. 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D. 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D 【详解】1963 年国家工作人员从北京到河南开具证明信,携带全国通用“粮票”等,反
15、映的实质问题是当 时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D 项正确;粮食凭票供应是具体现象,不是实质问题,A 项错误;单位给外出人 员开具证明,不能说明工作人员遵纪守法,B 项错误;从一张证明信和粮票,不能说明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C 项错误。 12.“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另外,国 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 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这意在说明雅典 A. 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 B. 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 C. 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 D. 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 【答案】B
16、 【详解】材料强调的是公民承担国家公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质,B 选项符合题意。国家官员不履行管理职 责的说法明显错误,A 选项排除。梭伦改革时期通过财产等级制度就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国家事务最终由公民大会决定,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公民教育与处理公务之间的关系,D选项排除。 1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 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 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 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 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 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 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17、【答案】D 【详解】 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引领开辟新航路,但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 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 传入到这一地区,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因此出现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拉美移植了宗主国旧的生产方式 ,故选D;A、C项是拉美和美国的共性,排除; 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并不是主要原因所在,B项排除。 14. 若为右侧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 A. 克里米亚 B. 凡尔登 C. 列克星敦 D. 萨拉热窝 【答案】D 【解析】从漫画中“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危险的巴尔干”等关键词可判断,D 项
18、符合题意。 15.推动如表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成立时间 名称 1955 国际茶叶委员会 1960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 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 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A. 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 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C. 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 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答案】D 【详解】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与“茶叶”、“石油”、“可可”、“天然橡胶”等原料、资源相关的专门 国际经济组织的成立,说明二战后新兴发展中国家面对不合理的国家经济秩序,加强了合作,D 项正确;20 世纪七十年代之前, 没有因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导致资源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