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文学导论(5-6)详解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生态水文学导论(5-6)详解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 水文学 导论 详解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生态水文学导论生态水文学导论生态系统中的水文循环 第四章 生态水文模型 4.1 降水模型 4.2 径流模型和水文模型 4.3 地下水流模型4.4 根系吸水模型4.5 蒸腾模型(水气界面模型)4.3 地下水流模型 4.3.1 潜水潜水设含水层底板标高为设含水层底板标高为z,则,则H=z+h,则上式可写成,则上式可写成 thKKyhhyxhhx)()(thzhKzyhKyxhKxszyx)1()()(对于三维各向异性含水层,有对于三维各向异性含水层,有 式中,Kx,Ky,Kz分别为x,y,z方向的渗透系数,s为单位弹性储(释)水率(量纲1/L),对于潜水近似为零。h为从含水层底板算起的潜水含水层标
2、高。4.3.2 承压水运动方程承压水运动方程 tHzHKzyHKyxHKxszyx)()()(无源汇的各向异性承压含水层中三维渗流的运动方程如下无源汇的各向异性承压含水层中三维渗流的运动方程如下 对于平面二维水流,其运动方程为对于平面二维水流,其运动方程为tHSyHTyxHTxyx)()(式中,Tx,Ty分别为x,y方向的导水系数,Tx=KxM;Ty=KyM;S为储水系数,S=sM;M为承压含水层厚度。4.3.3 土壤水或包气带水土壤水或包气带水 1.基本微分方程基本微分方程)()()(zKzyKyxKxtzyx将将 =z+m代入上式,得代入上式,得 zKzKzyKyxKxtzmzmymx)(
3、)()()(这就是均质各向异性包气带介质中包气带水运动的这就是均质各向异性包气带介质中包气带水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式,也称为理查德基本微分方程式,也称为理查德(Richards)方程。方程。2.各种形式的各种形式的Richards方程方程 以基质势m为变量的基本方程 zKzKzyKyxKxtCmzmmzmmymmxmm)()()()()(式中C(m)为容水率,表示单位基质势变化引起的含水率变化量,即mmddC)(以含水率为变量的基本方程 zKzDzyDyxDxtz)()()()(式中D()为扩散系数,即 ddKCKDm)()()()(一维水平流动)(xDxt一维垂向流动 zKzDztz)()(4
4、.3.4 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 承压含水层二维非稳定流承压含水层二维非稳定流 数学模型:数学模型:)0 ;,()()(tyxthSyhTyxhTxyyxx)0 ;,(),()0 ;,(),(),(2121tyxtyxqnhTtyxtyxftyxh),(),()0,(0yxyxhyxh12已知水头函数边界已知流量函数边界)0 ;,(),(),(111tyxyxhtyxh定水头边界:)0 ;,(0 )0 ;,(),(22022tyxnhtyxyxqnhT隔水边界:定流量边界:12xyjj-1j+1i-1i+1i011NyNx时间轴划分M段,时刻点编号为0,1,2,k-1,k,k+1;微
5、分方程离散xhhxxhhxhxhkjikjiiikjikjiikji2 ,1,111,1,1,或yhhyyhhyhyhkjikjijjkjikjijkji2 1,1,111,1,或对于(i,j)点的水头一阶导数,其中心差分格式为K时刻的水头导数使用前向差分,有kkjikjikkjithhthth1,kjihtyxh,),(对于任一点(i,j)任一时刻k的水头和源汇项表示为kjityx,),(水头二阶导数为 2,1,122ikjikjikjixhhhxh 21,1,22jkjikjikjiyhhhyh 2)(,1,1,ikjikjikjixjixxxhhhTxhTx 2)(1,1,jkjikji
6、kjiyjiyyyhhhTyTy数学模型中 范定方程的差分方程表示为)0 ;,()()(tyxthSyhTyxhTxyyxxkkjikjijikjijkjikjikjiyjiikjikjikjixjithhSyhhhTxhhhT1,1,1,1,1,2 2(i=1,2,Nx;j=1,2,Ny;k=1,2,M)对于k时刻,构成了NxNy个方程组,也有NxNy个未知数,求解方程组可得k时刻各点水头值。初始条件为),()0,(00,0,jijijiyxhhhyxh有边界条件为 ),(),(,1kibibkjbibtyxfhtyxh cos),(,1,2jbibkjbibibkjbibkjbibjbib
7、tyxqxhhTnhT sin),(,1,2jbibkjbibjbkjbibkjbibjbibtyxqyhhTnhT GMS软件 非饱和流Hydrus软件4.4 根系吸水模型 4.4.1 单根吸水模型单根吸水模型式中:r为土壤中某一点到根中心的径向距离;rr为根半径;,为土壤含水率和水势;0,0为土壤含水率和水势的初始值;k(),D()为土壤的导水率和扩散率;q为单位根长的吸水速率,即单位时间内每单位根长的吸水量。Molz的土-根系统水流运动模型:根区:根内:式中:m为土壤基质势;C为比水容量;rs为相邻2条根间距的中点到根轴线的距离;t为根组织水势;Dt为根组织水分扩散系数;re为根内皮层半
8、径。Philip(1957)和Gardner(1960)模型:根系吸水项:式中:L(z)、K(z)分别为z处的根长密度、土壤导水率;s(z)-r(z)是土壤与根系间的水势差,r(z)是根半径。L=1/b2一般单根吸水模型均包括土壤导水率和土壤水势差两项,有些模型还包括与土壤深度有关的根系吸水活力参数A(z):Passioura(1980)计算了围绕一个单根的土壤含水量从起始含水量0变为(t)所需要的时间t:式中:D是土壤水分扩散率。Cowan(1965)单根吸水分析模型:单根吸水分析模型:式中Q是单位根长的吸水速率;D是在半径为b的圆柱体外缘处土壤扩散率;b是两个根平均距离的1/2;a是根平均
9、半径;是半径为b的圆柱体外缘处与根表面土壤含水量的差值。大豆根系的吸水过程模拟 水分传导度:式中,Rs和Rp分别为单位体积土壤中土壤阻力和根阻力,Rp等于Rr/Lv,Rr为单位根长的阻力,Lv为单位体积土壤中的总根长。土壤阻力:K是水分传导度。根系对单位土壤水分的瞬时吸收速率U等于:式中,h是土壤水势;m是在土壤表面处植物的最小水势;t是时间,日出为0,日落为D;D是日照长度。只有当hmsin(t/D),根系才能吸水,那么一天中,根系对单位土壤体积的吸水速率(S)等于对上式的积分,即式中:Asec(h/m),日蒸腾量EtSzTaylor和KLepper(1978)用欧姆定律原理建立的根系吸水项
10、:)(fifpwiiiiKDVU式中:Vi是土壤体积(m3);Di是在Vi中的根长密度(m/m3);Ki是土壤根系统的渗透率(m3/(s.m.MPa);w是在Vi中的土壤水势(MPa);p是在土壤表面处植物木质部水势;fi是高度引起的水势差(MPa);f是由于摩擦引起的水势降。式中:L是导管的长度;是水的粘滞系数;J是流速;B是导管半径;Qi是从第i层至(i-1)层水分总流速;Ni是从第i层至(i-1)层总的水分传输导管数。则 4.4.2 宏观吸水模型宏观吸水模型 一、以水分物理参数和根系密度为主导因子构建的吸水模型 1.Gardner模型 式中:K是土壤导水率;是土壤总水势,S(z,t)是在
11、深度z处单位时间根系吸水速率;是土壤体积含水量 B为常数;t为植物根水势;m为土壤基质势;z为距地表的深度;L(z,t)为单位体积土壤中的根长度 2.Whisler模型 L(z)为根密度函数;hp为植物根水势;hs为土水势。3.Nimah-Hanks模型 Hr为土壤表面根内的有效水头;RR为根阻力项,等于1+Cv,Cv为流速因数,在植物根系流中假定Cv=0.05;hm(z,t)为土壤基质水头;h0(z,t)为考虑含盐量的渗透水头;LDF(z)为有效根密度函数,即为在z的深度间隔内其有效根与总有效根的比率;z为深度增量;x为根表面到土壤中测量hm(z,t)和h0(z,t)点的距离(可假定为1.0
12、cm)。4.Feddes模型 hr(z)为土-根接触面的压力水头;hm(z)为土壤基质水头;b(z)为描述水流特性的经验函数 w为凋萎含水率;L为S=Smax时的最低含水率;H为S=Smax时的最高含水率;s为饱和含水率;Smax为根系最大吸水速率 5.Hillel模型 6.Herklrath模型 Hs为作为深度函数的土壤的总水头;Hp为植物体内的水头;Rs为土壤内的水流阻力,等于1/BKL(其中:B为经验常数;K为土壤导水率即渗透率;L为有效根长密度);Rr为根的水力阻力,等于吸收阻力与传导阻力之和。(z,t)为深度z时刻t的土壤容积含水率;Kr为单位根长的根透性因数;L(z,t)为单位体积
13、土壤中的根长度;s(z,t)为土水势;r为根内水势。二、以植物蒸腾量在深度上按比例分配和根系密度分布的半理论半经验模型 1.Feddes模型 S=T/Zr T为单位土壤面积的蒸腾速率;Zr为植物根系层深度 2.Prasad模型 3.Chandra,Shekhar and Amaresh模型 此模型是以上2个模型的发展,当=0时即为Feddes模型,当=1时即为Prasad模型。另外,此模型有很好的边界条件:当z=0时,S=Smax;当z=zr时,S=0。4.Molz-Remson模型 5.Raats模型 6.Selim and Iskandar模型 式中为使S在整个根区的积分等于T的参数 L(
14、z)为单位土体积的根长度;Ks()为非饱和土壤导水率;为土壤水势。7.Molz模型 8.邵明安模型 式中:m(z,t)为土壤基质势;x(z,t)为根木质部水势 Rsr为根系吸水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之和;n为土壤质地因子;()为土壤水分限制因子 三、通过根系吸水动态模拟的方法建立的根系吸水经验模型 1.姚建文冬小麦根系吸水经验模型 式中:Et(t)为蒸发蒸腾量;tP为相对时间,tP=t/ttot(t为出苗后的时间;ttot为作物生育期总时间);zr为相对深度,zr=z/zr(t)(z为实际深度;zr(t)为根系层深度);A为经验系数。2.康绍忠冬小麦根系吸水经验模型 3.邵爱军模型 式中:TP(t
15、)为作物潜在蒸腾量;z为土壤含水率;F为田间持水率;wp为凋萎含水率。Et为腾发量,mm.d-1;zr为相对深度,zr=z/Lr(t)(其中Lr(t)为根系吸水层深度);A为经验系数,mm-1;B,C为经验因数。A反映作物根系吸水随生长期的变化,B反映根系吸水在剖面上的分布形状,C为作物吸水量最大值所在的位置。4.4.2 根系吸水模型中的参数测定根系吸水模型中的参数测定 (一一)根系参数根系参数 (1)总根长(重):单位土壤面积的总根长(重),单位是km/m2(g/m2),表征植物根系总量的大小。(2)根长(根重)密度:单位土壤体积的根长(根重),单位是cm/cm3(g/cm3),反映出植物在
16、某一土壤层次根长(根重)的多少。(3)根冠比:地下部分生物量与地上部分生物量之比,根冠比大的植物,分配至根的同化物多,根系相对发达。该参数也反映出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关系。(4)单位地上部分所具有的根长:总根长与地上部分生物量之比,表示供应单位地上部分所需要的根长,该值大,根系相对发达,与根冠比意义相似。(5)比根长:单位重量的根所具有的根长,单位一般是m/g,表示根系粗细的一个参数,比根长大,根细,反之,则较粗。(二)根长测定方法 1直接测定方法:把根系置于有刻度的玻璃平面上,用镊子拉直根系,用放大镜或目测直接读数。这种方法较费时费力。2交叉法:用根系与线段之间的交点数,根据公式计算出根长的一种
17、方法。Newman(1966)的计算公式:RNA/2H 式中:R是总根长;N是根系与非常纤细的线段之间的交点数;A是矩形面积;H是在矩形面上所有线段的总长度。3根长确定仪:利用交叉法原理发展的电动仪器。根系与平行线之间的交叉点数,通过移动玻璃板上面摆布的根系样品位置来计算。玻璃板下面,放着双目显微镜,并附有光电计算仪。每次当根部通过下方的显微镜,由换算器的电子装置记数记录,然后换算为实际根长。(三)其它参数的测定 1根直径 借助于装有测微计的显微镜,可以直接测量根直径。另一种方法是用排水法间接测定根系平均半径,具体步骤是:把洗净的根系,用吸湿纸吸干表面水分,置入装满水的一个有溢流管的特制容器中
18、,测定溢出水分的体积,即为根系的体积,然后根据根系的总根长,求出其平均半径。2根系表面积 根系表面积是研究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参数,可根据根半径和根长计算根系表面积。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测定叶片表面积的光电技术,或者用吸附方法测定。吸附方法的原理是把刚洗净的根系浸入染色溶液,测量根部所吸附的染料数量,推算出根表面积。亚甲基蓝是最常用的染料,具体方法是把洗净的根系置于已知浓度的亚甲基蓝溶液中,慢慢转动根系,停留一段时间后,测定亚甲基蓝溶液浓度,根据两者浓度差,计算根系的吸附量,来推算根系表面积。(四)根系活力的确定 1.用刚果红染色法区分活根和死根将洗净的根系置于1刚果红溶液中浸泡3分钟,用水
19、冲洗,然后用吸湿纸吸干根表面的水分,再放入95乙醇溶液中浸泡3分钟,取出后再用水冲洗。这时,活的根系就被染成深红色或鲜红色,死的根系和其他有机物质将呈无色或浅红色、褐色 2用“TTC”(红四氮唑)测定根系活力“TTC”是标准的氧化还原色素,呈无色的水溶液,当它遇到根、花粉、种子等的活细胞时,接受活细胞中脱氢酶的氢离子,还原后逐渐变成红色,生成不溶于水的三苯基甲潜。生成的物质呈红色,不能在空气中氧化。4.5 水气界面模型(蒸腾模型)4.5.1 叶片能量平衡 对于水平不透光叶片,其辐射收支方程为 式中 Rn叶片的净余辐射;Isd到达叶片的太阳短波辐射;叶片反射率;Ild到达叶片的天空长波辐射;叶片
20、长波发射率;Stefan-Bolzman常数;Tl叶温。如果叶片非水平 Isd=Ib+Id ;Ib=Ipsin4)1(lldsdnTIIR 式中,Ip太阳入射直接辐射强度;纬度;太阳赤纬;t一天中的时间(按小时计);t0太阳正中午时间 式中,a大气透过系数;Sp0太阳常数(=1370w.m-2);m大气光学质量。式中,p实际大气压;p0海平面大气压;0pmpSaIsin10ppm 天空散射辐射:天空下长波辐射:式中,atm参考高度气温下的半球辐射表观发射率;Ta 参考高度的气温。叶片吸收的净余辐射主要转化成蒸腾潜热和显热,叶片光合作用所消耗的热量和叶片本身储存的热量可忽略不计,则叶片热量平衡方
21、程 式中,Ec叶气界面蒸腾通量;H显热通量;L汽化潜热。4.5.2 叶气界面水分通量的计算模型 叶气水汽交换通量E 式中 G土壤热通量;温度-饱和水汽压曲线斜率;干湿常数;Cp空气体积热容量;D空气饱和水汽压差;ra水汽传输的空气动力学阻力;rc冠层叶片气孔的总体阻力。对于稀疏作物:D0冠层内源汇处的饱和水汽压差。空气动力学阻力 式中,z垂直高度;d0零平面位移;z0m动量传输粗糙度;z0h热量传输粗糙度;m,h分别为动量和热量的大气稳定度修正系数;u风速;kvon Karman常数。对于植被表面,实验和模型显示ln(z0m/z0h)=2 叶片边界层阻力:w叶片特征宽度(m);C常数,约为9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