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系列练习(答案)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文言虚词系列练习(答案)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 虚词 系列 练习 答案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文言虚词系列练习文言虚词系列练习文言虚词练习(一)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一、解释句中“因因”字的意义和用法。字的意义和用法。1.罔不因势象形。()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3.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4.不如因而厚遇之。()5.因击沛公于坐。()6.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7.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8.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9.因拔刀斫前奏案。()10.相如因持璧却立()11.于今无会因。()12.蒙故业,因遗策。()1句句“依照、根据依照、根据”;2句动词,句动词,“依靠、凭借依靠、凭借”;35句动词,句动词,“趁着,趁此趁着,趁此”;6
2、句句“通过,经由通过,经由”;7、8句句“因为,由于因为,由于”;9、10句句“于是,就;因而于是,就;因而”;11句句“原因,缘由,机缘原因,缘由,机缘”;12句句“沿袭,继续沿袭,继续”。二、判断二、判断“因因”在文中的意义。在文中的意义。1因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2因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3因因()。其常4因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5因因()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6因因()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7因因()枯木变为荣木也。途经绍墓,其尚8因因()众人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9因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10因因()其有非常之量,故
3、能就非凡之业。1.介词,可译为介词,可译为“根据根据”。2.动词,可译为动词,可译为“沿袭沿袭”。3.名词,可译为名词,可译为“原因原因”。4.介词,可译为介词,可译为“趁着趁着”。5.副或连,可译为副或连,可译为“于是于是”。6.介词,可译为介词,可译为“凭借凭借”。7.介词,可译为介词,可译为“经由经由”。8.介词,可译为介词,可译为“通过,经过通过,经过”。9.介词,可译为介词,可译为“因为因为”。10.连词,可译为连词,可译为“因为因为”。文言虚词练习(二)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一、解释句中“于于”字的意义和用法字的意义和用法1.乃设九宾礼于庭。()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3.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4.业精于勤、荒于嬉。()5.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6.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司马迁史记鸿门宴)()7.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韩愈师说)()8.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9.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10.燕王欲结于君。1句句“在,到在,到”;2句前句前“于于”是是“从从”,后,后“于于”是是“比比”;3句句“在在方面,从方面,从中中”;4句介词,句介词,“由于由于”;5、6、7句句“向,对,对于向,对,对于”;8句句“被被”;9、10句句“与,跟,同与,跟,同”。二、判断二、判断“于于”在文中的
5、意义。在文中的意义。“黄鸟1于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2于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3于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4于于()昔。吾乡之美已闻5于于()四方。世人皆欲老6于于()吾乡,此乃多人言7于于()我也,非吾杜撰耳。8于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9于于()是,不亦乐乎?1.助词,助词,放在居中或句首,凑足音节。放在居中或句首,凑足音节。2.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于对于”。3.介词,可译为介词,可译为“到到”。4.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比”。5.介词,表示被动,可译为介词,
6、表示被动,可译为“被被”。6.介词,表示方位,可译为介词,表示方位,可译为“在在”。7.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对”或或“向向”。8.同现代汉语,可译为同现代汉语,可译为“于是于是”。9.于:介词,可译为于:介词,可译为“在在”;是:代词,可译为是:代词,可译为“这这”。文言虚词练习(三)文言虚词练习(三)一、解释句中一、解释句中“与与”字的意义和用法。字的意义和用法。1.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不辱使命)()3.蹇叔之子与师。(崤之战)()4.与尔三矢。(伶官传序)()5.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6
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7.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8.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9.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10.朝过夕改,君子与之。()11.选贤与能。()12.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13.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14.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15.恐年岁之不吾与。()16.日月逝矣,岁不我与。()17.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18.当与秦相较。()19.遂与之俱出。()20.与风水相吞吐。()2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2通通“欤欤”,表疑问,可译为,表疑问,可译为“吗吗
8、”;3动词,动词,“参加参加”45动词,动词,“给予给予”;68动词,动词,“亲附、结交亲附、结交”;9动词,动词,“交往交往”;10动词,动词,“赞许、同意赞许、同意”;11通通“举举”,选举;,选举;12介词,介词,“给,替给,替”;1314介词,介词,“比,和比,和比较比较”;1516动词,动词,“等待等待”;1719介词,介词,“同、同、跟跟”;2021连词,连词,“和、与和、与”。二、判断二、判断“与与”在文中的意义。在文中的意义。朝过夕改,君子1与与()之,吾亦赞同。今将他人2与与()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3与与()!其4与与()吾等之约,当亦守之。以吾等之力,寇尚难5与
9、与()也,应使众6与与()其事,7与与()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8与与(),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9与与()?1.动词,可译为动词,可译为“赞许赞许”。2.动词,可译为动词,可译为“给予给予”。3.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可译为,可译为“啊啊”。4.介词,可译为介词,可译为“和和”。5.动词,可译为动词,可译为“对对付付”。6.动词,可译为动词,可译为“参与参与”。7.动词,可译为动词,可译为“结结交交”。8.动词,可译为动词,可译为“帮助帮助”。9.句末语气助词,表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疑问。文言虚词练习(四)文言虚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