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选择题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文言文选择题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选择题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专题六文言文阅读专题六文言文阅读第第1 1讲文言文选择题讲文言文选择题-3-高考文言文选择题有3道题,每道题3分,题型稳定,考点稳中有变。这3道选择题,包括了实词、筛选信息、断句、文化常识、分析概括5种题型。根据考试趋势,二轮备考时,应将实词、断句、文化常识、分析概括这四种题型作为复习重点。-4-一二一、(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5-一二-6-一二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
2、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可在把握大意的前提下,采用比较选项法。“时然后言”和“所继叔父”之间应该断开。“时然后言”的意思是“把握时机才说话”。“所继叔父混名知人”的意思是“他的嗣叔父谢混有知人之名”。据此可排除B项和C项。“此儿深中夙敏”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敏”后也应断开,据此再排除A项,可以得出答案。答案解析关闭D-7-一
3、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答案解析解析关闭B项,“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理解错误。姻亲与血亲不同,不是血亲的一部分。答案解析关闭B-8-一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
4、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答案解析解析关闭“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张冠李戴。原文意思是“谢混风格高尚峻洁
5、,很少同人交往,只与本家子侄们聚会”,“极有文才口才”的是“谢瞻等”,而不是“谢弘微”。称谢弘微为“微子”,是因为“每以约言服之”。答案解析关闭B-9-一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参考答案:(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2)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解析:第一句话翻译的重点是“循”,遵循;“事”,服侍,侍奉;“党”,族人;另外这句话是省略句,要注意补出省略成分。第二句话翻译的重点是“好”,喜欢;
6、“臧否”,评论人物好坏;“乱”,打乱。注意语句通顺。-10-一二参考译文 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父亲谢思,任武昌太守。从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嗣子。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嗣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代名。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他嗣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寒,而嗣父产业却很丰盈,他却只承继接受了嗣父的几千卷书,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本家子侄谢灵运、谢瞻、谢
7、曜、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同游宴歇息,所居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才气横溢,机智善辩,文辞流畅,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让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11-一二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诛,谢混的妻子晋陵公主(被逼离开谢家,临行前)把谢混的家事托给谢弘微。谢弘微为谢混家经营生计,管理产业,办事如同在官府办公一般,一枚钱一尺帛的收入支出,都有账册记载。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回到谢家)。从谢混死,到这时已有九年,但谢混家屋宇整齐,仓廪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比原来更有增加。本族外姓的亲戚,
8、朋友故旧,进门见到这么齐整的家境,没有谁不感慨叹息,甚至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德义所感动。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太祖镇守江陵,谢弘微担任文学。谢弘微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以孝道著称,除服后超过一年,仍旧吃素食不变。兄长谢曜历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为他长期吃素食,哀戚超过常礼,虽然服丧期满,还是不吃鱼肉。-12-一二谢弘微从小失去父母,侍奉兄长如同侍奉父亲,兄弟之间非常友爱和睦,当代没有人能够赶得上。谢弘微口中从不说别人坏话,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元嘉九年,东乡君去世,留下资财巨万
9、,园宅十余所,还有几百个奴仆。谢弘微一无所取,自己用私人官俸营办东乡君丧事。谢弘微说:“亲戚之间争夺财产,可算是最为鄙贱之事。现在财产多则分用,少则共用,不至于困乏就行了,身死之后,哪里还去管它。”元嘉十年,去世,死时四十二岁。皇上十分痛惜,派二卫千余人营办丧事,一直到丧事完毕。朝廷追赠谢弘微为“太常”。-13-一二二、(2016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14-一二-15-一二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
10、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应首先整体理解句子意思,再根据句子的结构进行断句。“窥觊储贰”“广结术士之流”两句均为动宾关系,连词“且”连接两句话,所以应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中“扬言”的宾语应是“事由己发”,所以不能断开,“用以恐喝勋贵”为动宾关系,必须与前面断开,据此排除B项。答案解析关闭C-16-
11、一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答案解析解析关闭D项,“移疾”指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的表述错误。答案解析关闭D-17-一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登云不畏权贵,
12、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答案解析解析关闭解答时应认真对照原文,核对选项的内容,即采用“题文对照法”。D项,“筹
13、措钱款”理解有误,“帑金”指库银。答案解析关闭D-18-一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参考答案:(1)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2)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解析:(1)关键词:“弗胜”,不能承受,禁不住;“龃龉”,抵触排挤。(2)关键词:“啖”,吃;“矢”,通“屎”,粪便;“囊”,名词作动词,装入袋中。-19-一二参考译文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鄢陵知县,召入朝中授
14、为御史。出外巡视辽东,上疏陈述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后改派巡视山西。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太子的事。陈登云认为朝议不能尽快决定,是因为贵妃家人暗中阻挠这件事。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直言,弹劾贵妃的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太子之位,并且广泛交结术士之流。以前陛下严厉惩罚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常常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功勋权贵,以巧言迷惑朝中大臣。不但惠安遭受他们的嚣张气焰,就是皇后与太后家也小心地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治理国家已很久了,自是崇尚德行所致,而郑承宪经常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20-一二干预阻
15、挠立太子的盛典,蓄谋已久,以后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呢?”奏疏呈入,贵妃、郑承宪都很愤怒,同僚大臣也替陈登云害怕,但皇上最终把奏疏留下没有下达。很久以后,他又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论告贬斥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告罢免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弹劾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时,正好考选科道官员,陈登云于是上疏说:“近来谏言官员,壬午以前害怕淫威,刚正的变柔顺了;壬午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变为奸佞的了。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二十年来,因为刚强正直提升为京官的一百人中只有一两个人罢了。背弃国家利益培植党羽,追逐权贵嗜好,摇尾乞
16、怜,像所谓七豺八狗之类,言官反而占了一半。-21-一二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却让人轻视侮辱到这种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公正地处理事情,为国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举荐。”于是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出外巡视河南。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陈登云多次巡视地方,刚正不阿,执政严厉。凭资历应当提升为京官,多次搁置不下达,于是他称病辞官归家。不久去世。-22-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命题热点三命题热点四实词热点突破典例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23-命
17、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命题热点三命题热点四(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九,有删改)注按堵:安居。驻跸(b):皇帝出行,途中停留暂住。湫(jio)隘:低洼狭窄。-24-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命题热点三命题热点四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病”,以为困难,忧虑。答案解析关闭D-25-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命题热点三命题热点四参考译文 周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父亲周需,凭着考中进士开始做官,做官做到左中奉大夫。周淙从小机警聪明,努力学习,宣和年间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做了皇帝的侍从官,历任官职做到通判建康府。绍兴三十年,金国背叛盟约,边疆战事正兴起,(朝廷)选择守帅官员很困
18、难,士大夫也害怕前往(任职)。首先命令周淙守滁阳,周淙没有到任,改任楚州,又改任濠梁。淮、楚两地原先有依靠山水地形设寨保卫自己的百姓的,周淙给他们规定纪律,构建保伍组织。金国君主完颜亮发动全国兵力侵犯宋朝边境,百姓依靠这些保全生命的不计其数。授官直秘阁,连任。孝宗接受禅位,宋朝军队进攻夺取虹县,中原的百姓一致来归顺,扶老携幼在路上络绎不绝。周淙计算人口供给食物,用酒肉犒劳在路上的人,给到达目的地的人提供房屋居住,人人感动高兴。-26-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命题热点三命题热点四张浚视察部队,驻扎在都梁,看到周淙的谋略,就称赞叹赏,并且说:“有紧急情况,您应该和我一同赴死。”周淙也感动奋发,甚至说“
19、头可断,身体不可退却”。张浚进入朝廷,全面陈述这些情况,皇帝称赞叹赏不停,进官直徽猷阁,帅守维扬。-27-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命题热点三命题热点四恰逢钱端礼以尚书的身份宣谕淮东,又把周淙作为推荐对象,进官直显谟阁。当时两淮地区经过战争蹂躏,很多百姓流离逃亡,周淙尽全力招纳安抚,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鼓励百姓种植桑树、柘树,开垦屯田,皇帝也专一任用周淙,多次赐给亲笔书札。周淙遵奉施行更加努力,进官直龙图阁,授任两浙转运副使。不久,任临安府知府,进言说:“自古风俗教化一定从亲近的人开始。陛下亲自实行节俭,来给天下示范,但是显贵的近臣奢靡,一点不知道改变。”于是逐条递上禁止十五件事,皇帝称赞接受他
20、的建议,下诏书奖励,赐给金带。皇帝停留临安的时间长了,居民一天天增加,河流低洼狭窄,行船困难,周淙请求疏浚。完工后,授任秘阁修撰,进为右文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而还乡。皇帝怀念周淙不能忘记,授任敷文阁待制,起用做了宁国府知府,催促入朝上奏,皇帝慰劳安抚更加优厚。第二年春天,又奉领祠禄,多次告老退休。十月去世,享年六十岁。-28-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命题热点三命题热点四怎样得满分推断实词含义的七种技巧1.根据字形推断。有的汉字,根据汉字的形旁可推断实词的含义。如六国论“不赂者以赂者丧”,“赂”即贿赂。又如“赡”从“贝”,与“金钱”有关,是“周济,帮助”的意思。2.根据字音推断。这种方法主要是
21、针对通假字而言的,通假字往往与本字读音相同,根据字音可以推断出其含义,如“惠”通“慧”,“畔”通“叛”等。-29-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命题热点三命题热点四3.根据语法辨析。句子成分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分别由不同词性的词语充当。在推断实词的含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些语法规则来推断。如“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其中的“信”用在了动词“知”的前面,所以应该是状语,不能翻译成名词“信誉”或者动词“相信”等,在这里应该是“确实”的意思。4.根据结构推断。文言文中,有很多句子的句式整齐,如并列句、对偶句、排比句等,很多这样的句式讲求对仗或者对称,相对应的词的词义相近或者相反,由此可以推断
22、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这个句子是个对称句,“忠”对应“贤”,“用”和“以”相对,根据“用”,可以推断出“以”的词义,即“重用、任用”的意思。5.根据语境分析。“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根据上下文分析词义,如“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中的“应”与“琴瑟”之声相照应,与“节”相搭配,所以要翻译成“和着”。-30-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命题热点三命题热点四6.根据成语推断。根据熟知的成语推断实词的含义,如“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中的“鬻”,可以联想成语“卖官鬻爵”,这个成语中的“官”和“爵”意思相近,那么“卖”和“鬻”的含义也是相同的,所以,“鬻”的含义应该是“卖”。7.通过想象
23、、联想推断。初、高中课本中出现的实词很多,在考试中,可以运用知识的迁移推断实词的含义。如“不可负约”中的“负”,可以联想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决负约不偿城”,其中的“负”是“违背、背弃”的意思,和这里的用法是相同的。-31-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命题热点三命题热点四对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32-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命题热点三命题热点四-33-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命题热点三命题热点四(节选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有删改)注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弟,凭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邓州),号为“穰侯”。莝(cu)
24、:铡碎的草。-34-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命题热点三命题热点四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解析解析关闭“详死”,装死。详,通“佯”,假装。答案解析关闭B-35-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命题热点三命题热点四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解析解析关闭“乡者”,刚才。答案解析关闭B-36-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命题热点三命题热点四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内”,接纳。答案解析关闭B-37-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命题热点三命题热点四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坐”,使坐。答案解析关
25、闭C-38-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命题热点三命题热点四参考译文 范睢是魏国人,侍奉魏国的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出使齐国,范睢跟从前去。齐襄王听说范睢能言善辩,就派人给范睢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须贾大怒,以为范睢把魏国的机密出卖给齐国,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魏相国魏齐。魏齐叫门人鞭打范睢,打断了他的肋骨,打落了他的牙齿。范睢装死,门人就用草席包住他,丢在厕所里。(当时,魏齐正在宴客,)宾客们喝醉了酒,轮番在他身上撒尿,故意侮辱他。范睢最后得以逃出来。后来魏齐后悔了,又派人要把他找回来。魏人郑安平得知此消息,就带了范睢一起逃走,躲藏起来,把他的姓名改为张禄。秦昭王派遣使者王稽到魏国,郑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