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8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教学全套课件1.ppt

  •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 文档编号:439515
  • 上传时间:2020-04-06
  • 格式:PPT
  • 页数:481
  • 大小:50.9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教学全套课件1.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应急 管理 概论 理论 实践 教学 全套 课件
    资源描述:

    1、应急管理概论 理论与实践,主讲:,目 录,目 录,目 录,应急管理概论结构模型,导 论 国内外应急管理的形势,第一节 全球突发事件态势,(一) 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 经济损失巨大,(一) 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 经济损失巨大,(二)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 技术灾难日益突出,(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益增多, 并呈跨地域传播扩散的特点,(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益增多, 并呈跨地域传播扩散的特点,(四) 传统与非传统因素交织, 全球恐怖主义威胁不断加剧,1.“911” 事件之后, 全球恐怖主义活动达到了空前规模, 构成了对当今社会的主要威胁。 2.现代恐怖分子的袭击手段更加多样化

    2、。 3.恐怖组织的理念、意识形态、袭击目标呈多样化。 4. 现代恐怖分子的身份很难确定, 国外和国内恐怖主义很难区别。 5.传统恐怖主义和现代恐怖主义并存。,(五) 全球粮食不安全状态加剧, 粮食安全问题愈发突出,2009 年6月,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公布了一项预测, 称世界饥饿人口2009 年达到历史最高, 将有10.2 亿人每天生活在饥饿之中。 全球粮食的不安全状态 表现为: 贫困人群的优质食品获取量降低, 低收入食品净进口国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粮食的采购和供应紧张, 弱势群体和饥饿人群的粮食不安全因素增加, 粮食援助的有效性降低等。,(六)全

    3、球经济危机常发, 后果持续扩大化并具连锁效应,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 2007 年8月全面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第一节 全球突发事件态势,第一节 全球突发事件态势,第一节 全球突发事件态势,第一节 全球突发事件态势,第二节 中国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一、我国突发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第二节 中国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一、我国突发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一) 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第二节 中国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一、我国突发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二) 事故灾难严重,第二节 中国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一、我国突发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三) 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难度增大 全球新发现的30

    4、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中国发现。 (四)社会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1.人民内部矛盾凸显; 2.刑事犯罪高发, 违法犯罪活动日趋动态化、组织化、职业化、智能化和低龄化; 3.对敌斗争复杂, 国内外极端势力制造的各种恐怖事件危及国家安宁; 4.改革开放以来, 境外涉我和境内涉外的突发事件也明显增多。,第二节 中国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第三节 国内外应急管理的发展趋势,一,二,三,四,五,第一篇 总 论,第一章 突发事件,1.理解突发事件的内涵、外延及特征。 2.理解突发事件与风险、危机、紧急状态、灾害等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掌握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与分期理论。,第一章 突发事件,

    5、突发事件的基本定义,“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的特征,(1)突发性和紧急性。 (2)严重性。 (3)不确定性。 (4)社会性。 (5)同时涉及程序化与非程序化决策。,突发事件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一)“突发事件”VS“紧急状态”,(二) 突发事件与VS“风险”、“危险”,(三)“突发事件”VS“危机”,(四)“突发事件”VS“公共安全”,(五)“突发事件”VS“灾害”、“灾难”,突发事件的分类,基于事件发生的诱因进行分类:,突发事件的分类,目前学术界和实务部门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是将经

    6、济安全事件单独列为一种特定类型, 还是将它纳入社会安全事件中加以管理。,突发事件的分级,突发事件分级的影响要素:,突发事件的分级,中国对突发事件的分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的分级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要遵循“ 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 的原则。,突发事件的分级处置,突发事件的分期,突发事件的分期,延 伸 阅 读,第二章 应急管理,1. 了解国际应急管理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2. 了解民防在应急管理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3. 了解应急管理、风险管理、危机管理的基本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理解应急管理的内涵与特点, 辨析其与风险管理、危机管理的联

    7、系与区别。,第二章 应急管理,应急管理的发展阶段,应急管理的发展阶段,应急管理的发展阶段,应急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应急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应急管理重在思想而不单是手段,应急管理的外延,预防为主, 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应急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应急管理与风险管理、危机管理,应急管理与风险管理、危机管理,延 伸 阅 读,第三章 国外应急管理经验,1.掌握国外政府应急管理的主要经验和方法。 2.了解国外社会组织在应急管理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3.了解国际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功能。,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国外应急管理的主要经验与方法。,第三章 国外应急管理经验,国外应急管理中的政府组织,应急管理政府组织包括参与应

    8、急管理的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 是应急管理的权力部门, 也是主要的管理实施部门。,各国政府在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机构时, 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定位应急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能, 综合其经验, 推动应急管理机构“使能性” (enabling) 角色的发展(如表3.1)。,应急管理“使能性” 机构的建设情况,政府组织的基本情况,国外应急管理政府组织的建设情况,国外应急管理中的政府组织,国外应急管理中的政府组织,国外应急管理中的政府组织,国外应急管理中的政府组织,国外应急管理中的政府组织,国外应急管理中的政府组织,国外应急管理中的政府组织,四、县政府组织(棕榈滩县) (一) 紧急事务管理处的职责 (二) 紧

    9、急事务管理处的组织机构及功能 (1) 紧急事务医疗服务科:负责管理该县的紧急救援系统, 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为危重病人和伤者在抵达医院前就提供紧急医疗服务。 (2) 规划科:负责协调全县90 多个参与单位, 确保做好应对大规模灾难的准备工作。 (3) 灾难减除科:负责全县的灾难减除政策、战略和计划。 (4) 行动科:负责协调和支持众多参与机构的应急管理工作和各种灾难的减除工作。 (5) 恢复科:负责协调对受害者及其家庭的帮助, 对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提供支持, 评估损失, 分发救援物资,恢复公用设施, 清除废墟, 修复道路和公共基础设施, 满足公民合理的需求, 以及制定灾后发展计划。 (三)

    10、 县紧急事务行动中心(EOC) (1) 监测状态 (2) 部分激活状态 (3) 完全激活状态,国外应急管理中的社会组织网络,一、社会组织网络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总体来看, 社会组织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一) 慈善组织:红十字会、慈善总会 (二) 志愿者团队 (三) 社区 (四) 媒体、保险公司和私人机构 (五) 学术团队和行业协会 二、德国的应急管理志愿者组织: 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网络 (一) 德国应急志愿者的组成 应急志愿者是德国应急救援力量的生力军,这些应急志愿者主要分布在联邦圣马丁救援协会、德国红十字会、德国消防队等七个志愿服务组织。,国外应急管理中的社会组织网络,国外应急管理中

    11、的社会组织网络,国外应急管理中的社会组织网络,(二) 德国应急志愿者队伍的管理 1.完备的法律基础 2.成熟的社会救援组织 3.应急志愿者的激励措施 (三) 德国应急志愿者的教育培训体系 1.系统有序的专业培训 2.细致的志愿者培训 3.广泛的公民培训,应急管理的国际组织,一、国际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功能 (一) 自然灾害领域 (二) 事故灾难领域 (三) 公共卫生事件领域 (四) 社会安全领域 (五) 经济安全事件领域 二、联合国 三、红十字会 1.红十字会的工作内容 (1) 探视战俘和被拘留的平民。 (2) 寻找失踪人员。 (3) 为被冲突分隔的家庭成员传递信息。 (4) 协助离散的家庭团聚

    12、。 (5) 为没有食物、饮用水和医疗援助的平民, 提供这类基本生活所需。 (6) 传播国际人道法的知识。 (7) 监督国际人道法的遵守情况。 (8) 提请对违反国际人道法情况的注意、并推动人道法的发展。,应急管理的国际组织,2.红十字会运动的基本原则,应急管理的国际组织,3.红十字会的决策及代表机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红十字国际的领导和决策机构分为: 大会:大会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最高权力机构, 它对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所有活动进行监督。 大会理事会:大会理事会是大会的辅助机构, 大会授权大会理事会行使某些大会的权力。 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行政机构, 负责实施和保证实施由大

    13、会或大会理事会制定的整体目标和组织战略。 4.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紧急事态救援工作 在发生重大灾难的时候, 一方面协助所在国政府机构, 另一方面自己也提供一系列服务, 包括赈灾、救援、医疗卫生、灾民安置等工作。,延 伸 阅 读,第二篇 应急管理体制,第四章 政府应急管理体制,1.畅了解政府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2.畅了解中国主要政府层级间关系。 3.畅了解中国政府应急管理主要组织体系。 4.畅了解政府应急管理指挥部主要组织体系。 5.畅了解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和部分部际联席会议的应急指挥职能。,学习目标,第四章 政府应急管理体制,学习重点,1.了解主要政府组成部门中的应急管理职能, 重点掌握四大类突发

    14、事件相关的政府职能。 2.掌握政府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工作部门、办事机构的主要职责。 3.掌握国务院主要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及工作规则。,第四章 政府应急管理体制,一、应急管理体制的概念,国家机关、军队、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众等各利益相关方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在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政府应急管理体制,二、中国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的基础与构成,政府应急管理体制,1.政治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的基础,2.行政管理体制基础: 行政领导体制的决策形式

    15、属首长制, 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权力配置属集权制, 各级政府间的节制关系属层级制, 政府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设置属功能制, 行政机关内的权力统属是完整制。,政府应急管理体制,中国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的构成及特点,三、社会管理体制与应急管理体制,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政府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体制中党与政府的关系,统一领导 综合协调,统一领导 综合协调,中国政府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是全国和各级地方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 统筹负责全国及其各级行政区域内应急管理工作。在国务院及各级政府行政首长领导下, 通过国务院及其各级政府常务会议和相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

    16、构, 具体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统一领导 综合协调,中国政府实施综合协调功能的办事机构政府应急办,主要 职责,统一领导 综合协调,统一领导 综合协调,北京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框架图,统一领导 综合协调,中国政府应急管理决策咨询机构,应急管理专家组的功能,统一领导 综合协调,应急管理专家组工作制度,统一领导 综合协调,中国政府实施综合协调的应急处置指挥机构,(一)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指挥部 应急指挥部是各级政府领导、处置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 在各类突发事件处置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 需要集中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类资源, 并迅速决策。,统一领导 综合协调,(二)

    17、 应急指挥机构的设置原则与模式 1.应急指挥机构的设置原则 () 实权化 () 综合化 () 常态化。 2.应急指挥组织机构的主要设置模式 () 在最高行政机关的基础上组建应急指挥机构 () 以某一政府部门作为应急指挥机构并直接实施应急处置。 () 以某一政府部门作为应急指挥机构起综合协调作用。,统一领导 综合协调,(三)中国应急指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统一领导 综合协调,(三)中国应急指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分类管理 分级负责,分类管理 分级负责,同层级政府分类管理的应急体制,(一) 中国各层级政府的组成部门和所属机构,1.中央政府组成部门和所属机构,分类管理 分级负责,2.地方政府组成部门和所

    18、属机构,地方政府的组成机构、权力运行方式、决策形式, 与中央政府类似, 由于承担公共事务范围的差异, 中央和上级政府在历次机构改革中, 都并不要求地方政府、下级政府在机构组成上与中央、上级政府一一对应。,3.政府其他类型单位,(1)事业单位:教育、科研、规划和勘探、卫生、农业、市政公用、社会中介、机关后勤等机构。 (2)派出机构:主要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派出的机构。 (3)议事协调机构承担跨行政机构的重要业务工作的组织协调任务。,分类管理 分级负责,中央政府议事协调机构一览表,分类管理 分级负责,(二) 政府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分类管理 分级负责,分类管理 分级负责,统一领导 综合协调,不同

    19、层级政府分级负责的应急体制,(一)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类别 1.政府间关系的分类:单一制和联邦制。 2.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如图),统一领导 综合协调,(二) 中国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 我国枟突发事件应对法枠中, 对应急管理体制中所规定的分级负责原则, 主要是根据各类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和突发事件的级别不同, 确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由不同层级的政府负责。,属地管理为主,属地管理为主,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一、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内涵,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从实践上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 企业、非政府组织和个人都要有意识地参与应急管理的各个环节, 与政府形成良性互动, 形成应急管理中的公私合

    20、作伙伴关系( PPP)。,二、应急管理中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的实现路径 1.管理主体的转变 2.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的变革 3.管理资源,延 伸 阅 读,第五章 中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1.了解应急管理工作中, 武装力量参与的重要性、国内外军队参与灾害救助的情况、武装力量中专业救援队伍状况。 2.了解应急管理工作中, 专业救援力量的重要性、专业救援队的有关规定。 3.畅了解应急管理工作中, 非政府组织的重要性、慈善基金的作用及运作规则。,学习目标,第五章 中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学习重点,1.掌握提高军地配合救灾效率的方法。 2.掌握专业队伍救援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3.掌握志愿者参与救灾中存在的

    21、问题和改进方向。 4.掌握公众灾害教育的重要性。,第五章 中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应急管理职责,(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织构成:陆军、 海军、 空军三大军种及独立兵种的第二炮兵部队组成。 陆军包括步兵( 摩托化、机械化步兵)、 炮兵( 地面、高射炮兵)、 装甲兵、 工程兵、 通信兵、 防化兵和侦察、 电子对抗、 汽车、 测绘、 气象等专业部队组成。 陆军的编制序列为军种总部, 集团军、 师、 旅、 团、 营、 连、 排、 班。 海军内为一个独立军种, 级别为大军区级, 其指挥机构为海军司令部、 政治部、 后勤部和装备部组成。 海军以舰艇部队和航空兵为主体, 担负海上作战任务的现

    22、代化合成军种。,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空军由航空兵、 地空导弹兵、 高射炮兵、 雷达兵、 空降兵、 电子对抗、 气象等多兵种合成, 由歼击机、 强击机、 轰炸机、 运输机等多机种组成的现代化的高技军种。 中国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简称第二炮兵)由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和常规战役战术导弹部队组成。,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二) 军队参与应急管理的法律规定及主要任务 1.军队参与应急管理的法律规定,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2.军队参与应急管理的主要任务,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三) 军队参与应急管理的途径与保障 1.军队参与应急管理的途径,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2.军队参与

    23、应急管理的保障,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四) 军队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应急管理职责,(一) 武警部队管理体制 武警部队由国务院、 中央军委双重领导, 实行统一领导与分级指挥相结合的体制, 设总部、 指挥部(军)、 总队(师)、 支队( 团)四级领导机关。 武警总部现设司令部(副大军区级)、 政治部(副大军区级) 、 后勤部( 正军级)和各专业警种指挥部(正军级)。 武警总部是武警部队的领导指挥机关, 领导管理武警内卫部队和黄金、 森林、水电、 交通部队。 在中国各级行政区划内, 省级设武警总队, 地区级设武警支队,县级设武

    24、警中队。,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武警部队的组织、 指挥层次一般为: 总队(师,正军级至正师级)、 支队( 团,副师级至正团级)、 大队(营) 、 中队(连) 、 排。 各省(市、区)设有武警总队(师级), 各地(市、州、盟) 设有武警支队( 团级) ,各县(市) 、 镇设有武警大队(营级)或中队(连级)。 公安部长、 各省、 直辖市、 自治区公安厅(局)长兼任武警部队的第一政委。,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二) 武警部队各部分的组成及其职能:武警部队拥有三大类八个警种的部队。,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三大类包括:,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八个警种包括:,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三) 武警部

    25、队参与应急管理的主要职责,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四) 武警部队的主要外部关系,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民兵预备役的应急管理职责,(一) 民兵预备役的组成 (1)士兵预备役成员包括: 所有民兵和经过预备役登记的符合士兵预备役条件的男性公民。 (2)军官预备役成员包括: 退出现役转入预备役的军官, 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退伍士兵、 高等院校毕业学生、 专职人民武装干部、 民兵干部及非军事部门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二) 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灾害救援的优势 (1)在灾害救援处置中, 民兵预备役具有情况熟、 地形熟、 人员熟、 语言熟, 就近就地、 亦兵亦民、 组织健全的优势。

    26、 (2)民兵预备役具有要素齐全、 功能多样、 组合灵活、 专通结合、 军民互补、 全域布局、 条块贯通的特点, 弥补了常备力量的不足, 适应了非战争军事行动地域广泛、 力量使用多样、 任务环境复杂、 涉及经济社会多方面的需要。,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应急救援队伍的构成及特点,(一) 应急救援队伍的构成,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二) 应急救援队伍的特点,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中国应急队伍建设的目标、 原则与要求,(一)应急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 着力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 坚持立足实际、 按需发展, 兼顾各级政府财力和人力, 充分依托现有资源,

    27、 避免重复建设; 坚持统筹规划、 突出重点, 逐步加强和完善应急队伍建设, 形成规模适度、 管理规范的应急队伍体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二)具体要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三) 完善应急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和保 障制度,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现状,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国家专业应急救援体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一) 以公安消防部队为骨干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二)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包括: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对外称中国国际救援队)及各省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主要任务:对因地震灾害或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建( 构)筑物倒塌而被压埋的人员实施紧急搜

    28、索与营救。 国家地震救援队由三部分组成: 包括中国地震局专家和管理人员, 从事搜索、 营救的人员和医护人员。 截至 2008 年 10 月, 中国共有 14 个省组建了市县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23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中国省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一览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三) 矿山救援队伍和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总体而言, 矿山、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分为两个层级:一是国家级应急救援队伍;二是应急救援骨干队伍。,1.国家及区域矿山救援队情况,专业应急救援队伍,2.各地矿山应急救援队伍数量,专业应急救援队伍,3.

    29、国家和区域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情况,专业应急救援队伍,4.各地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数量,专业应急救援队伍,5.部分中央企业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数量,(四) 海上、 铁路、 民航应急救援队伍,1.海上应急救援队伍 中国救捞是中国唯一一支国家专业救助打捞力量, 负责中国沿海及内河的水上生命救助、 财产救助和环境救助, 沉船沉物打捞, 消除溢油污染, 以及代表国家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和双边海运协定等国际义务。,专业应急救援队伍,2.铁路事故应急救援队伍 中国铁路事故应急救援机构和队伍按铁路局设置, 各铁路局在规定点设特等、一等救援列车, 在无救援列车的二等以上车站或较大中间站设事故救援队。 3.民航

    30、应急救援体系 民航应急救援体系主要包括基于以民航空管系统为指挥协调中心的搜寻救援体系和以机场管理机构为主题的地面救援体系。,(五) 核事故应急救援队伍,我国现已建成国家、 核电厂所在省份、 核电基地的三级应急管理体系, 并已初步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核应急救援专业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六) 其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构成,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非专业应急队伍的特点,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参与应急管理的法律规定,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国外非专业应急队伍建设情况,延 伸 阅 读,第三篇 应急管理机制,第八章 应急处置与救援,第七章 监测与预警,第三

    31、篇 应急管理机制,第六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1.理解社会管理在应急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理解风险防范对实现应急管理关口前移的重要意义。 3.畅理解应急准备在全过程应急管理中的重要性。 4.畅了解应急 教育培训 的重要性, 并掌握 应急教育 培训 模式。 5.了解社会动员的基本内容。,学习目标,第六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学习重点,1.掌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 2.掌握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并能结合工作实际 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3.结合工作实际列出本单位的应急准备清单。 4.掌握应急宣传教育培训的基本途径。 5.掌握社会动员的基本手段。,第六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社会管理的定

    32、义,重要意义: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机制,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大力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 是从根本上避免和减少突发事件的治本之举。,社会管理机制,社会管理机制,2011年 5 月 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专题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提出和发展,社会管理的目标与原则,社会管理机制,(一) 社会管理的目标,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 政府行政功能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 政府管理力量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 形成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 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协调利益关系, 化解社会矛盾, 提高社会发展的质量, 保障社会良性运行。,

    33、社会管理机制,(二) 社会管理的原则,社会管理机制,(八)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六)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社会组织管理,(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风险防范机制,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定义,(一) 风险的含义,学术界和实务部门有关风险的学说, 主要包括风险客观说、 风险主观说以及风险因素结合说三种。 耶茨和斯通提出了风险结构的三因素模型, 认为风

    34、险是由潜在的损失、 损失的大小、 潜在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这三种因素构成的。 在决策论中, 风险被看作一个三维概念, 它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不利性;() 不确定性; ()复杂性。,风险防范机制,(二) 风险的分类,最常见的 风险分类,风险防范机制,(三) 风险的分级,根据风险等级与风险可能性及其不利后果之间的相关矩阵, 结合风险鉴别中对风险可能性和后果分析的认识, 即可得到每一风险的风险等级。,风险防范机制,(四) 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是根据风险评估和对法律、 政治、 社会、 经济等综合考虑所采取的过程和活动, 是由面临风险者进行风险识别、 风险估测、 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 对风险实施

    35、有效控制、 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 期望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一项管理活动。,风险防范机制,风险管理的目标与原则,风险防范机制,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风险防范机制,(一) 计划准备,风险防范机制,(二)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的对象,风险防范机制,(三) 风险评估:,风险防范机制,(四) 风险处置:,风险防范机制,(五) 风险沟通与监测,应急准备机制,应急准备的定义,应急准备的特征,应急准备机制,应急准备的目标与原则,应急准备机制,应急准备的主要内容,第一, 坚持经济、 社会、 人口、 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二,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工程质量;第三, 加快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36、;第四, 以人为本, 安全宜居。,应急准备机制,应急资源准备的工作程序,(1)建立应急保障资源分类细目表; (2)建立应急保障资源统计表; (3)应急保障资源统计。,(1)总量信息汇总表, 包括应急保障资源的种类、 数量、 说明、 相关描述及分布状况; (2)各布局点的应急保障资源基本状况; (3)各布局点设施的基本状况,,宣传教育培训机制,宣传教育培训的定义,宣传教育培训机制,宣传教育培训的目标与原则,宣传教育培训机制,宣传教育培训机制的建设工作需要遵循的原则,宣传教育培训机制,宣传教育培训的体系架构,宣传教育培训机制,宣传教育培训的对象,宣传教育培训机制,宣传教育培训机制,宣传教育培训的内

    37、容,宣传教育培训机制,应急管理培训内容的模块设计示例,宣传教育培训机制,宣传教育培训机制,宣传教育培训的渠道与方法,宣传教育培训机制,宣传教育培训机制,宣传教育培训机制,社会动员机制,社会动员是指为了应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 各级党委、 人民政府、 社会团体、 企事业单位启动动员措施, 直接组织动员或通过各类专业部门组织动员, 促使突发事件影响区域内的各类机构( 各级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部队等) 、社会群体和普通公众进行自救、 互救或参与政府应急管理行动; 同时, 通过预备培养、 预警动员、 应急动员等不同层次的社会动员手段, 充分调动一切社会力量的自主性, 在政治、 经济、 科技

    38、、 教育等方面统一组织有效的动员准备、 实施和恢复等活动。,社会动员的定义,社会动员机制,社会动员的目标与原则,社会动员机制,社会动员的目标与原则,社会动员机制,社会动员的主体,社会动员机制,社会动员的类型,社会动员机制,社会动员的工作内容,延 伸 阅 读,第七章 监测与预警,1.理解应急管理中事件监测的重要性、 基本内容和方法。 2.了解突发事件研判的目标、 原则和基本流程。 3.了解信息报告的目标、 原则、 流程与渠道。 4.理解突发事件预警的重要性、 基本内容和基本流程。 5.理解应急管理中国际合作机制的重要性。,学习目标,第七章 监测与预警,学习重点,1.掌握事件监测机制的基本原则、

    39、基本内容及基本流程。 2.掌握事件研判的技术方法。 3.掌握信息报告的内容与标准。 4.掌握事件预警的基本方法。 5.掌握国际合作机制的基本内容。,第七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机制,监测的定义,以基期预算的具体数字为基础,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和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影响成本因素的未来变动情况,通过调整有关原有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以科学的方法, 收集重大危险源、 危险区域、 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防护目标等的空间分布、 运行状况以及社会安全形势等有关信息, 对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各种因素进行严密的监测, 搜集有关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资料, 及时掌握风险和突发事件变化的第一手信息, 为科学预警和及时

    40、采取有效措施提供重要信息基础。,狭义的监测,广义的监测,监测机制,案例:中国流感监测网络结构,监测机制,监测机制,监测的目标,加强对各类突发事件发生、 发展及衍生规律 的掌控和研究, 完善监测预警网络, 提高综 合监测和预警水平, 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 早研判、 早报告、 早处置、 早解决。,监测机制,依法监测的原则,客观、 公正的原则,专业监测与社会监测相结合的原则,监测机制,依法监测的原则,客观、 公正的原则,专业监测与社会监测相结合的原则,监测机制的主要内容,推进信息报告员队伍建设,监测机制,监测的方法,是一种发动广大群众, 特别是受到威胁的个体或集体, 采用简单的设备通过观测直接参与潜

    41、在突发事件监测的监测方法,是指利用 3S、 视频、 无线、 卫星等监测方法, 对潜在风险进行测量和监控,研判机制,研判的定义,研判是指借助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和经验教训, 在及时、 准确、 全面捕捉突发事件征兆后, 对已采集、 整合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 多角度、 多层次、 全方位地评估本地区、 本单位、 本部门的公共安全形势, 及时发现倾向性、 苗头性的问题, 为预警信息发布和采取预警措施提供决策依据。,研判机制,研判的目标与原则,及时核实信息,保障组织建设,目标,加强多学科专家综合研判,原则,扩宽信息渠道,增强研判工作的实效性,研判机制,研判的主要内容,完善信息收集制度, 注重对信息的分析,完善

    42、研判组织机制建设, 注重动态与全过程研判,加强专业研判机制建设, 注重多部门、 多学科的综合研判,一,二,三,四,研判的主要内容,加强专业研判机制建设, 注重多部门、 多学科的综合研判,信息报告机制,信息报告的概念,信息报告是指当突发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时, 政府及其各有关部门在接到下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专业机构、 社会组织或公众的报告后,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及有关规定, 及时、 准确、 客观地向上级党委、 政府及有关部门报送事件信息, 为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提供信息支持和保障的工作过程。,纵向信息报告 (自下向上的信息报告),横向信息通报 (向相关部门通报),信息报告机制,

    43、信息报告的目标与原则,要素齐全、 体例规范,跟踪反馈、 随时续报,目标,强化研判、 深入分析,原则,即到即报、 客观真实,政治敏感、 过程保密,信息报告机制,信息报告的内容与标准,(一)信息内容的分类,信息报告机制,信息报告机制,(二) 信息内容的分级,信息报告机制,事件级别与报送级别关系,信息报告机制,(三) 信息报告的格式,信息报告内容的八个关键要素(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危害程度、事件发展趋势、已采取的措施、续报事件处置进展情况),还应包括其他一些附属要素,如签发人、信息提供者或单位等。,信息报告机制,突发事件通用信息报告卡,信息报告机制,(四)信息报告的时限要求,国家突发公共

    44、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 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 各地区、 各部门要立即报告, 最迟不得超过 4小时, 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 应急处置过程中, 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各部门还有针对各类突 发事件 制定的不 同的时限 要求。,信息报告机制,信息报告的流程与渠道,(一) 政府内部信息报送渠道与流程,信息报告机制,(二) 政府外部信息报告流程与渠道,信息报告机制,(三)信息报告的工作内容,信息报告机制,为引导报送单位按照要求报送符合要求的信息, 减少非突发事件信息的干扰,应对进行统计、 通报的信息范围做出限定。具体评判标准可分为:,信息报告机制,(五) 干部考核制度,干部考核制度的某些缺

    45、陷有时造成 “默默无闻避免危机的得不到奖励, 轰轰烈烈解决危机的成为英雄” 的现象, 往往使得下级管理部门选择“报 喜不报 忧”的策略。 建立高效的评估机制可以有效引导报送单位, 将该报的信息及时上报, 不该报的信息不报, 始终保持工作的主动性。 要改进干部考核制度, 鼓励报告突发事件的各种信息, 严惩隐瞒突发事件信息的行为, 这样才能有利于预测与防范危机。,预警机制,预警的定义,预警是指根据突发事件过去和现在的一些数据、 情报、 资料 等, 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的方法和技术, 对某些突发事 件现象征兆信息度量的某种状态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 对 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 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

    46、等做出估计 与推断, 并发出确切的警示信号或信息(即预警信号), 使 政府和公众提前了解事态发展的趋势, 以便及时采取应对策 略, 防止或消除不利后果的一系列活动。,预警机制,预警机制的目标与原则,预警机制,预警分级,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 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 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 二级、 三级和四级, 分别用红色、 橙色、 黄色和蓝色标示, 一级为最高级别。 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预警信号 以暴雨预警为例,预警机制,预警信息发布、 报告、 通告和解除,预警信息的主要

    47、内容应该具体、 明确, 要向公众讲清楚突发事件的类别、 预警级别、 起始时间、 可能影响范围、 警示事项、 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发布、 报告和通报工作, 是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关键性环节。 建立完整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制度, 主要包括:(1)建立完善信息监控制度; (2)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3) 建立严格的信息发布制度。 预警信息的发布和解除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填写发布单和解除单。,预警机制,预警机制,预警级别调整,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 当紧急情势发生转变时, 行政机关的应对行为应当适时做出调整并让公众知晓, 这不仅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 也是降低应急管理成本

    48、、 保护行政相对人权益的措施之一。,预警机制,预警的内容与流程,信息评价,信息筛选,信息收集,报警,阈值设定,预警工作流程,预警机制,预警机制,预警的方法,国际合作机制,国际合作的定义,国际合作机制,国际合作的目标与原则,工作原则,国际合作机制,国际合作的主体,国际合作机制,国际合作的层次与范围,国际合作机制,国际合作的内容,延 伸 阅 读,第八章 应急处置与救援,1.理解先期处置机制的基本内容与流程。 2.认识应急处置中快速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把握决策指挥的目标与基本原则、 学习高度压力下应急决策的特点。 4.认识应急管理中协调联动机制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 5.理解应急管理中信息发布

    49、的重要性, 掌握信息发布的基本原则。,学习目标,第八章 应急处置与救援,学习重点,1.学习先期处置的基本方法。 2.掌握快速评估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3.理解决策指挥的工作内容、 基本程序与方法。 4.掌握协调联动机制的基本内容、 理解不同国家协调联动机制的差别。 5.学习信息发布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掌握新闻发布会的基本流程。,第八章 应急处置与救援,先期处置机制,先期处置的定义,先期处置机制,先期处置的目标与原则,先期处置机制,先期处置的主体,先期处置机制,先期处置的工作内容,先期处置机制,处置措施,先期处置机制,先期处置机制,先期处置的流程,快速评估机制,快速评估机制,快速评估的特点,快速评估机制,快速评估的原则,快速评估机制,快速评估的内容,快速评估机制,快速评估的流程,快速评估机制,快速评估的方法,(一)上报汇总法,(二)灾害模型法,(三)模拟仿真法,(四) 遥感法,(八) 综合法,(六) 实地考察法,快速评估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教学全套课件1.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3951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