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医学精品课件:神经外科课件2016.ppt

  •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 文档编号:439130
  • 上传时间:2020-04-06
  • 格式:PPT
  • 页数:186
  • 大小:14.8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医学精品课件:神经外科课件2016.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医学 精品 课件 神经外科 2016
    资源描述:

    1、颅内压增高,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 神经外科 林 坚,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颅内压增高的机理和病因以及临床表现。 (二)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病理生理和脑疝形成机理及临床表现。 (三)了解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的治疗原则。,颅内压和颅内压增高的概念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和急性脑疝 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原则,概 述(一),定 义 各种原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kPa以上,称为颅内压增高(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 颅内压的形成 颅内压(intracranial p

    2、ressure ICP):颅腔内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对颅腔壁的压力。,概 述(二),颅内压正常值 成人0.72.0kPa ( 70200mmH2O); 儿童0.51.0kPa (50100mmH2O)。 颅内压的调节与代偿 颅内压的波动与血压及呼吸关系密切 收缩期、呼气时,ICP略增; 舒张期、吸气时,ICP稍降。,概 述(三),颅内压的调节途径 颅内静脉血加快排挤到颅外去; 增减脑脊液量; ICP0.7kPa 脑脊液分泌减少,吸收增加。 脑脊液被挤入到脊髓蛛网膜下腔而吸收。 颅内增加的临界容积约为5%,超过此范围,颅内压开始增高; 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大或颅腔容积缩小超过颅腔容积的 8%10%,

    3、产生严重的颅内压增高。,概 述(四),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颅内容物体积增多 脑组织增大-脑水肿等; 颅内容物增加-脑积水等; 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畸形、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等。 颅内占位性病变 颅内血肿; 脑肿瘤; 脑脓肿; 肉芽肿等。,概 述(五),颅腔变小 狭颅症; 颅底陷入症等。,颅内压增高(一),颅内压增高的类型 按病因分 弥漫性颅内压增高 弥漫性脑水肿 弥漫性脑膜炎 交通性脑积水等 局灶性颅内压增高 颅内局限性占位性病变,颅内压增高(二),按病变发展速度分 急性颅内压增高 急性颅内出血等 亚急性颅内压增高 颅内恶性肿瘤 颅内炎症等 慢性颅内压增高 良性颅内肿瘤等,颅内压增高(三),引起颅

    4、内压增高的疾病 颅脑损伤(head injury) 颅内肿瘤(intracranial tumours) 颅内感染(intracranial infection)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脑寄生虫病(cerebral parasitic diseases) 颅脑先天性疾病(congenital cranio-cerebral diseases ) 良性颅内压增高(benign increased ICP ) 脑缺氧(cerebral hypoxia ),星形细胞瘤,星形细胞瘤,脑脓肿,脑内血肿,脑挫裂伤脑内血肿,脑囊虫病,脑积水,脑水肿,脑水肿,概 述(

    5、六),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年龄 病变扩张速度 体积压力关系曲线 病变的部位,500 400 300 200 100,1 2 3 4 5 6 7 8,颅 内 压 (mmH2O),颅内容积增加(ml) 颅内体积/压力关系曲线 (volume-pressure response),概 述(七),伴发脑水肿的程度 全身系统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脑水肿 尿毒症 肝昏迷 毒血症 肺部感染 高热 酸碱平衡紊乱等,概 述(八),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脑血流量的降低 正常人每分钟约有1200ml血液进入颅内 脑血流量(CBF) =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脑血管阻力(CVR) =脑灌

    6、注压(CPP)/脑血管阻力(CVR) 正常脑灌注压=9.312kPa (7090mmHg) 脑血管阻力=0.160.33kPa (1.22.5mmHg),概 述(九),ICP增高CPP5.3kPa脑血管自动调节失效脑血流量减少 脑疝和脑移位 脑水肿 ICP增高脑代谢和血流量受影响脑水肿 胃肠功能紊乱 ICP增高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功能紊乱胃肠功能紊乱呕吐、胃肠出血、溃疡和穿孔等。,概 述(十),神经源性肺水肿 5% 10%急性颅内压增高肾上腺素能神经活性增强呼吸急促、痰多、大量泡沫样血性痰液 柯兴反应(Cushings Reaction) ICP急剧增高时,血压明显增高,脉搏减慢,脉压增大,继之

    7、出现潮式呼吸,血压下降,脉搏细数,呼吸心跳停止。 这种生命体征的改变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称之为柯兴反应。,颅内压增高(四),临床表现 头痛 呕吐 视乳头水肿 上述三者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称之为颅内压增高 的“三主征” 其他症状、体征,急性脑疝(一),解剖学基础 颅腔被大脑镰和小脑幕分隔成三个彼此相通的分腔 小脑幕以上为幕上腔 小脑幕以下为幕下腔 概念 颅内病变致各分腔存在压力差,引起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brain hernia)。,急性脑疝,解剖学基础,大脑镰下疝,急性脑疝,急性脑疝,小脑幕

    8、切迹疝,急性脑疝,小脑幕切迹疝后继发脑干出血,急性脑疝,枕骨大孔疝 (小脑扁桃体疝),急性脑疝,中央型脑疝,正常,脑疝,急性脑疝,中央型脑疝,急性脑疝(二),病 因 颅内血肿 颅内脓肿 颅内肿瘤 颅内寄生虫病 颅内肉芽肿 医源性因素,急性脑疝(三),分 类 小脑幕切迹疝或颞叶疝 幕上的脑组织,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挤向幕下 枕骨大孔疝或小脑扁桃体疝 幕下的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大孔被挤向椎管内 大脑镰疝或扣带回疝 一侧半球的扣带回经镰下孔被挤入对侧分腔,急性脑疝(四),病 理 脑疝脑干继发受压缺血坏死、颅神经麻痹受压、梗阻性脑积水等 临床表现 小脑幕切迹疝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意识改变 瞳孔改变 运动障

    9、碍 生命体征紊乱,急性脑疝(五),枕大孔疝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颈项强直、疼痛 意识改变较晚,没有瞳孔的改变 呼吸骤停发生较早 处理 颅内压增高的紧急处理用药 病因处理 姑息性手术 -脑室引流术、内外减压术及脑脊液分流术,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原则,一般处理: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氧气吸入、气管切开 抬高头位30o 注意补液速度,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原则,病因治疗: 占位病变手术切除 脑积水分流术 急性脑疝紧急手术减压、脑室外引流,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原则,降低颅内压治疗: 20甘露醇 甘油果糖 速尿 乙酰唑胺,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原则,激素的应用: 效果与副作用 地塞米松 甲基强地松龙,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原则,

    10、冬眠疗法和亚低温治疗: 降低脑的新陈代谢,减少脑组织的耗氧量,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 血压降低,呼吸道感染,全身生理改变。 局部亚低温,注意时间窗。,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原则,其他治疗: 脑脊液外引流 巴比妥治疗 辅助过度换气,颅脑损伤,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 神经外科 林 坚,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颅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掌握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二)熟悉原发性脑损伤和颅内血肿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三)了解脑损伤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概述,颅脑损伤(craniocerebral injury)是指颅脑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致的损伤,无论在和平或战争时期都是一类极为常见的损伤性疾病

    11、。 发生率次于四肢居第二位,但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居第一位。,颅脑损伤方式,直接损伤:加速性损伤 减速性损伤 挤压性损伤 间接损伤,颅脑损伤分类,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Glasgow coma scale,Glasgow 昏迷计分法,第二节 头皮损伤,头皮各层示意图,第二节 头皮损伤,头皮损伤,头皮损伤分为: 头皮血肿 头皮裂伤 头皮撕脱伤,第二节 头皮损伤,一、头皮血肿 (scalp hematoma),头皮血肿多因钝器伤所致,按血肿出现于头皮内的具体层次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第二节 头皮损伤,血肿位于皮下组织层之间,此层致密血肿不易扩散

    12、,体积小,周围组织肿胀增厚,触中心有凹感,血肿部位疼痛明显 。,皮下血肿(subcutaneous hematoma),第二节 头皮损伤,皮下血肿示意图,第二节 头皮损伤,帽状腱膜下血肿 (subgaleal hematoma),多由小动脉或头皮导血管破裂所致,此层组织疏松、血肿易扩散,甚至遍布全头,疼痛不如皮下血肿明显。,第二节 头皮损伤,骨膜下血肿 (subperiosteal hematoma),多因受伤时颅骨发生变形,颅骨与骨膜分离、骨折等,如新生儿产伤、凹陷性颅骨骨折,骨膜撕脱等,血肿范围常受颅缝限制,局限于某一颅骨表面。,第二节 头皮损伤,头皮血肿的临床特点,第二节 头皮损伤,头皮

    13、血肿的处理,1.小的血肿不需特殊处理。 2.较大的血肿早期可冷敷和加压包扎。2428小时后改为热敷以促其吸收。 3.为避免感染,一般不穿刺抽吸。 4.要考虑到颅骨损伤甚至脑损伤的可能。,第二节 头皮损伤,头皮裂伤的处理,清创缝合 1.检查伤口深处有无骨折或碎骨片。 2.若有脑脊液或脑组织外溢,须按开放性脑损伤处理。 3.清创缝合时限允许放宽至24小时。,第二节 头皮损伤,清创缝合方法:用灭菌清水冲洗伤口,彻底清除可见的毛发、泥少及异物等,双氧水以及碘酒、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对活跃的出血点可用压迫基钳夹的方法暂时控制,创缘修剪不可过多,以免增加缝合时的张力。残存的异物和失去活力的组织均应清除。

    14、术毕缝合帽状腱膜和皮肤。若直接缝合有困难时可将帽状腱膜下疏松层向周围潜行分离,施行松解术之后缝合;必要时亦可将裂口作S形、三叉形或瓣形延长切口,以利缝合。一般不放皮下引流条。,头皮损伤,头皮裂伤,三、头皮撕脱伤 (scalp avulsion),多因发辫受机械力牵扯所致,严重时可撕脱整个头皮,可导致失血性或疼痛性休克,较少合并颅骨骨折或脑损伤。,第一节 头皮损伤,头皮撕脱伤的处理,处理原则: 压迫止血、止痛、防治休克、清创、抗感染。 手术方法: 头皮瓣复位再植 清创后自体植皮 晚期创面植皮,第一节 头皮损伤,第三节 颅 骨 损 伤,颅 骨 损 伤,颅骨解剖,颅底内面:蝶骨嵴和岩骨嵴将颅底分为颅

    15、后窝,颅中窝,颅前窝。,颅底外面:前面被面颅遮盖,后部的中央为枕骨大骨。孔的前外侧枕骨髁,孔的后方为枕外嵴,其上为枕外粗隆。粗隆两侧是上项线。颅底外面有很多个孔 。,颅骨骨折(skull fracture),颅骨骨折(skull fracture)是指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改变。 颅骨骨折的伤者,不一定合并严重的脑损伤;没有颅骨骨折的伤者,可能存在严重的脑损伤。,第三节 颅骨损伤,第三节 颅骨损伤,颅骨骨折图示,颅骨骨折分类,按骨折部位分为 颅盖骨折(fracture of skull vault) 颅底骨折(fracture of skull base) 按骨折形态分为 线形骨折(linea

    16、r fracture) 凹陷性骨折(depressed fracture) 按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分为 开放性骨折(open fracture) 闭合性骨折(closed fracture),第三节 颅骨损伤,一、线形骨折,大多系外力直接作用颅骨所致,可单发或多发,发生率高,一般需要依靠X线摄片确诊,但要警惕合并颅内出血及脑损伤。 注意合并症: 临床上颞骨骨折易并发硬膜外血肿; 枕骨骨折多并发额颞叶对冲性脑挫伤; 气窦处骨折易并发颅内积气。 颅盖线形骨折一般不需特殊处理。,第三节 颅骨损伤,二、凹陷性骨折,粉碎性凹陷骨折: 多发于成年人,颅骨全层深入或内板深入颅腔,甚至刺破脑膜、脑组织。 乒乓球

    17、样骨折: 一般发生在小儿,凹陷之颅骨一般不刺破硬膜。,第三节 颅骨损伤,凹陷性骨折机理(图示),第三节 颅骨损伤,凹陷性骨折图示,第三节 颅骨损伤,凹陷性骨折诊断,1.X线切线位片,了解凹陷深度。 2.CT显示骨折情况,有无脑损伤。,第三节 颅骨损伤,凹陷骨折的手术指征,(1)合并脑损伤,大面积骨折片凹陷使颅腔缩小引起颅内压增高,CT示中线移位明显有脑疝可能者。 (2)引起脑功能障碍偏瘫、癫痫、失语等。 (3)凹陷深度1cm。 (4)开放性骨折。 (5)静脉窦处骨折,手术应慎重,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引起颅内高压者,仍应手术治疗。,第三节 颅骨损伤,凹陷性骨折手术示意图,第三节 颅骨损伤,颅底骨折,

    18、颅底线型骨折多为颅盖骨折延伸到颅底。 根据发生部位分: 颅前窝骨折 颅中窝骨折 颅后窝骨折,第三节 颅骨损伤,三大临床表现: 1.脑脊液漏 2.迟发性的局部瘀血 3.相应的颅神经损伤症状,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第三节 颅骨损伤,颅前窝骨折 (fracture of anterior fossa),常累及眶顶及筛骨; 常伴有鼻出血、脑脊液鼻漏、外伤性颅内积气; 球结膜下出血、眼眶周围淤血(“熊猫眼”征); 损伤嗅、视神经。,第三节 颅骨损伤,颅中窝骨折 (fracture of middle fossa),骨折累及蝶骨伴脑膜破裂时,有鼻出血或脑脊夜鼻漏(经蝶窦); 骨折累及颞骨岩部伴中耳鼓膜破裂时

    19、,脑脊液经外耳道流出,鼓膜完整时经耳咽管鼻腔流出; 面听神经(-颅神经)易受损; 颈内动脉海锦窦漏中颅窝骨折临床最常见; 骨折波及破裂孔时常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第三节 颅骨损伤,颅后窝骨折 (fracture of posterior fossa),骨折累及颞骨岩部后外侧时,伤后12日出现乳突部皮下瘀血斑,又称Battle征。 骨折在基底部,有枕下淤血肿胀。 骨折在枕骨大孔处可有后组颅神经的损害。,第三节 颅骨损伤,颅底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诊断。 颅底骨折X线拍片时只有3050能显示骨折线。 CT扫描对诊断有帮助。,第三节 颅骨损伤,颅底骨折的处理,绝大多数颅底骨折本身不需特殊处理,

    20、 着重观察有无脑损伤,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 漏应视为开放性颅脑损伤。,第三节 颅骨损伤,脑脊液漏的处理,1.早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体位:半卧位,头偏向一侧。 3.不可堵塞、冲洗,不做腰穿,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和擤涕。 4.如超过一个月仍未停止漏液,可手术修补。,第三节 颅骨损伤,颅底骨折的手术指征,视神经管骨折视力减退,疑为骨折片血肿压迫视神经,应在12小时内行视神经管探查减压。 脑脊液漏1月未停止者,可考虑手术修补漏口。,第三节 颅骨损伤,第四节 脑 损 伤,一、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机制,(一)外力作用于头部,由于冲击,凹陷性骨折或颅骨的急速内凹和弹回,导致局部的脑损伤。 (二)头部遭受外

    21、力后的瞬间,脑和颅骨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的损伤,这种损伤既可发生在着力部位,也可发生在着力部位的对侧,即对冲伤。,第四节 脑损伤,闭合性脑损伤,(1)冲击伤 指受力侧的脑损伤 (2)对冲伤 其对侧者属对冲伤 好发部位 额极、颞极及其底面,第四节 脑损伤,头部作减速运动时脑损伤机制,第四节 脑损伤,由于颅前窝和颅中窝的凹凸不平,各种不同部位和方式的头部外伤均易在额极、颞极及其底部发生惯性力的脑损伤,第四节 脑损伤,二、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原发性脑损伤 指暴力作用于头部时立即发生的脑损伤,主要有脑震荡、脑挫裂伤及原发性脑干损伤等。 继发性脑损伤 指受伤一定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 主要有脑水

    22、肿和颅内血肿。,第四节 脑损伤,原发性颅脑损伤若有症状和体征受伤当时即出现且不再继续加重,无需手术,其预后主要取决于伤势的轻重。 继发性颅脑损伤其症状和体征在伤后一段时间内出现且进行性加重,往往需及时开颅手术,其预后与处理是否及时、正确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原发性脑损伤并不严重者。,区别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的临床意义,第四节 脑损伤,脑震荡(Brain Concussion),表现为一过性脑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结构紊乱。,第四节 脑损伤,临床表现: (1)短暂的意识障碍(30分钟) (2)逆行性健忘 (3)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CT检查颅内无异常 治疗: 一般无

    23、需特殊治疗 (1)卧床休息,注意病情观察 (2)对症治疗,镇痛、镇静等,临床表现和治疗,第四节 脑损伤,脑挫裂伤 (brain contusions and lacerations),病理: 主要是大脑皮层的损伤,好发于额、颞极及其底面。 脑挫伤指软脑膜尚完整者;脑裂伤指软脑膜、血管和脑组织同时有破裂,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第四节 脑损伤,继发性改变 脑水肿 血肿形成 伤灶日后形成疤痕产生癫痫 与脑膜粘连形成脑积水 外伤性脑萎缩,第四节 脑损伤,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的程度与时间与损伤程度、范围直接相关 (2)局灶性症状与体征:有偏瘫、肢体抽搐、失语等 (3)头

    24、痛与恶心呕吐 (4)颅内压增高与脑疝 CT检查 可显示脑挫伤的部位、范围、脑水肿程度、脑受压、中线移位情况。,第四节 脑损伤,继发脑水肿,37天发展到高峰 继发脑内血肿,脑挫裂伤,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突损伤 (diffuse axonal injury),属惯性力所致的弥漫性脑损伤。由于脑的扭曲变形,脑内产生剪切或牵拉作用,造成大脑半球白质、小脑和脑干广泛性轴索损伤。 显微镜下:为轴索断裂,出现大量的轴突回缩球(axonal retraction balls)。其它组织学改变如小胶质细胞群集,弥漫性非特异性星形细胞增生,Wallerian变性等。,第四节 脑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CT可见在脑深部

    25、交接处点状或小片状出血灶 昏迷 脑内产生剪切力或牵拉作用,轴突肿胀 轴突球,弥散性轴突损伤,第四节 脑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临床表现,为受伤当时立即出现昏迷、时间较长。 CT示: 大脑皮髓质交界处、胼胝体、脑干、内囊区域、三脑室周围多个点状或小片状出血灶。 MRI能提高小出血灶的检出率。,第四节 脑损伤,(intracranial hematoma),分类: (1)按部位: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特殊部位血肿。 (2)按时间:急性血肿(3天内);亚急性血肿(421天);慢性血肿(22天以上)。 主要危害:压迫、推移脑组织,引起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第五节 颅内血肿,硬脑

    26、膜外血肿 (epidural hematoma),与颅骨损伤关系密切,骨折或颅骨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内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板障出血;出血来源以脑膜中动脉最常见。 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30%。 出血来源:脑膜中动脉;脑膜前动脉;硬脑膜窦;脑膜静脉;板障静脉。,第五节 颅内血肿,临床表现与诊断,1. 外伤史 2意识障碍 “中间清醒期”(lucid interval) 颅内压增高 3瞳孔改变 4. 神经系统体征,第五节 颅内血肿,CT表现,CT检查:颅骨内板与脑表面间双凸形或梭形高密度。,第五节 颅内血肿,第五节 颅内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subdural hema

    27、toma),急性硬膜下出血(Acult Subdural Hematoma) 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40%。 出血来源:分两型: 复合性血肿 出血多为脑挫裂伤所致的皮层静脉出血。 单纯性血肿 少见,为桥静脉损伤所致。,第五节 颅内血肿,临床表现,常合并脑挫裂伤,病情多较重。临床表现有: 意识障碍进行性加深; 颅内压增高症状 头痛、呕吐、意识改变、脑疝体征; 瞳孔改变,脑疝; 神经系统体征。,第五节 颅内血肿,CT表现和治疗,CT表现: 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高等密度或混合密度新月形、半月形影。 治疗: 手术-开颅血肿清除、内外减压; 非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出血量少者。,第五节 颅内血肿,硬膜下

    28、血肿,硬膜下血肿急性,硬膜下血肿急性,硬膜下血肿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慢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形成机理: 好发于50岁以上老人,有轻微的头外伤或无外伤史。 新生的血肿包膜产生组织活化剂进入血肿腔,血肿腔凝血机能减弱,包膜新生毛细血管不断出血及血浆渗出,使血肿再扩大,血肿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第五节 颅内血肿,临床表现与诊断,(1)慢性颅内高压症状。 (2)血肿压迫所致的局灶症状和体征。 (3)脑萎缩脑供血不全症状、精神症状(临床以误认为“老年状态”)。,第五节 颅内血肿,CT表现和治疗,CT示:颅骨内板下低密度新月形、半月形影,少数为高、等或

    29、混杂密度。 治疗首选方法为钻孔冲洗引流术。,第五节 颅内血肿,脑内血肿 (intracerebral hematoma),有两种类型: 浅部血肿 出血均来自脑挫裂伤灶,血肿位于伤灶附近或伤灶裂口中,部位多数与脑挫裂伤的好发部位一致,少数与凹陷骨折的部位相应。 深部血肿 多见于老年人,血肿位于白质深部,脑的表面可无明显挫伤。,第五节 颅内血肿,临床表现,以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为主。 其意识障碍过程受原发性脑损伤程度和血肿形成的速度影响,由凹陷骨折所致者,可能有中间清醒期。 CT检查:在脑挫裂伤灶附近或脑深部白质内见到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血肿影,同时可见血肿周围的低密度水肿区。,第五节 颅内血肿,第五

    30、节 颅内血肿,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定义: 指伤后首次CT检查时无血肿,而在以后的CT检查中发现了血肿,或在原无血肿的部位发现了新的血肿。,第五节 颅内血肿,四、开放性脑损伤,(一)非火器所致开放性脑损伤 (二)火器所致开放性脑损伤,第六节 开放性颅脑损伤,非火器所致开放性脑损伤,(1)依受伤原因可有冲击伤和对冲伤 (2)创伤局部的异物需彻底清除 (3)外伤性癫痫发生率高,第六节 开放性颅脑损伤,火器所致开放性脑损伤,除具有非火器所致开放性脑损伤的特点外,有弹片或弹头所形成的伤道。,第六节 开放性颅脑损伤,颅脑损伤的处理,(一)病情观察 1.意识 传统意识障碍分为意识清楚、模糊、浅昏迷、昏迷、

    31、深昏迷5个级别。 Glasgow昏迷评分法简单易行,以睁眼、语言和运动三个方面评分,三者积分表示意识障碍的程度,最高分为15分,表示意识清楚,8分以下为昏迷,最低分为3分。,病情观察,2.瞳孔 3.神经体征 4.生命体征 5.其他,(二)特殊监测,CT检查:动态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迟发性血肿,观察血肿的变化,有助于及时制定诊治方案,判断疗效。 2. 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5.3kPa(530mmH2O)提示预后极差 3. 诱发电位,(三)脑损伤的分级,1. 按伤情分级: (1)轻型(级)单纯脑震荡,有或无颅骨骨折,昏迷20分钟; (2)中型(级)轻度脑挫裂伤或颅内小血肿,有或无颅骨骨折,蛛网膜

    32、下腔出血,无脑受压,昏迷6小时,有轻度的生命体征改变; (3)重型(级)广泛性颅骨骨折,广泛性脑挫裂伤,脑干损伤,颅内血肿,昏迷6小时,有明显的阳性体征。,2. Glasgow昏迷评分法,轻度: GCS 1315分 中度: GCS 912分 重度: GCS 38分,第三节 脑损伤,昏迷病人护理与治疗,1. 保持呼吸道通畅最为重要。 2. 头位与体位:头高15,定时翻身。 3. 营养:早期肠外营养,肠功能恢复肠内营养。 4. 尿潴留:保留导尿。 5. 促苏醒。,脑水肿治疗,脱水 2. 激素治疗 3. 过度换气 4. 其他 氧气治疗 亚低温治疗 巴比妥治疗,(七)手术治疗,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脑疝者、

    33、开放性颅脑损伤需急诊手术。 颅内血肿有以下情况考虑手术治疗: (1)意识障碍加深,病情渐恶化者; (2)颅内压2.7Kpa(270mmH2O) 并呈进行性升高; (3)幕上血肿40ml,幕下血肿10ml, 或CT示中线移位1cm者。,参考书目:,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江基尧:现代颅脑损伤学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颅内和椎管内肿瘤,(一)熟悉常见颅内和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 (二)了解常见颅内和椎管内肿瘤的治疗原则。,颅内肿瘤分类,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脑膜的肿瘤 神经鞘细胞肿瘤 垂体前叶肿瘤 先天性肿瘤 血管性肿瘤 转移性肿瘤 临近组织侵入到

    34、颅内的肿瘤,发病部位,发病部位,发病部位,发病部位,发病部位,发病部位,发病部位,发病部位,发病部位,发病部位,发病部位,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 颅内压增高三主征 视力减退、黑朦、复视、头晕、猝倒、淡漠、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脉搏徐缓、血压增高。,局灶性症状和体征,大脑半球肿瘤的临床表现:精神症状、癫痫发作、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失语、视野损害。 鞍区肿瘤的临床表现:视力和视野改变、视神经萎缩、内分泌紊乱。 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表现:脑积水、落日征、性早熟。 后颅窝肿瘤的临床表现:小脑半球肿瘤、小脑蚓部肿瘤、桥脑小脑角肿瘤。,不同类型肿瘤的特点,神经胶质瘤: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35、,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0%-50%。 星形细胞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 室管膜瘤 髓母细胞瘤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不同类型肿瘤的特点,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20%。 分布情况,肿瘤血供,切除情况。 垂体腺瘤:分类,各种类型的内分泌表现,治疗。 听神经瘤:临床特点 颅咽管瘤 血管网状细胞瘤,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CT、MRI、脑电诱发电位、PET 脓肿,结核瘤,寄生虫,血肿,脑血管病,良性颅内压增高。,椎管内肿瘤,分类 硬脊膜外 髓外硬脊膜下 髓内,椎管内肿瘤,临床表现: 刺激期 脊髓部分受压期:脊髓半切综合征 脊髓瘫痪期,节段性定位,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一)熟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病

    36、因和临床表现。 (二)熟悉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 (三)了解脑血管病变的处理原则。,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和椎管内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的统称。,SAH病因:,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 动脉硬化,脑底异常血管网症(烟雾病,moyamoya病),肿瘤卒中,SAH临床表现:,1.出血症状 2.脑神经损害 3.偏瘫 4.视力视野障碍 5.颅内杂音,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病因-动脉壁先天缺陷,动脉壁后天性退变 病理-缺乏中层平滑肌组织,弹性纤维断裂或消失。,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 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 局灶症状

    37、 Hunt分级,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性疾病: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性疾病: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性疾病: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性疾病:颅内动静脉畸形,临床表现: 出血 抽搐 头痛 神经功能缺损,颅内血管性疾病:颅内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性疾病:颅内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性疾病:颅内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性疾病:颅内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性疾病:颅内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性疾病:颅内动静脉畸形,The comparison between preradiosurgery and postrad

    38、iosurgery with gamma system of an AVM DSA image. A and B: the A-P DSA image and lateral DAS image of AVM after embolization, residue of magnitude AVM located in right thalamencephalon after embolization on A and B. C and D: the A-P DSA image and lateral DAS image of AVM 24months later after gamma system, AVM complete obliteration,颅内血管性疾病:颅内动静脉畸形,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医学精品课件:神经外科课件2016.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3913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