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微课教学设计.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狼牙山五壮士》微课教学设计.doc》由用户(最好的沉淀)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 壮士 教学 设计
- 资源描述:
-
1、狼牙山五壮士微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狼牙山五壮士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学情分析】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时间距离现在很久远,而现在的小学生出生在新时期,生活条件较好,他们很难想象到战争时代的苦难和当时危急的情况,很难理解壮士们的做法。虽然,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悟能力,但要完全透过文字感悟文本背后蕴含的情感还存在一定差异。所以要善于引导,通过课前相关资料的
2、搜集、故事背景的了解、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朗读的培养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敌人的仇恨。【教学目标】1会写寇、贯等14个生字,正确认读屹立、斩钉截铁、居高临下等词语。2通过概括小标题,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3通过朗读品评、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等细节描写,学习课文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并尝试运用这一方法。【教学重点】品评、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等细节描写,学习课文点面结合这两种群体人物描写方法,并尝试运用逐一描写方法。【教学难点】尝试运用逐一描写或点面结合的方法写生活中的一种场景,突出人物特点及人物形象。【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步计时:
3、14分半钟)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释题(出示课题)1.情景设置,引入课题师述:1937年,日本侵略者为了占领中国,全面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实行了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播放视频“日军大扫荡”前46秒)师:在这次战斗中涌现出了五位可歌可泣的英雄,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狼牙山五壮士。2.读题,关注“壮士”师: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呢?(标注:地点,主要人物)师: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主要人物。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壮士呢?(为正义的事业敢于牺牲的人。)师:这五位壮士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吗
4、?让我们响亮地读出他们的名字吧。(出示图文) 马宝玉 葛振林 宋学义 胡德林 胡福才 二、检查预习,认读字词(一)字词部分过渡:相信走进课文,我们对五壮士一定会有更深刻的认识。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字词你能读准吗?我们一起读一读。1识记字词(出示词语,标注部分拼音)日寇 手榴弹 崎岖 抡起 坠落 雹子 吼声 斩断 眺望 晋察冀 绷得紧紧的 仇恨 悬崖绝壁 热血沸腾 师:(1)“雹”读第二声,“绷”读第三声,“热血沸腾”的 “血” xu是多音字,这些读音你注意到了吗? (2)书写时,还要特别注意这两个字 (出示“寇”、“贯” )师:“寇” 字下面的元字包含的小部件上边是短横,下边是“又”
5、。 “贯” 字上边的部件里边是一竖,一起来看看它的写法。(演示书写笔顺) 2.认读四字词语 师:文中还有很多地方运用了一些四字词语。 第一组:大举进犯、粉身碎骨、叽里呱啦、纷纷滚落、坠落山涧 第二组:全神贯注、昂首挺胸、居高临下、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师:请仔细看看这两组词语,描写的对象有什么不同吗?是的,第一组是描写敌人的,第二组是描写五壮士的,两组词语形成鲜明的对比,都含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我们一起读一读。【生读】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过渡:课文围绕着狼牙山五壮士都写了哪些内容呢?(出示课后习题)1.提炼小标题(出示课后第一题)接受任务( )( )( )跳下悬崖课后第一道思
6、考题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方向,课文分成五个部分,思考题中用“接受任务”概括了故事的开端。(出示第自然段,标记句子和词语)“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接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在第自然段中可以找到这样一个关键句,这句话中可以圈出一个关键词语“任务”。我们知道七连决定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六班,“接受任务”也正是这一部分内容小标题。小结与过渡: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概括文章其他部分的内容。【同学们可以按下暂停键,先尝试着自己标一标,写一写。】2.方法运用师:我们来听一听同学们的发言。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
7、了狼牙山。”(出示第自然段,标记句子,圈出“痛击”“敌人”)生1:我认为第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一句话,我圈出了“痛击”、“敌人”,五位战士利用险要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所以,我拟的小标题是“痛击敌人”。 “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出示第自然段,标记句子,圈“引上绝路”)生2:第自然段,我找到的关键词语是“引上绝路”,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时,在五位战士的面前有两条路,班长带着战士们向棋盘陀走去,是要将敌人“引上绝路”。 “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出示第自然段,标记句子,圈出“封顶”“射击”“用石头砸”)生3:我发现自然段写
8、的内容是一样的,写了五位壮士在狼牙山峰顶与敌人作战的情形,我找到了关键词“封顶”、“射击”,可是在这部分内容中还写到了战士们用石头砸敌人,那么用峰顶射击来概括不够准确,我认为可以换成“峰顶杀敌”或者“峰顶歼敌”。 师:这几位同学都很会读书,说得有理有据,最后一位同学还通过联系下文,将关键词进行了调整,使我们的小标题更贴近主要内容了,很善于思考。“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出示到自然段,标记句子,圈“悬崖”“往下跳”)师:文章的到自然段所写的内容也是一致的,宁死不屈的五壮士跳下了悬崖,我们可以提炼出小标题“跳下悬崖”,这也是故事的结尾。3.总结写作顺序:(出示课后完整的课文小标题或
9、思维导图)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小标题,想一想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是的,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出示文字: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4.借助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师:下面请同学们借助小标题,把这些内容连在一起,试着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 容。注意在借助小标题概括时,我们并不是把它们进行简单地串联,而是需要补充一些必要的语句,加入一些连接词,这样就更加通顺连贯了。我们来听一听这位同学是怎么概括的。生: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为了拖住敌人,五位战士利用狼牙山险要的地形,痛击敌人,当完成掩护任务准备转移时,他们并没有选择通
10、往主力方向的路,而是把敌人引上了绝路,在狼牙山峰顶歼敌,最后跳下了悬崖。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五壮士”的壮举质疑:同学们,在预习课文时,你们有什么不明白,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吗?可能有同学产生了这些疑问【师读问题】(出示疑问)为什么文章前三个自然段的称呼是“战士”,后面是“壮士”呢? 为什么文中在第和自然段两次提到了“任务胜利完成”?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相信会得到一一的解答。(一) 自读自悟1. 他们接受了任务,就意味着要面对那一次次扑上来的敌人,这将是一场生死的决战,接下来的哪个部分深深震撼了你?为什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其中一个内容读一读,想一想。(出示问题)【同学们可以
11、按下暂停键,带着问题读一读。】问题:文中哪个部分的内容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其中一个内容读一读,想一想。(二)交流体会 我们请同学来分享一下读书的体会。生1:我关注到了“引上绝路”这部分内容,五位壮士已经完成了任务,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部队主力,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绝路,所以文中的称呼也由“战士”转变成了“壮士”,这是多么令人敬佩呀。生2:我发现自然段都是写五位战士奋勇杀敌的内容,他们会利用险要的地形打击敌人,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子弹都打完了,他们就用石头砸,不顾劳累,不顾伤痛,与敌人血战到底,让我十分感动。生3:我读了五位壮士“跳下悬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