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第3、4单元+期末共3套测试卷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4387258
  • 上传时间:2022-12-04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1.3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第3、4单元+期末共3套测试卷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年级 上册 历史 期末 复习 单元 测试 汇编 Word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历史_初中
    资源描述:

    1、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第3、4单元+期末共3套测试卷汇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图的汉代砖文内容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C.法律严酷,覆盖全国 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C.修筑长城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3.秦时,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

    2、皇,百官甚畏之”,被称为“风霜之吏”。此官吏的职位应是( )A.御史大夫 B.丞相 C.军机大臣 D.太尉4.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先后设立了40多个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进行管辖。该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C.解除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D.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5.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面一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 A.加强文化控制 B.巩固国家统一C.加强思想控制 D.加强经济管理6.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 ) 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B.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C.提高了

    3、军队战斗能力 D.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7.“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当时,“统治者”是向谁投降(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8.毛泽东在后汉书光武帝纪批注中称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该皇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n)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监督官吏,惩处贪官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9.下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治局面,对这一局面的理解准确

    4、的是( )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宦官专权朝政腐朽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母后主政皇帝无权10.汉朝时期,西北地区的戍边战士除了守卫烽火台外,还要经常维护烽火台的军用设施和后勤设施。这主要是为了( )A.征收赋税 B.抗击洪水 C.防御匈奴 D.抵御风沙11.西晋古今注音乐篇记载:“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长安),惟得摩诃兜勒(马其顿)一曲。”据此可知( )A.张骞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B.汉朝以武力加强对西域的控制C.中国与马其顿的交流始于西晋D.文明互鉴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12.在今山东、山西、江苏、四川等地发掘的汉墓中,西域骆驼的形象在画像石、画像砖、壁画、

    5、摇钱树、铜镜、铜器装饰上随处可见。这反映出当时内地与西域( ).A.商品买卖发达 B.文化交融密切C.人员往来频繁 D.丧葬文化相同13.下面图片反映的是我国汉朝某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这一生产活动( ) A.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开发 B.促进了汉朝南方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贸易往来 D.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14.华佗曾对学生说:“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华佗意在告诫学生( )A.运动利健康 B.麻沸散有害 C.针灸可治病 D.疲劳可致病15.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

    6、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A.侧重史书记载 B.注重史学文学价值C.注重史料考证 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16题16分,第17题20分,第18题19分,共55分)16.(16分)秦汉时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现大一统的时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汉字是中华各民族各地区共同使用的交流工具。汉字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对几千年的中国政治等方面的贡献值得引起高度关注如果没有一种通行的文字,中央政令不能通行全国,中国将分成多个国家我国是多民族统一的大国我们这个综合国力来自多民族

    7、的统一大国,汉字是不可缺少的联系纽带。任继愈汉字为中华民族立了大功(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秦统一全国后,秦朝“通行的文字”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分析文字统一的作用。(4分)材料二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两千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2)根据材料二,概述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三汉高祖刘邦发布诏令:减轻田租,十五税一(即国家征收土地产量的十五分之一作为田税);释放奴隶:士兵复员,按功劳授予田宅(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高祖主张实行怎样的治国政策。(4分)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

    8、,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国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广大公民才会“有耻且格”,社会才能稳定、有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4)根据材料四指出,现代社会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6分)17.(20分)两汉初年,经过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分别出现了“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治世局面,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都城)鄙(边远地方)廪(粮仓)庾(露天谷仓)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

    9、子)朽而不可校。太仓(京师的大粮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史记平准书(1)据材料一,概括“文景之治”治世局面的具体表现。(4分)材料二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汉景帝(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景之治”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6分)材料三 豁达宽容,成就了,中兴伟绩。能文武,刚柔相济,奇兵突击。勇猛多谋成大事,推心置腹添鹏翼。得民心,跃马扫群雄,无人敌。释刑婢,均税率。勤政事,崇儒德。赞修文偃武,与民生息。宽厚爱民民众拥,秀才治国江山碧。有志者,万事竟成真。乾坤赤。满江红光武

    10、帝刘秀(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光武帝能够取得“中兴伟绩”的原因。(6分)(4)“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治世局面的产生对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何重要启示?(4分)18.(19分)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他开创了汉朝大一统的盛世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图示中的历史 (1)这两幅图体现了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种什么政策?有何作用?(4分)史料中的历史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班固汉书(2)这段史料记载了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深远的影响?(4分)钱币中的历史 (3)上面图片所示是汉武帝时期所铸的什么钱币?除此之外,汉武帝在经济方面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11、?有何作用?(5分)评价中的历史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如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4)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得西汉王朝出现了怎样的局面?结合材料表述,用一句话来评价汉武帝。(6分) 参考答案1-5 BDADB 6-10DCDCC 11-15 ABDAC16.(1)“通行的文字”:小篆。 作用:如果没有一种通行的文字,中央政令不能通行全国,中国将分成多个国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根本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3)治国政策:休养生息。(4)方略: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怎样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7.(1)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

    12、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2)原因:汉文帝和汉景帝提倡以农为本,注重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3)原因:豁达宽容、释放刑婢、平均税率、勤于政事、崇尚儒德、修文偃武、与民生息、赢得民心等。(4)启示:要适时调整政策;善于用人要关注“三农”问题,减轻农民负担;等等。(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18.(1)政策:实施了“推恩令”。作用:使诸侯国数目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2)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影响: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推崇。(3)钱币:五铢钱。措施:在全国

    13、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4) 局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评价:我国古代封建地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言之有理即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卷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暗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战事连绵不断,胡人袭扰,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段“长期

    14、动乱时代”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2.据方舆胜览)记载,211年,刘备和刘璋相聚富乐山,看见绵州繁荣景象,刘备高兴地说道:“富哉!今日之乐乎!”绵阳富乐山因此得名。据此可知( )A.当时的四川社会稳定 B.相聚发生在东汉末年C.绵阳的经济领先全国 D.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3.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A.曹操建立魏国 B.孙权派卫温到夷洲C.诸葛亮发明翻车 D.司马懿灭昊统一全国4.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这种现象说明( )

    15、A.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 B.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C.地区文化交流基本中断 D.政权分立影响经济发展5.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吩附在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需要其他陪葬物。这表明诸葛亮( )A.赏罚分明,突出法制 B.为国捐躯,忠心耿耿C.生活腐化,挥霍一空 D.为官清廉,严于律己6.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下列对西晋短期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 B.晋惠帝昏庸无能C.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7.从史记记载的“楚越

    16、之地,地广人希(稀)”到宋书记载的“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中,与北方有关的是( )A.安定的社会环境 B.优越的气候条件C.有效的经济措施 D.大量南迁的劳动力8.南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客观上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B.南朝四个王朝都在建康定都C.镇守地方的贵族势力很大 D.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9.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下面示意图反映出的阶段特征是( ) A.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 C.繁荣开放 D.国家统一10.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

    17、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人口增多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D.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11.“现在四方基本平安,只剩下南方的东晋还在抗拒王命。我要亲自统率大军出征,一举荡平江南地区。以我百万大军,把马鞭扔在长江中,就可以阻断长江水流,征服东晋如同疾风扫秋叶一样。”材料中的“四方基本平安”指的是( )A.司马炎建立西晋 B.西晋灭吴统一全国C.前秦基本统一北方 D.北魏统一黄河流域12.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

    18、出( )大同云冈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A.书画艺术成熟 B.北方民族交融C.江南经济开发 D.南北政权对峙13.贾思勰是我国著名的蔬菜之乡山东寿光人,他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下列各项不属于齐民要术内容的是( )A.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B.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C.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 D.描绘祖国山川的秀美14.中国的汉字构型独特,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富于个性化的书法艺术创造了条件。根据下面图片提示的相关信息可知,书法成为一门艺术的原因有( ) 汉字的演变与成熟 历代统治者的推崇

    19、 造纸术的发明 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A. B. C. D.15.有些电视剧由于编剧的不严谨有时会出现与事实不符的“穿帮”镜头。下列属于某剧组拍摄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穿帮”镜头的( )曹丕在大臣陪同下参观龙门石窟华佗在给受伤的战士动手术诸葛亮在帐中独自欣赏女史箴图 周瑜用毛笔在纸上给孙权写信A. B. C. 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19分,第18题16分,共55分)16.(20分)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中国从分裂逐步走向局部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

    20、,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1)曹操这首诗描绘了东汉末年的什么社会现象?(3分)材料二 三分天下有其一,关东义士首起兵。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豪气万古观沧海,漫漫长路短歌行。千秋霸业传百世,唯有英雄堪比君。七律赞曹公孟德(2)材料二中的“傲军”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曹操如何完成北方统一。(4分)材料三 曹操统一北方后,挟胜利之余威,准备一鼓作气下江南,消灭南方的孙权和刘备,完成“统一天下”之梦,殊不知天时不到、地利没有、人也不和,最终“烈火张天照云海”“赤壁楼船扫地空”。战后,曹操看看手下的残兵败将,也只能望“

    21、南”兴叹,南方的孙刘两家趁此机会扩大地盘、称王称帝,至此天下三分矣。笑谈三国(3)材料三主要“笑谈”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与“天下三分”之间有什么联系?结合材料中的“天时不到、地利没有”分析曹操“赤壁楼船扫地空”的原因。(9分)材料四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4)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三国鼎立所产生的重大影响。(4分)17.(19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

    22、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抹亮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一 秦晋淝水之战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图二(1)图一所示战役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一战役的最终结局对江南地区的发展有何影响?(3分)(2)图二中的北方人民迁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原因是什么?这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有什么深远历史影响?(6分)材料二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三 (

    23、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3)对比材料二、三,南朝时的江南与西汉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6分)(4)上述材料所示史实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借鉴意义?(4分)18.(16分)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雄关漫道材料一 孝文帝决心迁都,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

    24、。493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文武官员和20万大军南下。到A城时,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不愿意继续前进了,孝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行人员没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1)材料一中的“A城”是哪里?孝文帝为什么要精心策划这一迁都的“计谋”?(4分)革故鼎新材料二 (2)材料二所示的是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两项措施?(4分)论从史出材料三 (孝文帝政革后)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概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25、”(3)根据材料三,说一说这次改革取得了什么效果。(4分)(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孝文帝改革带给我们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4分) 参考答案1-5 BBBDD 6-10 CDDBD 11-15 CBDBD16.(1)社会现象: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2)“傲军”:袁绍军队。如何完成:实行屯田;取得官渡之战胜利。 (3)战役:赤壁之战。联系: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原因:“天时不到”,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尚未成熟。“地利没有”,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4)影响:为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交融。17.(1)影响:为

    26、江南地区的开发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环境。(2)原因:北方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且地广人稀。影响:为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3)不同:南朝时的江南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而西汉时的江南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原因: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4)借鉴意义:发展经济必须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发展经济要重视先进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要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作用。18.(1)“A城”:洛阳。原因:巧妙地冲破阻力,最终实现迁都大计。(2)措施:改汉姓:学汉语。(3)效果: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中原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兴盛,传统的汉文化在北

    27、方得到大发展。(意思相近即可)(4)启示:改革需要魄力、能力与坚韧不拔的毅力;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遇到阻碍时,我们可以采用些策略达到自己的目的;顺应历史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步;等等。(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发现了距今约7020万年的直立人遗址,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原始人遗址,它是指()A元谋人遗址B蓝田人遗址C北京人遗址D良渚遗址2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就已经形成了“南稻北粟”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

    28、我国最早培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A丁村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3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A盘古和女娲B黄帝和蚩尤C炎帝和蚩尤D炎帝和黄帝4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ABCD5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关于文字的系列资料,由此得出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A甲骨文B金文C大篆D小篆6下列农具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A石器B骨耜C青铜农具D铁农具7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首先称霸的霸主是()A齐桓公B秦穆公C楚庄王D越王勾践8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29、中,成语是汉语中的璀璨明珠。下列成语典故出自春秋时期的是()A退避三舍B纸上谈兵C完璧归赵D百发百中9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让秦人“勇于公战”的原因是()A鼓励耕织B奖励军功C确立县制D严明法度10名胜古迹满载历史,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得益于下列哪一名胜古迹()A芍陂B郑国渠C都江堰D灵渠11如图的作者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此作者是()A孟子B墨子C庄子D韩非子12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自秦朝以来逐渐发展和完善。开创我国历代地方行政基本模式的制度是()A丞相制B郡县制C

    30、刺史制D州县制13秦王朝统一天下后,“不亲其民,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此次起义是()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黄巢起义D李自成起义14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A郡县制B统一铸币C北击匈奴D休养生息15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条横跨东西的国际商业贸易之路,该路的起点是()A长安B建康C咸阳D洛阳16西汉时期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设置了西域都护,该机构设置于()A公元前119年B公元前60年C公元60年D公元119年17美国时代周刊曾评选出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

    31、者,蔡伦排名第四。他的主要成就是()A改进造纸术B发明火药C改进印刷术D发明指南针18六盘水市某学校阅览室组织“精读一本书”的活动。为感悟秦汉历史,可组织学生阅读()A春秋B诗经C战国策D史记19据三国志记载,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夷洲是指今天的()A新疆B台湾C海南D西藏20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A涿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小题20分,第22题20分,共40分)21(20分)坚持和完善制度建设,构建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我国历朝历代都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周

    32、在全国的局势基本稳定下来后,就把巩固政权,尤其是对广大东方地区的军事占领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中,大封诸侯尤为重要,周大封同姓、异姓以及古帝王之后于新占领的东方,“以藩屏周”。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为了防止再次分裂,巩固广袤的统一帝国,秦始皇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并以古今第一帝的身份将自己凌驾于政府之上。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材料三:(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司马迁:史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33、所学知识,西周初年“大封诸侯”指什么制度?该制度的推行有何作用?(2)材料二中的“中央管理体系”指什么制度?秦始皇为巩固“广袤的统一帝国”,在思想文化、经济、军事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3)材料三中“上从其计”的“上”指哪位帝王?他为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措施有哪些?(任举两例)22(20分)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西晋灭亡后)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资治通鉴注释差安:相对安定。材料三:(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

    34、卷七高祖纪材料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内在动力。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国家兴旺发达,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民日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图中A、B处分别指哪两个朝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呈现出怎样的时代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晋后期人口南迁的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材料三所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请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意义。三、综合问答题(本

    35、大题共1小题;第23小题20分,共20分)23(20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历史积淀与思想升华,是中华文明延续传承的“基因密码”,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卓然屹立的精神命脉。某中学历史社团开展了一次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一:请利用社团为本次活动准备的资料,介绍如图两位历史人物的主要思想。活动二:我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光辉灿烂,源远流长。社团准备举办一场以“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名人”为主题的沙龙,主推张仲景、贾思勰、王羲之、顾恺之四位历史名人,请你帮社团列出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品。活

    36、动三:通过社团活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C。2 C。3 D。4 B。5 A。6 D。7A。8 A。9 B。10 C。11D。12 B。13 A。14D。15 A。16 B。17 A。18 D。19 B。20 C。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小题20分,第22题20分,共40分)21 (1)分封制。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思想上焚书坑儒;文化上统一文字;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军事上修筑长城,抵御匈奴。(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7、。盐铁专卖。北击匈奴等。22 (1)A:秦朝;B:西晋;政权分立。(2)躲避战乱(躲避战祸);输送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3)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学汉话的措施;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国家兴旺发达,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23小题20分,共20分)23活动一: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活动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贾思勰齐民要术;王羲之兰亭集序;顾恺之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等。活动三:中国具有5000年的悠久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我们在生活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基所在。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第 33 页 共 3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第3、4单元+期末共3套测试卷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387258.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