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21-2022八年级初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答案.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上海市杨浦区2021-2022八年级初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答案.pdf》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杨浦区 2021 2022 年级 初二 上学 语文 期中 试卷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 20212021-20222022 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一、文言文。(2828 分)分)1.默写。(1)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_,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3)柴门何萧条,_。(曹植梁甫行)(4)_,猿鸟乱鸣。(陶弘景答谢中书书)(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借江水的依依不舍来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2.诗词鉴赏。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历历”的意思是_(
2、2)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仙人驾鹤而去的传说入笔,营造了神秘、优美而空灵的意境。B.诗歌从“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多个角度描绘了登黄鹤楼所见的景色。C.颈联“萋萋”句实写眼前之景物。描绘了一个凄切、伤感画面。D.诗歌描写了登临黄鹤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漂泊的伤感与乡愁。3.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问题。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的【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
3、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三姑:地名。幔亭峰:山峰名。(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沿溯阻绝 溯:_ 属引凄异 引:_ 不及返顾 顾:_ 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即:_(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3)根据文意,在文末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句,使文意通顺。【甲】【乙】两文都写“山水之景”,【甲】文主要以写_为主要特色,选文按照_顺序来写的。【乙】
4、文先写_,后写_,选文按照_顺序来写的。两文都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二、现代文。(二、现代文。(2828 分)分)4.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回忆我的母亲(节选)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1895)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
5、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
6、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从宣统元年(1909)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1919)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
7、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
8、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_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_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_的财产。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
9、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 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愿母亲在地下安息!(1)下列合适的词语填入选文横线的一项是()A 强壮 勉励 贵重 B.强健 鼓励 宝贵 C.健康 激励 珍贵(2)阅读选文第自然段,根据下列表格内容完成填空 母亲经历的事情 母亲的品质 母亲遭遇退佃、搬家、天灾 坚强不屈、爱憎分明 _ 远见卓识 母亲给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的作者许多慰勉 _ 母亲因为劳动惯了,即使作者把她接出来,还是选择回家继续劳动 热爱劳动 (3)下列加点的词语能换成
10、括号中的词语吗?为什么?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还)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4)“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对文章主题有什么作用?5.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后生可畏 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 xng忪地,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的翻着。我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其实我们啥事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天天待着呢。”“哦
11、,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我随口应和道。.。“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着头。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也是经常应景似得挺朋克,一会夹克上带钉,一会头发颜色又变了。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那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问道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他爹差点没气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一年以后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
12、信律师的微信。“还记得那个玩摇滚乐的男孩吗?他又回来了!这次主动来求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之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头条新闻。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他们去争取权利。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
13、,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的索赔事务。这条很小的信息,却因为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而让我震惊。我立刻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确认道:“没错,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还真不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老李继续说道。“那地方就在茫崖。听常远的爸说,常远在那生活的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我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电话那头老李肯定地重复道:“后生可畏!”(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4、1)根据汉语拼音写汉字。xng 忪 _ (2)文中写到常远的哪些经历?请按顺序补充完整。_被迫备考律师_帮助穷人打官司(3)简析第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小说主人公是常远,作者却以大部分内容写“我”和老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下列对小说内容和主旨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常远他爸让他到律师事务所来见习,是想让他当一名律师。可他却想当一个摇滚乐手,可见他个性张扬,父子关系紧张。B.听到常远跑了的消息,我又惊讶又好笑,并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看出我对常远这一代人很不满意,甚至有一点鄙视。C.小说通过我和李信的四个阶段对话,先抑后扬,赞美以常远为代表的新青年形象。他们务实。有社会责任感,
15、对弱者悲悯情怀。D.常远跑到青海茫崖的矿区演出。是为了接触中国最底层的民众,了解中国最基层的现实。这次经历使他逐渐地成熟起来。三、名著阅读。(三、名著阅读。(4 4 分)分)6.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以及许多共产党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_和_两位革命领袖是他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四、作文。(四、作文。(4040 分)分)7.以这,让我感动为题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记叙文。
16、要求:文体规范,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文中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或虚拟名称代替。20212021-20222022 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一、文言文。(2828 分)分)1.默写。(1)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_,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3)柴门何萧条,_。(曹植梁甫行)(4)_,猿鸟乱鸣。(陶弘景答谢中书书)(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借江水的依依不舍来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答案】.谁家新燕啄春泥 .急湍甚箭 .狐兔翔我宇 .晓雾将歇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解析】
17、【详解】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燕、啄、湍、箭、歇”等字的书写。2.诗词鉴赏。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历历”的意思是_(2)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仙人驾鹤而去的传说入笔,营造了神秘、优美而空灵的意境。B.诗歌从“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多个角度描绘了登黄鹤楼所见的景色。C.颈联“萋萋”句实写眼前之景物。描绘了一个凄切、伤感的画面。
18、D.诗歌描写了登临黄鹤楼远眺所见所思,抒发了漂泊的伤感与乡愁。【答案】(1)清楚可数 (2)C 的 【解析】【小问 1 详解】本题考查诗文中词语的理解。“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思是: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数,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历历”的意思是:清楚可数。【小问 2 详解】C.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诗人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描绘了一个凄切、伤感的画面”表述有误;故选 C。3.阅读下面诗文,完成问题。【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
19、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三姑:地名。幔亭峰:山峰名。(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沿溯阻绝 溯:_ 属引凄异 引:_ 不及返顾 顾:_ 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即:_(2)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3)根据文意,在文末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句,使文意通顺。【甲】【乙】两文都写“山水之景”,【甲】文主要以写_为主要特色,选文按照_顺序来写的。【乙】文先写_,后写_,选文按照_顺序来写的。两文都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答案】(1).逆流而上 .延长 .回头看 .就是 (2)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倾泻。(3).水 .时间 .水 .山 .空间 .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赞美【解析】【小问 1 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
21、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溯:逆流而上;(2)句意: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引:延长,连接;(3)句意:来不及返回光顾。顾:回头看;(4)句意: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即:就是。【小问 2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虽:即使;奔:飞奔的马;不以疾:没有这么快。(2)许:表约数,多;汩然:汩汩地流水的样子。【小
22、问 3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甲文“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夏天的时候,水势浩大,奔腾不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展现春天、冬天的水之清;可见甲文主要以写“水”为主要特色;先写“夏水襄陵”时的水,再写“春冬之时”的水,是按照时间顺序行文的。乙文“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泉从壁半突出”等语句可知,本文先从写“水”开始,继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等语的 句写走山路的过程,后写“山”;按照空间顺序介绍换骨岩、幔亭峰等的位置,两文均寓情于景,通过展现自然景致的美好,表达作者对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赞美。【
23、点睛】【甲】参考译文: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乙】参考译文:登山有一里多路,就见飞流汨汩地往下倾泻。俯身鸟瞰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清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然而业已登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光顾,于
24、是从三姑峰又再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又登上另外一悬岩。悬岩不很深邃,环绕着山巅有如叠嶂。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二、现代文。(二、现代文。(2828 分)分)4.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回忆我的母亲(节选)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
25、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1895)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