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变函数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复变函数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函数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复变函数积分变换)12020/12/27序言序言 复变函数研究的对象:复变函数研究的对象:自变量为复数的函数(在高等数学中,自变量为复数的函数(在高等数学中,我们研究的是自变量和因变量均为实数的我们研究的是自变量和因变量均为实数的函数,因而也称之为实变函数)。函数,因而也称之为实变函数)。22020/12/27 复数的引入及其发展过程:复数的引入及其发展过程:在在16世纪中叶,意大利人世纪中叶,意大利人Cardan在解在解代数方程时,首先产生了负数开平方的思代数方程时,首先产生了负数开平方的思想想。例如,解简单的方程。例如,解简单的方程 x2+1=0 时就
2、会时就会1开平方的问题。开平方的问题。为了使负数开平方有意义,也就是要为了使负数开平方有意义,也就是要使上述方程有解,我们需要再一次扩大数使上述方程有解,我们需要再一次扩大数系,于是就引进了虚数,使实数域扩大到系,于是就引进了虚数,使实数域扩大到复数域。复数域。32020/12/27 然而,一开始人们对复数的认识仅仅然而,一开始人们对复数的认识仅仅在于一种形式上的表示,对复数的概念及在于一种形式上的表示,对复数的概念及性质了解的不清楚,用它们进行计算时就性质了解的不清楚,用它们进行计算时就有一些矛盾的结果产生。例如:有一些矛盾的结果产生。例如:在莱布尼在莱布尼慈和贝努里的工作中就有因为轻易引进
3、复慈和贝努里的工作中就有因为轻易引进复对数而产生的悖论:对数而产生的悖论:42020/12/27 xdxxx0211arctanxdxxixii01121)(12121210lnlnlnixixiixixiixxixiiln21 这样取这样取X=1,得,得112114iiilnarctan21141)ln(iii12124122iiiiiln0181lni矛盾!矛盾!52020/12/27因为上述一些问题,复数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因为上述一些问题,复数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人们视为不可接受的时间内被人们视为不可接受的虚数。虚数。直到十七、直到十七、十八世纪,有两个主要原因促使了这种状况的十八
4、世纪,有两个主要原因促使了这种状况的改变:改变:关于复数理论最系统的叙述,是由瑞士数学关于复数理论最系统的叙述,是由瑞士数学家家Euler(欧拉)作出的。他在(欧拉)作出的。他在1777年系统地建年系统地建立了复数理论,发现了复指数函数和三角函数间立了复数理论,发现了复指数函数和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创立了复变函数论的一些基本定理,用的关系,创立了复变函数论的一些基本定理,用符号符号“”i作为虚数单位,也是他首创的。作为虚数单位,也是他首创的。1 微积分的发展;微积分的发展;2 复数与平面向量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复数与平面向量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62020/12/27 复变函数理论的重要意义复
5、变函数理论的重要意义 十九世纪,复变函数的理论经过法国数学十九世纪,复变函数的理论经过法国数学家家Cauchy、德国数学家、德国数学家 Rieman 和和Weierstrass的巨大努力,已经形成了非常系的巨大努力,已经形成了非常系统的理论,并且深刻地渗入到数学学科的许多统的理论,并且深刻地渗入到数学学科的许多分支,例如,著名的分支,例如,著名的代数学基本定理:代数学基本定理:101100 (0)nnnnaxaxa x aa(其中系数都是复数),在复数域内恒有(其中系数都是复数),在复数域内恒有n个解。个解。用复变函数理论来证明是非常简洁的。用复变函数理论来证明是非常简洁的。一元一元n次方程次
6、方程72020/12/27 现在,复变函数理论及方法在数学及现在,复变函数理论及方法在数学及工程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复工程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复变函数理论最先得到成功应用的变函数理论最先得到成功应用的流体力学、流体力学、电磁学、平面弹性力学电磁学、平面弹性力学这三个领域中,复这三个领域中,复变函数方法已经发展成为解决有关问题的变函数方法已经发展成为解决有关问题的几种经典方法之一。几种经典方法之一。82020/12/271.复数的概念复数的概念 1 复数及其代数运算第一章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复数与复变函数iyxz其中其中 为虚数单位,满足为虚数单位,满足 0 x若若,则称则
7、称 为纯虚数。为纯虚数。ziy注:)两个复数相等,是指二者实部、虚部分别相等;注:)两个复数相等,是指二者实部、虚部分别相等;)两个复数之间无法比较大小,除非都是实数。)两个复数之间无法比较大小,除非都是实数。i21i 记号:记号:ImyzRe ,xz称复数称复数xiyzxiy记为记为为复数为复数的共轭复数的共轭复数,zxiy92020/12/272.复数的代数运算复数的代数运算2120 ()zzzz 111222,zxiyzxiy记:记:则定义运算如下则定义运算如下:加、减:加、减:)()(212121yyixxzz乘乘 法:法:)()(1221212121yxyxiyyxxzz 注注:22
8、)(yxiyxiyxzz除除 法:法:1122222 (0)zz zzzz z运算:运算:12zzz 102020/12/27容易证明,复数的运算满足分配律、交换律、结合律。容易证明,复数的运算满足分配律、交换律、结合律。此外,共轭复数具有下列性质:此外,共轭复数具有下列性质:1)2121zzzz2)2121zzzz3)2121)(zzzz4)z+z2Re(),z-z2 Im()ziz12121212 z,z z z+z z=2Re(z z)设为两个任意复数,证明例例1112020/12/27112255,34,()().1212z=-i z=-+izzzzzz例例令令求求及及2 2.I Im
9、 m12557345:ziizi 解解122020/12/271.1.复平面复平面坐标(坐标(x,y)x,y)复数复数iyxz通过下列方式:通过下列方式:直角坐标平面中的点直角坐标平面中的点将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入到复数中来将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入到复数中来,此时此时x轴称为实轴,轴称为实轴,y轴称为虚轴,两轴所在的平面称为复平面。借助于复轴称为虚轴,两轴所在的平面称为复平面。借助于复平面,可以用几何语言和方法研究复变函数的问题,也平面,可以用几何语言和方法研究复变函数的问题,也为复变函数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为复变函数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1)复数的点表示复数的点表示(见图见图1)复数复数iyxz点
10、点 z(x,y)以后复数和点将不加区分以后复数和点将不加区分132020/12/27o.p(x,y)xyxyoiyxzr图图1 1图图2 22)复数的向量表示复数的向量表示(见图见图2)pzxiyop 22z op z=r=xy 复数 的模:向量的长度,记为z z op()复数 的辐角:实轴正向到非零复数 所对应的向量间的夹角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142020/12/27显然有显然有tan(A rg)yzx注注:1.任意非零复数有无穷多个辐角任意非零复数有无穷多个辐角,1Arg2zk2.当当z0时时,|z|=0,辐角规定为任意值辐角规定为任意值.把满足把满足 的幅角称为幅角主值的幅角称为幅角
11、主值.记记为为arg z,这样,我们有:,这样,我们有:argzArgarg2zzk辐角的主值:辐角的主值:Arg z=记为 152020/12/27argyzx与arctan关系如下arctan,0,0,02arg,0,02arctan,0,0arctan,0,0yxxxyzxyyxyxyxyx当时当时当时当时当时162020/12/27复数的向量表示的重要意义:复数的向量表示的重要意义:能够将代数问题化为几何问题,从而使问题变的直观。能够将代数问题化为几何问题,从而使问题变的直观。比如:复数的加、减运算化为向量的运算,而由平行四边比如:复数的加、减运算化为向量的运算,而由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12、法则,立即得到下面不等式:形、三角形法则,立即得到下面不等式:1z2z21zz12zz12121212,.zzzzzzzz还容易看出还容易看出,a r g z=-a r g zzz172020/12/273)复数的三角表示复数的三角表示xiyxzyrcossinxryr(cossin)zri根据根据可以得到可以得到上式称为复数的三角表示。上式称为复数的三角表示。4)复数的指数表示复数的指数表示利用欧拉公式:利用欧拉公式:sincosiei182020/12/27irez 可以得到复数的指数表示式可以得到复数的指数表示式注:复数的各种表达式可以互相转换,在讨论具注:复数的各种表达式可以互相转换,
13、在讨论具体问题时应灵活选用体问题时应灵活选用192020/12/272.复球面复球面zxyS .oN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建立复平面上的点与球面上的点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建立复平面上的点与球面上的点(除外)除外)之间的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之间的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即Pz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球面上的点来表示复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用球面上的点来表示复数。202020/12/27问题:球面上的北极如何与复平面内的点对应?问题:球面上的北极如何与复平面内的点对应?我们规定:我们规定:)复平面上有唯一的)复平面上有唯一的“无穷远点无穷远点”与球面上北极对应;与球面上北极对应;)复数中有一个唯一的)复数中有一个唯
14、一的“无穷大无穷大”与复平面上的无穷远与复平面上的无穷远点相对应,并把它记为点相对应,并把它记为。这样,球面上的每一个点,就有唯一一个复数与它对应,这这样,球面上的每一个点,就有唯一一个复数与它对应,这样的球面称为样的球面称为复球面复球面我们把包括无穷远点在内的复平面称为扩充复平面,不我们把包括无穷远点在内的复平面称为扩充复平面,不包括无穷远点在内的复平面称为有限复平面,或就称复包括无穷远点在内的复平面称为有限复平面,或就称复平面平面对于复数对于复数来说来说,实部、虚部与辐角的概念均无意义,其模实部、虚部与辐角的概念均无意义,其模规定为规定为,对于其它复数,对于其它复数 z,则有则有 z+21
15、2020/12/27 ()(0),0 (),(0,)0aaaaaaaaaaa 但可为注:如不声明,我们讨论的都是有限复平面注:如不声明,我们讨论的都是有限复平面关于关于的运算,规定如下:的运算,规定如下::,0,其它运算如我们不规定其意义。00仍然不确定。仍然不确定。222020/12/27例例3:下列方程各表示什么曲线?:下列方程各表示什么曲线?4)写出直线的复数形式方程写出直线的复数形式方程1)2 iz2)22zizi解:解:1),2)的关键是知道的关键是知道az 的几何意义是表示的几何意义是表示所以,所以,1)表示圆周,)表示圆周,2)表示直线。)表示直线。点点 到到 的距离。的距离。a
16、zizizi4)3()3(3)注:复数的各种注:复数的各种表达式可以互相表达式可以互相转换,在讨论具转换,在讨论具体问题时应灵活体问题时应灵活选用选用.232020/12/273 3)化为实方程,为此代入化为实方程,为此代入iyxz,得,得iiyyxixyiyixx43333化简,得化简,得462yx,表示一直线表示一直线4 4)关键:由)关键:由iyxziyxz,得得izzyzzx2,2,代入直线方程,代入直线方程0cbyax,得,得022abiabizzc因而可记为因而可记为0zz,其中,其中 为实数。为实数。242020/12/27411 ii例例 4 4.求求1,1iii 提提示示:2
17、2222.例例5 5证证明明:121212z+zz-zzz1(1);(2)(12)(23);1cossin(3).cossiniiiii例例6 6求求下下列列复复数数的的实实部部、虚虚部部和和共共轭轭复复数数.252020/12/27 3 复数的乘幂与方根运算复数的乘幂与方根运算1乘积与商:乘积与商:设有两个复数设有两个复数11112222(cossin),(cossin)zrizri121 2121212121 21212coscossinsin cossinsincos cos()sin()z zrriirri则则11112222111222112122(cossin)(cossin)(c
18、ossin)(cossin)cos()sin()zrizririirrir262020/12/27结论:结论:两个复数乘积的模等于各自模的乘积,两个复数乘积的模等于各自模的乘积,乘积的幅乘积的幅角等于各自幅角之和;角等于各自幅角之和;两个复数商的模等于各自模的商,两个复数商的模等于各自模的商,商的幅角等于商的幅角等于被除数与除数的幅角之差。被除数与除数的幅角之差。Arg(z1z2)=Argz1+Argz2,Arg(z1/z2)=Argz1-Argz2,121122,iizrezr e1212()()111 21 222,iizrz zrr eezr若记若记则有则有集合等式集合等式272020/
19、12/27xyO1z2z21zz2ArgzArgzArgz22ArgzArgz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乘法的几何解释乘法的几何解释(T)(F)282020/12/272.2.幂与根幂与根 个nnzzzz定义定义z的的n次幂次幂:定义定义z的负整数次幂的负整数次幂1nnzz则有则有)sin(cosninrznn 棣美弗公式:棣美弗公式:(cossin)(cossin)ninin定义定义z的的n次根:次根:若有若有 w n=z,则称则称w为为z的的n次根,记为次根,记为 如何求出如何求出z的的n次根?次根?nz292020/12/27)sin(cosiw)sin(cos)sin
20、(cosirzninwnn,;22,nnrrknkn比较,得比较,得由此得到方根公式由此得到方根公式22(cossin),(0,1,2,1)nnkkwzrinnkn令令则则注:注:1任一非零复数开任一非零复数开 n次方,有且仅有次方,有且仅有n个不同的根;个不同的根;2它们均匀分布在以原点为中心,它们均匀分布在以原点为中心,r1/n为半径的圆周上。为半径的圆周上。302020/12/27例题:例题:55)3sin3(cos2)31(ii2.2.1cossin22 cossin (k=0,1)22ikki)35sin35(cos25i,0,1iki k1.312020/12/27313 3.求求
21、).2,1,0(320sin320cos13 kkik 0sin0cos1:i 解解0121313=1,=-+,=-.2222wwi wi即即 3(1)1+;(2)-2+2.练练习习:求求下下列列根根式式的的值值.ii322020/12/274 4 复平面上的点集复平面上的点集 本节内容:介绍复平面上的几个常见概念与术语本节内容:介绍复平面上的几个常见概念与术语1.1.邻域邻域:平面上以:平面上以z z0 0为中心,半径为为中心,半径为的圆内所有点的的圆内所有点的 集合称为集合称为z z0 0的一个邻域的一个邻域,记为记为00U(z,)|z-zz2.2.内点内点:设:设G G为一平面点集,为一
22、平面点集,z0为为G G中一点,中一点,若存在若存在z0 的某个的某个 邻域,该邻域内的所有点都属于邻域,该邻域内的所有点都属于G G,则称,则称z0为为G G的一个的一个 内点。内点。去心邻域去心邻域:由不等式:由不等式 0|z-z0|所确定的点集。所确定的点集。注:注:离散的点集没有内点离散的点集没有内点000(,)=|0Uzz|z-z|0z 332020/12/27 4.连通集连通集:如果点集如果点集D中任何两点都可以用完全属于中任何两点都可以用完全属于D的一的一 条折线连接起来。条折线连接起来。3.开集开集:如果:如果G G内的每个点都是它的内点,那么称内的每个点都是它的内点,那么称G
23、 G为开集。为开集。5.区域区域:连通的开集称为区域。连通的开集称为区域。6.边界点与边界边界点与边界:设:设D为复平面内的一个区域,如果点为复平面内的一个区域,如果点p 不属于不属于D,但,但p的任意小的邻域内总包含有的任意小的邻域内总包含有D中的点,中的点,这样的点这样的点p称为称为D的边界点。的边界点。D的所有边界点组成的所有边界点组成D的的边界边界。区域的边界可能是。区域的边界可能是 有几条曲线和一些孤立的点组成有几条曲线和一些孤立的点组成。7.闭区域闭区域:区域区域D与它的边界一起构成闭区域或闭域,记与它的边界一起构成闭区域或闭域,记 作作 。D342020/12/278.有界域有界
24、域:如果区域:如果区域D可以包含在一个以原点为中心的圆可以包含在一个以原点为中心的圆 里面,则称里面,则称D为有界的。否则称为无界的。为有界的。否则称为无界的。有界性的数学描述有界性的数学描述:若存在正数若存在正数M,使区域使区域D的每个点的每个点z都都 满足满足|z|0,相应地总有相应地总有0存在,使得当存在,使得当0|z-z0|时,时,恒有恒有|f(z)-A|成立,则称成立,则称A为为f(z)当当z趋向于趋向于Z0时的极限。时的极限。记作:记作:0lim()zzfzA,或者0,()zzf zA当时。注注:从形式上来看,复变函数的极限定义与一元实函数:从形式上来看,复变函数的极限定义与一元实
25、函数是完全类似的,但实际上二者有很重要的区别。主要是是完全类似的,但实际上二者有很重要的区别。主要是因为在复平面上,变量因为在复平面上,变量z z趋于趋于z z0 0的方式有无穷多种,可以的方式有无穷多种,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既可以沿直线,也可以沿曲线。这一点从不同的方向,既可以沿直线,也可以沿曲线。这一点跟二元函数的极限又有相似之处。跟二元函数的极限又有相似之处。432020/12/27 z0z0i1i i1izwzykxxkxkwxkxk例如:考察函数,当时的极限。考虑变量 沿直线趋于 的情况,则与直线斜率有关,故此极限也不存在。所以,所以,如果仅凭某几个特殊方向,还不能判断极限如果仅凭某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