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传统中医技术操作及护理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378979
  • 上传时间:2022-12-04
  • 格式:PPT
  • 页数:56
  • 大小:177.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传统中医技术操作及护理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传统 中医 技术 操作 护理 课件
    资源描述:

    1、传统中医技术操作及护理传统中医技术操作及护理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朱玉先朱玉先 传统中医技术(疗法)在中医临床工作中占有重要传统中医技术(疗法)在中医临床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独特的操作方法和疗效。其包括针刺法,地位,具有独特的操作方法和疗效。其包括针刺法,艾灸法,拔罐法,推拿按摩法,刮痧法和中药外用艾灸法,拔罐法,推拿按摩法,刮痧法和中药外用法等。这些技术操作具有器械简单,易于掌握,操法等。这些技术操作具有器械简单,易于掌握,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泛,见效快,创伤小,安全等作方便,适应范围广泛,见效快,创伤小,安全等优点,随着护理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角色及职责优点,随着护理医学

    2、模式的转变,护士角色及职责范畴都发生了变化,康复,保健及疾病预防等已成范畴都发生了变化,康复,保健及疾病预防等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医传统疗法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医传统疗法必然成为中医护理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但是由于必然成为中医护理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但是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其方法主要用于急危症抢救和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其方法主要用于急危症抢救和康复保健等护理,除此之外均应在医嘱下进行操作。康复保健等护理,除此之外均应在医嘱下进行操作。耳穴埋籽法耳穴埋籽法 (一)(一)概念概念 耳穴埋籽是耳针的一种,是将王不留行耳穴埋籽是耳针的一种,是将王不留行籽贴附于耳廓的穴位

    3、及反应点,按压刺籽贴附于耳廓的穴位及反应点,按压刺激穴位,通过经络传导,具有行气止痛、激穴位,通过经络传导,具有行气止痛、宁心安神、调整机体平衡的作用,以达宁心安神、调整机体平衡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二)适应症:(二)适应症:各种疼痛性病证,如神经性、外伤性、手各种疼痛性病证,如神经性、外伤性、手术伤口的疼痛等;术伤口的疼痛等;各种炎症性疾病;各种炎症性疾病;功能紊乱性疾病,神经官能症;功能紊乱性疾病,神经官能症;过敏、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变态反应性疾病;一部分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辅助疗);一部分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辅助疗);一部分传染性疾病:菌痢、疟疾、扁平疣一

    4、部分传染性疾病:菌痢、疟疾、扁平疣(可以提高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可以提高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各种慢性病证(脾胃系统、血液系统、腰各种慢性病证(脾胃系统、血液系统、腰腿痛等)。腿痛等)。(三)禁忌症(三)禁忌症 耳廓有冻疮、炎症的部位,有习惯性耳廓有冻疮、炎症的部位,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流产史的孕妇禁用。(四)耳廓与经络脏腑的联系(四)耳廓与经络脏腑的联系 耳廓不单纯是一个听觉器官,它是人体整耳廓不单纯是一个听觉器官,它是人体整体的一部分。它与人体十二经络和内脏都体的一部分。它与人体十二经络和内脏都有密切的联系,分布在耳廓的穴位可以作有密切的联系,分布在耳廓的穴位可以作为针灸刺激点治

    5、疗各病证,当人体发生疾为针灸刺激点治疗各病证,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在耳廓相应的部位出现的阳性反应病时,在耳廓相应的部位出现的阳性反应点,如丘疹、压痛、脱屑、变色、水泡、点,如丘疹、压痛、脱屑、变色、水泡、变形、凹陷、电阻降低等,可以作为诊断变形、凹陷、电阻降低等,可以作为诊断的参考,也是针刺防治疾病的刺激点。的参考,也是针刺防治疾病的刺激点。(五)耳廓的表面解剖(五)耳廓的表面解剖 1.耳轮:是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位,其深入耳耳轮:是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位,其深入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叫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叫“耳轮脚耳轮脚”。2.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

    6、起部。其上方有两支分叉,向上的一支叫部。其上方有两支分叉,向上的一支叫“对耳对耳轮上脚轮上脚”,向下的一支叫,向下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对耳轮下脚”。3.三角窝:对耳轮上脚和下脚之间的三角凹窝。三角窝:对耳轮上脚和下脚之间的三角凹窝。4.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的凹沟,又称舟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的凹沟,又称舟状窝。状窝。5.耳屏:指耳廓前面瓣状突起部。耳屏:指耳廓前面瓣状突起部。6.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7.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8.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屏间切迹:耳屏与对

    7、耳屏之间的凹陷。9.屏轮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稍凹陷屏轮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稍凹陷处。处。10.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11.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12.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13.外耳道开口:在耳甲腔内的孔窍。外耳道开口:在耳甲腔内的孔窍。(六)耳穴在耳廓的分布规律(六)耳穴在耳廓的分布规律 一般来说,耳廓象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一般来说,耳廓象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朝下,臀部朝上。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或耳垂邻近;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

    8、耳耳垂或耳垂邻近;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的穴位在耳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环行排列。轮脚周围环行排列。(七)耳穴探查的方法耳穴探查的方法 观察法:拇食二指紧拉耳轮后上方,由内至上,观察法:拇食二指紧拉耳轮后上方,由内至上,分区观察,在病变相应区如有变形、变色、脱屑、分区观察,在病变相应区如有变形、变色、脱屑、结节、充血、凹陷、小水疱等,阳性反应点,这结节、充血、凹陷、小水疱等,阳性反应点,这些反应点一般有明显

    9、压痛。些反应点一般有明显压痛。按压法:诊断明确后,在病人耳廓病变的相应部按压法:诊断明确后,在病人耳廓病变的相应部位,用探棒用力均匀的探压寻找压痛点,当压到位,用探棒用力均匀的探压寻找压痛点,当压到敏感点时,病人会出现皱眉,呼痛等反应,压痛敏感点时,病人会出现皱眉,呼痛等反应,压痛最明显的一点为耳穴治疗点,如反复查找不到压最明显的一点为耳穴治疗点,如反复查找不到压痛点,可按穴位治疗。痛点,可按穴位治疗。电阻测定法:当有疾病时,患者相应耳穴的电阻电阻测定法:当有疾病时,患者相应耳穴的电阻下降,导电量增高,故又称下降,导电量增高,故又称“良导电良导电”。这种良。这种良导点就可作为耳针治疗的刺激点。

    10、导点就可作为耳针治疗的刺激点。(八)常用的穴位(八)常用的穴位交感(下脚端):对耳轮下脚端与耳轮内侧交界交感(下脚端):对耳轮下脚端与耳轮内侧交界处。处。主治:消化、循环系统功能失调,急惊风,主治:消化、循环系统功能失调,急惊风,哮喘、痛经等。哮喘、痛经等。神门:三角窝的外神门:三角窝的外1/3处,对耳轮上、下脚交叉之处,对耳轮上、下脚交叉之前。前。主治:失眠、多梦、烦躁、炎症、哮喘、咳主治:失眠、多梦、烦躁、炎症、哮喘、咳嗽、眩晕;镇静、镇痛。嗽、眩晕;镇静、镇痛。子宫:三角窝耳轮内侧缘的中点。子宫:三角窝耳轮内侧缘的中点。主治:月经不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白带、盆腔炎;阳痿、遗精。调、痛经

    11、、白带、盆腔炎;阳痿、遗精。下屏尖(肾上腺):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下屏尖(肾上腺):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主治:低血压、昏厥、咳嗽、哮喘、感冒、中暑、主治:低血压、昏厥、咳嗽、哮喘、感冒、中暑、疟疾、乳腺炎。疟疾、乳腺炎。脑(皮质下):对耳屏的内侧面。脑(皮质下):对耳屏的内侧面。主治:失眠、主治:失眠、多梦、疼痛性病症、哮喘、眩晕、耳鸣。多梦、疼痛性病症、哮喘、眩晕、耳鸣。内分泌(屏间):屏间切迹内耳甲腔底部。内分泌(屏间):屏间切迹内耳甲腔底部。主治:主治:生殖系统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病等生殖系统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病等。胃:耳轮脚消失处。胃:耳轮脚消失处。主治:胃痛、呃逆、

    12、呕吐、主治:胃痛、呃逆、呕吐、消化不良、胃溃疡、失眠。消化不良、胃溃疡、失眠。小肠:耳轮脚上方中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处。主治:消化不良、心悸主治:消化不良、心悸大肠:耳轮脚上方内大肠:耳轮脚上方内1/3处。处。主治:消化不良、心悸。主治:消化不良、心悸。膀胱: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大肠穴的上方。膀胱: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大肠穴的上方。主治:膀胱炎、尿闭、遗尿。主治:膀胱炎、尿闭、遗尿。肾: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小肠穴的上方。肾: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小肠穴的上方。主治:泌主治:泌尿、生殖、妇科疾病、腰痛、耳鸣、失眠、眩晕等。尿、生殖、妇科疾病、腰痛、耳鸣、失眠、眩晕等。胰(胆):在肝肾穴之间,左耳为

    13、胰、右耳为胆。胰(胆):在肝肾穴之间,左耳为胰、右耳为胆。主治:胰腺炎、糖尿病、胆道疾病、偏头痛。主治:胰腺炎、糖尿病、胆道疾病、偏头痛。肝:胃、十二指肠穴的后方。肝:胃、十二指肠穴的后方。主治:肝气郁滞、眼病、疟疾、腹痛、月经不调、主治:肝气郁滞、眼病、疟疾、腹痛、月经不调、痛经。痛经。脾:肝穴的下方,耳甲腔的外上方。脾:肝穴的下方,耳甲腔的外上方。主治:消化不良、腹胀、慢性腹泻、口腔炎、崩漏、主治:消化不良、腹胀、慢性腹泻、口腔炎、崩漏、血液病。血液病。心:在耳甲腔中心最凹陷处。心:在耳甲腔中心最凹陷处。主治: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暑、急惊风。主治: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暑、急惊风。肺:心穴的上、

    14、下、外三面。肺:心穴的上、下、外三面。主治: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感冒。主治: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感冒。气管:在口与心穴之间。气管:在口与心穴之间。主治:咳嗽、哮喘。主治:咳嗽、哮喘。三焦:在屏间穴的上下。三焦:在屏间穴的上下。主治:便秘,浮肿。主治:便秘,浮肿。耳尖:将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廓上尖端处。耳尖:将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廓上尖端处。主治:发热、高血压、目赤肿痛、麦粒肿。主治:发热、高血压、目赤肿痛、麦粒肿。压痛点:耳垂压痛点:耳垂1区的外下角。区的外下角。主治:拔牙、牙痛。主治:拔牙、牙痛。平喘:对耳屏的尖端。平喘:对耳屏的尖端。主治:哮喘、咳嗽、痄腮、遗尿、急惊风。主治:哮喘、咳

    15、嗽、痄腮、遗尿、急惊风。上颌:耳垂上颌:耳垂3区正中处。区正中处。主治:上牙痛。主治:上牙痛。下颌:耳垂下颌:耳垂3区上部横线之中点。区上部横线之中点。主治:下牙痛。主治:下牙痛。内耳:耳垂内耳:耳垂6区正中稍上方。区正中稍上方。主治:耳鸣、听力减退、中耳炎、失眠、耳源性主治:耳鸣、听力减退、中耳炎、失眠、耳源性眩晕。眩晕。扁桃体:在耳垂扁桃体:在耳垂8区正中。区正中。主治:喉蛾、扁桃体炎。主治:喉蛾、扁桃体炎。降压沟:耳廓背面,由内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的降压沟:耳廓背面,由内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的凹沟处。凹沟处。主治:高血压。主治:高血压。(八)常见病症选穴处方举例(八)常见病症选穴处方举例感冒

    16、:感冒:肺、内鼻、下屏尖(肾上腺);肺、内鼻、下屏尖(肾上腺);中暑:中暑:心、枕、脑(皮质下);心、枕、脑(皮质下);咳嗽:咳嗽:支气管、肺、神门、下屏尖;支气管、肺、神门、下屏尖;哮喘:哮喘:平喘、肺、交感、下屏尖;平喘、肺、交感、下屏尖;眩晕:眩晕:肾、神门、内耳;肾、神门、内耳;胃痛(呕吐):胃痛(呕吐):胃、神门、交感、脑、胃、神门、交感、脑、肝;肝;月经不调:月经不调:子宫、卵巢、屏间;子宫、卵巢、屏间;(九)常见病症选穴处方举例(九)常见病症选穴处方举例痛经:痛经:子宫、肾、内分泌(屏间)、交感;子宫、肾、内分泌(屏间)、交感;急惊风:急惊风:心、神门、交感;心、神门、交感;遗尿

    17、:遗尿:肾、膀胱、脑;肾、膀胱、脑;扭伤:扭伤:相应部位、神门、脑;相应部位、神门、脑;失眠:失眠:心、神门、脾、肾、交感、脑;心、神门、脾、肾、交感、脑;牙痛:牙痛:压痛点压痛点1、压痛点、压痛点2、上颌、下颌;、上颌、下颌;输液反应:输液反应:平喘、下屏尖。平喘、下屏尖。(十一)操作流程(十一)操作流程 评估评估 1.核对病人,自我介绍,解释操作目的。与核对病人,自我介绍,解释操作目的。与病人沟通时语言恰当。病人沟通时语言恰当。2.病人病情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当前主要病人病情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当前主要症状,发病起因及相关因素。耳廓皮肤情况症状,发病起因及相关因素。耳廓皮肤情况(有无冻疮、

    18、炎症)(有无冻疮、炎症)3.育龄女性是否怀孕,有无流产史。育龄女性是否怀孕,有无流产史。【准备准备】1.护士:洗手,戴口罩。护士:洗手,戴口罩。2.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棉签、消毒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棉签、消毒液、王不留行籽(药丸)、镊子、探棒、液、王不留行籽(药丸)、镊子、探棒、胶布、剪刀。胶布、剪刀。3.病室环境:温度适宜。病室环境:温度适宜。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1.携物至床边,再次核对,解释操作方法,请病人携物至床边,再次核对,解释操作方法,请病人配合,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清洁耳廓。配合,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清洁耳廓。2.定穴:术者一手持耳廓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由定穴:术者一手持

    19、耳廓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定范围内用均匀力量探压找敏感点,如上而下在选定范围内用均匀力量探压找敏感点,如找不到就按穴位治疗。找不到就按穴位治疗。3.皮肤消毒。皮肤消毒。4.埋籽,将王不留行籽粘于胶布贴敷于所选穴位,埋籽,将王不留行籽粘于胶布贴敷于所选穴位,用拇、食指指腹按压数次,并询问病人感觉。用拇、食指指腹按压数次,并询问病人感觉。5.根据需要和季节留籽根据需要和季节留籽2-7天,教会病人按压方法,天,教会病人按压方法,每日自行按压耳穴每日自行按压耳穴3-5次次,每次每穴按压每次每穴按压5-10下。下。6.观察:留籽期间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观察:留籽期间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

    20、红肿、破溃,以及不适症状缓解情况。溃,以及不适症状缓解情况。7.终末处理、洗手记录。终末处理、洗手记录。(十二)健康教育(十二)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正确按压的方法,每天按压指导患者正确按压的方法,每天按压35次,每个穴位按压次,每个穴位按压510次。次。保留天数夏天保留天数夏天23天,春秋天,春秋35天,冬天天,冬天57天。如有潮湿,脱落及时更换。天。如有潮湿,脱落及时更换。告知患者避免揉压。如出现疼痛不适及时告告知患者避免揉压。如出现疼痛不适及时告知,以防皮肤破损感染。知,以防皮肤破损感染。根据病情作相应的健康指导。根据病情作相应的健康指导。(十三十三)护理及注意事项护理及注意事项 1.严格执

    21、行无菌技术操作,预防感染。起针撤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预防感染。起针撤籽后如局部发红,应及时用籽后如局部发红,应及时用2碘酒擦涂或遵碘酒擦涂或遵医嘱给予口服消炎药,谨防引起软骨膜炎。医嘱给予口服消炎药,谨防引起软骨膜炎。2.指导患者每日自行按压耳穴指导患者每日自行按压耳穴35次,每次次,每次13分钟以加强刺激,提高疗效。分钟以加强刺激,提高疗效。3.对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实施耳针或压对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实施耳针或压丸时,待耳廓充血发热时,应鼓励患者适当丸时,待耳廓充血发热时,应鼓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为了加强疗效。可对患部实施按活动患部。为了加强疗效。可对患部实施按摩、艾条灸等。摩、艾

    22、条灸等。拔罐法及护理拔罐法及护理(一)(一)概念概念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瘀血,具有温经活络、祛的皮肤充血、瘀血,具有温经活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二)适应症(二)适应症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胃脘痛、呕吐、腹痛、腹泻、风虚寒性咳喘、胃脘痛、呕吐、腹痛、腹泻、风寒感冒;寒感冒;疮疡及毒蛇咬伤,以排毒祛脓疮疡及毒蛇咬伤

    23、,以排毒祛脓。(三)禁忌症(三)禁忌症高热抽搐、凝血机制障碍者;高热抽搐、凝血机制障碍者;皮肤有溃疡、过敏、水肿及大血管处;皮肤有溃疡、过敏、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拔罐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拔罐(四)罐的种类四)罐的种类竹罐:用一种坚固的竹子,制成腰鼓状的圆竹罐:用一种坚固的竹子,制成腰鼓状的圆筒,用砂纸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整。优点:筒,用砂纸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整。优点:取材易,经济、轻巧,不易摔碎,较常用;取材易,经济、轻巧,不易摔碎,较常用;缺点:易燥裂、漏气。缺点:易燥裂、漏气。陶罐:用陶土烧制而成,形似腰鼓。优点:陶罐:用陶土烧制而成,形似腰鼓。优点:吸附力大;缺点:易摔

    24、碎、损坏。吸附力大;缺点:易摔碎、损坏。玻璃罐:是在陶制罐的基础上,改用玻璃而玻璃罐:是在陶制罐的基础上,改用玻璃而制成,状如球形,罐口平滑,有大、中、小制成,状如球形,罐口平滑,有大、中、小型号,也可用广口罐头瓶代替。优点:便于型号,也可用广口罐头瓶代替。优点:便于观察局部皮肤情况。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六)(六)点火的方法点火的方法闪火法:闪火法:用长纸条(卷成卷)或长镊子夹一用长纸条(卷成卷)或长镊子夹一个酒精棉球点燃后,使火在罐内绕个酒精棉球点燃后,使火在罐内绕13圈圈(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后,(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口扣在应拔部位,即可将

    25、火退出,迅速将罐口扣在应拔部位,即可吸附于皮肤上。此法因罐内无火较安全,常吸附于皮肤上。此法因罐内无火较安全,常用。用。投火法:投火法:是用燃烧纸片或棉花,点燃后投入是用燃烧纸片或棉花,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应拔部位。此法适宜于罐内,迅速将罐扣在应拔部位。此法适宜于侧面横拔。侧面横拔。贴棉法: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酒精棉一块,贴在是用大小适宜的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的下罐内的下1/3处,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部位。处,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部位。拔罐方法拔罐方法坐罐法:坐罐法:留罐同时拔数个罐,排罐,留罐留罐同时拔数个罐,排罐,留罐1015分钟。分钟。闪罐法:闪罐法:将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

    26、多次,直至皮将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直至皮肤充血瘀血。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肤充血瘀血。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走罐法:走罐法:亦称推罐。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上涂一层凡亦称推罐。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上涂一层凡士林,待火罐拔上后,一手扶住罐体,向上下或左右需拔士林,待火罐拔上后,一手扶住罐体,向上下或左右需拔部位往返推动,至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部位往返推动,至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此法适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脊背腰臀、大此法适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腿等部位的酸痛麻

    27、木、风湿痹痛等症。刺血拔罐:刺血拔罐:即在应拔部位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或皮即在应拔部位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或皮肤针叩打后,再行拔罐,留置肤针叩打后,再行拔罐,留置510分钟,多用于治疗丹毒、分钟,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扭伤、乳痈等。留针拔罐:留针拔罐: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上,约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起下,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起下,再将针起出,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再将针起出,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七)常见疾病的常用穴位及定穴方法(七)常见疾病的常用穴位及定穴方法胃

    28、脘痛(脾胃虚寒)胃脘痛(脾胃虚寒)脾俞:第十一胸椎脊脾俞:第十一胸椎脊突下,旁开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经)(注:肩胛寸(足太阳经)(注: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胃俞:第十二胸椎骨下角平第七胸椎);胃俞:第十二胸椎脊突下,旁开脊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经)章门寸(足太阳经)章门第第十一肋端(足厥阴经);中脘:脐上十一肋端(足厥阴经);中脘:脐上4寸寸(任脉),(胸剑联合至脐中(任脉),(胸剑联合至脐中8寸)寸)腹痛(寒邪内积,饮食停滞):腹痛(寒邪内积,饮食停滞):中脘:同中脘:同上;天枢:脐旁上;天枢:脐旁2寸(足阳明经);关元:寸(足阳明经);关元:脐下脐下3寸(任脉)气海:脐下寸(任

    29、脉)气海:脐下1.5寸(任脉)寸(任脉)腹泻(慢性虚寒性腹泻):腹泻(慢性虚寒性腹泻):大肠俞第四腰大肠俞第四腰椎脊突下,旁开椎脊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经);小肠俞寸(足太阳经);小肠俞第一骶椎脊突下,旁开第一骶椎脊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经);寸(足太阳经);脾俞、中脘、天枢、关元、章门同上脾俞、中脘、天枢、关元、章门同上风寒感冒、虚寒哮喘:风寒感冒、虚寒哮喘:大椎第七颈椎脊突大椎第七颈椎脊突下(督脉经);大柕第一胸椎脊突下,旁下(督脉经);大柕第一胸椎脊突下,旁开开1.5寸(足太阳经);风门第二胸椎脊突寸(足太阳经);风门第二胸椎脊突下,旁开下,旁开1.5寸(足太阳经);肺俞第三胸寸

    30、(足太阳经);肺俞第三胸椎脊突下,旁开椎脊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经)寸(足太阳经)落枕:落枕:大椎、大柕同上肩外俞第一胸大椎、大柕同上肩外俞第一胸椎脊突下,旁开椎脊突下,旁开3寸(手太阳小肠经);寸(手太阳小肠经);阿是穴压痛点阿是穴压痛点肩周炎:肩周炎:肩髃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肩髃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肩平举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肩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中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中(手阳明);肩髎肩峰下方,上臂外展,(手阳明);肩髎肩峰下方,上臂外展,当肩髃后寸许的凹陷中(手少阳经);臑当肩髃后寸许的凹陷中(手少阳经);臑俞腋

    31、后皱壁直上,肩胛骨下缘凹陷中俞腋后皱壁直上,肩胛骨下缘凹陷中(手太阳经);阿是穴压痛点(手太阳经);阿是穴压痛点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肾俞第二腰椎脊突下,旁肾俞第二腰椎脊突下,旁开开1.5寸(足太阳经);气海俞第三腰寸(足太阳经);气海俞第三腰椎脊突下,旁开椎脊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经);环寸(足太阳经);环跳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臀纹头)跳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臀纹头)连线的外连线的外1/3与内与内2/3交界处(足少阳胆交界处(足少阳胆经);阿是穴压痛点经);阿是穴压痛点腰痛:腰痛:肾俞、大肠俞同上,腰阳关第肾俞、大肠俞同上,腰阳关第四腰椎脊突下(督脉)平髂前上棘;阿是四腰椎脊

    32、突下(督脉)平髂前上棘;阿是穴压痛点穴压痛点(八)操作流程(八)操作流程 【评估评估】1.核对病人,自我介绍,解释操作目的。(温经核对病人,自我介绍,解释操作目的。(温经通络,祛风散客,消肿丝痛,缓解风寒湿痹引起通络,祛风散客,消肿丝痛,缓解风寒湿痹引起的腰背酸痛。与病人沟通时语言要适当。的腰背酸痛。与病人沟通时语言要适当。2.病人病情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当前主要症状,病人病情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当前主要症状,发病起因及相关因素。局部皮肤情况。发病起因及相关因素。局部皮肤情况。3.有无出血、凝血功能异常、破溃、水肿,育龄有无出血、凝血功能异常、破溃、水肿,育龄女性有无怀孕等其他相关禁忌证。女性

    33、有无怀孕等其他相关禁忌证。4.病室环境:温湿度是否适宜。病室环境:温湿度是否适宜。(八)操作流程(八)操作流程 1.护士:衣帽整洁,洗手,戴好口罩。护士:衣帽整洁,洗手,戴好口罩。2.物品:治疗盘,内物品:治疗盘,内95酒精棉球、血管酒精棉球、血管钳、火罐、酒精灯、打火机、弯盘、小口钳、火罐、酒精灯、打火机、弯盘、小口玻璃瓶,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玻璃瓶,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3.环境:病室整洁安静,调节适宜的温度,环境:病室整洁安静,调节适宜的温度,注意关闭门窗,避免当风注意关闭门窗,避免当风。准备准备(八)操作流程(八)操作流程 1.携物至床边,再次核对,解释操作方法,请病携物至床

    34、边,再次核对,解释操作方法,请病人配合,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取坐位或卧位)。人配合,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取坐位或卧位)。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遮挡病人。必要时遮挡病人。2.定穴:循经取穴或阿是穴,按压腧穴,询问病定穴:循经取穴或阿是穴,按压腧穴,询问病人感觉。根据部位选择合适的火罐,检查罐口是人感觉。根据部位选择合适的火罐,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损坏。否光滑,有无损坏。3.拔罐:酒精棉球湿度适宜,避免滴落,用血管拔罐:酒精棉球湿度适宜,避免滴落,用血管钳点燃后在罐内中下断环绕钳点燃后在罐内中下断环绕13周后迅速抽出,周后迅速抽

    35、出,立即将罐扣在所选部位,吸附于皮肤表面,轻轻立即将罐扣在所选部位,吸附于皮肤表面,轻轻试拔不脱落。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盛水的小玻试拔不脱落。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盛水的小玻璃瓶内灭火。璃瓶内灭火。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4.留罐:一般留罐留罐:一般留罐10分钟,以皮肤紫红为度。分钟,以皮肤紫红为度。5.观察:火罐的吸附情况,局部皮肤颜色,询问病观察:火罐的吸附情况,局部皮肤颜色,询问病人有无不适感。人有无不适感。6.起罐:一手扶助罐体,另一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罐起罐:一手扶助罐体,另一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周围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顺利起罐。口周围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顺利起罐。7.安置病人:协助衣着

    36、,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安置病人:协助衣着,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元。8.终末处理终末处理 9.洗手记录洗手记录操作方法操作方法(九)健康教育(九)健康教育 1.注意保暖,尤其注意腹部保暖,忌食生注意保暖,尤其注意腹部保暖,忌食生冷之品。冷之品。2.拔罐后局部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拔罐后局部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搓抓。搓抓。3.根据不同的疾病作相应的健康教育。根据不同的疾病作相应的健康教育。十、护理及注意事项十、护理及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的体位,选择肌肉较丰拔罐时应采取合理的体位,选择肌肉较丰富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富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因

    37、其不能吸附)。拔罐(因其不能吸附)。2.根据部位不同,选用大小合适的火罐,才根据部位不同,选用大小合适的火罐,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3.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及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及皮肤颜色,防止烫伤。皮肤颜色,防止烫伤。4.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手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法要轻缓,以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切勿强拉,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切勿强拉,以防拉伤皮肤。以防拉伤皮肤。十、护理及注意事项十、护理及注意事项 5.留罐时间一般为留罐时间一般为1

    38、015分钟。分钟。6.如局部出现水疱,小水疱不必处理,如局部出现水疱,小水疱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消毒后用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消毒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无菌敷料。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无菌敷料。7.使用后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使用后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足太阳膀胱经背部俞穴足太阳膀胱经背部俞穴 脊柱旁开脊柱旁开1.5寸,两边对称,起始于第一胸寸,两边对称,起始于第一胸椎:第一大杼椎:第一大杼 第二风门第二风门 第三肺俞第三肺俞 第四厥阴俞第四厥阴俞 第五心俞第五心俞 第六督俞第六督俞 第七第七膈俞膈俞 第九肝俞第九肝俞 第十胆俞第十胆俞 第十一脾俞第十一脾俞 第十二胃俞第十二胃

    39、俞 第十三三焦俞第十三三焦俞 第十四肾俞第十四肾俞 第十五气海俞第十五气海俞 第十六大肠俞第十六大肠俞 第十七关第十七关元俞元俞 第十八小肠俞第十八小肠俞 第十九膀胱第十九膀胱 刮痧法及护理刮痧法及护理 一、概念一、概念 刮痧法又称刮痧法又称“挑痧挑痧”,是指应用边缘钝滑,是指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在患者体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或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斑或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二、痧证的临床表现二、痧证的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头昏脑胀,胸烦郁闷,全身、一般表现:头昏脑胀,胸烦郁闷,全身酸胀,

    40、倦怠无力,胸腹灼热,四肢麻木,酸胀,倦怠无力,胸腹灼热,四肢麻木,脘腹痞满,恶心呕吐等。脘腹痞满,恶心呕吐等。2、急重表现:心胸憋闷烦躁,胸腹疼痛,、急重表现:心胸憋闷烦躁,胸腹疼痛,呕吐腹泻,甚或眩晕昏倒,面唇青白,手呕吐腹泻,甚或眩晕昏倒,面唇青白,手足厥冷等。足厥冷等。三、痧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疾病三、痧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疾病 1、“暑痧暑痧”:类似于现代医学的中:类似于现代医学的中暑;暑;2、“绞肠痧绞肠痧”: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菌痢、暴泻;菌痢、暴泻;3、“吊脚痧吊脚痧”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暴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暴泻、霍乱(脚筋抽搐)泻、霍乱(脚筋抽搐)4、“头疯痧头疯痧”:类似

    41、于现代医学的: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偏头痛。偏头痛。四、痧证的病因四、痧证的病因 多发于夏秋季节,风湿热汽旺盛,湿热交多发于夏秋季节,风湿热汽旺盛,湿热交蒸,酿成不正之疠气,流行于天地之间,蒸,酿成不正之疠气,流行于天地之间,人若劳逸失度,则外邪侵袭肌肤,阳气不人若劳逸失度,则外邪侵袭肌肤,阳气不得宣通透泄而发痧证。得宣通透泄而发痧证。五、刮痧的功效及作用原理五、刮痧的功效及作用原理 刮痧具有解表祛邪、调畅气血、清刮痧具有解表祛邪、调畅气血、清热解毒、疏通腠理、行气止痛、健热解毒、疏通腠理、行气止痛、健脾和胃、化湿祛浊、急救复苏等功脾和胃、化湿祛浊、急救复苏等功效。效。中医认为,刮痧能祛除邪气,疏通

    42、中医认为,刮痧能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调整气血,改善脏腑功能;经络;调整气血,改善脏腑功能;现代医学认为刮痧能排除毒素;调现代医学认为刮痧能排除毒素;调整信息;自体溶血。整信息;自体溶血。六、适应症六、适应症 临床上常用于缓解和解除外感时邪临床上常用于缓解和解除外感时邪所致的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所致的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如腹泻等症状,如“中暑中暑”、“痢痢疾疾”、“暴泻暴泻”、“霍乱霍乱”、“头头痛痛”等。等。七、禁忌症七、禁忌症 1.年老体弱;过于消瘦;皮肤病变年老体弱;过于消瘦;皮肤病变处。处。2.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有出血倾向的病人。3.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五官孔窍孕

    43、妇的腹部、腰骶部、五官孔窍处禁刮;小儿囟门未合,头部禁用处禁刮;小儿囟门未合,头部禁用刮痧。刮痧。八、常用部位八、常用部位 1.头部:如眉心(印堂)、太阳、丝竹头部:如眉心(印堂)、太阳、丝竹空。空。2.颈部:如喉头两侧,颈部左右两侧和颈部:如喉头两侧,颈部左右两侧和颈后两侧。颈后两侧。3.背部:如两肩部、脊中线、脊柱旁两背部:如两肩部、脊中线、脊柱旁两侧和肩胛内缘向下、延肋间隙方向向外侧和肩胛内缘向下、延肋间隙方向向外处。处。4.四肢:上肢部、下肢部,仰靠坐位四肢:上肢部、下肢部,仰靠坐位下肢内侧、前侧部;俯卧位上、下肢下肢内侧、前侧部;俯卧位上、下肢外侧部。外侧部。5.胸部:肋间隙方向及胸

    44、骨中线。胸部:肋间隙方向及胸骨中线。九、常用器具、介质九、常用器具、介质 1.器具:苎麻、蚌壳、铜币、瓷匙、器具:苎麻、蚌壳、铜币、瓷匙、牛角刮痧片等。牛角刮痧片等。2.介质:水、植物油(麻油、菜籽介质:水、植物油(麻油、菜籽油)、石腊油、药液等。油)、石腊油、药液等。十、操作流程十、操作流程【评估评估】1.核对病人,自我介绍,解释操作目的。与核对病人,自我介绍,解释操作目的。与病人沟通时语言要适当。病人沟通时语言要适当。2.病人病情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当前主要病人病情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当前主要症状,发病起因及相关因素。局部皮肤情况。症状,发病起因及相关因素。局部皮肤情况。3.有无出血、异常

    45、、破溃、水肿,育龄女性有无出血、异常、破溃、水肿,育龄女性有无怀孕等其他相关禁忌证。有无怀孕等其他相关禁忌证。4.病室环境:安静整洁舒适,温度适宜。病室环境:安静整洁舒适,温度适宜。【准备准备】1.护士:洗手、戴口罩。护士:洗手、戴口罩。2.用物:治疗盘,治疗碗内盛刮具及用物:治疗盘,治疗碗内盛刮具及纱布纱布23块,另一治疗碗盛介质,弯块,另一治疗碗盛介质,弯盘、浴巾、盘、浴巾、必要时备屏风。必要时备屏风。3.环境:同上。环境:同上。【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携物至床边,再次核对,解释操作方法,请携物至床边,再次核对,解释操作方法,请病人配合,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病人配合,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2

    46、.定位:根据病情或医嘱确定刮痧部位。充分定位:根据病情或医嘱确定刮痧部位。充分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遮挡病人。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遮挡病人。3.检查: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检查: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操作方法操作方法】4.手法:手持刮板或瓷匙,蘸少许介质,在所选的手法:手持刮板或瓷匙,蘸少许介质,在所选的刮痧部位由内向外、自上而下单一方向用力均匀的刮痧部位由内向外、自上而下单一方向用力均匀的刮擦皮肤;每一部位刮刮擦皮肤;每一部位刮20下左右,根据病人的个体下左右,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以病人能耐受为宜;刮痧部位应尽量拉长,情况,以病人能耐受为宜;刮痧部位应

    47、尽量拉长,一般选一般选35个部位;可选背部脊柱(先开督脉经)、个部位;可选背部脊柱(先开督脉经)、脊柱两侧、肩部、肋间隙,刮肋间隙时应呈弧线由脊柱两侧、肩部、肋间隙,刮肋间隙时应呈弧线由内向外刮,每次刮内向外刮,每次刮810条,每条长条,每条长615。刮痧过程中应保持刮痧片的湿润。刮动时感到干涩刮痧过程中应保持刮痧片的湿润。刮动时感到干涩时,要及时蘸取介质,直至皮下呈现微红色或紫红时,要及时蘸取介质,直至皮下呈现微红色或紫红色痧痕为度。色痧痕为度。5.观察:在刮痧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询问患者周身观察:在刮痧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询问患者周身情况和局部皮肤的反应,并及时调整手法的力度。情况和局部皮肤的

    48、反应,并及时调整手法的力度。【操作方法操作方法】6.刮毕,用纱布清洁局部皮肤,并用手掌按刮毕,用纱布清洁局部皮肤,并用手掌按摩局部。摩局部。7.妥善安置病人,协助衣着,取舒适体位,妥善安置病人,协助衣着,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整理床单元。8.终末处理:终末处理:1)刮痧板:使用后用清水和)刮痧板:使用后用清水和肥皂清洗擦干,或用酒精消毒后,涂食用油肥皂清洗擦干,或用酒精消毒后,涂食用油或刮痧油,置于塑料袋中阴凉处保存。或刮痧油,置于塑料袋中阴凉处保存。2)瓷匙等:同医院有关消毒隔离要求。瓷匙等:同医院有关消毒隔离要求。9.洗手、记录洗手、记录 十一、健康教育十一、健康教育 1.刮后饮温开水或

    49、温热饮料一杯;刮后饮温开水或温热饮料一杯;2.卧床休息卧床休息1520分钟;分钟;3.刮痧出痧后刮痧出痧后30分钟内不洗澡,忌洗冷水分钟内不洗澡,忌洗冷水澡;澡;4.局部勿搔抓;局部勿搔抓;5.根据所选疾病,结合本操作和患者原发病根据所选疾病,结合本操作和患者原发病等进行有关健康指导,交待高温季节防暑等进行有关健康指导,交待高温季节防暑降温等注意事项。降温等注意事项。十三、护理及注意事项十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室内空气流通,忌对流风,防止外感风寒,加重室内空气流通,忌对流风,防止外感风寒,加重病情。室温过低时采取保温措施。病情。室温过低时采取保温措施。2.操作前要再次核对医嘱,做好解释,以取

    50、得病人操作前要再次核对医嘱,做好解释,以取得病人的配合。并协助病人取适宜的体位,暴露刮痧部位。的配合。并协助病人取适宜的体位,暴露刮痧部位。3.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并时时蘸植物油或清水保持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并时时蘸植物油或清水保持肌肤润滑,不能干刮,以免损伤皮肤。肌肤润滑,不能干刮,以免损伤皮肤。4.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变化,及时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变化,及时调整力度。如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皮肤损伤等,调整力度。如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皮肤损伤等,应立即停刮,并通知医师及配合处理。应立即停刮,并通知医师及配合处理。5.刮痧后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刮痧后指导患者卧床休息1020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传统中医技术操作及护理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37897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