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24-人教版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中数学人教版-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24-人教版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学人 实际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 24 人教版 课件 下载 _其它资料_数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3.4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五课时第五课时 行程问题行程问题 追及、相遇问题追及、相遇问题实验中学实验中学 张治军张治军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1、能熟练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能熟练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决行程问题2 2、能根据题意熟练画出追及、能根据题意熟练画出追及、相遇问题的线段图相遇问题的线段图行程问题行程问题 一、本课重点一、本课重点 1.基本关系式:基本关系式:_ 2.基本类型:基本类型:相遇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追及问题 3.基本分析方法:画示意图分析题意,分清速度及时基本分析方法:画示意图分析题意,分清速度及时 间,找等量关系(路程分成几部分)间
2、,找等量关系(路程分成几部分).4.航行问题的数量关系:航行问题的数量关系:(1)顺流(风)航行的路程)顺流(风)航行的路程=逆流(风)航行的路程逆流(风)航行的路程(2)顺水(风)速度)顺水(风)速度=_ 逆水(风)速度逆水(风)速度=_ 路程路程=速度速度时间时间静水(无风)速静水(无风)速+水(风)速水(风)速静水(无风)速静水(无风)速 水(风)速水(风)速一、课前检测一、课前检测 1 1、甲的速度是每小时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行4 4千米,则他千米,则他x x小时行小时行 ()千米)千米.2 2、乙、乙3 3小时走了小时走了x x千米,则他的速度(千米,则他的速度().3 3、甲每小时
3、行、甲每小时行4 4千米,乙每小时行千米,乙每小时行5 5千米,则甲、千米,则甲、乙乙 一小时共行(一小时共行()千米,)千米,y y小时共行小时共行 ()千米)千米.4 4、某一段路程、某一段路程 x x 千米,如果火车以千米,如果火车以4949千米千米/时时的的 速度行驶,那么火车行完全程需要(速度行驶,那么火车行完全程需要()小时小时.4X99y时千米/3x49x相等关系:相等关系:A A车路程车路程 B B车路程车路程 =相距路程相距路程相等关系:相等关系:各分量之和各分量之和=总量总量想一想回答下面的问题:想一想回答下面的问题:1 1、A A、B B两车分别从相距两车分别从相距S S
4、千米的甲、乙两地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同时出发,出发,相向相向而行,两车会相遇吗?而行,两车会相遇吗?导入导入甲甲乙乙AB2 2、如果两车相遇,则相遇时两车所走的路程与、如果两车相遇,则相遇时两车所走的路程与A A、B B两两 地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地的距离有什么关系?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想一想回答下面的问题:想一想回答下面的问题:3 3、如果两车、如果两车同向同向而行,而行,B B车先出发车先出发a小时,在什么情况小时,在什么情况 下两车能相遇?为什么?下两车能相遇?为什么?A A车速度车速度 乙车速度乙车速度4 4、如果、如果A A车能追上车能追上B B车,你能画出线段图吗?车,你能画出线段图吗?
5、甲甲乙乙A 相等关系:相等关系:B B车先行路程车先行路程 B B车后行路程车后行路程 =A=A车路程车路程B 例例1 1、A A、B B两车分两车分别停靠在相距别停靠在相距240240千米千米的甲、乙两地,甲车每的甲、乙两地,甲车每小时行小时行5050千米,乙车每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小时行3030千米。千米。(1 1)若两车同时)若两车同时相向相向而行,请问而行,请问B B车行了多车行了多长时间后与长时间后与A A车相遇?车相遇?精讲精讲 例题例题分分 析析甲甲乙乙ABA A车路程车路程B B车路程车路程=相距路程相距路程线段图分析:线段图分析:若设若设B B车行了车行了x小时后与小时后与A
6、A车相遇,车相遇,显然显然A A车相遇时也行了车相遇时也行了x x小时。则小时。则A A车车路程为路程为 千米;千米;B B车路程车路程为为 千米。根据相等关系可列千米。根据相等关系可列出方程。出方程。x50 x30 x50 x30 相等关系:相等关系:总量总量=各分量之和各分量之和小时x50 x+30 x=240240千米千米 例例1 1、A A、B B两车分两车分别停靠在相距别停靠在相距240240千米千米的甲、乙两地,甲车每的甲、乙两地,甲车每小时行小时行5050千米,乙车每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小时行3030千米。千米。(2 2)若两车同时)若两车同时相向相向而行,请问而行,请问B B车行
7、了多车行了多长时间后两车长时间后两车相距相距8080千千米米?精讲精讲 例题例题分分 析析线段图分析:线段图分析:甲甲乙乙AB80千米千米x50 x30 第一种情况:第一种情况:A A车路程车路程B B车路程相距车路程相距8080千米千米=相距路程相距路程 相等关系:相等关系:总量总量=各分量之和各分量之和小时x50 x+30 x+80=240240千米千米x =2 例例1 1、A A、B B两车分两车分别停靠在相距别停靠在相距240240千米千米的甲、乙两地,甲车每的甲、乙两地,甲车每小时行小时行5050千米,乙车每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小时行3030千米。千米。(2 2)若两车同时)若两车同时
8、相向相向而行,请问而行,请问B B车行了多车行了多长时间后两车长时间后两车相距相距8080千千米米?精讲精讲 例题例题分分 析析线段图分析:线段图分析:甲甲乙乙AB80千米千米 第二种情况:第二种情况:A A车路程车路程B B车路程车路程-相距相距8080千米千米=相距路程相距路程x50 x3050 x+30 x-80=240240千米千米小时xx =4 1 1、A A、B B两车分别两车分别停靠在相距停靠在相距115115千米的千米的甲、乙两地,甲、乙两地,A A车每小车每小时行时行5050千米,千米,B B车每小车每小时行时行3030千米,千米,A A车出发车出发1.51.5小时小时后后B
9、 B车再出发。车再出发。(1 1)若两车)若两车相向相向而行,而行,请问请问B B车行了多长时间车行了多长时间后与后与A A车相遇?车相遇?变式变式 练习练习分分 析析 相等关系:相等关系:A A车路程车路程A A车同走的路程车同走的路程+B+B车同走车同走 的路程的路程=相距路程相距路程线段图分析:线段图分析:甲甲乙乙ABx50 x305.150115千米千米小时x501.5+50 x+30 x=115x =0.5 1 1、A A、B B两车分别两车分别停靠在相距停靠在相距115115千米的千米的甲、乙两地,甲、乙两地,A A车每小车每小时行时行5050千米,千米,B B车每小车每小时行时行
10、3030千米,千米,A A车出发车出发1.51.5小时小时后后B B车再出发。车再出发。(2 2)若两车)若两车相向相向而行,而行,请问请问B B车行了多长时间车行了多长时间后两车后两车相距相距1010千米千米?变式变式 练习练习分分 析析线段图分析:线段图分析:甲甲乙乙AB甲甲乙乙AB115千米千米115千米千米1010 x50 x305.150 x50 x305.150小时x501.5+50 x+30 x+10=11583x501.5+50 x+30 x-10=11585x家家学学 校校追追 及及 地地580=400米米80 x米米180 x米米 例例2 2、小明每天早小明每天早上要在上要
11、在7:207:20之前赶到距之前赶到距离家离家10001000米的学校上学,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一天,小明以8080米米/分分的速度出发,的速度出发,5 5分后,分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爸爸带语文书,于是,爸爸立即以立即以180180米米/分的速度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他。追上他。(1 1)爸爸追上小明用)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少时间?了多少时间?(2 2)追上小明时,距)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离学校还有多远?追及追及 例题例题分分 析析 相等关系:相等关系:小明先行路程小明先行路程 小明后行路程小明后行路程 =爸爸
12、的路程爸爸的路程1000米米小时x家家学学 校校追追 及及 地地400米米80 x米米180 x米米 例例2 2、小明每天早小明每天早上要在上要在7:207:20之前赶到距之前赶到距离家离家10001000米的学校上学,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一天,小明以8080米米/分分的速度出发,的速度出发,5 5分后,分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爸爸带语文书,于是,爸爸立即以立即以180180米米/分的速度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他。追上他。(1 1)爸爸追上小明用)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少时间?了多少时间?(2 2)追上小明时,距)追上小明时
13、,距离学校还有多远?离学校还有多远?精讲精讲 例题例题分分 析析(1 1)解:解:设爸爸要设爸爸要 x分钟才追上小明,分钟才追上小明,依题意得:依题意得:180 x=80 x+580 解得解得 x=4答:爸爸追上小明用了答: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分钟。分钟。2 2、A A、B B两车分别两车分别停靠在相距停靠在相距115115千米的千米的甲、乙两地,甲、乙两地,A A车每小车每小时行时行5050千米,千米,B B车每小车每小时行时行3030千米,千米,A A车出发车出发1.51.5小时后小时后B B车再出发。车再出发。若两车若两车同向而行同向而行(B B车在车在A A车前面),请问车前面),请问B
14、 B车行了多长时间后被车行了多长时间后被A A车追上?车追上?变式变式 练习练习分分 析析线段图分析:线段图分析:甲甲A AB B501.550 x30 x乙乙 相等关系:相等关系:A A车先行路程车先行路程 +A+A车后行路程车后行路程 =B=B车路程车路程 +115+115115千米千米小时x501.5+50 x =30 x+115x =2 3 3、小王、叔叔在、小王、叔叔在400400米长的环形跑道上练米长的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小王每秒跑习跑步,小王每秒跑5 5米,米,叔叔每秒跑叔叔每秒跑7.57.5米。米。(1 1)若两人同时同地)若两人同时同地反反向向出发,多长时间两人出发,多长时间
15、两人首次首次相遇?相遇?(2 2)若两人同时同地)若两人同时同地同同向向出发,多长时间两人出发,多长时间两人首次首次相遇?相遇?变式变式 练习练习分分 析析(1 1)反向)反向 相等关系:相等关系:叔叔路程叔叔路程 +小王路程小王路程 =跑道周长跑道周长叔叔叔叔小王小王小时x7.5x+5x =400 3 3、小王、叔叔在、小王、叔叔在400400米长的环形跑道上练米长的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小王每秒跑习跑步,小王每秒跑4 4米,米,叔叔每秒跑叔叔每秒跑7.57.5米。米。(1 1)若两人同时同地)若两人同时同地反反向向出发,多长时间两人出发,多长时间两人首次首次相遇?相遇?(2 2)若两人同时同
16、地)若两人同时同地同同向向出发,多长时间两人出发,多长时间两人首次首次相遇?相遇?变式变式 练习练习分分 析析(2 2)同向)同向 相等关系:相等关系:叔叔路程叔叔路程-小王路程小王路程 =跑道周长跑道周长 叔叔叔叔小王小王小时x7.5x-5x =400归纳小结归纳小结 在列一元一次方程解行程问题时在列一元一次方程解行程问题时,我们常画我们常画出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来分析数出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题意,找到适量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题意,找到适合题意的等量关系式,设出适合的未知数合题意的等量关系式,设出适合的未知数,列出列出方程。正确地
17、作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能使方程。正确地作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能使我们分析问题和解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一、解题方法与思路一、解题方法与思路二、相遇问题的基本题型二、相遇问题的基本题型1、同时出发(两段)、同时出发(两段)总乙甲sss总乙甲先ssss2、不同时出发、不同时出发(三段(三段)3、圆形跑道的追及问题、圆形跑道的追及问题总乙甲sss三、追及问题三、追及问题v1、同地不同时追及、同地不同时追及慢者路程慢者路程 两地相距路程两地相距路程=快者路程快者路程2、同时不同地追及、同时不同地追及甲先行路程甲先行路程 甲后行路程甲后行路程=乙的路程乙的路程3、不
18、同时不同地追及、不同时不同地追及慢者先行路程慢者先行路程+慢者后行路程慢者后行路程+两地相距路程两地相距路程=快者路程(慢先行)快者路程(慢先行)慢者路程慢者路程+两地相距路程两地相距路程=快者先行路程快者先行路程+快者后行路程(快先行)快者后行路程(快先行)1、若明明以每小时、若明明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步行上学,哥哥千米的速度步行上学,哥哥半小时后发现明明忘了作业,就骑车以每小时半小时后发现明明忘了作业,就骑车以每小时8千米追赶,问哥哥需要多长时间才可以送到作业?千米追赶,问哥哥需要多长时间才可以送到作业?堂堂 清清家家学学 校校追追 及及 地地40.54X8X8X=4X+40.5X=0.5
19、2、敌军在早晨敌军在早晨5 5时从距离我军时从距离我军7 7千米的驻地开始逃千米的驻地开始逃跑,我军发现后立即追击,速度是敌军的跑,我军发现后立即追击,速度是敌军的1.51.5倍,倍,结果在结果在7 7时时3030分追上,我军追击速度是多少?分追上,我军追击速度是多少?7千米千米2.5X2.51.5X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1.1.甲、乙两地路程为甲、乙两地路程为180180千米,一人骑自行车从千米,一人骑自行车从甲甲 地出发每时走地出发每时走1515千米,另一人骑摩托车从乙地千米,另一人骑摩托车从乙地 出发,已知摩托车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出发,已知摩托车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3 3倍,若倍,若 两人同时
20、出发,相向而行,问经过多少时间两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问经过多少时间两 人相遇?人相遇?2.2.甲、乙两地路程为甲、乙两地路程为180180千米,一人骑自行车从千米,一人骑自行车从 甲地出发每时走甲地出发每时走1515千米,另一人骑摩托车从千米,另一人骑摩托车从乙乙 地出发,已知摩托车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地出发,已知摩托车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3 3 倍,若两人同向而行,骑自行车先出发倍,若两人同向而行,骑自行车先出发2 2小小 时,时,问摩托车经过多少时间追上自行车?问摩托车经过多少时间追上自行车?3 3一架直升机在一架直升机在A A,B B两个城市之间飞行,顺风飞两个城市之间飞行,顺风飞行需要
21、行需要4 4小时,逆风飞行需要小时,逆风飞行需要5 5小时小时 .如果已知如果已知风速为风速为30km/h30km/h,求,求A A,B B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4.4.甲、乙两人都以不变速度在甲、乙两人都以不变速度在400400米的环形跑道上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两人在同一地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的跑步,两人在同一地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的速度为速度为100100米米/分乙的速度是甲速度的分乙的速度是甲速度的3/23/2倍,倍,(1 1)经过多少时间后两人首次遇)经过多少时间后两人首次遇(2 2)第二次相遇呢?)第二次相遇呢?自从那一天,我衣着脚,挑着行李,沿着崎岖曲折的田埂,
22、离开故乡,走向了城市;从此,我便漂泊在喧嚣和浮躁的钢筋水泥丛林中,穿行于中国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释道,其内容相当丰富。以浩如海洋来比喻,都不之为过!近日,我在“儒风大家”上,看到一篇文章,仅用-三句话、九个字。说出了儒释道,其实并不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的人生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开”;所以说,儒释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三句话、九个字。中国历史上还曾有过其他一些“人生境界”说,其中三个最著名的,正好可以与儒释道这三大最高境界对照参悟。跟儒家学拿得起。儒家是追求入世、讲究做事的,要求奋发进取、勇于担当、意志坚定。概括为三个字,就
23、是“拿得起”。什么是“拿得起”?且看这个“儒”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需”,合起来就是“人之所需”。人活世上,有各种精神或生存的需要,满足这些需要就需要去获取。去拿,并且拿到了、拿对了,就是拿得起。怎样才能拿得起?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曾提出,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须经过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体现的正是儒家精神,所以正是路径所在。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登上高楼,远眺天际,正是踌(chu)躇(ch)满志,志存高远,高瞻远瞩,一腔抱负。人生,志向决定方向,格局决定高度;小溪只能入湖,大河则能入海。所以做事,要先立心中志向;成事,要先拓胸中格局。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24、为伊消得人憔悴”。事情是需要去做才能成的,成越大的事业,需要越大的努力和付出,甚至要经受越大的磨难和困苦。这个世间,从来都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第三重境界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m)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说的是历经磨难而逐渐成熟、成长,最终豁然贯通、水到渠成。这其中蕴含一个重要道理,就是苏东坡所说的“厚积而薄发”。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人要做的,就是不断厚积,等待薄发。这就是拿得起的完整路径,也是事业成功的完整过程。跟佛家学放得下。佛家是追求出世、讲究清净的,要求能看到金刚经所言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做到心经所言的“照见五蕴皆空
25、”。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放得下”。什么是“放得下”?且看这个“佛”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弗”,弗的意思是“不”,合起来就是“不人”和“人不”。不人就是无人,也就是放下自我,摆脱私心的困缚;人不就是懂得拒绝,也就是放下欲望,超脱对外物的追逐。这两点能做到,就是放得下。如何才能放得下?唐代禅宗高僧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境界,那正是路径所在。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最初,比如年少之时,心思是简单的,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这样看待世界当然是简单而粗糙的,所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但同时,正是因为简单而不放在心上,于是不受其困扰,这就是放下的心境。只是还太脆弱,容易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