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统一测试语文试题(2020. 4).docx

  •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 文档编号:436661
  • 上传时间:2020-04-0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46.5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统一测试语文试题(2020. 4).docx》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统一测试语文试题2020. 4 北京市 西城区 2020 届高三 统一 测试 语文试题 2020.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北京市西城区 2020 年 4 月高三语文 第 1 页(共 10 页) 西 城 区 高 三 统 一 测 试 语 文 2020.4 本试卷共 10 页,共 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 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当中。有研究表明,书中 提到的一部分灾难,从所描述的特征或影响来看,应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由有害细菌和 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导致的疫病。 根据研究,大约从公元前 500 年开始,因病原微生物而起的疫病,就开始影响到欧洲 文

    2、明的发展进程。而 1347-1353 年间在欧洲流行的黑死病,更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 疫病,它的爆发竟然使欧洲人口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当时,民众的恐慌情绪急剧增长, 以至于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抚平与此相关的痛苦记忆。由于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分 布严重不均,社会结构开始出现变化,农奴从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劳动者。应该说, 黑死病、麻风病等疫病从多方面影响了欧洲社会和中世纪的西方文明。 如果说欧亚之间的疫病传播最初还受到距离限制的话,那么当历史进入到欧洲向外扩 张的殖民主义时期,病原微生物才真正开始了全球传播的旅程。1519 年,西班牙人试图征 服位于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阿兹特克人最初抵

    3、挡住了西班牙人的攻势,但战争形势随着 感染过天花病毒的西班牙人的到来而发生改变。不久,肆虐的天花就杀死了阿兹特克帝国 的大量人口,这也成为阿兹特克文明灭亡的重要原因。 当然,在与肆虐的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医学事业也在不断进步。16 世纪解剖 学的发展,17 世纪生理学的进步,18 世纪病理解剖学的创立,加上 19 世纪细胞学、细菌 学等学科的建树,以及 20 世纪初临床医学的巨大飞跃,共同成就了现代医学。而现代医学 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政府职能改善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卫生防疫工作在全球的普遍开 展。可以说,人类正在以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捍卫着自身的安全与幸福。 (取材于张大庆等的文章)

    4、 1根据材料一,不 属 于 疫病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的一项是(3 分) A引发民众恐慌情绪 B改变社会结构形式 C动摇阿兹特克文明 D开展全球卫生防疫 北京市西城区 2020 年 4 月高三语文 第 2 页(共 10 页) 2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 符 合 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在世界最早的英雄史诗中也能找到一些疫病的讯息。 B黑死病的流行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影响最具毁灭性。 C疫病的全球传播导致西班牙要在美洲推行殖民扩张。 D卫生防疫工作的成效得益于社会多方面因素的推动。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疾疫” , “疾”指的是比较普通的一般性疾病, “疫”指的是比较严 重的传染性疾病,这种分法与现

    5、代医学的主张也比较吻合。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报告曾经指 出,在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占绝大多数。相比较而言, “疫”比“疾” 的影响要大得多, “疫”的大规模爆发往往给社会造成严重灾难。 中国历史上大疫流行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名医辈出的时代。据史料记载,东汉后期 屡有瘟疫流行。以治疗伤寒著名的张仲景,在自己的伤寒杂病论中论述了多种传染性 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面对传染性黄疸病, 东汉时的华佗曾用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来治疗。 现代医学研究更是循此路径,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新药。 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隔离传染病患者是行之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公元 2 年,民间 疫情严

    6、重, 汉书平帝纪中就有记载说: “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到唐朝 时,还有佛教寺院设立的“病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 在与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人在 16 世纪时摸索出世界上第一种有效预防天花的 方法接种“人痘”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通过有限度地主动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或接 种该病原微生物的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针对该疫病的抗体,从而避免感染疫病。而接种 “人痘” ,就是主动让未感染的人接触处理过的天花病毒从而产生病毒抗体。 接种“人痘”的办法曾经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在哲学通 讯中专门称赞过中国人的这种伟大创造: “这被认为是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

    7、貌的一个民 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 (取材于陈忠海、和静钧的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防治疫病的表述,不 正 确 的一项是(3 分) A历史上,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 B采用隔离措施防止疫病传播,最早出现在中国唐代。 C“人痘”的发明应用,是天花防治史上的重大突破。 D中国古代防疫方法,对现代医学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北京市西城区 2020 年 4 月高三语文 第 3 页(共 10 页) 材料三 疫病在很多时候是由病毒而起,这就让病毒听起来有些吓人。一直到 20 世纪初,科学 家们对病毒的认识仍然各执一词, 他们甚至在病毒究竟有无生命这一点上都无法达成共识。 193

    8、5 年,美国生化学家运用提纯和结晶技术,首次得到了烟草花叶病毒的晶体。这种病毒 晶体看起来就像一块没有生命的冰或钻石,但是只要把病毒晶体溶液放在烟草叶上,病毒 侵入烟草叶细胞之后就马上开始增殖。当时曾有媒体评价说,这一发现“动摇了人们对生 与死的区分和辨别” 。 近些年来的研究则进一步揭示,人类基因组里也有病毒基因的痕迹。尽管病毒自身的 遗传信息量非常之小,但它们仍然可以把自己的基因注入宿主细胞,并把宿主细胞变成帮 助自己复制的“代工厂” 。一般而言,一粒小小的病毒进入一个细胞,很短时间之内就能够 复制出上千个病毒体。所以当病毒性疫病出现时,在没有外在干预的条件下,被病毒袭击 的宿主,可能会依

    9、靠自身机能得以存活,也可能会走向毁灭。由于病毒试图“劫持”宿主 细胞来自我复制并蔓延,自然就会激发宿主使用自身的免疫系统这一“武器库”来予以反 击。而在现代医学条件下,一些医疗防疫手段的介入,能够帮助人体更加有效地阻止病毒 对人的侵害,从而能够避免出现更多的伤亡。 在一定意义上,人类的抗病毒过程,既是一个促进人类自身身体机能不断强大起来的 过程,也是一个推动人类抗病毒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过程。事实上,人类与病毒之 间的斗争由来已久,人类对病毒的认识也在这样的持久斗争中一步步丰富起来,完备的病 毒防治体系也正在逐步建立起来。 客观地说,病毒也并非只有破坏作用。相关研究表明,与地球生态系统中任

    10、何一个组 成部分一样,病毒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每天有 20%40%的细菌被病毒杀死,这才使海洋环境中细菌过快繁殖得以抑制。以此而言,病毒 在海洋生态系统里扮演着“反垄断”的角色有助于确保任何物种或细菌都不能称王称 霸,这对保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 (取材于苗德岁、内森沃尔夫等人的文章)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 正 确 的一项是(3 分) A烟草花叶病毒有时仿佛没有生命,但是在条件合适时又充满活力。 B病毒的遗传信息少,短时间内就能大量复制并共同冲击宿主细胞。 C人类与病毒之间不断作战,客观上也使人类的生存能力不断强大。 D病毒杀死海洋中的一部

    11、分细菌,有利于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回答,病原微生物对人类造成了哪些影响?(6 分) 北京市西城区 2020 年 4 月高三语文 第 4 页(共 10 页) 二、本大题共二、本大题共 6 6 小题,共小题,共 2525 分。分。 (一)(一)阅读阅读下面文下面文言文言文,完,完成成 6 61 10 0 题题。 (共共 1 18 8 分)分) 狄青,汾州西河人,善骑射。宝元初,诏择卫士从边,以青为延州指使 。时偏将屡 为 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尝战安 远, 被 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尹洙为经

    12、略判官,青以 指使见,与谈兵,善之,荐于 韩琦、范仲淹曰: “此良将材也。 ” 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 “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 ”青 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 知名。 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 犹存。 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 “陛下以 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 ”以 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 擢枢密副使。 皇祐中,广源州蛮反,岭外骚动。青上表请行。青戒诸将毋妄与贼斗,听吾所为。广 西陈曙乘青未至,辄以步卒八千犯贼,溃于 昆仑关。青曰: “令之不齐,兵所以败。 ”晨会 诸将堂上,揖曙起,按 以败亡状,驱出军门斩

    13、之。已而顿甲,令军中休十日。觇者还,以 为军未即进。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仑关。贼既失险,悉出逆战。青执白旗麾骑兵, 纵左右翼,出贼不意,大败之,追奔五十里。还至京师,帝嘉其功。 青为人慎密寡言,计事必审中机会而 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 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始,与孙沔破贼,谋 一 出青,贼既平,悉以诿沔,退若不用意者。沔始叹其勇,既而服其为 人,自以为不如 也。 熙宁元年,神宗考次近世将帅,以青起行伍而 名动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 终始,慨然思之。 取材于宋史列传第四十九 【注】指使:当时戍边军队职务。 面涅:脸部瘢痕。狄

    14、青出身寒微,因代兄受过而被刺字充军。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正 确 的一项是(3 分) A尝战安远,被 创甚 被:遭受。 B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 知名 益:更加。 C揖曙起,按 以败亡状 按:按照。 D与孙沔破贼,谋一 出青 一:全都。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时偏将屡为 贼败 沔始叹其勇,既而服其为 人 B青以 指使见 以 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 C荐于 经略使韩琦、范仲淹 溃于 昆仑关 D计事必审中机会而 后发 以青起行伍而 名动夷夏 北京市西城区 2020 年 4 月高三语文 第 5 页(共 10 页)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 符

    15、合 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 韩琦、范仲淹一见到狄青就认为他很出众,对他非常看 重 B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 将军如果不了解历史,那也不过是有着匹夫之勇的人罢 了 C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仑关 狄青第二天却整顿军骑出击,只一个昼夜就跨 越了昆仑关 D悉以诿沔,退若不用意者 把失利原因都推给孙沔,后退到自己仿佛不在意结果一 样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 正 确 的一项是(3 分) A狄青曾经获得尹洙的赏识,后来又得到了范仲淹的指点。 B狄青不愿去掉脸上的瘢痕,以此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 C狄青先是提振士气接着麻痹对手,一举取得昆仑关胜利。 D狄青深为军中将士所信服

    16、,声名更是震动中原边疆各地。 10本文中写了狄青这一人物的哪些过人之处?请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 (6 分) (二)(二)根据要求完成 11 题。 (共 7 分)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 也。 ” (论语学而) 子贡曰: “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 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论语学而)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 文也。 ” ( 论语公冶长 ) 子贡问为仁。子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

    17、大夫之贤者,友其 士之仁者。 ”(论语卫灵公) 从这几则论语来看,孔子在教育中关注哪些方面?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 或看法。 (7 分) 北京市西城区 2020 年 4 月高三语文 第 6 页(共 10 页) 三、本大题共三、本大题共 5 5 小题,共小题,共 2424 分。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1214 题。 (共 12 分) 宿业师山房 期丁大不至 (唐)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 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 孤琴候萝径。 【注】山房,山中的屋舍。 丁大:作者友人。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 正 确 的一项是(3 分) A开头两

    18、句写夕阳刚刚西沉下去,屋舍四周的群山万壑立刻就变得昏暗起来。 B三四两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诗人在身之所处的环境中的独特感受。 C五六两句写夜深时山间的静谧, “归” “栖”二字中流露出一种浓浓的乡愁。 D最后两句用“期宿来”点出与友人的期约,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满心期待。 13这首诗结尾一句“孤琴候萝径”中的“琴” ,蕴含有见证朋友之间彼此相知的意思。下 列诗句中的“琴”也是表达这层含意的一项是(3 分) A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 (雍陶韦处士郊居 ) B唯要主人青眼待,琴诗谈笑自将来。 (白居易春雪过皇甫家 ) C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李群玉书院二小松 ) D中军

    19、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14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这是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 大中的几句。其中的“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与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中 的“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都写到了“夜(夕)凉” ,但表意效果又有区别。请结 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 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 15 题。(共 4 分) 15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看了十二个咏菊的诗题之后,探春感慨说:“竟没有人作 簪菊。”于是她在簪菊题下作了一首,诗中写道:“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 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20、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 这首簪菊体现出探春怎样的个性气质?请 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4 分) 北京市西城区 2020 年 4 月高三语文 第 7 页(共 10 页) 16在下面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8 分) 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用“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 ” 对田园风光作了简笔勾勒。 王羲之写兰亭雅集之乐: “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 之娱,信可乐也。 ” 人生路上,有风雨也有晴天,超然物外的苏轼曾就此发出感慨: “ , 归去, 。 ” 学习中离不开积累。如果想表达积累对于结果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引用的古诗文 名句有: “ , 。 ” 四、本大题共四、本大题共

    21、4 4 小题,共小题,共 1818 分。分。 阅读下阅读下面的面的作品,作品,完成完成 1 17 72 20 0 题题。 (1818 分)分) 大敦煌大敦煌 从兰州出发,沿河西走廊一路西行,过武威、张掖、嘉峪关,最后到达敦煌,凡一千 一百余公里。一路西域风光,沧桑雄浑,美 不 胜 收 ,而至敦煌则达到顶点。 敦煌,一座总面积只有 3.12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只有 18 万的蕞尔小城,就敢取这么 一个大气磅礴的名字,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气魄。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 “敦,大也; 煌,盛也。 ”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 “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 故以盛名。 ”尽管现代大多数学者都说,

    22、 “敦煌”一词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但 是敦煌人宁愿相信古人的解释。 就是这块土地,曾经连接起汉唐盛世与西域文明,手挽着长安城与波斯湾,见证了无 尽的繁华与沧桑。在汉代,敦煌疆域辽阔,统管六县,被誉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 。在 唐代,敦煌更是成为一座拥有 140 万人口的大城市,仅次于首都长安。现在,敦煌虽然没 有了当年的显赫地位,规模也大大缩小,然而,历经汉风唐雨的洗礼,文化灿烂,古迹遍 布。价值独特的敦煌文化所散发出的迷人魅力,更是与日俱增。 到达敦煌,暮色四合。深秋的敦煌格外清朗,夜晚的天空格外高蓝,明月洒下一地清 辉。从来没有见过那样晶亮的满天繁星,好像一天的星星都集中到这块

    23、天空了。城市不大, 但建设有序、干净整洁、规划整齐。汉唐的建筑,街头的飞天雕塑,满墙风动的壁画,让 人怀疑是在历史与梦幻之中。 北京市西城区 2020 年 4 月高三语文 第 8 页(共 10 页) 一夜小雪,鸣沙山披上一层洁白的轻纱,空气像水洗过一样清爽。登上山顶,举目四 望,那一道道沙峰如奔涌的波浪,气势磅礴。微风吹来,扑人心怀,爽人心肺,心胸顿觉 空明。鸣沙山的沙粒有红、黄、绿、黑、白五色,当地人称它“五色神沙山” 。登临此山, 听山与泉同振共鸣,犹如钟鼓管弦齐奏,令人动魄惊心。 后汉书郡国志引南朝耆旧 记云:敦煌“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 。 被誉为天下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千百年来

    24、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茫茫 大漠中有此一泉,满目苍凉中有此一景,造化之神奇,令人心 醉 神 迷 。月牙泉有版本众多 的美丽传说,听导游说,月光下的月牙泉更美丽。最好在农历十五月圆之夜时来,露宿在 鸣沙山才可以亲历那梦幻仙境般的意境。 来敦煌不能不去瞻仰莫高窟。是的,是瞻仰,不 是参观。莫高窟,坐落在敦煌城东南 25 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 五代、西夏、元不断兴建,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洞窟门一打开,历史的味道迎面而来,栩栩如生的泥塑和壁画好像带你走进了历史。 你仿佛可以看见千年前的画工巧匠们一点一点描

    25、绘、上色;可是那些泥塑的残破现状又告 诉你时光已逝、光阴变换的事实。那些佛像用着千年不变的平静面对你,微微上扬的嘴角 述说着乐观豁达。其实他们面对的不只是你,还有千年的历史,那些进入盗宝的强盗,那 些谦卑的祈福的平民。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走进敦煌研究院大门,一块条石上镌刻着的大字格 外醒目,也格外锥心。如果不是一次意外的发现,也许莫高窟现在还静静地沉睡在沙漠的 怀中;或者,她在合适的时间被合适的人发现,也许能够受到更好的保护。可惜,历史不 能假设。 1900 年 6 月 22 日,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 从此敦煌不再平静,从此敦煌在被掠夺、被

    26、肢解中走向世界,从此无数的学者为她皓 首 穷 经 ,从此世界上产生了敦煌学。 面对敦煌遭遇的重重劫难,中国知识分子拍案而起,他们义 无 反 顾 地站了出来,掀起 了一场敦煌大抢救运动。最先站出来的,是著名金石考古专家罗振玉。当他得知一批珍贵 的敦煌文物沦落到法国人伯希和之手后,当即报告学部,要求即刻发令保护藏经洞遗书。 紧接着,一批著名学者投入到对敦煌遗书的收集、校勘、刊布、研究中去。更有人远涉重 洋,到日本、到欧洲,去抄录和研究那些流失的书卷。 北京市西城区 2020 年 4 月高三语文 第 9 页(共 10 页) 在保护和研究敦煌方面,贡献最大、最令人感动的是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为

    27、代表的敦煌守护者。他们放弃内地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奔赴偏僻荒凉的大西北,把一 生都贡献给了敦煌保护事业。正是由于他们的艰苦付出和辛勤努力,敦煌才结束了无人看 管的现状,走上了科学保护的道路。敦煌学研究也从无到有,从粗到精,彻底改变了“敦 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状况。 敦煌是中国的敦煌,应该使敦煌学回到中国。这是三十多年前,一位老人的郑重嘱托。 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告慰这位老人:敦煌学已经回家了! (取材于徐可的同名散文,有删节) 17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 正 确 的一项是(3 分) A美不胜收:指从兰州到敦煌,一路上的异域风光让人觉得目不暇接。 B心醉神迷:指月牙泉

    28、地区的满目苍凉带给人内心一种强烈的不适应。 C皓首穷经:指无数学者穷尽自己的一生,潜心研究敦煌的文献文物。 D义无反顾:指中国学者克服重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保护敦煌文化。 18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 正 确 的一项是(3 分) A敦煌人宁愿相信古代学者对“敦煌”一词的解释,反映出他们有一种身为敦煌人 特有的骄傲和自豪。 B尽管规模与古代相比大为缩小,地位也不如从前那样显赫,但是现在的敦煌仍然有 着突出的文化价值。 C虽然敦煌莫高窟里的佛像已经残破,但是前往瞻仰的人们依然能够平静面对,这 让 人顿生豁达之心。 D经过一代代敦煌守护者的努力,敦煌终于改变了被肢解的命运,敦煌学也回到中 国并得到

    29、长足发展。 19作品第五段引用了“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一句,请分析其作用。 (6 分) 20作品标题“大敦煌”中的“大”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解说。 (6 分)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5 分。 21语言基础运用(5 分) 只有保持生物多样性,才能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大面积单一栽种杨树带来的一系 列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显示出生态学这一规律的普遍性。 由此种种,人们对有些地区杨树一家独大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 北京市西城区 2020 年 4 月高三语文 第 10 页(共 10 页) (1)将下面四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由于自然天敌数量不足,从三

    30、北防护林到黄淮海区域,各大杨树栽种带更是屡次爆 发大规模的病虫害。 雌性杨树得到授粉后发育结籽,就会产生白色絮状的杨絮,大量杨絮飘飞堆积,不 仅引发人们皮肤过敏、鼻痒流涕等健康问题,还常常引发火灾。 一些地区由于杨树栽种面积急剧扩大,本土树种急剧减少,以本土树种为生的鸟类、 昆虫的多样性也就随之急剧降低。 雄性杨树只开花,不结果,没有杨絮问题。 A B C D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结构混乱,请将修改后的句子抄写在答题卡相应处。(2 分) 22微写作(10 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家庭生活中一定有引发你关注的细节。请以一次家庭聊天作为背景,刻画聊天场景 以及你的心理状态

    31、。150 字左右。 在疫情中奔赴一线有所作为的人,人们称之为“逆行者” 。请写一段抒情文字,向这 些“逆行者”致意。150 字左右。 请从呐喊 边城 红岩 平凡的世界及老人与海中任选一部,就其中某 个片段写一段推荐阅读的文字。150 字左右。 23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新情况,需要人们去面对并作出反应。学会如何应对,应该成 为引领人们成长的重要方面。 请以“应对应对”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 合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路上的情形,可能让人欣喜,也可能让人忐忑。你有什 么样的“在路上”的经历呢? 请以“在路上在路上”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 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统一测试语文试题(2020. 4).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3666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