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中文言文虚词用法(宽屏)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364839
  • 上传时间:2022-12-02
  • 格式:PPTX
  • 页数:118
  • 大小:4.4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文言文虚词用法(宽屏)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宽屏 高中 文言文 虚词 用法 课件
    资源描述:

    1、文言文阅读第二讲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而(1)连词 1)表并列 今译为:而且、又。例释: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2)表修饰 今译为:着、地。例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3)表顺承 今译为:就、才。例释: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4)表假设 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5)表转折 今译为:却、但。例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6)表因果 今译为:因而、所以例释: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7)表方位 今译为:以例释:三代而下,有学而不问。问说 由孔子而来,至今百有余岁孟子(2)音节助词 不译 例释:君子耻其

    2、言而过其行。论语(3)语气词 用在句尾 今译为:啊、吧例释: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公四年(4)比况词今译为:如、像、似例释: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新序(5)代词 1)第二人称 今译为:你(们)、你(们)的 例释: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 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2)近指 今译为:此、这样例释: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东南飞(6)通“能”今译为:能够、才能例释:行柔而刚,用弱而强 淮南子?原道训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2.何(1)疑问代词 今译为:1)什么

    3、例释: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2)谁、哪一个例释:何事非君,何使非民?孟子*万章下 今兹诸侯,何时吉?何时凶?左传3)何处、哪里例释:阁中帝子今何在?滕王阁序 丞相祠堂何处寻?蜀相(2)疑问副词(作状语)今译为:1)怎么、怎么样例释: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国策2)何故、为什么例释:夫子何哂由也。论语?先进3)多么 例释:作计何不量。孔雀东南飞 入门两眼何悲凉。贫士叹(3)动词(通“呵”)今译为:喝斥、谴责例释:(王琚)至廷中,徐行高视,侍卫何止曰:“太子在!”新唐书?王琚传3.乎(1)语气词 1)表疑问、反问今译为:吗、呢 例释: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2)表赞美、感叹今译为:啊

    4、、呀 例释: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3)表推测 今译为:吧、呢 例释:日食饮得无衰乎?4)表祈使 今译为:吧 例释:勉速行乎!无重而罪!5)表商榷 今译为:呢 例释: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容乎,失之宰予。韩非子?显学6)表呼告 今译为:啊 例释:叁乎!吾道一贯之。论语7)表肯定 今译为:也 例释:此非汝所及乎,顾谓颜回纪之。(2)助词 用在形容词后今译为:地 例释:凌清风,飘摇乎高翔。战国策(3)介词 相当“于”今译为:在、对 例释:生乎吾前,其文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德隆乎三皇,功羡于五帝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4.乃(1)代词 1)第二人称 今译为:你、你们 例释: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5、。伶官传序2)指示代词 今译为:如此、这样例释:子无乃称庄子(2)副词 1)表肯定今译为:是、就是、原来是 例释: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此乃臣效命之秋也。2)表范围 今译为:仅仅、只 例释:项王乃有二十八骑3)表时间衔接今译为:就例释:良乃入,具告沛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4)表两事顺承今译为:才例释:设九傧于廷,臣乃敢上璧。5)表意外今译为:却、反而、竟然 例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话源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触龙说赵太后不改过自新,乃益骄恣。汉书?吴王刘濞传(3)连词 1)表顺承 今译为:于是、便 例释: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2)表他转 今译为:至于 例释:乃所愿,

    6、则学孔子也。(4)助词无义不译 例释: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5.其(1)代词 1)第三人称 今译为:他(它)、他们例释:成以其小,劣之。促织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2)第三人称表领属 今译为:他的、他们的 例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3)表其中的例释: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 4)表指示今译为:那、那些例释:即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朱熹?中庸集注 5)活用为第一人称 今译为:我的、自己的 例释: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游褒禅山记(2)副词 1)表推测 估计 今译为:大概、或许例释: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2)

    7、表祈使今译为:可要、当例释:子其勉之左传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3)表反诘今译为:岂、难道例释:国无主,其能久乎左传其孰能讥之乎石钟山记4)表未来今译为:将、将要例释: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尚书(3)连词 1)表假设今译为:如果例释:汤其无涠,武其无岐,贤虽十全,不能成功。吕氏春秋2)表选择今译为:或者、还是例释:呜呼!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祭十二郎文3)表让步今译为:尚且例释:天其弗识,人胡能觉列子?力命(4)助词 1 附在代词“彼”“何”后,不译。例释: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世家何其毒也2用在单音节形容词前,加强形容的状态 今译为:有多么,非常 例释:羊肉其鲜乎。北风其凉,雨

    8、雪其滂png。天下春秋 6.且(1)副词 作状语 1)表将发生的动作 今译为:将要例释: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战国策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表动作的暂时今译为:姑且、暂且 例释:民劳,未可,且待之。伍子胥列传吾今且报府,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3)表时间、数量的接近 今译为:几、近例释:三年,大疾疫,死者且半,乃各散引去。后汉书?刘玄传4)表事物的唯一性今译为:只、但例释: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2)连词 1)表并列 今译为:又、与、及例释:河水清且涟漪诗经一边一边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居一二日,萧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淮阴侯列传2)表递进今译为:而且、况且例释:

    9、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3)表选择今译为:还是 例释: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史记?魏世家4)表让步今译为:尚且、还、即使、纵然例释: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狂风横雨且相饶,又恐有彩云迎去。杜安世*胡捣练5)表假设今译为:如果例释:且静郭君听辨(人名)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也。吕氏春秋6)表转折今译为:却例释:王公直虽无杀人之事,且有坑蚕之咎,法或可恕,情在难容,王公直(3)助词 用在句首同“夫”,不译。例释:且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史记*魏世家1.对下列句子中“乎”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以吾一日长乎尔 生乎吾前,其

    10、闻道也固先乎吾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A.与相同,与相同B.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相同D.与不同,与不同对下列句子中“乎”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以吾一日长乎尔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A.与相同,与相同B.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相同D.与不同,与不同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介词、助词。乎:介词,相当于“于”。助词,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呢”。用作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地”。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的“乃”相同的一项是()A.衡乃诡对

    11、而出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D.精思傅会,十年乃成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的“乃”相同的一项是()A.衡乃诡对而出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D.精思傅会,十年乃成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副词。题干中的“乃”为副词,表意外或转折,竟然,却。B项与之相同。A项,副词,表承接,于是,就。C项,动词,表判断,是,原来是。D项,副词,表条件,才。答案B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而”的意义与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弃甲曳兵而走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吾尝跻而望矣蟹六跪而二螯虽

    12、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宽厚而爱人A./B./C./D./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而”的意义与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弃甲曳兵而走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吾尝跻而望矣蟹六跪而二螯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宽厚而爱人A./B./C./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连词。连词,表转折关系,然而、可是、却;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一般不译;连词,表因果关系,因而,因此;连词,表并列关系,又、和、并且(用在两个动词或动词词组之间),或不译。答案C阅读下文,完成12题。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13、。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宋史黄庭坚传)1.下列各组句子中“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B.其重之也如此C.其词有“瑰伟之文”D.乐其林泉之胜1.下列各组句子中“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B.其重之也如此C.其词有

    14、“瑰伟之文”D.乐其林泉之胜解析D项,提示代词,那,与例句同。A项,代词,代黄庭坚。B项,代词,代苏轼。C项,代词,他的,指苏轼的。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解析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B项,介词,在/介词,比。C项,介词,把/介词,因为。D项,句中语气停顿。答案D文言文阅读第二讲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2复习上节课内容 而 何 乎 乃 其 且7.若(1)代词 1)第二人称 今译为:你、你的例释: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2)指示代词 今译为:如此、这样、这个、这些例释:王曰:

    15、“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2)连词 1)表选择 今译为:或、或者例释: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记2)表假设 今译为:如果、假如 例释: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隐:怜恤)齐桓晋文之事3)表他转今译为:至于例释: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若臣,则不可入矣。左传(3)副词 作状语 今译为:乃、才 例释: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国语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4)动词 表比况今译为:像、如同例释: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齐桓晋文之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所(1)特指代词 1)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所的事,今译

    16、为:所的人例释:彼所将中国人赤壁之战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衣食所安,必以分人。2)所+介+动,表今译为:的地方例释:是吾剑之所从坠处所、工具、方法 的原因例释: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原因、对象。用来的例释: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近臣礼,所以报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也解惑也3)为所 今译为:被(表被动)例释: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2)名词处所、位置 今译为:地方 例释: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为人子者,患不孝不患无所左传(3)数词表约数今译为:许例释:从弟子女十人所。滑稽列传彗星出天市,长二尺所后汉书9.为(1)介词 1)表对象今

    17、译为:替、给、对例释: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史记?鸿门宴”2)表原因今译为:因为、因此 例释: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孟子3)表目的今译为:为了例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货殖列传序4)表被动今译为:被 例释: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2)助词 语助、提宾无实义不译 例释: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球之为听。孟子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3)连词 表假设今译为:如、如果例释:秦为知之,必不救也。战国策?秦策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战国策?楚策四(4)动词 作谓语 今译为:1)

    18、做、作例释: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2)治、治理例释: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3)担任、充当例释: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4)变为、变作例释: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逍遥游5)当作、作为 例释: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6)算作、算是例释: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7)叫做、称为例释: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逍遥游8)是例释: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为善,斯不善矣。老子?二章9)有 例释: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小人焉。孟子10)参与例释: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11)认为例释: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10.焉(1)代词

    19、 1)作宾语相当“之”今译为:它 例释: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2)表疑问今译为:哪里、怎么例释: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2)兼词 兼“于之”(前面的动词没有宾语或需要有介宾短语做状语而没有时)今译为:于是、于此 例释:晋国天下莫强焉孟子?梁惠王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3)助词 1)表语气今译为:了、呢、啊 例释: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故钱塘之人日日候焉。柳毅传 2)a词尾 今译为:地、的样子 例释:穆穆焉,皇皇焉,济济焉,信天下之壮观也。东京赋 盘盘焉,囷囷焉(的样子)阿房宫赋11.也 助词 句中表句读句尾表判断。例释:有梦也难寻觅长

    20、亭送别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也”前是名词,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12.以(1)介词 1)表原因今译为:因为例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廉蔺列传 2)表处所今译为:从、在、于例释:田单以即墨攻破燕军。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3)表时间今译为:在时候 例释: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报任安书 4)表处置今译为:把、拿、用 例释: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韩非子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5)表手段今译为:凭、凭着 例释:亚夫以中尉为太尉。绛侯周勃世家 6)表依据今译为:按照、根据例释: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2)连词 1)

    21、表并列今译为:并且、而且 例释: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2)表目的今译为:来、用来例释: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左传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3)表结果今译为:因而、以致 例释:孝公德商君,地以广,兵以强。韩非子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4)表修饰今译为:地 例释: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5)表假设今译为:如果例释:以啮人,无御之者。(3)助词)表时间、方位相当“之”例释:殷夏以上,后妃之制,其文略矣。后汉书2)句中句末语气不译 例释:欢欣踊跃,以歌以舞韩愈?贺册尊号表君王之事因是以。战国策3)通“已”今译为:停止、已经、例释:无以则王乎!孟子?梁惠王上五国以破齐秦

    22、,必南图楚。后汉书太、甚四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孟子?滕文公下(4)动词 作谓语今译为:1)认为例释:自以寿不得长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用、使用例释:贤俊失在岩穴,大臣怨于不以。汉书3)率领、带例释:宫之奇以其族行。左传4)连及例释:余一人有罪,无以万夫。国语5)有 例释:农民以鬻子者。管子(5)名词 作宾语 今译为:原因 例释: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良:的确)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C.玉斗一双,欲与亚父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D.位卑则足羞

    23、,官盛则近谀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C.玉斗一双,欲与亚父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连词、介词、兼词。D项,则:连词,表顺承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那么”。A项,为:介词,替/句末语气助词,表示感慨,可译为“啊”。B项,焉:句尾语气词/兼词,相当于“于此”。C项,与:动词,给/连词,表并列,和、跟。答

    24、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B.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B.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助词、代词、连词。D项,其:代词,可译为“他(们)的”。A项,所:助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

    25、组,指代人或事物/与“为”呼应,构成固定结构,表示被动。B项,若:代词,你、你们/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C项,者: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构成名词性短语,可译为“的人”/用在后置的定语后,作定语后置的标志。答案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B.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C.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虽夫水之积也不厚D.其真无马邪其孰能讥之乎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B.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C.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

    26、虽夫水之积也不厚D.其真无马邪其孰能讥之乎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副词、代词、助词。D项,其: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A项,焉:疑问代词,哪里/助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B项,何:疑问代词,单独作谓语,表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等,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这样”。C项,也:助词。表陈述语气/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舒缓语气。答案D4.下列各句中,“所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D.师者,

    27、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下列各句中,“所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复音虚词“所以”的不同意义和用法。D项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人等)”。A、B、C项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答案D 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曰:“吾

    28、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樊哙侧其盾以撞B.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 不出,火且尽C.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D.其返汝耕桑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答案】C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连词,来 樊哙侧其盾以撞 连词,承接B.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 连词,递进 不出,火且尽 副词,将要C.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助词,的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助词,的D.其返汝耕桑 强调语气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反问语气文言文阅读第二讲理解常见

    29、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2复习上节课内容 若 所 为 焉 也 以13.因(1)介词 1)表依据今译为:按照、利用例释:更延英俊,因才授爵。刘玄传 善战者因势而利导之。孙子吴起列传2)表条件今译为:趁、趁着 例释:因其无备,卒然击之三国志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3)表原因今译为:因为、由于例释: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伺者因此觉之。张衡传4)表由来今译为:由、从、通过 例释:如因荣木变为枯木。灭神论 西倾因桓是来。尚书?禹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蔺列传5)表凭借今译为:依靠、凭借例释: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后汉书*邓寇(2)副词 连接强调今译为:于是、就例释:项羽即日因留沛公饮。

    30、鸿门宴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3)动词 作谓语今译为:沿袭、顺着例释: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批大郤,导大髋,因其固然庖丁解牛今译为:如同、犹例释:蔡灵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战国策(4)名词 作宾语今译为:机会、机缘例释:于今无会因 孔雀东南飞14.于(1)介词 1)表处所今译为:在、从、到 在方面例释: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2)表方向、对象 今译为:向、对、对于例释: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3)表比较 今译为:比 例释: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4)表被动 今译为:被

    31、例释: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蔺列传5)表原因 今译为:由于例释: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2)助词 句末表疑问 相当“乎”例释:昭王曰:“然则先生圣于。”吕氏春秋句中凑音节 不译 例释: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15.与(1)介词 1)表介进对象 今译为:跟、和、同、替、为 例释:微斯人,吾与谁归。岳阳楼记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去时里正与裹头兵车行陈涉少时,尝与人庸耕陈涉世家2)表方向对象、今译为:向、对、例释: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孟子?公孙丑下3)表比较今译为:跟相比例释:吾与徐公孰美。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六国论4)表处所今译为:于、在例释:将渡江于中流,要离力微,坐与上风

    32、吴越春秋?阖闾列传(2)连词 1)连接名词结构表并列 今译为:和、同 例释: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论语功与日月齐光兮后汉书2)表选择今译为:或者、还是 例释:正行则民遗,曲行则道废。正行而民遗乎,与持民而遗道乎?晏子春秋(3)助词 通“欤”今译为:吗、吧、啊 无乃尔是过与?(4)动词 作谓语今译为 1)亲附、跟随例释:与赢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2)给予 例释:与之璧,使行。左传 与斗卮酒。3)交往例释: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4)对付例释:一与一,谁能惧我。淮阴侯列传5)允许、赞许 例释: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论语6)帮助例释: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7)等待例释:

    33、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8)参加、参与例释:蹇叔之子与师。左传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正事汉书(咸与维新)9)称誉例释:朝过夕改,君子与之。汉书(5)名词 作宾语 今译为:党羽、同盟者 例释:约结以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荀子16.则(1)连词 1)表承接今译为:就、便、那么 例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周也无力。庄子?逍遥游2)对比并用 不译例释:内则百姓疾之,外则诸侯叛之。荀子3)表转折今译为:然而、反倒、却例释: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4)表让步今译为:倒是例释:美则美矣,而未大也。庄子?天道 难则难矣,然而未人也。墨

    34、子?鲁问5)表意外今译为:竟、却例释: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公使阳处夫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6)表假设今译为:假如 例释: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史记?高祖本记(2)副词 1)加强判断 今译为:就是 例释: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2)表范围今译为:仅、只例释: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劝学(3)动词:作谓语 今译为:效法 例释: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周本纪(4)名词 作宾语今译为:准则、法则 例释:合散消息,安有常则?汉书?贾谊传以身作则(5)量词例释:论语二则17.者(1)特指代词1)组成名词短语今译为:的、的人、的事 例释:知之者不

    35、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2)用在数词后今译为:个、样例释:请君择于斯二者 孟子?梁惠王下3)用在时间词后 今译为:的时候 例释: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近士为务。报任安书4)用在否定词后 今译为:的话 例释:不者,若属且为所虏。鸿门宴5)用在主谓短语之后表原因今译为:的原因 例释:吾妻之美我者,私(偏爱)我也。(2)助词1)引出判断不译例释: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蔺列传2)定后标志不译 例释: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18.之(1)代词 1)第三人称今译为:他、她、它例释:臣请入,与之同命。鸿门宴2)第一人称今译为:我例释:君将哀而生之乎?3)表近指今译为:这例释:均之二策,宁许以负

    36、秦曲。(2)助词 1)表结构今译为:的例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韩非子2)主谓之间取独 今译为:来、用来例释: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三国志?诸葛亮传3)宾前标志 不译 例释:宋何罪之有?4)定后标志 不译例释: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5)调整音节 不译例释:填然鼓之。孟子?梁惠王上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3)动词 作谓语今译为:到、往 例释:吾欲之南海为学行不知所之(到去)庄子马蹄【课堂练习】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以”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B.王好战,请以战喻C.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D.忽魂

    37、悸以魄动【课堂练习】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以”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B.王好战,请以战喻C.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D.忽魂悸以魄动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介词、连词。题干和B项中“以”是介词,表工具、方式,可译为“用”。A项,连词,表目的,可译为“以便”“来”“用来”。C项,介词,表原因,因为。D项,连词,表并列,而、又。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燕王欲结于君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良曰:“长于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D.君幸于赵王不求闻达于诸侯2

    3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燕王欲结于君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良曰:“长于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D.君幸于赵王不求闻达于诸侯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介词。D项,表被动/表范围,在。A项,介词,表对象,跟、同。B项,介词,表比较,比。C项,介词,表对象,对、对于。答案D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中“因”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B.欲因此时降武 C.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中“因”的意义和用法相

    39、同的一项是()A.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B.欲因此时降武 C.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介词、副词。题干中的“因”为副词,有“于是”“就”的意思,A项与之相同。B项,介词,趁着。C项,介词,依靠,凭借。D项,介词,通过,经由。答案A4.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A.“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B.向吾不为期役,则久已病矣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4.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A.“壮

    40、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B.向吾不为期役,则久已病矣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解析C项,前者为连词,表转折,却;后者为副词,强调判断语气。A项,均为连词,表承接;B项,均为连词,表假设;D项,均为连词,表示后一件事是新发现的情况,相当于“原来已经”。答案C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

    41、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之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东晋王嘉拾遗记注笈(j):书箱。庵:茅草小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人若不学,则何以成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B.夜则映星月而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暗则缚麻蒿自照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之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人若不学,则何以成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B.夜则映星月而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暗则缚麻蒿自照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题其衣裳以记其事解析:A项两个“以”均为介词,译为“用、拿”。B项,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递进关系,译为“并且”;句,通过分析句子,应为连词,表修饰。C项,句中的“则”应是用在判断句,译为“是、就是”;句中的“则”,“于是,就”,两个“则”用法和意义不同。D项,两个“其”分别为“代词,他的”和“指示代词,这”。答案:A下节课内容文言文句式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文言文虚词用法(宽屏)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36483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