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x

  •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 文档编号:436357
  • 上传时间:2020-04-0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927.7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x》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地理 必修 知识点 总结 完整版 下载 _其他资料_高考专区_地理_高中
    资源描述:

    1、高一地理必修高一地理必修 2 2 重点知识总结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人口的变化 1.1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 70 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 13 亿人口(2005/1/6)。 记忆记忆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 时 期 人口变化特点 原 因 农业革命之前 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 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 高 农业革命期间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 快 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 条件改善,寿命提高 工业革命开始 后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生产

    2、力、生活质量不断 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 4、20 世纪以来特别过去 100 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理解记忆) 过去 100 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 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 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理解记忆)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理解记忆) 自然增长率水 平 人口增长特点 原因分析 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举例 比较稳定,一 发达国 家 保持较低水平

    3、 增长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 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些国家的人口 数量还会逐渐 俄罗斯、德俄罗斯、德 国、日本国、日本 减少 发展中 国家 水平较高 人口增长很 快,世界新增 人口中,发展 中国家占到 80%以上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 经济的发展,医疗卫 生事业的进步,人口 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开始 趋于缓慢,很 多国家实施人 口控制措施 中国、印度、中国、印度、 巴基斯坦巴基斯坦 措施: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4、记忆)(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出生率- -死亡率死亡率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模式 高低高(过渡模 “三低”模式 式) 特 出生率 高 高 高 低 死亡率 高 高 低 低 点 自然增长率 极低 较低 高 低 人口增长 极为缓慢 快速增长 零增长或负增长 1 高一地理必修高一地理必修 2 2 重点知识总结重点知识总结 生产力水平 不 断 增 长 分布 热带原始森 较落后的发 亚、非、拉等洲的 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 林等地区的 展中国家或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利、匈牙利、瑞典等)和部分发 落后民族 地区 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

    5、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记忆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 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记忆 口诀:欧口诀:欧( (北北) )美摩登全美摩登全“ “现代现代” ”,亚非拉发展忙,亚非拉发展忙“ “过渡过渡” ”,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 “过渡过渡” ” 1.2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

    6、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记忆记忆 迁移原因 特 点 迁移路线 二战 前 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 本主义发展 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 线开辟 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 开发地区 1 洲人到美洲、非洲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3东亚、南亚人被招到美 洲 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 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 二战 后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国家 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

    7、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 西亚打工 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 2 高一地理必修高一地理必修 2 2 重点知识总结重点知识总结 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 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 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记忆记忆 迁移原因 特点 迁移方向 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 20 世纪 80 年 1计划经济体制 有计划、有组织 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 代中期前 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地进行 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 西北和东北 20 世纪 80 年

    8、代中期后 改革开放政策 自发迁移 1 内地到沿海 2 山区到平原 3 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 5、人口迁移的意义 理解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理解记忆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记忆记忆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

    9、业需求的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8、中国古代和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因素: 理解记忆理解记忆 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 近几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 1.3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 理解理解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 记忆记忆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 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

    10、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 人口数) 制约因素: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 记忆记忆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 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 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 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1)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

    11、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 高一地理必修高一地理必修 2 2 重点知识总结重点知识总结 第二章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与城市化 2.1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的概念: 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中心商务区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的主要特征: 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经济活动最为繁忙;建筑物高大稠密;建筑物高大稠密;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内部分区明显;内部分区明显; 3、功能区比较 理解记忆理解记忆 4、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记忆记忆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5、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

    12、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 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6、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理解理解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 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 距离的影响最小 OA 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 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 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理解理解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

    13、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4 高一地理必修高一地理必修 2 2 重点知识总结重点知识总结 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 2.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 记忆记忆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 万以上)、大城市(50100 万) 中等城市(2050 万)、小城市(20 万以下)、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 理解理解 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 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14、。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 理解记忆理解记忆 (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体系: 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 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 理解理解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德国南部为例) 6、门槛人口与商业服务等级 (1)把维持

    15、一家企业生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称为门槛人口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赢利)(赢利)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保本)(保本)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亏本)(亏本) (2)商业等级与门槛人口的关系 根据门槛人口的小,可划分出商品或服务的等级。 价格低低,门槛人口小小,为低级低级商品;价格相对较高高,门槛人口相对较大大,为高级高级商品 2.3 2.3 城市化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 理解理解 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 人口的城市化 城市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城市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 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 土地的城市化 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 记忆记忆 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

    16、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记忆记忆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4、城市化的意义: (1)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2)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理解记忆理解记忆 5 高一地理必修高一地理必修 2 2 重点知识总结重点知识总结 后期阶段后期阶段:一慢一高(城市化速度:一慢一高(城

    17、市化速度 逆城市化逆城市化 慢,城市化水平高)慢,城市化水平高) 逆城市化逆城市化 中期阶段:一快一慢(城市化速度快,城中期阶段:一快一慢(城市化速度快,城 市化水平变化大)市化水平变化大) 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 初期阶段:两低(城市化水平初期阶段:两低(城市化水平 低,城市化速度低)低,城市化速度低) 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 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

    18、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 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来源 危害 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 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污染物有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 物、铅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危害健康 (伦敦烟雾事件、光化学污染、酸雨)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 康和动植物繁殖(骨痛病等) 固体废弃物污 染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白色污染、废旧电 池等)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 活动 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危害人体健康 8、城市环境的改善措施 (1)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

    19、区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2)建立生态城市 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 第三章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1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的区位选择 6 高一地理必修高一地理必修 2 2 重点知识总结重点知识总结 1、农业的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2、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的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 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记忆记忆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

    20、械、科技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 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市场因素。 4、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5、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理解理解 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气候因素) 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的农业(地形因素)(地形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市场和政策) 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土壤因素) 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交通因素) 河西走廊的粮棉生产(水源因素)(水源因素) 6、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理解记忆理解

    21、记忆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 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专业化和地域化地域化 7、农业地域的含义: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8、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 记忆记忆 (1)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2)自然条件(3)社会经济条件 9、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记忆记忆 位置:澳大利亚的西南端、东南端(墨累(墨累- -达令盆地)达令盆地) 自然区位

    22、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 10、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 记忆记忆 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 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 发展措施:东水西调 优点:优点: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 灵活的生产选择灵活的生产选择 3.2 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及作物 记忆记忆 分布:亚洲的季风区(东亚

    23、、东南亚、南亚都有分布) 东亚东亚 作物:水稻为主(水稻的习性:好暖喜湿) 南亚南亚 2、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记忆记忆 (1)气候以季风为主,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2)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东南亚东南亚 7 高一地理必修高一地理必修 2 2 重点知识总结重点知识总结 (4)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记忆记忆 (1)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2)单产高,商品率低 (3)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 (4)水利工程量大 口诀:口诀:“一大一小一高三低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4、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及作物 记忆记忆 分布:美国、阿根廷、加拿大、

    24、澳大利亚、乌克兰 作物:小麦、玉米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5、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记忆记忆 (1)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交通运输便利 (3)市场广阔 (4)地广人稀 (5)机械化程度高 (6)农业科技先进 6、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 记忆记忆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就美国而言的部分典型区位优势:如位于五大湖区及密西西比河有丰富的水资源,地处中央大平原地势平 坦,且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 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人均耕地 人多地少 地广人稀 主要农作物 水稻 小麦、玉米 生产规模 小 大 机械化程度 低 高 科技水平 低 高

    25、 商品率 低 高 经营方式 家庭经营,规模很小 家庭经营的大农场 主要分布地区 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区,所在国多为发展中国家 3.3 3.3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及生产对象 记忆记忆 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生产对象:牛、羊 2、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 记忆记忆 (1)(1)气候温暖,草类茂盛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2)(2)地广人稀,地价低地广人稀,地价低 (3)(3)距离海港近,交通便利距离海港近,交通便利 3、大牧场放牧业特点: 生

    26、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4、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 记忆记忆 (1 1)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如修建铁路)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如修建铁路) (2 2)合理利用草场(如围栏放牧、划区轮牧)合理利用草场(如围栏放牧、划区轮牧) (3 3)种植饲料)种植饲料 (4 4)开辟水源(如打机井)开辟水源(如打机井) 8 高一地理必修高一地理必修 2 2 重点知识总结重点知识总结 (5 5)培养良种牛、防病害)培养良种牛、防病害 5、乳畜业的分布及农产品 记忆记忆 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欧、 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 农产品:牛奶及乳制品 6、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记忆记忆 (1)气候温凉、潮湿,

    27、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7、乳畜业的主要特点 记忆记忆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五种农业地域对比表五种农业地域对比表 农业地域类型 地域分布 生产特点 水稻种植业水稻种植业 (季风水田农业)(季风水田农业) 集中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 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 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 技水平低。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 采取的措施(以阿根廷为例):培育良 大牧场放牧业大牧场放牧业 非等地具有气候温和,草类茂

    28、盛;地广 种牛,加强牛群病害的研究;改善交通 人稀;距海港近的优势 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商品谷物 罗斯、乌克兰等地具有优越的自然条 农业的基本特征。 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 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等优势 混合农业混合农业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 亚、新西兰等地,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 产有机结合起来 混合农业的优点: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 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 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9 高一地理必修高一地理必修 2 2 重点知识总结重

    29、点知识总结 第四章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4 41 1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1、工业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2)分类:按生产对象:采掘业、加工工业 按产品性质: 重工业(主要为生产服务) 轻工业(主要为生活服务) 2、主要的区位因素 理想的工业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前景广阔的市场;便利的交通。 目的:低投入、高产出 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五种主导型工业类型的特征五种主导型工业类型的特征 工业类型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则 原料指向型工

    30、业 钢铁厂、甜菜制糖厂制糖厂、甘蔗制糖厂、 接近原料产地 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市场指向型工业 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 接近消费市场 石油加工厂、棉布厂 动力指向型工业 电解铝电解铝、冶金、化学等重工业 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厂)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电子装配、包带等工业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3、影响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的发展变化 (1)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鞍钢与宝钢的区位变化特征: 共同区位优势:共同区位

    31、优势:交通便利、接近市场、接近水源 区别:鞍钢区别:鞍钢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宝钢宝钢接近消费市场 钢铁工业的三次变革:近煤型(动力导向型)钢铁工业的三次变革:近煤型(动力导向型)-近铁型(原料导向型)近铁型(原料导向型)-临海型(市场导向型)临海型(市场导向型) (2)环境保护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10 高一地理必修高一地理必修 2 2 重点知识总结重点知识总结 (3)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如政策变化、乡土情感、个人偏好、 工业惯性等 4 42 2 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工业联系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工业地域工业地域 1 1工业联系工业联系 (1 1)生产工序上的工业

    32、联系()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投入投入产出产出的联系)的联系) 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 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 第二种时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 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如汽车组装厂、生产流水线。 (2 2)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 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 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如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企业 A A 部门部门 B B 部门部门 C C 部门部门 D D 部门部门 (3 3)信息上的工业联系)信息上的工业联系 2 2、工业集聚、工业集聚 基

    33、础设施和廉价劳动力基础设施和廉价劳动力 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集聚现象。 分类:专业化生产的工业集聚、共用基础设施的工业集聚 工业的集聚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 费用和能源消耗,等,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3 3工业地域工业地域 (1 1)工业地域的概念)工业地域的概念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 11 高一地理必修高一地理必修 2 2 重点知识总结重点知识总结 (2 2)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自发形成的工

    34、业地域 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业企业自发集聚形成的;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既有与前者相同的类型,也有在共同的基础设施条件吸收下,不同工业集聚而形成的。 (3 3)工业地域的性质)工业地域的性质 工业地域按照发育程度的不同,分为两类: 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 (如食品工业),以当地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 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如钢铁工业区),工业联系复杂、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往往能够形成专业化很强的工业城 市。我国和世界许多著名的“钢城”“石油城”“汽车城”。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

    35、的地域联系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近些年来,一些科技含量高、工序复杂的工业(如飞机、汽车制造工业和电子工业等)开始出现分散的 趋势。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条件,降低成本,以最终获得最大的综合经济效益。 第五章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5 51 1 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和方式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和方式 一、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一、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和特点 方式 优点优点 缺点缺点 适合运输的货物适合运输的货物 铁路铁路 量大,快速,连续性好。 造价高,占地广。 大宗、笨重、长途运输。 公路公路 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运量小,成本高,运费

    36、贵。 短程、量小的货物。 水路水路 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连续性差。 大宗、笨重、时间要求不高 航空航空 速度快,效率高。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 急需、贵重、量小的物品。 管道管道 连续性强,安全,运量大。 投资大,灵活性差。 原油、天然气等液体状货物。 交通方式的选择:交通方式的选择: 五种主要现代化交通工具对比表五种主要现代化交通工具对比表 12 高一地理必修高一地理必修 2 2 重点知识总结重点知识总结 二、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趋势:二、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发展趋发展趋 势:势:交

    37、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二条亚欧大陆桥(亚欧大陆桥(符拉迪沃斯托克符拉迪沃斯托克-莫斯科莫斯科 连云港连云港 鹿特丹)鹿特丹)、四条世界主要航海线),而且日益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集装箱运输节省 包装费用, 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且货物运输安全)。 三、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三、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1.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以南昆铁路为例 合理布局交通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有科学技术作保证;促 进区域间的交流和联系;有稳定的客货源;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2.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

    38、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 件复杂的地段。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3.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 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一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 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建设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 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航行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积淤塞河道;二是二是上海港的 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三是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5.25.2 交通运输

    39、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聚落空间形态: 北方因地形平坦开阔,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南方河网密度大,聚落多 沿河道、铁路或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多呈带状 如株洲市城市沿铁路发展,日本筑波科学城呈南北狭长的带状;浙江嘉兴的城市形态,是随着水路和陆 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的;我国清末大运河淤塞,加之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 (2)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分布的关系: 沿江、沿海以及铁路、公路沿线,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或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既有利 于货物集散,也为其他社会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40、,从而发展成为商业中 心。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和京广、京沪、陇海等铁路沿线,集中了许多全国性和地区性商业中心 城市。 商业网点密度: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商业网点密度小于平原地区。 商业网点位置:商业网点位置: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交通最优为原则,建在市区环路边缘或高速公路沿线。 第六章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1)环境问题产生: 生态破坏、资源短缺: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其更新速度。 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环境的发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相关,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教训是惨痛的。 13 高一地

    41、理必修高一地理必修 2 2 重点知识总结重点知识总结 (2)环境问题的表现: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者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 力,发达国家还将一部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 2、可持续发展: 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内涵: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观念: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 权利的观念。 3、 (1)中国走可持续之路原因: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自然资源相对紧缺,利用率低自然资源相对紧缺,利用率低;环境问题严重环境问题严重。 中国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西北地区:荒漠化,酸雨的主要分布区我国南方, 我国华北的水资源短缺。 (2)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在工业、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基 本途径分别为清洁生产、生态农业。 清洁生产与传统经济最大不同是从全过程评价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而传统经济只重视末端治理。 清洁生产带来了环境效益: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了工业污染的来源 。经济效益:可以在技术 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大有作为。 14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3635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