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四川省南充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 上传人(卖家):爱会流传
  • 文档编号:436139
  • 上传时间:2020-04-05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160.5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四川省南充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doc》由用户(爱会流传)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四川省 南充市 2019 届高三 第二次 高考 适应性 考试 历史试题 解析
    资源描述:

    1、 南充市南充市 2019 届高三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届高三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文综历史试题 1.春秋以来,从贵族到平民的丧葬普遍逾礼,到了战国时,修墓道不用天子批准了,不但中型墓出现墓道, 连小型平民墓也起而效尤。这种现象说明 A. 诸侯已经取代周天子 B. 血缘关系被打破 C. 中央集权制度已形成 D. 平民地位的提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从贵族到平民的丧葬普遍逾礼连小型平民墓也起而效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 产力的进步,等级制度被破坏,平民的地位得到提高,故 D 正确;诸侯并未取代周天子,故 A 错误;血缘关 系一直存在,故 B 错误;材料与中央集权制无

    2、关,故 C 错误。 2.宋太宗曾颁发圣旨:“应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 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这反映了宋代 A. 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 开始出现土地所有权登记制 C. 已有明显产权意识 D. 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典卖东西要“并立合同契四本”,说明宋代已经有产权意识,注意利用契约保护自己的产 权,故 C 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买卖要订立契约,土地只是买卖的其中一种商品,故 A 正确;材料未体现土地 所有权登记,且“开始”说法与史实不符,故 B 错误;材料未反映不抑兼并,故 D 错误。 3.谱牒编修伴随着宗族

    3、的出现而产生。魏晋南北朝时特重门第,有司选举必稽谱牒,谱学成为地主官僚保持 门阀的工具,唐朝也屡修谱牒,扩大了庶族的政治权力,提高了庶族的政治地位。这说明唐朝 A. 抑士扬庶,以平衡社会矛盾 B. 科举未能改变庶族的政治地位 C. 门第仍然是选官的唯一依据 D. 科举制使社会上下流动性减弱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唐朝也屡修谱牒,扩大了庶族的政治权力,提高了庶族的政治地位”可知唐朝通过修谱来 提高庶族的地位,打破世家大族对官职的把持,平衡社会矛盾,故 A 正确;材料未体现科举制,故 BD 错误; 唐朝科举取士,门第不是选官唯一标准,故 C 错误。 4.农政全书卷三十五记载:“今之

    4、搅车(棉花去籽工具) ,以一人当三人矣,所见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 太仓式两人可当八人。”材料说明明朝 A. 私营手工业规模已超过官营手工业 B. 纺织原料呈现出多样化 C. 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棉纺织业效率 D.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以一人当三人矣,所见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两人可当八人”可知随着工具的不 断改进,劳动效率增加,故 C 正确;材料未体现私营和官营手工业规模,故 A 错误;材料未体现纺织原料多 元化,故 B 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具的改进,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无关,故 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生产工具的进步。材料“搅车(棉花去籽工

    5、具) ,以一人当三人矣,所见句容式,一人可当 四人,太仓式两人可当八人”说明工具的改进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注重对材料的理解。 5.科学苦旅中指出:李鸿章他们面对的敌人(保守派)是一群无知的对手,一切有理有据的论证对他们 都是无的放矢。更要命的是,包括李鸿章在内的洋务派也逃脱不了“无知”二字。他们虽呼吁变法,自 己却并不清楚所谓西方文明、近代工商业究竟是怎么回事,故办起洋务来错误百出。作者意在说明洋务派 A. 仅从制度变革必然失败 B. 认识与指导思想具有局限性 C. 救国道路是完全错误的 D. 肯定了西方文明是救国之道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他们虽呼吁变法,自己却并不清楚所

    6、谓西方文明、近代工商业究竟是怎么回事,故办起洋 务来错误百出”可知作者认为洋务派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并未认清西方文明和近代工商业,所以其认识 和指导思想具有局限性,故 B 正确;洋务派并未进行制度变革,故 A 错误;C 项“完全”说法绝对,故 C 错 误;材料强调洋务派的局限性,D 项不是材料主旨,故 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材料“不清楚所谓西方文明、近代工商业究竟是怎么回事”说明作者强调的是 洋务运动的局限性,符合此意的只有 B 选项。 6.下表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表中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政策的放宽与实业救国的影响 B. 外商在中国商品销售和劳动

    7、力市场缩小 C.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已占主导地位 D. 西方列强矛盾加剧减少了对华资本输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图表可知商办企业无论是数量还是资本都增长迅速,结合时间“1895 年”可知是甲午战后清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初步发展,故 A 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企业和资本的数量, 与销售、劳动力市场无关,故 B 错误;材料未体现“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已占主导地位”,故 C 错误;材 料反映外商资本在增加,故 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注重对图表的理解,图表反映的是 1895 年前后商办企业、官办 和官商合办企业、外资企业数量及资本的

    8、变化,可以发现商办企业增长迅速,结合时代背景可知与甲午战后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有关。 7.20 世纪 30 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私人合办等 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国民政府推行这种政策 A. 完全改变了民族工业结构与布局 B. 使市场调节的活力大大增强 C. 受苏联经济体制取得成功的影响 D. 无法缓解抗战物资缺乏问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30 年代,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大力兴办厂矿的目的是提 高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为应对日本的侵略奠定基础,与苏联计划经济

    9、的目的类似,故 C 正确;A 项“完全” 说法绝对,故 A 错误;计划经济体制会挫伤市场活力,故 B 错误;计划经济体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抗战物资 紧缺问题,故 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国民政府初期的经济建设。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优先发展重工业,增强了经济实力 和国防力量,这对国民政府极大的启发,为此国民政府学习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大办厂矿。 8.1950 年,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 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条约于 1980 年废止) 。苏联解体 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

    10、设性伙伴关系”,再到 1996 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由此可知 A. 中苏关系的发展得益于长期的结盟 B. 中苏关系的走向始终受国家利益影响 C. 中苏结盟与意识形态对抗毫无关系 D. 大国关系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国家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 年中苏结盟是因为受意识形态影响,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同苏联 结盟;苏联解体后,随着中俄共同利益的增多,中俄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可知中苏关系的走向始终受国家 利益影响,故 B 正确;中苏关系的发展是国家利益决定的,结盟只是一种表现,故 A 错误;中苏 50 年代的结 盟就是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故 C 错误;国家

    11、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不是取决于国家制度,故 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中苏(俄)关系的发展。国家利益是影响国家关系的主要因素。 9.“革命家最初都是民主主义者,可是,如果革命家树立了一个终极目的,并且内心里相信这个终极目的, 那么,他就不惜为了达到这个终极目的而牺牲民主,实行专政。”而雅典民主法庭还以荒唐的罪名处死了哲 学家苏格拉底。材料说明雅典民主制 A. 实质是少数人争权夺利的工具 B. 使贵族的政治权力大大削弱 C. 公民都可以决定国家大政方针 D. 由平民确定国家法律的实施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他就不惜为了达到这个终极目的而牺牲民主,实行专政”可知雅典的民主制实

    12、际上是少数 人的统治,可以为了个人的利益把民主变成专制,故 A 正确;材料未体现贵族政治,故 B 错误;材料未体现 公民决定国家大政方针,故 C 错误;材料与法律无关,故 D 错误。 10.13 世纪英王为树立王朝权威,需要教士、骑士和市民的支持,特别是富裕市民的财政支持,召开大家开 会的场所便是议会。近代英、法、美、德等国,相继建立资本主义代议制度,到今天代议制在世界更是普及。 这表明代议制 A. 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最终形式 B. 它是王权战胜教权的结果 C. 当今世界所有国家都在使用 D. 是全人类共同的政治财富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近代英、法、美、德等国,相继建立资本主义

    13、代议制度,到今天代议制在世界更是普及” 可知代议制在世界范围内普及,是人类共同的政治财富,故 D 正确;A 项“最终形式”说法绝对,故 A 错误; 材料未体现王权战胜教权,故 B 错误;C 项“所有”说法绝对,故 C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代议制。代议制民主成为全球主要民主形式,在世界范围内普及,是人类共同的政治财富。 11.苏俄 1920 年 11 月颁布租让法令, 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 1921 年 7 月又决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私人经营。在流通方面,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 商业往来。材料说明苏俄 A. 已放弃了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14、经济 B. 利用资本主义渐进过渡到社会主义 C. 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D. 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产品生产分配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租让企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私人经 营”“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可知苏俄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故 B 正确;A 项“放弃”说法错误;CD 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材料不符,故 CD 错误。 12.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确定了美元在战后到 60 年代时期的世界中心货币地位。后 来导致该体系崩溃的是美国的经济发展受阻,西欧和日本的实力

    15、逼近美国。最后美元两度贬值,被马克和日 元所取代,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解体。材料表明 A. 德日两国取代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B. 固定汇率制使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C. 浮动汇率制使汇率稳定,风险降低 D. 美国金融、经济实力绝对优势丧失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西欧和日本的实力逼近美国。最后美元两度贬值,被马克和日元所取代布雷顿森林体 系最终解体”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原因是美国的金融、经济实力丧失了绝对的优势,无力维持美元 黄金本位制的稳定,故 D 正确;材料“西欧和日本的实力逼近美国”,并未取代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故 A 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16、是美国势力的衰弱导致的,不是固定汇率,故 B 错误;C 项与材料无关,故 C 错误。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长城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这些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交汇和交界的地区、长城往 往就出现在那些文化梯度最大的自然过渡地区:在北方,长城是我国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过渡的交界地区, 南方长城建筑在云贵高原边缘,是历史上“生苗”和“熟苗“的分界。北方长城是“牛文化”和“马文 化”这两种异质文化在中华大地上长期冲突的结晶,南方长城是汉文化和苗文化长达数千年矛盾冲突的结 果。 由于它的封锁和阻隔作用, 使长城两边文化差异并在一定时期内更加明显, 特色更加显著, 比如“生 苗”区

    17、使用苗语,而“熟苗”区则用汉语交流。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交流不是山川湖海所能阻隔,也不 是长城兵营所能分隔的,凤凰作为历史上的边疆重镇和大湘西的统治中心,成为了汉文化、苗文化和土家文 化融合的交点,正是这种民族文化融合的魅力,造就了今天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摘编自王亚力从南方长城看长城文化 材料二 柏林墙始建于 1961 年,其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的居民逃往西柏林。1989 年 11 月 9 日晚柏林墙 在民主德国居民的压力下被迫开放。1990 年 6 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1990 年 10 月 3 日, 民主德国正式并入联邦德国,东西柏林的道路、铁道及桥梁在围墙倒塌后迅速接连在

    18、一起。 材料三 2006 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授权修建美墨边境墙的法案,到 2009 年 1 月为止,已经完成 580 英里,只剩 120 英里待修。特朗普以继续修墙为主打竞选口号赢得大选,成为美国第 45 任总统。2019 年 2 月 21 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宣布,美国联邦政府当天启动了美墨边境墙的修建工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王亚力关于中国长城的基本观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柏林墙拆除带来的影响。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特朗普政府重启修建美墨边 境墙工程的原因。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城墙”现象的认识。 【答案】 (1)长城是我国

    19、民族交界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长城是我国文化梯度的地理标志;长城是我国历史 上异质民族文化矛盾冲突的产物;长城是民族文化的功能界线;长城是中国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见证。 (2)影响:推动了德国统一事业的完成;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欧洲的经济发展,加快了西欧一体 化进程;表明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推动了苏联解体和冷战的结束;推动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多 极化。 原因:防止非法移民;维护边境安全;兑现竞选承诺,谋求总统连任;打击毒品犯罪和走私等。 (3)城墙的修筑与拆除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城墙修筑的本意是隔离,却阻挡不了城墙两边的交流。 【解析】 【详解】 (1) 由材料“中国的长城主要

    20、分布在东北、 西北、 西南这些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交汇和交界的地区” 可知长城是民族交界地区特有的现象,是民族冲突的产物;由材料“长城往往就出现在那些文化梯度最大的 自然过渡地区”可知长城是文化梯度的分界线;由材料“在北方,长城是我国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过渡的交 界地区,南方长城建筑在云贵高原边缘,是历史上生苗和熟苗的分界”可知长城是民族文化的分界 线;由材料“北方长城是牛文化和马文化这两种异质文化在中华大地上长期冲突的结晶,南方长城 是汉文化和苗文化长达数千年矛盾冲突的结果”可知长城是民族文化融合的见证。 (2)影响:结合材料“东西柏林的道路、铁道及桥梁在围墙倒塌后迅速接连在一起”可知柏林墙的拆

    21、除推动 了德国的统一,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柏林墙的拆除也意味 着东西德对立局面的结束,推动了苏联解体。同时德国的统一、发展,苏联的解体也推动了世界政治多极化 趋势的发展。 原因:由材料“特朗普以继续修墙为主打竞选口号赢得大选”可知是兑现竞选承诺,谋求连任;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修墙也是为了打击非法移民和边境贩毒、走私,维护美国边境的安全。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柏林墙还是美墨边境墙都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其本意是隔离,但墙本身并不 能阻碍双方的交流。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人文主义发展概况 提取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个具体论题,

    22、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论证须有 史实依据。 ) 【答案】示例:论题: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论证:西方人文主义经历了三次大的发展时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智者运动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 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文艺复兴时期是人的发现,反对神权统治, 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产生了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宗教改革把人从神学的 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启蒙运动由思想领域深入到政治领域,倡导理 性,提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思想主张,是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所以,西方人文主义是不同时

    23、期人们的 价值观、人性观、科学精神的集中反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人文主义发展状况的理解。题干列举了人文主义各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发展阶段,结合课 本相关知识可知不同的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不一样,都是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要求,所以可以得出人文 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一结论。结合智者学派以仁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强调人的价值,是人的自我 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文艺复兴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反对神权,是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反映。启蒙运动将人 文主义思想深入到政治领域,倡导理性,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政权的建立,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政权的 愿望。 请考生在请考生在第第 4545、4646、4747 三

    24、道题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三道题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 2B2B 铅铅 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洪武三十一年(1399 年) ,明惠帝朱允炆即位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制度和政策逐渐暴露出许多 弊病,他有意结束其祖父尚武的政风,推行以德治国的“建文新政”,其主要内容:重用文人;减轻财税; 平反冤狱;精减机构,更变官制;锐意削藩;建文新政有得有失,失大于得。对武官的利益多有触动, 故在改革时多少受到了勋臣们的阻碍,因而丢掉了

    25、皇位,致使那些很有意义的革新措施也未能有效推行。 摘编自不值得称赞的“建文新政”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文新政实施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建文新政”。 【答案】 (1)背景:明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已逐渐恢复和发展;政治高压统治(杀戮功臣、设特务 机构)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评价:结束尚武政风,重用文人,提高了文臣的地位;平反冤案,改变了极端严酷的政治生态;减免赋 税,缓和了社会矛盾;精减机构,更变官制,提高了行政效率;但改革触动了勋臣利益,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加剧;“削藩”虽对地方势力有所削弱,但“靖难之役”使改革付之东流。 【解析】 【详解】 (1

    26、)由材料“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制度和政策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病”可知朱元璋政策的弊端影响了社 会发展;由材料“其祖父尚武的政风”可知朱元璋尚武,实行政治高压,且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建文帝时期明朝经济逐渐恢复,社会稳定。 (2)由材料“重用文人”可知结束了尚武风气,提高了文臣地位;由材料“减轻财税”可知减免赋税,缓和 了社会矛盾;由材料“平反冤狱”可知改变了极端严酷的政治生态;由材料“精减机构,更变官制”可知提 高了行政效率;由材料“在改革时多少受到了勋臣们的阻碍,因而丢掉了皇位”可知损害了勋臣利益,统治 集团内部矛盾加剧,“靖难之役”使改革付之东流。 16.【历史选修 3:20 世纪

    27、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 年 9 月,斯大林就向丘吉尔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对德国实施战略夹击的要求。1942 年 6 月,苏美和苏英发表联合公报,达成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充分谅解和共识。7 月,英美伦敦会议,决定 1942 年秋在北非登陆。1943 年上半年,苏德战形势非常严峻,苏联强烈要求英美在欧洲发动登陆作战。5 月,英 美华盛顿会议,决定于 1944 年 5 月在欧洲大陆实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代号“霸王行动”) 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开辟欧洲的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对加速法西斯德国 的崩溃以及战后欧洲局势都起了重要作用。 (1)据材料并结合所

    28、学知识,概括英美盟军实施代号“霸王行动”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诺曼底登陆战役的作用。 【答案】 (1)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苏德战场形势严峻,苏联的强烈要求;反法西斯同盟召开重 要国际会议,达成共识;北非战场的胜利,法西斯同盟瓦解。 (2)影响:开辟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对德国进行了战略夹击,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绝境;减轻了 苏军的压力,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加快了“二战”胜利的步伐。 【解析】 【详解】(1) 由材料“1941 年 9 月, 斯大林就向丘吉尔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对德国实施战略夹击的要求” 可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苏联

    29、强烈要求开辟第二战场;由材料“英美华盛顿会议,决定于 1944 年 5 月在 欧洲大陆实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可知反法西斯同盟达成了共识;由材料“1942 年秋在北非登陆”可知北 非战场的胜利,法西斯同盟瓦解。 (2)由材料“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开辟欧洲的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对加 速法西斯德国的崩溃以及战后欧洲局势都起了重要作用”可知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 两面夹击的困境,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加快了二战的胜利。 1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晁错,西汉颖川郡人。文帝时被派去向秦朝遗臣伏胜学习尚书 ,后提升为博士。景帝时升任 为

    30、御史大夫。他向景帝报告诸侯王势力膨胀的事实,请求削去他们的“支郡”。在论贵票疏中,晁错开 头就提出了发展农业、搞好粮食生产的“开其资财之道”问题。为了长有其民,就要鼓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 广积粮食,充实仓库,以供应边防之需,防备水旱之灾。在言兵事疏等文中,晁错总结了近世汉匈关系 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对待匈奴的战略战术。他主张招募内地之民移屯于边塞,适当安排,使他们一面从事农 业生产,一面进行军事训练,做好守边备战工作。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据材料概括晁错的主要治国思想。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晁错对汉初社会发展的贡献。 【答案】 (1)政治上:主张削藩,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

    31、:重视农业生产,积粮充库,防荒备战;军事上: 移民屯边守塞,防御侵扰。 (2)对传统文化的研修,传承了儒家思想;“削藩”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有利于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为解决边患问题和防备水旱灾害提供物质基础;重视边防建设,有利于解决边患,促进民族融 合。 【解析】 【详解】 (1)由材料“他向景帝报告诸侯王势力膨胀的事实,请求削去他们的支郡”可知晁错主张削藩; 由材料“提出了发展农业、搞好粮食生产的开其资财之道问题”可知晁错重视农业生产,积粮充库,防 荒备战;由材料“他主张招募内地之民移屯于边塞,适当安排,使他们一面从事农业生产,一面进行军事训 练,做好守边备战工作”可知晁错主张移民屯边守塞,防御侵扰。 (2)由材料“学习尚书”可知晁错传承了儒家思想;由材料晁错的削藩政策可知加强了中央集权;由材 料晁错发展农业的措施,可知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由材料移民屯边的主张可知有利于解决边患,促进 民族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四川省南充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3613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