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精品课件:3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2014.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发动机原理精品课件:3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2014.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动机原理精品课件:3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2014 发动机 原理 精品 课件 换气 过程 2014
- 资源描述:
-
1、1,发动机原理,第三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本章目的: 了解换气过程的情况, 分析影响充气量的因素, 寻找提高充气量的途径。,2,3.1四行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作用:尽可能排除缸内废气并充入尽可能多的新鲜工质。 每循环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量 对性能影响:影响到汽车的经济性、排放、噪声及乘坐的舒适性等。 要求:尽可能合理地延长换气时间:发动机换气过程包括排气过程和进气过程。理论上进排气各占180(合计360 )曲轴转角。 实际上由于发动机转速高,一个行程的历时只有 60/(6000*2)0.005s=5ms, 时间短充气不足,排气不净 Pe。 要尽量延长进、排气时间(换气过程),即扩大进、排气的曲轴
2、转角。 组成:从排气门开启-进气门关闭的整个时期,约占410480曲轴转角。一般分作自由排气、强制排气、进气和气门叠开四个阶段。,3,配气定时(配气相位): 进、排气门开、关的曲轴转角时刻称为配气定时(相位), 用相对上、下止点的曲轴转角的环形图来表示则称为配气定时图。 主要阶段及特点如下:,4,配气定时(配气相位)图 1、排气提前角=3080 :从排气门打开到下止点这段曲轴转角。 作用:在活塞上行时排气门有足够大的开启面 积,减小排气阻力; 高温废气迅速排出可减小发动机热负荷; 2、排气迟闭角= 10 35 :从上止点到排气 门完全关闭这段曲轴转角。 作用:利用压力差和废气流惯性尽可能排净出
3、废 气。 3、进气提前角=0 40 :从进气门打开 到上止点这段曲轴转角。 作用:在活塞下行时进气门有足够大的开启面 积,新鲜工质可以顺利流入气缸;冷却燃烧室 壁面以降低Ta提高充气效率。,5,4、进气门迟闭角=40 70 :从下止点到进气门关闭这段曲轴转角。 作用:利用高速气流的惯性和压力差在下止点后继续充气,增加进气量。 5、气门叠开 + :由于排气门的迟闭和进气门早开,存在进、排气门同时打开的状态,称为气门叠开(气门重叠)。 作用:扫气,清除残余废气,减小残余废气系数; 降低高温零件的温度(降低Ta提高v) 但要保证不应产生废气倒流现象。 + 范围:增压发动机可达 80 160 ; 非增
4、压发动机一般为20 80 。,6,换气过程详解 一、排气过程 【180 + (30 80 )+ (10 35 )】(220 295 ) 排气形式分类(按速度): 超临界排气:废气流量与排气管内压力无关,只决定于气缸内气体的状态和气门有效开启面积。排气初期:排气为超临界状态,此时缸内废气压力约为0.20.5MPa,Pb/Pr 1.9(临界值),废气以当地声速c(ms)流过排气门开启截面。,排气提前角,排气迟后角,当Tr=7001100K时,可达500700m/s,7,亚临界排气:随着废气排出、缸内压力的下降排气流动转入亚临界排气,此时废气流量决定于气缸内和排气管内的压力差,和气门有效开启面积 排
5、气形式分类(按做功): 自由排气阶段: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力接近排气管压力的这个时期。 特点:自由排气阶段排出废气量与转速无关,时间虽短但占60%以上。自由排气结束的标志为:Pb=Pr;在PrC,TrC,VrC 强制排气阶段:克服排气系统阻力活塞强制推出废气(一般从下止点算起)。,8,二、 进气过程:进气门开启关闭(180 + (0-40) +(40-70)220 390 ) 作用:活塞下行、缸内容积增加、缸内压力下降。 环境压力缸内压力进气系统阻力,吸入新鲜工质。 提前角:040CA 足够开启面积,阻力; 迟关角:4070CA 利用气流惯性,多进气 随发动机工况变化,设计或控制最佳进气迟关角
6、,对改善发动机性能至关重要,9,W:自由排气损失:由实际循环线外侧、理论循环线内侧、Va的平行线所组成的面积,在计算指示功时不记录此部分面积。是实际循环相对于理论循环损失的部分,仅作为换气损失而不是泵气损失的组成部分。 Y:强制排气损失,由排气线、P0线、 Va的平行线组成的面积。是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损失的一部分,也在实际循环中作为负功。 X:进气损失:进气线、压缩线、P0线组成的面积。是换气、泵气损失的组成部分。,进气损失X 三、换气损失 自由排气损失 W; (W+X+Y) 排气损失 强制排气损失 Y。,(X+Y-d)的面积称作泵气损失 在所有损失中排气损失为绝大部分,因此适当匹配排气提前角
7、, 使得W+Y的面积最小可以降低换气损失,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性能,10,3.2 四行程发动机的充气效率,一、充气效率定义: 充气效率: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量(m1)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工质量(ms)的比值。 测量方法: 充气效率可直接测定,用空气流量计测出发动机每小时实际充气量m1(kg/h) 理论充气量ms(kg/h)由下面的公式算出: 式中:Vs气缸工作容积(m3); i气缸数; n发动机转速(rmin)。 s进气状态下气体密度 式中:m1、V1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的质量、体积(进气状态); ms、Vs进气状态下充满工作容积的新鲜工质的质量、气缸工作容积。 进气状态s: 非
8、增压发动机指当时、当地的大气状态; 增压发动机,指增压器压气机出口的状态。 意义:vm1 Q1 pme PL Pe,即动力性可以提高,11,二、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 公式推导 1、设进气完成后缸内残余废气质量为mr,进入新鲜工质质量为m1 ,则进气终了缸内总工质质量ma= m1 + mr , 令残余废气系数r = mr/ m1 ,则有 m1 = ma /(1+ r ) 2、令进气终了时气缸内的总容积 Va(有效进气容积)与气缸总容积Va的比值为1(有效进气体积系数,因为进气迟闭角, 1) 3、有 4、因为PVmRT,有P/RT=m/V;Va/Vc=, Vs/Vc=(Va-Vc)/Vc= -1
9、5、将3式分子分母同除以Vc,且对于理想气体有Ra为常数,可以推出,12,二、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 可见,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有:环境温度和压力Ts,Ps、进气终了的气缸温度和压力Ta,Pa、残余废气系数r、压缩比及气门正时引起的有效进气体积系数等。 进气终了的压力pa 式中, 为气体流动时,克服进气系统阻力而引起的压降(kPa)。 其中: 管道阻力系数; 进气状态下气体的密度(kgms); v 管道内气体的流速(m/s)。 可见,pa主要取决于管道阻力系数与气体的流速。,13,二、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 1、转速的影响 若n ( + v ) pa pa v (对比汽、柴充气效率图、Pa图) 两端低
10、(自然中间就高了),出现的峰值转速决定于进气迟关角。 低速时,由于进气流速低、惯性小,活塞上行时进气反流。 高速时,时间短,进气惯性没完全利用,同时进气阻力降增加,下降更剧烈 柴油机无节气门小,所以充气效率高且下降平坦。,柴油机 汽油机,14,2、负荷的影响(n一定) 汽油机(量调节), 负荷 (节气门小) pa pa v 。 负荷 Pa增加(系数、速度),Ta略微增加,充气效率增加。 柴油机(质调节)负荷 pa不变, Ta v基本不变或略微下降,15,16,17,6、配气定时 由于进气门迟闭,有效容积系数1 ,新鲜充量的容积减小,但pa值却可能因有气流惯性而使pa ,合适的配气定时应考虑*
11、pa具有最大值。 下图随进气迟关角的增加峰值的外包络线逐渐下降() 随进气迟关角的增加峰值越靠近高速区域。 合理匹配可以改变发动机的扭矩特性,功率特性。,18,7、进气或大气状态Ts、Ps 环境温度Ts 随环境温度的增加,环境温度与缸壁等热部件的温差减小,Ts/Ta, 充气效率有所增加。 一般情况下,充气效率与(Ts/Ta)m 成正比,m0.25-0.3. 转速增加,作用时间短Ts/Ta增加;负荷增加缸壁温度增加,Ts/Ta减小。 环境压力 Ps对充气效率没有影响。 Pa=ps-1/2*v2*s,两端同除以Ps, 可见,Pa/Ps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为常数,充气效率不变。 则,冬天与夏天相比,冬
12、天的充气效率低,但功率大(与温度成0.3次方,而进气量m1与温度成1次方关系(从密度公式考虑),即温度低m1增加,动力性提高,但充气效率下降)。 高原时(温度不变),充气效率不变,动力性下降(Pa下降)。,19,3.3 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从影响因素出发,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主要有: 减小进气系统阻力:提高pa 合理匹配配气相位:综合优化有效容积比和惯性进气。 减小排气系统阻力:降低残余废气系数 减小进气加热:降低Ta,20,一、减小进气系统的阻力(Pa) 一)减小进气门处的阻力 在整个进气系统中,进气门处的流通截面最小且截面变化最大,因此增大此处的流通能力并减小流动损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