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精品课件:2章发动机的性能2012.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发动机原理精品课件:2章发动机的性能2012.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动机 原理 精品 课件 性能 2012
- 资源描述:
-
1、1,发动机原理 朱昌吉 电话:13689820090 Email: zhucj,参考书目 发动机原理 林学东 汽车拖拉机发动机 董敬 汽车构造(上册) 陈家瑞 工程热力学 陈贵堂,2,发动机原理讲义,讲授内容 第二章 发动机的性能(6学时) 发动机理论循环 四行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二冲程不讲) 发动机有效指标 (热平衡不讲) 机械损失 第三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4学时) 四行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充气效率及影响因素 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增压技术不讲) 废气再循环系统,3,第四章 发动机的燃料及燃烧(4学时) 发动机的燃料 燃料的使用特性 燃烧过程初步 第五章 汽油机混和气形成和燃烧(6学时) 汽
2、油机的燃烧过程 汽油机混和气形成的特点 燃烧室(重点掌握技术要求及设计原则),4,第六章 柴油机混和气形成和燃烧(6学时) 柴油机燃烧过程 燃油喷射和雾化 混和气形成和燃烧室 柴油机运行指标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第七章 发动机特性(4学时) 发动机工况、发动机台架实验、 负荷特性、速度特性、万有特性、调整特性,5,第二章 发动机的性能,内燃机:在气缸内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为热能,再通 过曲柄连杆机构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动力机械装置 内燃机是通过工作循环连续不断进行工作的,工作循环进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内燃机的各项性能。因此,我们从内燃机的循环开始引出内燃机的各项性能指标。 $2.1 发动机理论循
3、环 燃烧 膨胀 在内燃机中燃料化学能 工质热能 机械功。这一过程十分复杂,为抓住内燃机中热功转换的主要矛盾,寻找提高内燃机性能的主要方向。我们把实际循环加以简化,抽象出理论循环。 理论循环的定义 在一定的简化条件下将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按燃烧过程不同,抽象为几种典型的热力学可描述的过程,用于获得一定的评价指标及各种参数对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6,第二章 发动机的性能,热力学模型: 系统、边界、外界是构成热力学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 系统:用一定的边界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的物体分割开来,这种用边界围起来的研究对象的物质总和称为热力学系统。 边界:边界是系统的范围及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约束,系统通过边界与
4、外界进行热量、物质、功交换。 外界:系统边界以外的物质世界称为外界,由热库、功库、质量库、周围环境构成。 状态参数:压力P,体积V,气体的摩尔数n,热力学常数R,温度T, 熵S,等 6.021023个微粒的集体作为一个单位,称为摩尔,单位符号是mol。 熵是系统无序程度的度量,熵值越大则无序度越大,熵是表征系统无用能大小的状态参数,熵本身并不代表能量,但熵与系统中无用能的可变部分成正比,熵值越大,则系统的无用能越大。,7,第二章 发动机的性能,热力过程:系统的状态变化过程称为热力过程 准静态过程:状态变化过程中每个中间状态都是平衡状态的过程。 系统内压力温度等状态一致。 可逆过程:系统经历了一
5、个热力过程后如果可以验原路径,逆向进行并使系统和外界恢复到初态而不留下任何影响,则系统原先经历的过程为可逆过程。 一切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可逆过程是热力学理想化的概念,无法用实验验证。 循环:系统从初始状态出发,经历一系列中间状态后,又回到初态,这种封闭的热力过程称为热力循环,,8,第二章 发动机的性能,系统状态参数 P为压力,V为体积,n为气体的摩尔数,R与气体成份相关的热力学常数,T为温度,S熵,h焓 热力学方程 PV=nRT(1)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形式,它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量的
6、总和不变。 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微增量总是大于零。 热力学第三定律:是对熵的论述,一般当封闭系统达到稳定平衡时,熵应该为最大值,在任何过程中,熵总是增加,但理想气体如果是绝热可逆过程熵的变化为零,可是理想气体实际并不存在,所以现实物质中,即使是绝热可逆过程,系统的熵也在增加,不过增加的少。 典型热力过程 定压过程、定容过程、等温过程、等熵过程(绝热过程PVk=C ),9,第二章 发动机的性能,10,卡诺循环与内燃机的动力循环 绝热压缩、 等温加热过程、 绝热膨胀做功过程
7、、 等温放热过程,W=pdv,11,第二章 发动机的性能,引言: 性能指标概述 定义:评价发动机优劣的依据 分类:A按来源分,B按评价内容分 A:理论指标:基于理论循环得出的动力性、经济性指标; 指示指标:基于缸内实际循环得出的动力性、经济性指标; 有效指标(实用指标):发动机实际运行中所表现出的各种性能指标。 “几个下标的含意t: 理论的(theory),i:指示的(indicated)e:有效的(effective)” B:动力性指标 Pe,Ttq,n; 经济性指标:e,b,B; 运行指标:冷启动、噪声、排放; 加工工艺:可靠性、耐久性、成本,12,第二章 发动机的性能,$2.1 发动机理
8、论循环 $2.1.1 简化条件 封闭循环:排气、吸气过程为定容放热,无物质交换; 压缩过程、膨胀过程为绝热(等熵:PVk=C),不考虑传热损失; 热源加热:燃烧过程为瞬时热源加热(定容或定压),不考虑燃烧过程的时间损失; 理想工质:工质为空气、不考虑成份变化及数量变化; 可逆过程:循环中无能量的损失只有能量的转换,总熵产为0,可用热力学的循环来表示。,13,第二章 发动机的性能,$2.1.2 理论循环历程 等熵(绝热)压缩:a-c、工质加热(理想燃烧过程)c-z、等熵(绝热)膨胀:z-b、定容放热(理想换气过程):b-a. 理论循环分类:(取决于工质加热方式) 定容加热循环(火花点火汽油机燃烧
9、模式):燃烧迅速、上止点(定容:余隙容积)加热。 定压加热循环(高增压、低速大型压燃柴油机燃烧模式):上止点后燃烧、加热缓慢,放热量导致的压力增加与容积增大引起的压力下降抵消,压力维持不变。 混和加热循环(车用高速压燃柴油机燃烧模式):一部分(预混和燃烧)定容燃烧、一部分(扩散燃烧)定压燃烧。,14,$2.1.3理论循环的评定 1、经济性用循环热效率(t)评定:工质所做的循环功Wt与循环加热量Q1之比。 即: Q2-工质传给冷源的热量(图中网格剖面线面积),即ab线下方的面积 Q1-135剖面线所填充的所有面积(含网格线部分),即c-z-z线下面积,15,根据热力学公式混合加热循环的热效率 定
10、容加热循环=1 定压加热循环=1 式中:-(压缩比) ; Va-汽缸总容积;Vs-工作容积; Vc-压缩容积; (压升比) : ;预膨胀比: 后膨胀比: 绝热指数:K=,16,2、动力性用理论循环平均压力pt评定: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理论循环功 (J/m3) MPa 根据热力学公式: 混合加热循环 Pa压缩始点的压力kPa 定容加热循环=1 定压加热循环=1 由上述公式可知,循环热效率和循环平均压力只和、 k、 、pa五个参数有关。,17,$2.1.4影响理论热效率的主要因素(本章的重点内容),解析方法及公式: 基于a点相同、Q1相同(特殊情况除外),其余参数不变(若有可能)的T-S、P-V
11、图(尤其是T-S图)进行分析。 (定容放热线下方面积) T-S图中定容过程曲线的斜率: ;定压过程曲线斜率: ; 因为CpCv,所以定容曲线陡峭,而定压过程曲线较平缓。 对于P-V图等熵过程; 等温过程: ,等温斜率小 。,18,各个参数对t的影响分析 压缩比: 由公式可知,无论任何循环模式有: 循环平均吸热温度,循环平均放热温度循环温差扩大 膨胀比增大 t 。 从图中可知 当 18时, t 当 18时, t 效果小。 对于汽油机压缩比一般小于14(主要受到爆震限制),提高压缩比有潜力; 柴油机压缩比一般大于16(保证可靠压燃),若过度提高压缩比得不偿失(平坦、Pz热负荷、机械负荷、噪声),1
12、9, 绝热指数k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k t , k取决于工质的性质,双原子气体(空气) k=1.4,多原子气体K=1.33,发动机的混和气K=1.321.4。 工质原子数 k 混合气浓k t 混合气稀k t 柴油机热效率高的四个要素压缩比高、混和气绝热指数高、泵气损失小、燃烧完全。,20, 压力升高比(图1-5) a、对定容加热循环当一定时,要使必须增加Q1,因为定容加热及定容放热两个过程斜率相同,所以Q2/Q1=C,即t C,但pt 。 b、混合加热循环当、Q1一定时, (燃烧的定容性增加)必然使得,Q2 t 但 Tz Pz ,零件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都,受零件耐温和强度限制不能太高。
13、,21,预膨胀比(图1-5) a、在定压加热循环中当一定时,由于后加入热量膨胀不充分,排给冷源热量Q2 b、在混合加热循环中当、 Q1一定时,,三、三种理论循环的比较,a) Q1, 相同:Q2pQ2mQ2v tv tm tp,b) Q1,pz相同:Q2vQ2mQ2p tp tm tv,c) Tz,pz相同:Q2p=Q2m=Q2v tp tm tv,23,2.2 发动机的实际循环,组成(四行程):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 表达方式:通常用气缸内工质的压力随气缸容积(或曲轴转角)的变化图形PV图或P图来表示,称为示功图。(用不同方向的线演示每个历程的正负功情况,以确定哪里是正、哪里是负。),
14、-工质对活塞做的功;正功。 -泵气损失;增压机:正功;非增压机:负功。,24,一、进气过程(ra) 作用:吸入新鲜工质,为加入Q1作准备; 特点:PaP0 克服进气系统阻力, TaT0 缸内残余废气加热; 高温机件加热; 汽油机,进气预热。 引起进入的新鲜气体变少,导致充气效率(充量系数)1。 参数范围及可评价性能 进气终点的压力Pa 进气终点的温度Ta: 汽油机 Pa=(0.80.90) Ta=340380K 柴油机 Pa=(0.850.95) Ta=300340K 增压柴油机 Pa=(0.91.0) Ta=320380K 汽车发动机增压压力 Pk=(1.32.8,4.0) 柴油机无节气门、
15、进气阻力小且无须进气加热所以Pa,Ta , 充量系数 ,25,二、压缩过程(ac) 作用: 增大工作过程的温差;增大膨胀比,提高热功转换效率;为燃烧过程创造有利的条件;柴油机,压缩高温是保证混合气形成及着火的必要条件。 压缩比: 范围: 汽油机 =712 柴油机 =1422 增压柴油机 =1215 特点:多变过程。 但在实际的近似计算中,常用一个不变的 、平均的多变指数则来取而代之, n1称为平均压缩多变指数。 开始,工质吸热,T壁 T工质 n1K; 某一瞬间 T壁=T工质, n1=K; 后期,由于 T壁T工质,n1K。 n1的范围: 汽油机 n1=1.321.38 高速柴油机 n1=1.38
16、1.40 柴油机大 工质吸热n1 增压柴油机 n1=1.351.37,26,二、压缩过程(ac) n1的影响因素: n1主要受工质与缸壁间的热交换及工质泄漏情况的影响。 当转速n向缸壁的传热量及气缸泄漏量减少 n1 ; 当负荷气缸温度增高及相对的传热量和泄漏量减少 n1; 压缩终了的参数及可评价性能 压缩终了的参数 Pc (MPa) Tc (K) 汽油机 0.82.0 600750 柴油机 3.05.0 7501000 增压柴油机 5.08.0 9001100 压缩终了压力Pc可以用于检测气缸泄露情况。用缸压表在要求转速下测量压缩压力,若低于某一阈值则必须换活塞环或采取研磨气门等措施。 柴油机
17、压力、温度高于汽油机原因为压缩比高、绝热指数大,27,三、燃烧过程 作用:(cz线)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使工质的压力、温度升高。放出的热量越多,放热时越靠近上止点,热效率越高。 要求:燃烧完全、及时。 参数范围: Pz(MPa) Tz (K) 汽油机 3.06.5 22002800 柴油机 4.59.0 18002200 增压柴9.014.0 19002100 参数比较: 柴油机大 Pz 汽油机混合气热值高、燃烧温度 高Tz,28,四、膨胀过程(zb) 汽油机 柴油机,式中后膨胀比。 工质吸热n2,作用:热向功转换。 特点:多变过程,比压缩过程更为复杂,除有热交换和漏气损失外,还有补燃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