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儿推拿学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儿 推拿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小小 儿儿 推推 拿拿 学学 1概 论n早期小儿推拿是随着整个中医推拿一起发展的。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治卒腹痛沾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这与小儿捏脊极为相似。n小儿推拿形成独特体系是在明清时期。明陈氏著小儿按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小儿推拿著作。n治疗特点:1.讲究补泻;2.轻快柔和;3.多为特定穴。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线状”,还有“面状”,并多分布在头面和两肘以下。2第一章第一章 常用腧穴常用腧穴 一 小儿推拿特定穴的定义:指除经穴和经外奇穴以外小儿推拿独自具有特定名称、特殊作用的穴位。二 特点:1.有的呈“点”状,有的呈“线”状,有的呈“面”状。如三关穴、
2、六腑穴是线状,脾经为面状。2.特定穴的位置不在十四经上,但以两手为多,有“小儿百脉汇于两掌”之说。3第一节 头面部穴位1.天门*定位:两眉中点起,直上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直推30 50次。应用:发汗解表,止痛之要穴。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感冒等证。2.坎宫*定位:自眉头起沿眉弓向眉梢成一横线。操作:用两拇指自眉头向眉梢作分推,称推坎宫。分推3050次。应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证。4头面部穴位3.耳后高骨*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于穴位上揉之,称揉耳后高骨。按揉3050次。应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与开天门
3、、推坎宫、运太阳合 用称为“四大手法”,专治感冒、头痛等。4.天柱骨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天柱骨。推100500次。应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治疗呕恶,多与横纹推向板门、揉中脘等合用;治疗外感发热,颈项强痛,多与拿风池、掐揉二扇门等合用。5第二节 躯干部穴位1.胁肋*定位:从腋下两胁至天枢穴处。操作:用双手掌从两胁腋下搓摩至天枢穴处,称搓摩胁肋,又称按弦走搓摩。搓摩50100次。应用:顺气化痰,散积除闷。用于治疗小儿食积、痰壅、气逆引起的腹胀,胸闷等。2.中脘定位:脐上4寸。操作:用指端或掌根按揉称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称摩中脘。揉100
4、300次;摩5分钟。应用:健脾和胃,消食和中。常用于腹泻、呕吐、腹胀、食欲不振等。6躯干部穴位3.腹定位:腹部。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分推100200次,摩5分钟。应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对于小儿腹泻、呕吐、恶心、便秘、腹胀,厌食等消化功能紊乱效果较好,常与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作为小儿保健手法。4.脐定位:肚脐操作: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指摩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两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揉100300次,摩5分钟。7躯干部穴位应用: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腹泻、便秘、腹痛、疳积等症。临床上揉脐、摩腹、推
5、上七节骨、揉龟尾常配合应用,简称“龟尾七节,摩腹揉脐”,治疗腹泻效果较好。5.天枢:定位:脐旁2寸。操作:用揉法,称揉天枢。揉50100次。应用:疏调大肠、理气消滞。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呕吐、食积、腹胀、便秘等症。8躯干部穴位6.肚角定位:脐下2寸旁开2寸。操作:用拇、食、中三指作拿法称拿肚角,或用中指端按称按肚角。35次。应用:拿、按肚角是止腹痛的要穴,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均可应用,特别是对寒湿腹痛、伤食腹痛效果更佳。7.脊柱*定位: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捏脊。推脊一般推100300次;捏脊一般捏35遍,每
6、捏3次,向上提皮肉一次,称捏三提一法。在捏脊前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9躯干部穴位应用:(1)捏脊能调和阴阳,补益气血,培补元气,强健脾胃,是小儿保健常用手法之一。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摩腹、按揉足三里等配合应用,治疗先天或后天不足的一些慢性疾病。本法单用称捏脊疗法,不仅常用于小儿疳积,腹泄等病症;还可用于成人失眠,肠胃病,月经不调等病证。(2)推脊柱穴从上至下,能清热,多与清天河水、推六腑、推涌泉等合用。10躯干部穴位8.七节骨*定位:第4腰椎至尾骨端(长强)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指面,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直推,分别称推上七节骨和推下七节骨。推100300次。应
7、用:推上七节骨有温阳止泻的作用。多用于虚寒腹泻、久痢等证,临床上多与揉百会、揉丹田等合用治疗气虚下陷的脱肛,遗尿等;推下七节骨可泻热通便,多用于肠热便秘,或痢疾等虚热证。9.龟尾定位:尾椎骨端。11躯干部穴位操作: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揉100300次。应用:揉龟尾有止泻、通便的作用。多与揉脐、推七节骨合用,治疗腹泻、便秘等证。12第三节四肢部穴位1.脾经*定位:脾经也称脾土,位于拇指末节罗纹面处。操作:旋推为补,或将患儿拇指微屈,沿拇指桡侧从指尖推向掌根为补,称补脾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补脾经、清脾经,统称推脾经。推100500次。应用:(1)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
8、。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证;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症。小儿脾胃薄弱,一般情况下,脾经穴多用补法。13四肢部穴位2.肝经*定位:食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旋推食指末端罗纹面为补,称补肝经;从食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推肝经。推100500次。应用:(1)清肝经能平干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和气生血。常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证。(2)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14四肢部穴位3.心经*定位:中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