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概述解析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356859
  • 上传时间:2022-12-02
  • 格式:PPT
  • 页数:29
  • 大小:20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概述解析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学前 儿童 行为 观察 概述 解析 课件
    资源描述:

    1、一、观察和行为的总体概述一、观察和行为的总体概述(一)行为(一)行为1、含义 行为是指人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而产生的外部(外显)活动。狭义:直接可见的(外在行为表现)广义:间接推论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幼儿的行为是指幼儿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而产生的外部(外显)活动。依据直接的观察,可以把幼儿的行为简要概括为动作、语言、表情、神态等,以及由此推倒而出的幼儿心理活动。2、来源(1)刺激反应(2)刺激有机体的意识反应(3)内在动机行为反应3、外在行为表现的特点(1)连续性(2)整合性(3)程序性(二)观察(二)观察1 1、含义:、含义:观即观看;察即察觉、省察、思考。合在一起,观察就是既看又想的过程。具体

    2、而言,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不仅是人的感官直接感知事物的过程,而且是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看,可能想的少,甚至不想,不思,结果是我们可能处在一种司空见惯、见惯不惯、麻木不仁的状态。这称不上观察。导致我们造成上述状况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观察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连续全面的直接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以及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收集有关资料加以分析和解释,从而获得对研究问题的理解与认识。2、要素、要素(1)注意 (2)对象和背景(3)主观参与 (4)判断和结论3、分类、分类(1)一般观察(日常

    3、生活)(2)专业观察(科学手段)事实获取 主观判断正式观察正式观察:对观察内容、程序、记录方法都有比较详细的设计和考虑,观察时基本上按照设计的步骤进行,结果适于量化统计和处理非正式观察非正式观察:事先没有严格的设计,比较灵活、机动,可以抓住观察过程中发现的现象而不受设计的框框的限制,但难以进行量化的统计4、观察的类型、观察的类型 六岁儿童捣乱行为频数观察记录表行为类别行为类别次数次数 持续时间(秒)持续时间(秒)备注备注粗鲁行动粗鲁行动跪跪侵犯他人侵犯他人扰乱别人扰乱别人说话说话叫嚷叫嚷噪声噪声转方向转方向做其它事做其它事 10+28+510+28+5 直接观察直接观察:不借助仪器,靠教师的自

    4、身感官来进行,应用比较简单,但人的视野有限,记录难以精确全面。间接观察间接观察:借助于仪器,如录音和录象,可以客观记录和多角度精确的观察,可以反复研究观察资料。参与性观察参与性观察:教师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在活动中观察。优点是对观察对象的活动有较深入的了解和体验,有助于理解观察对象背后的活动和动机。非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不介入观察对象的活动,只是旁观,观察较冷静客观。教师可以采用录象的方法观察自己,尽管介入了儿童的活动,但可以客观地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自己和儿童。叙述观察叙述观察:指在观察中过程中,观察者详细观察记录学前儿童连续的、完整的心理活动事件和行为表现的一种观察方法。日记描述法、

    5、轶事记录法、实况详录法等都是叙述观察。取样观察取样观察:依据一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对象的某些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对其进行观察记录,或者选择在特定时间内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的一种方法。涉及的范围小,事先做好准备,观察容易细致,操作比较容易。对观察者的要求体现在取样上。包括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两种。评定观察评定观察:观察者对学前儿童观察的多次基础上,对其行为或事件做出判断的一种方法。长期观察长期观察:连续不断的,在较长时间内对学前儿童行为进行的观察。例如日记式记录法。例如陈鹤琴(“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对其儿子一鸣进行的长达808天的深入观察,其传世名作有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学研究。短期观察:短期观察

    6、:对学前儿童的行为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观察。定期观察:定期观察:在某个指定的时段内对学前儿童的行为进行反复的观察。儿童行为(学习方式)儿童行为(学习方式)在中班在中班“会飞的风筝会飞的风筝”活动中,各种各样的风筝布置活动中,各种各样的风筝布置在教室四周,教师引导儿童欣赏。儿童在观察风筝时,对在教室四周,教师引导儿童欣赏。儿童在观察风筝时,对风筝的整体造型最感兴趣,一下就看出了它们的不同之处风筝的整体造型最感兴趣,一下就看出了它们的不同之处(凤鸟风筝金鱼风筝、孙悟空风筝、米老鼠风筝、娃娃风(凤鸟风筝金鱼风筝、孙悟空风筝、米老鼠风筝、娃娃风筝等),而对风筝的细节部分如颜色、花纹、形状、风筝筝等)

    7、,而对风筝的细节部分如颜色、花纹、形状、风筝的尾巴等不敏感,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儿童观察风筝的具体的尾巴等不敏感,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儿童观察风筝的具体细节,想为下一步儿童自己制作风筝作好知识经验的准备。细节,想为下一步儿童自己制作风筝作好知识经验的准备。但儿童仍然关注风筝的整体造型,教师很艰难的完成引导但儿童仍然关注风筝的整体造型,教师很艰难的完成引导儿童观察风筝细节的活动。儿童观察风筝细节的活动。在儿童动手制作风筝的过程中,大多数儿童先用自在儿童动手制作风筝的过程中,大多数儿童先用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思考和构图后才动手制作,虽然看上去己需要的材料进行思考和构图后才动手制作,虽然看上去花的时间长,但最

    8、后顺利的完成,且质量较高。而有少部花的时间长,但最后顺利的完成,且质量较高。而有少部分儿童不假思索,拿起材料就做。起初速度很快,可看起分儿童不假思索,拿起材料就做。起初速度很快,可看起来杂乱无章。其中,有的儿童返工重做,有的儿童虽按时来杂乱无章。其中,有的儿童返工重做,有的儿童虽按时完成,但作品较粗糙。完成,但作品较粗糙。解释与分析解释与分析 在观察儿童学习的方式中儿童表现出其认知特点,即在观察儿童学习的方式中儿童表现出其认知特点,即首先认识的是事物或观察对象的整体部分。皮亚杰认为,首先认识的是事物或观察对象的整体部分。皮亚杰认为,学前儿童的知觉行为是学前儿童的知觉行为是“整体性整体性”的。的

    9、。儿童制作风筝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操作学习。这也是儿童制作风筝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操作学习。这也是儿童主要的学习方式。活动中两类儿童的不同的表现说明儿童主要的学习方式。活动中两类儿童的不同的表现说明了儿童学习过程中思维的特点。前者属于沉思型,后者属了儿童学习过程中思维的特点。前者属于沉思型,后者属于冲动型。沉思型的学习者运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于冲动型。沉思型的学习者运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最佳方案,往往做出的反应都是比较正确的。而种条件的最佳方案,往往做出的反应都是比较正确的。而冲动型学习

    10、者则反映速度快,对问题的部分信息或未对问冲动型学习者则反映速度快,对问题的部分信息或未对问题做透彻的分析就仓促做出决定,容易发生错误。题做透彻的分析就仓促做出决定,容易发生错误。5、观察的特性、观察的特性(一)开放性程度开放性程度 指能否保留可供日后分析的原始材料(即对行为和事件发生当时的描述)(二)选择性程度选择性程度 指观察内容是事先预定还是当场选定。(三)推断程度推断程度 指观察者根据资料、描述或证据去下结论。观察幼儿时应注意的问题1、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2、注意观察与分析的有机结合。3、尽量客观,抛弃先入为主之见。4、善于抓住幼儿的偶然或特殊的反应。5、观察时密切注意自己内心的反应与

    11、变化。二、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概述二、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概述(一)涵义(一)涵义(1)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观察(2)有目的、有计划、有一定控制的研究方式(3)需要收集多方面的客观资料(感官、仪器)是通过感官或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的是通过感官或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的学前儿童行为及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学前儿童行为及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资料的方法。资料的方法。具体内容有很多,例如,学前儿童日常生活的行为、与同伴或成人的互动行为、游戏行为、使用工具的行为等等。(二)价值与功能(二)价值与功能1、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 观察能使教师以儿童的视角

    12、来理解和了解儿童,以开放的心态、宽容的情怀对待儿童,尊重儿童与信任儿童,以儿童为中心,促进每个儿童富有个性的成长与发展。看一看孩子表现了什么;听一听孩子在说什么;猜一猜孩子在想什么,尽可能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灵感知世界,用孩子的语言表达世界。由此孩子会帮助你加深对这个世界的重新理解与再认识,也包含对自己的重新理解与再认识。观察法能促进了解学前儿童发展水平的原因:1、能弥补儿童理解能力、反应方式和语言表达的局限。2、不受儿童合作态度的影响,比较常态、真实、自然。3、与较大年龄儿童相比,学前儿童较天真、自然,更少受到观察过程的影响。2、使幼儿园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通过观察后的反思与调

    13、整,教师可以提供符合幼儿年龄发展特点与学习所需要的材料(环境),生成或设计出符合幼儿需要的活动,保证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幼儿教育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另外,还可以为学前教育研究提供丰富、全面的第一手资料,为深入后续的学前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对幼儿、自身以及、材料与环境等的不断观察与思考,在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增强的同时,能逐渐更新自己的儿童观、教师观、活动观、课程观等,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反思 观察儿童需具备的两方面知识:(1)儿童身心发展的科学知识 (2)观察方法的基本知识 观察的必要性观察的必要性1、指向幼儿层面 可

    14、以了解儿童身体发育、动作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可以发现幼儿的经验、兴趣、需要、动机、气质类型、性格以及幼儿在群体中的不同身份和在交往中所处的位置等。可以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发现幼儿是如何学习的。2、指向教师层面 可以理解自己的教育行为,省察教育行为背后的观念。例如课程观、活动观、儿童观、教育观念等等。可以体验自己的情感与感受自己的态度,即自己对待幼儿、对自己、对同事、对教学内容、对环境等的情感与态度等。3、指向材料与环境层面 可以理解自己的教育行为,省察教育行为背后的观念。例如课程观、活动观、儿童观、教育观念等等。可以体验自己的情感与感受自己的态度,即自己对待幼儿、

    15、对自己、对同事、对教学内容、对环境等的情感与态度等。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内心的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蒙台梭利(三)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儿童发展理论1、儿童发展理论的价值价值(1)为设计观察方案提供依据(2)为理解儿童行为提供理论支持(3)为提出发展适应性策略提供无限可能2、行为观察中常用的儿童发展理论介绍(1)华生的行为主义)华生的行为主义 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习惯是一系列适应环境而做出的条件反射。强调练习的作用。华生承认观察法的重要作用,他把观察法分为两类。一类是无帮助的观察,也就是通常

    16、所讲的自然的观察。华生认为这种观察也可以了解引起反应的刺激及反应和动作的性质。但由于对许多现象不能加以充分的控制,因而只能是一种比较粗略简便的方法。另一类是借助仪器的观察。他认为全体科学的进步都与实验手段和设备的改进有关。因此,心理学为了研究行为,效法自然科学,就有必要设计精密的仪器有效地控制被试,更加精确地研究行为。这种观察实际上就是通常的实验法。(2)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他认为虽然人类学习行为要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强化刺激是随着反应发生。有机体必须先作出所希望的反应,然后得到“报酬”,即强化刺激,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

    17、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别人的反应。在教学方面教师充当学生行为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很多小任务并且一个一个地予以强化,学生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他认为,儿童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强调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因此重视榜样的力量。班杜拉认为,不同的示范形式具有不同的效果,用言语难以传递图像及实际行动所具有的同等量的信息,而且

    18、图像和实际行为的示范形式在引起注意方面也比言语描述更为有力。这与我们所说的“身教胜于言教”的原则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而为教育上解释学习行为的自律问题提供了依据。(4)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 格塞尔发现,在发展过程中,儿童表现出了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格塞尔提出儿童的“行为周期”第一周期:25岁;第二周期:510岁;第三周期:1016岁,每一周期内都有平衡与不平衡相互交替的同样程序。对教师和父母来说,当儿童处于发展质量较高的阶段时,应该更严格地要求他们;当儿童处于发展质量较低的阶段时,应该现实地看待他们,等待和帮助他们度过这一阶段,避免因粗暴和急躁而伤害他们。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

    19、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而通过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得出结论: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5)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自我中心的,教育无法超越儿童的发展阶段和认知结构水平。他提出同化、顺应、平衡的观点,并把认知发展阶段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2)和形式运算阶段(12-)。(6)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最重要的心理工具是语言,他认为儿童使用语言不仅限于社会交往,而且也是以一种自我管理的方式计划、指导

    20、和监控自己的行为。自我管理的语言被称为“内在言语”或“个人言语”。他认为,儿童在3-7岁出现了由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过程的表现自言自语。他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转化的过程。他提出著名的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现有的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3、观察中常用的学前儿童行为发展理论(1)家庭教育中对婴儿气质的观察托马斯和奇斯的情绪研究模式对亲子关系的观察艾森沃斯的儿童依恋模式(2)同伴游戏中对儿童攻击行为的观察哈吐普的儿童攻击性行为分类对同伴社交能力的观察帕腾的社会性参与水平的分类(3)艺术活动中美术欣赏能力绘画能力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概述解析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35685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