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简述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简述 移动 通信 系统 组成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移动通信系统原理与应用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二四年八月三十日2课程介绍n教学目标n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n教学计划和学习方法n参考书n考试问题3教学目标n讲授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基本原理。n非理论基础,内容新、范围广。4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n教学重点:现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移动信道的电波传播和信道分析、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技术和网络构成、GSM系统、窄带CDMA移动通信系统、宽带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n学习难点:n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和建模n移动信道的基本概念和建模分析方法n现代移动通信新技术:GSM、CDMA和OFDM等5教学计划第一章:移动
2、通信概述 (2学时)第二章: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6-8学时)第三章:无线移动通信信道 (4学时)第四章:移动通信的调制技术 (4学时)第五章:抗衰落技术 (2学时)第六章:语音编码技术 (2学时)第七章: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接入技术(4学时)6教学计划(续)第八章:移动通信网 (1学时)第九章:GSM通信系统 (10学时)第十章:CDMA移动通信系统 (68学时)第十一章:3G移动通信及其标准 (4学时)每章学时安排根据实际情况会略有调整7学习方法n自学为主n教材、网络和期刊杂志n主动听课n理解概念、领会难点n勤于思考n发现提出问题n轻松活泼8基础知识要求n现代通信原理,各种编码调制技术。n信号与
3、系统n付氏和拉氏变换n信号的时域和频域表示n卷积n自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功率谱等n电路原理9参考书(一)n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啜钢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n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祁玉生等著,通信工程丛书,人民邮电出版社。n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赵荣黎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n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蔡涛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n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骆健霞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10参考书(二)nCDMA系统工程手册,许希斌等著,人民邮电出版社。n移动蜂窝通信,模拟和数字系统(第二版),美李建业著,人民邮电出版社nCDMA扩频通信原理,美A.J.维特比著,李世鹤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nn
4、11参考书(三)n12考试问题n48个学时只能初步了解移动通信原理,要求主动听课,认真完成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n作业:1.交手写的纸件。2.课堂演讲的方式。13移动通信第一章 概述移动通信14主要内容n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n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n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结构n典型移动通信系统n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n移动通信的发展史、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n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n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n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nBeyond 3G移动通信系统n个人移动通信n移动通信工作频段n移动通信的分类及工作方式15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n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于移动状态下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就叫做移
5、动通信。换句话说,移动通信解决因为人的移动而产生的“动中通”问题。n终端的移动性:手机、车载台n个人的移动性:SIM/UIM卡方式支持的业务n业务的移动性:n通信网的智能化和无线化使三者统一起来。16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n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无绳电话,无线寻呼,陆地蜂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等。n移动体之间的通信联系的传输手段只能依靠无线电通信,因而无线通信是移动通信的基础。n除依靠无线通信技术之外,还依赖有线通信网络的支持,如公众电话网PSTN,公众数据网PD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17移动通信的特点1、无线电波传播特性复杂n通信频段:甚高频VHF和特高频UHFn地表面波、电离层反射波、直射波
6、和散射波n什么是衰落现象?n什么是阴影效应和多径传播?18移动通信信号的衰落与干扰19移动通信环境的时变性n多径传播导致时延扩展。n移动体的运动导致多普勒效应。n接受的电波是直射波,绕射波,反射波,和散射波的叠加,造成接受的电波强度起伏不定,最大相差20-30dB.这种现象称为衰落(Fading)。20移动通信环境的时变性n衰落(Fading)分为慢衰落和快衰落。n慢衰落:由阴影效应产生,一般服从正态分布。n快衰落:由多径效应产生,一般服从瑞利分布。n因而要求移动通信系统必须具有抗衰落性能。21移动通信的特点2、多普勒频移导致调制噪声n 是运动速度,是波长,是夹角 n运动方向面向接受站,为正值
7、。反之为负值。多普勒频移产生频率扩展。n采用“锁相技术”以抵抗多谱勒效应。c o sdvfv22移动通信的特点3、移动台受噪声影响,并在强干扰下工作n1)互调干扰n2)邻道干扰n3)同频干扰23移动通信的特点4、对移动台的要求高。n要求移动台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n要求性能可靠、携带方便,小型,低功耗,及耐高、低温;n要求操作使用方便,可适应不同人群使用24移动通信的特点5、通道容量有限。n增加用户容量是移动通信的重要研究课题。25移动通信网络管理复杂6、通信系统复杂n移动性使得系统需要对无线信道进行频率和功率的控制。n提供相邻基站之间的越区切换n网络提供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和访问位置寄存器
8、(VLR)纪录用户的行踪n提供不同地区和不同运营者之间的漫游n用户安全与网络安全鉴权26移动通信的组网理论n美国贝尔实验室提出了蜂窝式组网理论,其目的是解决常规移动通信系统频谱匮乏、容量小、服务质量差及频谱利用率低的问题。n蜂窝式组网理论的内容包括n无线蜂窝式小区覆盖和小功率发射n频率覆盖n多信道共用和越区切换n无线通信优势与有线网络优势的理想互联27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n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8主要内容n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n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n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结构n典型移动通信系统n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n移动通信的发展史、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n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n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n第三代移动通
9、信系统nBeyond 3G移动通信系统n个人移动通信n移动通信工作频段n移动通信的分类及工作方式29移动通信的发展史-萌芽阶段n1880年,最初的无线传输设备“光话机”将反射光耦合到光电硒接收器,通话距离700英尺,比无线电方式早25年。后经过改进,通话距离长达15km。缺点:光线易受雨、雾、建筑物等障碍物的阻挡。n19世纪末,赫兹发现电磁波辐射。n1897年,马可尼在陆地和一艘拖船上完成莫尔斯电码无线通信实验,标志无线电通信的开始,开创了海上通信业。n1912年泰坦尼克号底的沉没突出了无线电通信在航海中的重要性,使海上无线通信得到广泛应用。n1905年,费森堡首次进行无线电传输话音及音乐的实
10、验。30TITANIC Tragedy Spawns Wireless Advancements nRadio room&Radio Officers Jack Phillips Harold Bride31移动通信的发展史-开拓阶段n1928年,美国底特律警察局率先使用装备贝茨发明的能适应移动车辆震动影响的无线电收发信机超外差AM接收机的警用车辆无线电移动系统(单向),标志移动通信开始。n30年代初,第一个双向移动通信系统在新泽西的贝尼尔警察局投入运行(半双工)。n1935年,阿姆斯特朗发明了FM方式无线电,是移动通信中地第一个大分水岭。n大大提高灵敏度或动态范围(3倍)n具有“捕获效应”n
11、 能更有效地对抗“快衰落”或波动性32移动通信的发展史-商业阶段n19461968:移动电话需求强烈,然而与电视相比,其发展速度非常缓慢。n1946年,Bell实验室在圣路易斯建立第一个公用汽车话网,不久就出现长期的频谱资源短缺问题。因此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n减小传输带宽频道分割。FM采用120kHz传输带宽仅3kHz的话音(AM只需3kHz带宽),到60年代FM带宽减为30kHz/25kHz。n将自动中继引入移动通信集群应用,以增加系统容量,提高频谱利用率。n在这些技术发展的基础上,60年代中期,开发出了“IMTS改进的移动电话服务”系统(模拟FM,大区制,使用150/450MHz频段,实现
12、无线频道自动选择,并与公用电话网自动拨号连接),使模拟FM技术达到了30年发展的顶峰。33移动通信的发展蜂窝思想n19491982:低功率发射机和小覆盖区域或蜂窝、频率复用、蜂窝裂变提高容量、越区切换和中央控制。n早在40年代末,美国Bell实验室提出蜂窝构想;60年代出台研究计划;1974年正式提出了蜂窝移动通信的概念。n1978年底,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比预期晚了整整10年,导致(模拟FM蜂窝系统)技术落后了,几乎丧失了市场。原因是频段争夺(与广播)和工业政策(反垄断1982年AT&T分裂成7块)。n同时期开通的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有:1983
13、美国芝加哥的AMPS,1980北欧的NMT,1979日本东京、神户、大阪的NAMTS、1985英国伦敦的TACS(我国的模拟系统我国的模拟系统)等。n这段时期,微电子技术的长足发展,使移动通信设备的小型化、微型化、便携化成为可能,也是促进移动通信的发展一个重要原因。34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n世界各国35第一代移动通信的特点n蜂窝小区系统设计-频率复用n解决大容量需求与有限频谱资源的矛盾n模拟系统-语音信号nFM传输nFDMAn缺点:频谱利用率低、容量有限、制式缺点:频谱利用率低、容量有限、制式相互不兼容、不利于漫游、覆盖受限、相互不兼容、不利于漫游、覆盖受限、业务受限、易被窃听、不能于业务受限、
14、易被窃听、不能于ISDN兼容兼容36移动通信的发展数字化n模拟移动通信系统频谱利用率低、设备复杂、价格昂贵、业务种类受限、保密性差n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先后推出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n1992年欧洲推出商用的GSMn1991美提出的IS-54n1993日本提出的PDCn1993美国提出的IS-95(N-CDMA)37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n数字移动通信系统38第二代移动通信的特点n微蜂窝小区结构:更优的空分复用提高用户n数量数字化技术:语音信号数字化n新的调制方式:GMSK、QPSK等nTDMA、CDMAn频谱利用率高、系统容量大n能提供多种业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