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考化学基础知识分类演练-专题三:碳与碳的氧化物.doc

  •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 文档编号:435344
  • 上传时间:2020-04-05
  • 格式:DOC
  • 页数:19
  • 大小:32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考化学基础知识分类演练-专题三:碳与碳的氧化物.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考 化学 基础知识 分类 演练 专题 氧化物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化学_初中
    资源描述:

    1、中考化学基础知识分类演练专题三:碳与碳的氧化物 考点一:碳的单质 1.工业生产粗硅的化学方程式是 SiO2+ 2C=Si+ 2CO,该反应中表现还原性的是( ) A SiO2 B C C Si D CO 2.石墨纸是高碳磷片石墨经化学处理, 高温膨胀轧制而成, 如下图所示, 其成分以石墨为主, 薄如纸片,比钢要坚硬 10 倍且轻巧,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显示器、数码摄像机、移动 电话及针对个人的助理设备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与同体积的钢相比,石墨纸的质量较小 B 与钢相比,石墨纸的硬度较大 C 石墨纸是一种环保材料 D 石墨纸是绝缘体,不易导电 3.已知:CuO+2C2Cu +CO2

    2、。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 CuO 和 C 固体混合物在受热过程 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t1时,开始发生反应 B t1和 t2时,固体中铜元素质量保持不变 C c 是固体混合物的质量 D d 是二氧化碳的质量 4.下图 A、B 分别表示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模型(图中的小黑点均代表碳原子) 。 (1)金刚石属于_(填“单质”或“化合物” ) ,判断的依据是_。 (2)下列是金刚石和石墨的部分性质: 切割玻璃的玻璃刀应该选用_(填“金刚石”或“石墨”)做材料。 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和性质推断,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_(填字母) A.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 B. 不

    3、同物质的组成元素一定不同 C.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D.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考点二:二氧化碳 1.用排空气法收集 CO2,下图的装置(左进气右出气)中空气含量最少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 ) A 我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 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 C 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 我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3.甲乙是两名同学设计的这两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对两套装置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此时甲装置中的止水夹 M 处于关闭状态 B 甲装置气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外气压相等 C 甲装置可以控

    4、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D 乙装置 N 处添加止水夹可以与甲装置具有相同功能 4.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 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 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 A 处不包括下列哪项( ) A 发展和利用太阳能 B 植物的呼吸作用 C 人和动物的呼吸 D 含碳燃料的燃烧 5.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 供给呼吸 B 用于灭火 C 用作气体肥料 D 生产碳酸饮料 6.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装置可作为 CO2的发生装置 B 装置干燥 O2时,气体由 a 管进 b 管出 C 装置可用作 O2的收集装置 D 装置是收集 CO2的验满方法

    5、7.下列气体中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 A SO2 B CO2 C N2 D CH4 8.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B 先往试管中放入石灰石,再滴入稀硫酸 C 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D 将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 9.下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 (1)自然界 CO2的来源途径有(任写一点) ; (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O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不利影响有 (任写一点) ; (3)人类对降低空气中 CO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 CO

    6、2排放,二是增加 CO2消耗, 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 CO2的方式或途径。 10.以 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1)近年来,空气中 CO2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2)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其重要原则有: 拒用。请举出低碳生活的一个实例。 再生。如图是科学家设计的一种理想的氢元素循环模式。它实现了低碳减排,请写出(I)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回收。目前使用膜分离法从空气中分离出 CO2,这个过程 CO2发生(填“物理”或“化学” ) 变化。这些 CO2可作为气体肥料,还可制造用于人工降雨。 (3)大气中的 CO2是不是越少越好?为

    7、什么?。 11.在化学实验室开放日,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 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同学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1)如果推测此气体是二氧化碳,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 产生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 (2)若想制取该气体,采用的发生装置可选取下图中的_,收集装置应选用 _(填序号) ; (3)如用下图中 F 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应由_端导入(填“a”或“b” ) 。 12.如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无色、无味)是否含有 CO2和 CO。 查阅资料可知,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用途之一是除去或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8、)A 装置中的试剂是(写名称,下同)_,B 装置中的试剂是_。 (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 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证明原混合气体中 CO 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 (3)如果没有 B 装置,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_。 考点三:一氧化碳 1.某同学对实验进行了一下操作,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可以研究碳化学性质和用途 B 黑色粉末逐渐变色 C 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D 实验结束后,应该熄灭酒精灯后,再移开试管 2.如下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 B 改用二氧化碳进行该实验也能看到完全相同的现象 C 点燃酒

    9、精灯前应持续通入 CO 防止发生爆炸 D 利用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之差能算出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 3.学校禁止吸烟, 是因为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有害学生健康。 其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 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 ) A CO2 B CO C N2 D SO2 4.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B 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能使人中毒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向种植蔬菜的大棚中补充适量的二氧化碳有利于蔬菜的生长 5.已知:CuO+2C2Cu +CO2。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 CuO 和 C 固体混合物在受

    10、热过程 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t1时,开始发生反应 B t1和 t2时,固体中铜元素质量保持不变 C c 是固体混合物的质量 D d 是二氧化碳的质量 6.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套能验证一氧化碳性质并带有一定趣味性的实验, 效果明显。实验如下图所示: 当打开开关 a(同时在尖嘴处放一火源) ,通入适量的一氧化碳后,关闭开关 a 和 b,并撤掉 火源。约 1015 分钟后,可观察到 A 中鱼仍活着,B 中蛙死亡,C 中鲜红的血液变成胭脂红 色。然后打开开关 b,同时再在尖嘴导管处(开关 b 后)点燃。试回答: (1)A 中的结果说明_。 (2

    11、)B 中的结果说明_。 (3)C 中的结果说明_。 (4)在尖嘴导管处点燃的目的是_。 2020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分类演练专题三:碳与碳的氧化物参考答案 考点一:碳的单质 1.工业生产粗硅的化学方程式是 SiO2+ 2C=Si+ 2CO,该反应中表现还原性的是( ) A SiO2 B C C Si D CO 【答案】B 【解析】在该反应中碳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硅发生了还原反应。 2.石墨纸是高碳磷片石墨经化学处理, 高温膨胀轧制而成, 如下图所示, 其成分以石墨为主, 薄如纸片,比钢要坚硬 10 倍且轻巧,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显示器、数码摄像机、移动 电话及针对个人的助理设备等。下列说法错误的

    12、是( ) A 与同体积的钢相比,石墨纸的质量较小 B 与钢相比,石墨纸的硬度较大 C 石墨纸是一种环保材料 D 石墨纸是绝缘体,不易导电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与同体积的钢相比,石墨纸的质量较小,A 说法正确;与钢相比,石 墨纸的硬度较大,B 说法正确;石墨纸主要由石墨制取,是一种环保材料,C 说法正确;石 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D 说法不正确。 3.已知:CuO+2C2Cu +CO2。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 CuO 和 C 固体混合物在受热过程 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t1时,开始发生反应 B t1和 t2时,固体中铜元素质量保持不变 C c 是固

    13、体混合物的质量 D d 是二氧化碳的质量 【答案】C 【解析】由图像可知,t1时各物质的质量开始发生变化,说明了反应开始发生,A 说法正确; 反应前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不变,B 说法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比可知,生成铜 的质量要比二氧化碳的质量多,所以 c 为铜的质量,d 应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c 说法错 误;由上述分析可知,d 应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D 说法正确。 4.下图 A、B 分别表示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模型(图中的小黑点均代表碳原子) 。 (1)金刚石属于_(填“单质”或“化合物” ) ,判断的依据是_。 (2)下列是金刚石和石墨的部分性质: 切割玻璃的玻璃刀应该选用_(填

    14、“金刚石”或“石墨”)做材料。 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和性质推断,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_(填字母) A.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 B. 不同物质的组成元素一定不同 C.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D.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答案】 (1)单质 金刚石中的原子仅为一种 (2)金刚石 B 【解析】因为金刚石中的原子只有碳一种,所以金刚石是由碳一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 金刚石的硬度大, 切割玻璃的玻璃刀应该选用金刚石做材料; 据图示可知金刚石和石墨为同 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其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即结构不同,所以性质不同。 考点二:二氧化碳 1.用排空气法收集 CO2,下图的装置(左进气右出气)

    15、中空气含量最少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为了将空气排净,导管应伸到 接近集气瓶的底部,所以 C 中空气含量最少。 2.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 ) A 我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 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 C 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 我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答案】D 【解析】二氧化碳无毒,不能与人体的血红蛋白结合,D 的自述不正确,其他各项的叙述都 是正确的。 3.甲乙是两名同学设计的这两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对两套装置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此时甲装置

    16、中的止水夹 M 处于关闭状态 B 甲装置气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外气压相等 C 甲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D 乙装置 N 处添加止水夹可以与甲装置具有相同功能 【答案】D 【解析】甲装置中的固体与液体脱离开,所以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A 分析正确;甲装置气 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外气压相等, 气体才会顺利导出, B 分析正确; 通过控制 M 处的弹簧夹, 甲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C 分析正确;乙装置 N 处添加止止水夹也与甲装置具有 的功能不同,因为乙中固体与液体不能分离,D 分析不正确。 4.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 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 如图所示的

    17、循环过程,图中 A 处不包括下列哪项( ) A 发展和利用太阳能 B 植物的呼吸作用 C 人和动物的呼吸 D 含碳燃料的燃烧 【答案】A 【解析】由题中图示显示,A 处应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B、C、D 都符合这一要求。 而发展和利用太阳能既不产生二氧化碳也不消耗氧气。 5.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 供给呼吸 B 用于灭火 C 用作气体肥料 D 生产碳酸饮料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用途。供给呼吸是氧气的用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6.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装置可作为 CO2的发生装置 B 装置干燥 O2时,气体由 a 管进 b 管

    18、出 C 装置可用作 O2的收集装置 D 装置是收集 CO2的验满方法 【答案】D 【解析】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应选择“固液常温型” ,A 说法正确;用洗气瓶干燥气体时, 气体应沿导管“长进短出” ,B 说法正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 说法正确;验满二氧化碳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D 说法错误。 7.下列气体中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 A SO2 B CO2 C N2 D CH4 【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氧气。 8.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B 先往试管中放入石灰石,再滴入

    19、稀硫酸 C 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D 将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 【答案】D 【解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采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该用稀盐酸,不 能用稀硫酸;验满时,应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试管中;二氧化碳的密度 比空气的密度大,应该将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 9.下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 (1)自然界 CO2的来源途径有(任写一点) ; (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O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不利影响有 (任写一点) ; (3)人类对降低空气中 CO2含量的研究有两

    20、个方向:一是减少 CO2排放,二是增加 CO2消耗, 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 CO2的方式或途径。 【答案】 (1)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呼吸等,合理即可) (2)温室效应(3)植树种草 (合理即可) 【解析】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动植物的呼吸。 (2)二氧化 碳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温室效应。 (3)植树种草、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都是我们能 做到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方式。 10.以 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1)近年来,空气中 CO2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2)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其重要原则有: 拒用。请举

    21、出低碳生活的一个实例。 再生。如图是科学家设计的一种理想的氢元素循环模式。它实现了低碳减排,请写出(I)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回收。目前使用膜分离法从空气中分离出 CO2,这个过程 CO2发生(填“物理”或“化学” ) 变化。这些 CO2可作为气体肥料,还可制造用于人工降雨。 (3)大气中的 CO2是不是越少越好?为什么?。 【答案】 (1)大量燃烧含碳的物质 (2)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或其他合理答案) 物理 干冰 (3)不是 二氧化碳过少会导致地球气温降低或绿色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随着工业的发展,含碳物质的大量使用,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发展 低耗能、 低污染产业

    22、、 研制和开发新能源、 大力植树造林是低碳经济的必备措施。 根据题意, 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氧气,反应条件是催化剂和光,可以写出化学方程式。物理变 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使用膜分离法从空气中分离出 CO2,这个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 所以是 物理变化。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如果二氧化碳的含量很低,将会造成绿色植物的光 合作用减少,影响绿色植物的生长,所以并不是大气中二氧化碳越少越好。 11.在化学实验室开放日,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 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同学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1)如果推测此气体是二氧化碳,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

    23、下: 产生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 (2)若想制取该气体,采用的发生装置可选取下图中的_,收集装置应选用 _(填序号) ; (3)如用下图中 F 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应由_端导入(填“a”或“b” ) 。 【答案】 (1) CaCO3+ 2HCl = CaCl2+ H2O + CO2 (2)B E (3)a 【解析】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证明是二氧化 碳气体;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发生装置应 该选用固液不加热型,应选用 B 装置,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该 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果用 F 装

    24、置收集气体,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应该 从长导管通入。 12.如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无色、无味)是否含有 CO2和 CO。 查阅资料可知,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用途之一是除去或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装置中的试剂是(写名称,下同)_,B 装置中的试剂是_。 (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 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证明原混合气体中 CO 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 (3)如果没有 B 装置,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_。 【答案】 (1)澄清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 (2)A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中黑色粉末变红, 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没有 B 装置,无法判

    25、断原混合气体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解析】 (1)二氧化碳的检验一般是用澄清的石灰水,所以可判断 A 中的试剂是石灰水,为 了避免残留的二氧化碳对以后的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根据题示信息可知 B 中的试剂是氢氧化 钠,是为了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气体;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具有还原性 的一氧化碳可以使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变红色; (3)如果没有 B 装置,无法除掉二氧化碳,从 而无法判断原混合气体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考点三:一氧化碳 1.某同学对实验进行了一下操作,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可以研究碳化学性质和用途 B 黑色粉末逐渐变色 C 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D 实验结

    26、束后,应该熄灭酒精灯后,再移开试管 【答案】D 【解析】木炭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与二氧化碳,可以用来冶炼金属,既体现 碳化学性质,又体现用途;反应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色;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实验结束,为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应先移开试管,再熄灭酒精灯。 2.如下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 B 改用二氧化碳进行该实验也能看到完全相同的现象 C 点燃酒精灯前应持续通入 CO 防止发生爆炸 D 利用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之差能算出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 【答案】B 【解析】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27、该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A 说法正确; 二氧化碳进行该实验,虽然集气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试管内的氧化铜无变化,B 说 法不正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点燃酒精灯前持续通入 CO,排净试管中的空气,防 止发生爆炸,C 说法正确;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反应前后固体质 量之差能计算出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D 说法正确。 3.学校禁止吸烟, 是因为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有害学生健康。 其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 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 ) A CO2 B CO C N2 D SO2 【答案】B 【解析】能够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为一氧化碳。 4.

    28、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B 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能使人中毒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向种植蔬菜的大棚中补充适量的二氧化碳有利于蔬菜的生长 【答案】C 【解析】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一氧化碳有毒,易与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做大棚中的气体肥料。 5.已知:CuO+2C2Cu +CO2。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 CuO 和 C 固体混合物在受热过程 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

    29、趋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t1时,开始发生反应 B t1和 t2时,固体中铜元素质量保持不变 C c 是固体混合物的质量 D d 是二氧化碳的质量 【答案】C 【解析】由图像可知,t1时各物质的质量开始发生变化,说明了反应开始发生,A 说法正确; 反应前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不变,B 说法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比可知,生成铜 的质量要比二氧化碳的质量多,所以 c 为铜的质量,d 应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c 说法错 误;由上述分析可知,d 应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D 说法正确。 6.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套能验证一氧化碳性质并带有一定趣味性的实验, 效果明显。实验

    30、如下图所示: 当打开开关 a(同时在尖嘴处放一火源) ,通入适量的一氧化碳后,关闭开关 a 和 b,并撤掉 火源。约 1015 分钟后,可观察到 A 中鱼仍活着,B 中蛙死亡,C 中鲜红的血液变成胭脂红 色。然后打开开关 b,同时再在尖嘴导管处(开关 b 后)点燃。试回答: (1)A 中的结果说明_。 (2)B 中的结果说明_。 (3)C 中的结果说明_。 (4)在尖嘴导管处点燃的目的是_。 【答案】 (1)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2)一氧化碳具有毒性 (3)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是 中毒的原因 (4)防止一氧化碳进入空气中污染环境 【解析】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向水中通入一氧化碳后,一氧化碳又从水中逸出,所以向水中 通入一氧化碳,水中的鱼并不会中毒死亡。一氧化碳由 A 装置的水逸出,通过导管进入 B 装置中,B 装置中的蛙因呼吸含有 CO 的气体而中毒死亡。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易与一氧化碳 结合,这样使血红蛋白失去了运输氧气的能力,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液呈胭脂红色。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考化学基础知识分类演练-专题三:碳与碳的氧化物.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3534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