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面提高 学生 语文 素养 课件 下载 _其他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授课人:谢茶花授课人:谢茶花 第一讲第一讲 课程论课程论第一讲 课程论语文课程的理念语文课程的理念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性质正方观点:语文姓正方观点:语文姓“语语”反方观点:语文姓反方观点:语文姓“文文”辩论赛题:语文姓辩论赛题:语文姓“语语”还是姓还是姓“文文”?第一节 语文课程的性质1 1、“国文国文”时期时期2 2、“国语国语”时期时期3 3、“语文语文”时期时期4 4、“新语文新语文”时期时期1.我国小学语文课程设置的演变1 1、“国文国文”时期时期19031903奏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5 5年中国文字科,年中国文字科,4 4年
2、中国文学科年中国文学科19071907奏定女子学堂章程奏定女子学堂章程只有国文科,而无读经科只有国文科,而无读经科19121912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废读经,改为废读经,改为“国文国文”1.我国小学语文课程设置的演变 这一时期语文与经学、史学、伦理学分离,作为一这一时期语文与经学、史学、伦理学分离,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小学开设,又有较为明确的教学目的,门独立的课程在小学开设,又有较为明确的教学目的,在我国语文课程发展史上,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具有划在我国语文课程发展史上,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时代的意义。2 2、“国语国语”时期时期19191919白话文与五四运动
3、合流白话文与五四运动合流“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19201920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先国文后各科改语体文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先国文后各科改语体文 19221922学制学制4+219234+21923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 1.我国小学语文课程设置的演变20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共苏区边区及解放区国语课程建设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共苏区边区及解放区国语课程建设 这一时期,学科的确立,课程标准的完善,小学语这一时期,学科的确立,课程标准的完善,小学语文教材建设进入有纲可循的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也走上文教材建设进入有纲可循的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也走上了口语型书面
4、语的道路。了口语型书面语的道路。3 3、“语文语文”时期时期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初,年代初,语文语文课本,汉语、文学分科教学课本,汉语、文学分科教学6060年代初,年代初,“文道之争文道之争”,注重,注重“双基双基”文化大革命时,文化大革命时,“政文政文”课本课本 1.我国小学语文课程设置的演变7070末末-80-80初,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初,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9090年代,年代,“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语言文字训练课,语言文字训练课1.我国小学语文课程设置的演变 这一时期小学语文课程在曲折中前进,这一时期小学语文课程在曲折中前进,1949-194
5、9-19661966年,总体蒸蒸日上;年,总体蒸蒸日上;“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1010年停年停滞、倒退的状态;滞、倒退的状态;1976-201976-20世纪末,小学语文课程世纪末,小学语文课程建设健康发展,生机勃勃。建设健康发展,生机勃勃。半个世纪以来,小学语文课程取得的成就为半个世纪以来,小学语文课程取得的成就为:课程名称的科学认定,课程性质的完整把握、:课程名称的科学认定,课程性质的完整把握、课程功能与领域的拓展、课程目标中量的科学与课程功能与领域的拓展、课程目标中量的科学与质的提升。质的提升。4 4、“新语文新语文”时期时期19971997北京文学北京文学忧思:理念、教材、教学及其评
6、价忧思:理念、教材、教学及其评价2001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201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1.我国小学语文课程设置的演变 新在素质教育,新在达标教学,它关注每一位学生新在素质教育,新在达标教学,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语文学习与运用。的语文学习与运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展”使语文教育成为每个学生发展的基础。使语文教育成为每个学生发展的基础。(一)(一)“文言文言”与与“白话白话”之争之争(二)(二)“工具性工具性”与与“人文性人文性”之争之争 2.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的争论20世纪前期
7、的语文概念世纪前期的语文概念 “文言”与“白话”之争 1904年年 奏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 1913年年 中学校课程标准中学校课程标准 1920年年 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 1923年年 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 (1929)1932年年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123451 1956年年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1963年年 全日制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全日制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1978年年 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实行草案)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实行草案)1986年年 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20世
8、纪后期语文课标中的语文性世纪后期语文课标中的语文性质质 1996年年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12345 2000年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版)6 2011年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7 “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从课标发展简史看语文课程性质从课标发展简史看语文课程性质 2.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的争论你如何理解你如何理解“工具性工具性”与与“人文性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工具性工具性”与与“人文性人文性”的统一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
9、基本特点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1 1、思维的工具、思维的工具2 2、表情达意的工具、表情达意的工具3 3、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最重要的交际工具4 4、学习各科知识与从事各种工作的必备工具、学习各科知识与从事各种工作的必备工具语文课程的第一属性:工具性5 5、传承文化的工具、传承文化的工具1 1、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2 2、语文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使命、语文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使命3 3、语文教学过程中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融洽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融洽关系语文课程的第二属性:人文性维护维护 肯定肯定赞美赞美表现表现总
10、目标总目标1.2.总目标总目标3.总目标总目标7.总目标总目标9.3.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的结构写字写字小学语文课程小学语文课程课程表内课程课程表内课程阅读阅读习作习作访问访问办报办报演课本剧演课本剧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规校纪校规校纪师生、生生关系师生、生生关系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校园环境影响校园环境影响 一、一、“课程课程”涵义及演变涵义及演变1、“课程课程”与与“教学教学”“教什么教什么”与与“怎么教怎么教”2、“国文国文”“国语国语”“语文语文”“新语文新语文”二、二、“语文语文”辨析辨析语语 口头言语口头言语文文 书面言语书面言语(文字、文章、文学、文化)(文字、文章、文学、文化)三、工具性
11、三、工具性与与人文性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语文第一节 语文课程的性质1.你如何理解语文素养?你如何理解语文素
12、养?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有何意义?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有何意义?2.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3.如何解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解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第二节 小学语文课程的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具有时间性、综合性,是长期修习的结果具有时间性、综合性,是长期修习的结果2 2、“全面提高全面提高”包含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全程动态三方面包含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全程动态三方面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二、正确把握语文教
13、育的特点1 1、人文性、人文性2 2、实践性、实践性3 3、汉语独特性、汉语独特性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 1、提倡有个性地学习、提倡有个性地学习2 2、鼓励有创意的学习、鼓励有创意的学习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1 1、语文课程的、语文课程的“开放系统开放系统”2 2、语文课程的、语文课程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语文课程的理念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语文课程应激发和
14、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引导学生丰富语言语言积累积累,培养语感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发展思维,初步掌,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方法,养成养成良好的良好的学习学习习惯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识字写字能力、能力、阅读阅读能力、能力、写作写作能力能力、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思想道德修养和和审美情趣审美情趣,逐,逐步形成良
15、好的步形成良好的个性个性和健全的和健全的人格人格。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第一次提出语文素养这一概念。新课程第一次提出语文素养这一概念。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具有时间性,是长期修习、终身培育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具有时间性,是长期修习、终身培育的结果。不以入学之时为起点,也不以毕业之日为终点。素的结果。不以入学之时为起点,也不以毕业之日为终点。素养这一概念还具有综合性,是态度习惯、思想情感、语文能养这一概念还具有综合性,是态度习惯、思想情感、语文能力、习惯方法、思维审美、个性人格等要素的有机融合。有力、习惯方法、思维审美、个性人格等要素的有机融合。有论者认为,语文素养更
16、多呈现为对语言的一种直觉,一种语论者认为,语文素养更多呈现为对语言的一种直觉,一种语感。可从语言理解与运用的准度、敏度、深度、广度与美度感。可从语言理解与运用的准度、敏度、深度、广度与美度几个角度来考察一个人的语感。几个角度来考察一个人的语感。思考:区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几个概念。语文思考:区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几个概念。语文知识可以听懂,语文能力只能练会,而语文素养则是一种养知识可以听懂,语文能力只能练会,而语文素养则是一种养成。成。语文素养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丰富的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
17、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
18、,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是实践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
19、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规律。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包含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两个层面:包含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两个层面:1.1.语言材料与内容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精神影响,学生对语言语言材料与内容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精神影响,学生对语言材料与内容的多元反应。材料与内容的多元反
20、应。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真、善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真、善 、美的过程。、美的过程。尊重学生对语言材料多元反应,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尊重学生对语言材料多元反应,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2.2.充满情意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形式,也会对学生的精神产生影充满情意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形式,也会对学生的精神产生影响。响。不能无视这种影响而只把语文课当作是知识技能训练的场所不能无视这种影响而只把语文课当作是知识技能训练的场所。人文性人文性 语文素养从操作层面来看语文素养从操作层面来看,是培养听说,是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只能在听说读写的实践读写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只能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
21、和发展,除此别无他途。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中形成和发展,除此别无他途。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也只能通过学生主体的感悟与体验,通过学生主体也只能通过学生主体的感悟与体验,通过学生主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才得以实现。的语文实践活动才得以实现。根据语文学科特点,语文教学中宜提倡根据语文学科特点,语文教学中宜提倡三少与三多三少与三多:少理性分析,多感性诵读;精教师讲少理性分析,多感性诵读;精教师讲解,多学生实践;淡知识体系,多能力发展。解,多学生实践;淡知识体系,多能力发展。实践性实践性 汉字是一种汉字是一种表义表义文字,文字,形义联系形义联系非常紧密。认识了汉字,对非常紧密。认识了汉字,对词义的理解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22、。初学汉字,词义的理解也就八九不离十了。初学汉字,构形复杂构形复杂,是一,是一大难点。但大难点。但高频高频使用的使用的汉字数量不大汉字数量不大,汉字构成汉语,其再,汉字构成汉语,其再造能力极其强大。这就提示我们要十分重视汉字教学。汉字造能力极其强大。这就提示我们要十分重视汉字教学。汉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重要内容。从语法的角度看,汉语较英语从语法的角度看,汉语较英语语法语法约束约束相对宽松相对宽松。词与词的。词与词的组合相对灵活,没有人称与格的变化。语序与虚词的作用则组合相对灵活,没有人称与格的变化。
23、语序与虚词的作用则较为重要。汉语语意比较经不起理性的分析,而长于整体的较为重要。汉语语意比较经不起理性的分析,而长于整体的意会和感悟。对汉语语言规律的把握,更多借助于整体诵读意会和感悟。对汉语语言规律的把握,更多借助于整体诵读积累感悟中形成语感。这种语感呈现一种积累感悟中形成语感。这种语感呈现一种直觉感性直觉感性、整体混整体混沌沌的特点。的特点。汉语的独特性要求教学形式多感性积累,多整体诵读,多意汉语的独特性要求教学形式多感性积累,多整体诵读,多意会感悟。会感悟。20122012年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考简答题:年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考简答题:简述汉字的特点(区别于拼音文字)(简述汉字的特点(区
24、别于拼音文字)(6 6分)分)汉语文的独特性汉语文的独特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
25、方式的形成。,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的精神,应该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