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教材人教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必背知识点(填空版+背诵版).doc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4351323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124
  • 大小:21.7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材人教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必背知识点(填空版+背诵版).doc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教材 高中地理 选择性 必修 全册必背 知识点 填空 背诵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_人教版(2019)_地理_高中
    资源描述:

    1、Chapter 1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识点1: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 】的旋转运动。2运动特点特点自转轴地轴北端始终指向【 】附近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 】方向【 】北极上空看呈【 】,南极上空看【 】周期太阳日:【 】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 】周期速度角速度:约为【 】,除极点外都相等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 】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2方向:【 】。3周期: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1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10秒,是地球公转的【 】周期。4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5

    2、速度位置时间速度A点近日点【 】初线速度【 】,角速度【 】B点远日点【 】初线速度【 】,角速度【 】知识点3: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概念(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 】的平面。(2)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3)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 】,目前是【 】。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 】运动(1)移动规律(北半球)(2)周期: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一、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还有相关性,具体如下表所示:运动形式自转公转概念绕地轴的旋转绕太阳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地

    3、轴空间指向空间指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运动周期以遥远恒星为参照点1恒星日23时56分4秒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太阳为参照点1太阳日24时(昼夜交替现象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速度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约为15/h(1/4分钟)平均约1/天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线速度因纬度而异,自赤道(1 670 km/h)向两极(0 km/h)递减平均约30 km/s关系地球自转的平面(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目前存在2326的交角(黄赤交角)二、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

    4、踪观测纬度因素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降低成本地势因素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交通条件对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内陆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三、我国航天发射基地区位条件评价思考方向答题术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地势纬度低(28.2N),海拔高(1 500米),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的有效负荷地形峡谷地形,地形隐蔽,地质结构坚实,有

    5、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气象多晴朗天气,“发射窗口”好。年平均气温18,是全国气候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日照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天,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地形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气象常年干燥无雨,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少,光照时间长,利于发射和跟踪观测安全位于巴丹吉林沙漠深处,周围人迹罕至,安全性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天气状况良好天数较多,这里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无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气温5,是航天发射的理想场区交通交通便利且靠近北京,便于与北京航空航天控制中心联系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纬度更低(19.8N),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安全周围都是海洋,坠

    6、落的残骸不易造成意外,航区及落区安全性好交通我国首个滨海发射中心,靠海港,海上交通便利,便于大型火箭的运输四、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方法(1)常规法: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此判断地球自转方向。(2)极点法: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同理,看到地球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是在北极上空,看到地球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是在南极上空。(3)经度法: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也是地球自转方向。(4)海陆法:根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也可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沿某一纬线从欧洲到亚洲的方向或从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到大西洋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五、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影响的方面黄

    7、赤交角变大(小)太阳直射范围扩大(缩小)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扩大(缩小)五带的范围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六、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规律日期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开始向北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开始向南移动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开始向南移动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开始向北移动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识点1:昼夜交替1概念(1)昼半球:向着太阳的半球是【 】,称为【 】。(2)夜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 】,称为【 】。(3)晨昏线(圈):【 】和【 】的分界线(圈)。晨昏线晨线自西向东,由【 】到【

    8、】的分界线,晨线上正值【 】昏线自西向东,由【 】到【 】的分界线,昏线上正值【 】2.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不停地【 】。3昼夜交替的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这样的周期长短适宜,有利于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知识点2:时差1地方时(1)成因(2)规律2时区和区时名称时区区时属性范围时间产生全球分为【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各时区都以本时区【 】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 】关系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 】小时3国际日界线(1)目的: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2)内容:原则上以【 】经线作为分界线。(3)意义:“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知识点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1偏转规

    9、律:北半球【 】偏,南半球【 】偏,赤道上【 】偏转。2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地转偏向力只改变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 】,不影响其【 】。知识点4:昼夜长短与昼弧、夜弧1昼夜长短反映日照时间的长短。2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 】,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 】,如下图:知识点5: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赤道上:终年昼夜【 】,均为【 】。2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 】。3北半球状况(南半球相反)时间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特殊节气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 】纬度越高,昼【 】,夜越【 】,至北极四周为【 】夏至日,北半球昼【 】、夜【 】,北

    10、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 】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至北极四周有【 】现象冬至日,北半球昼【 】,夜【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到处出现【 】现象知识点6: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概念(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 】的交角。(2)正午太阳高度:一日内【 】的太阳高度,反映太阳辐射的【 】。2变化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 】。3变化规律(1)纬度分布春秋分日由【 】向南北两侧【 】夏至日由【 】向南北两侧【 】冬至日由【 】向南北两侧【 】(2)季节变化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纬度带夏至日达【 】冬至日达【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纬度带夏至日达【 】

    11、冬至日达【 】南北回归线之间各地每年太阳直射【 】次知识点7: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1四季更替划分(以北半球为例)类型范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天文四季过渡季节一年内白昼【 】、正午太阳高度【 】的季节过渡季节一年内白昼【 】、正午太阳高度【 】的季节气候四季3、4、5月6、7、8月9、10、11月12、1、2月2.五带划分(1)划分依据: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呈有规律递减。(2)五带划分一、时间计算(1)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求地方时的步骤与规则如下图所示:(2)区时的计算 (3)与行程(运动)有关的时间计算例如: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甲地起飞,经过x

    12、小时到达乙地,求飞机降落到乙地的时间。可以用两种公式计算:降落到乙地的时间起飞时甲地的时间时差行程时间。降落到乙地的时间起飞时甲地的时间行程时间时差。注意:“”选取原则为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为加法,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二、日期的变更和计算(1)明确日界线的类型日界线自然日界线人为日界线经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180经线日期分割特点0时所在经线时刻在变,该线在地球表面自东向西移动180经线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不变(2)明确日期的变更特点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0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如下图所示:经线展开图示极地投影图示(3)确定日期范围新的一天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

    13、80经线。旧的一天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4)计算日期比值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360。旧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旧的一天所跨经度数/360。新旧两天的比值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旧的一天所跨经度数。三、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2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3昼夜长短的计算(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14、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2(注意: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均为地方时。另外,昼长时数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此公式中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统一标准即可。)(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同一日期,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数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同一日期50N的昼长等于50S的夜长。4全球日出、日落方位太阳直射点位置非极昼、极夜地

    15、区极昼地区(极点除外)北半球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正北日出、正北日落赤道正东日出、正西日落南半球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正南日出、正南日落5.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1)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地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二分日前后间隔时间相同的两日期,昼夜长短相反。二至日前后间隔时间相同的两日期,昼夜长短相同。(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3)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4)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四、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

    16、法(1)公式:H90两点纬度差(2)含义H:观测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两点:太阳直射点、观测点。纬度差:若两点在同一半球,用较高纬度减去较低纬度;若两点分属于南、北半球,将两点的纬度求和。如下图所示: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30N)正午太阳高度是HA9090(3010)70。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是HC9090(102326)5634。五、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2)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

    17、北。(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日出最长正午最短日落最长,且日影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4)计算楼间距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近;纬度较高的地区,楼间距较远。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cotH。(5)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为h90。Chapter 1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识点1: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2运动特点特点自转轴

    18、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太阳日:24时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速度角速度:约为15/h,除极点外都相等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递减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1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10秒,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4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5速度位置时间速度A点近日点1月初线速度较快,角速度较快B点远日点7月初线速度较慢,角速度较慢知识点3: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概念(1)赤道平

    19、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2)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3)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移动规律(北半球)(2)周期: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一、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还有相关性,具体如下表所示:运动形式自转公转概念绕地轴的旋转绕太阳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地轴空间指向空间指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运动周期以遥远恒星为参照点1恒星日23时56分4秒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太阳为参照点1太阳日

    20、24时(昼夜交替现象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速度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约为15/h(1/4分钟)平均约1/天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线速度因纬度而异,自赤道(1 670 km/h)向两极(0 km/h)递减平均约30 km/s关系地球自转的平面(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目前存在2326的交角(黄赤交角)二、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观测纬度因素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降低成本地势因素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海陆位置大陆内

    21、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交通条件对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内陆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三、我国航天发射基地区位条件评价思考方向答题术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地势纬度低(28.2N),海拔高(1 500米),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的有效负荷地形峡谷地形,地形隐蔽,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气象多晴朗天气,“发射窗口”好。年平均气温18,是全国气候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日照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天,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

    22、的时间较多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地形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气象常年干燥无雨,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少,光照时间长,利于发射和跟踪观测安全位于巴丹吉林沙漠深处,周围人迹罕至,安全性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天气状况良好天数较多,这里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无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气温5,是航天发射的理想场区交通交通便利且靠近北京,便于与北京航空航天控制中心联系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纬度更低(19.8N),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安全周围都是海洋,坠落的残骸不易造成意外,航区及落区安全性好交通我国首个滨海发射中心,靠海港,海上交通便利,便于大型火箭的运输四、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方法(1)常规法:地

    23、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此判断地球自转方向。(2)极点法: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同理,看到地球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是在北极上空,看到地球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是在南极上空。(3)经度法: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也是地球自转方向。(4)海陆法:根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也可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沿某一纬线从欧洲到亚洲的方向或从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到大西洋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五、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影响的方面黄赤交角变大(小)太阳直射范围扩大(缩小)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扩大(缩小)五带的范围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六、太阳直射点南

    24、北移动的规律日期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开始向北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开始向南移动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开始向南移动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开始向北移动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识点1:昼夜交替1概念(1)昼半球: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昼,称为昼半球。(2)夜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称为夜半球。(3)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晨昏线晨线自西向东,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晨线上正值日出昏线自西向东,由昼半球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昏线上正值日落2.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不停地自转。3昼夜交替的周期:1个太阳日,即24

    25、小时。这样的周期长短适宜,有利于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知识点2:时差1地方时(1)成因(2)规律2时区和区时名称时区区时属性范围时间产生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关系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3国际日界线(1)目的: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2)内容: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分界线。(3)意义:“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知识点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1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没有偏转。2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地转偏向力只改变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影响其速度。知识点4:昼夜长

    26、短与昼弧、夜弧1昼夜长短反映日照时间的长短。2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如下图:知识点5: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均为12时。2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3北半球状况(南半球相反)时间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特殊节气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至北极四周为极昼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极昼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至北极四周有极夜现象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到处出现极夜现象知识点6:正午太阳高度

    27、的变化1概念(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2)正午太阳高度: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反映太阳辐射的强弱。2变化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3变化规律(1)纬度分布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2)季节变化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纬度带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纬度带夏至日达最小值冬至日达最大值南北回归线之间各地每年太阳直射两次知识点7: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1四季更替划分(以北半球为例)类型范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天文四季过渡季节一年内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过渡季节一年内白昼最短、正午太阳

    28、高度最低的季节气候四季3、4、5月6、7、8月9、10、11月12、1、2月2.五带划分(1)划分依据: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呈有规律递减。(2)五带划分一、时间计算(1)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求地方时的步骤与规则如下图所示:(2)区时的计算 (3)与行程(运动)有关的时间计算例如: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甲地起飞,经过x小时到达乙地,求飞机降落到乙地的时间。可以用两种公式计算:降落到乙地的时间起飞时甲地的时间时差行程时间。降落到乙地的时间起飞时甲地的时间行程时间时差。注意:“”选取原则为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为加法,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二、

    29、日期的变更和计算(1)明确日界线的类型日界线自然日界线人为日界线经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180经线日期分割特点0时所在经线时刻在变,该线在地球表面自东向西移动180经线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不变(2)明确日期的变更特点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0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如下图所示:经线展开图示极地投影图示(3)确定日期范围新的一天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4)计算日期比值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360。旧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旧的一天所跨经度数/360。新旧两天的比值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旧的一天所跨经度数。三、

    30、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2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3昼夜长短的计算(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2(注意:以上两个计算公式

    31、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均为地方时。另外,昼长时数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此公式中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统一标准即可。)(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同一日期,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数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同一日期50N的昼长等于50S的夜长。4全球日出、日落方位太阳直射点位置非极昼、极夜地区极昼地区(极点除外)北半球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正北日出、正北日落赤道正东日出、正西日落南半球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正南日出、正南日落5.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1)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地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

    32、相反。二分日前后间隔时间相同的两日期,昼夜长短相反。二至日前后间隔时间相同的两日期,昼夜长短相同。(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3)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4)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四、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1)公式:H90两点纬度差(2)含义H:观测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两点:太阳直射点、观测点。纬度差:若两点在同一半球,用较高纬度减去较低纬度;若两点分属于南、北半球,将两点的纬度求和。如下图所示: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

    33、(30N)正午太阳高度是HA9090(3010)70。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是HC9090(102326)5634。五、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2)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日出最长正午最短日落最长,且日影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4)计算楼间距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近;纬度较高的地区,楼间距较

    34、远。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cotH。(5)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为h90。Chapter 2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点1: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的【 】。2表现形式(1)地壳运动:岩石圈因受【 】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 】。(2)岩浆活动:岩石圈破裂时,深处【 】沿破裂带上升,侵入【 】或喷出【 】的过程。(3)变质作用:岩石受【 】、【 】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3对地

    35、表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知识点2: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 】能。2表现形式(1)风化作用: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 】、【 】和【 】等的过程。可分为【 】和【 】。(2)侵蚀作用:【 】、【 】、【 】、【 】等外力对地表进行破坏的过程。(3)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4)堆积作用:随着流速【 】、风力【 】或冰川【 】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 】下来的过程。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 】。知识点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的类型成因分类形成典例岩浆岩

    36、侵入岩岩浆【 】岩石圈上部【 】形成的【 】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 】、安山岩、【 】沉积岩碎屑物质被搬运后【 】下来,经压实、【 】而成【 】、【 】、页岩、【 】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 】、高【 】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成片麻岩、【 】、石英岩、【 】2岩石转化(1)岩浆【 】。(2)各类岩石【 】。(3)各类岩石【 】。(4)各类岩石【 】。3物质循环过程一、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

    37、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的许多湖泊)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堆积作用冰川堆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

    38、度地区流水堆积形成石笋、石柱和石钟乳喀斯特地貌区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出山口和河口(例:黄河三角洲)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的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堆积)二、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及应用形成过程突出特点常见岩石用处举例岩浆岩喷出岩岩浆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有流纹或气孔构造玄武岩、流纹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侵入岩岩浆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逐渐

    39、崩解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重要的能源变质岩原有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作用下,使原来的矿物成分、结构等发生改变具有片理构造或表面具有条带状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是钢铁工业的原料三、常见原岩与变质岩的关系原有的岩石变质后的岩石石灰岩大理岩页岩板岩花岗岩片麻岩砂岩石英岩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知识点1:地质构造与地貌岩层的变形和变位,称为【 】。1褶皱(1)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2)褶皱基本形态(3)地貌褶皱类型岩层变化最初形成的地貌侵蚀后的地貌背斜一般【 】拱起【 】A谷地向斜一般【 】弯曲【 】B山岭2.断层(1)概念:当岩层受到的【 】、【 】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2)类型: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教材人教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必背知识点(填空版+背诵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351323.html
    小豆芽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