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全册必背知识点(填空版+背诵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材人教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全册必背知识点(填空版+背诵版).doc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高中地理 选择性 必修 全册必背 知识点 填空 背诵 下载 _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_人教版(2019)_地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Chapter 1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知识点1:不同类型的区域1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 】和【 】划定的空间单元。它是人们基于对世界的认识和实践的需要,在地域差异的基础上划定的。2区域特点(1)具有一定的【 】、【 】和【 】。有些区域,边界是明确的;有些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 】。3区域划分(1)按照【 】划分,如中国东部季风区或黄土高原区。(2)按照【 】划分,如汉语北方方言区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如中国主体功能区。(4)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例如:行政区、【 】、保税区、基本
2、农田保护区等,可以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对口支援地区、国家扶贫地区,有助于消除贫困,体现社会公平。禁止开发区、【 】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除了促进经济发展外,还可以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创新力。(5)客观存在的,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知的区域,例如中国科学家找出的中国野生稻分布区,科学家发现的低硒地区等。知识点2: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1体现:区域的层级高低。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 】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2关系(1)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由于存在行政隶属和【 】关系,不同尺度的行政区在区域发
3、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2)同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一、区域的内涵剖析内涵具体表现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是地表的一部分,占有一定空间,这些空间可以是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等;如长江三角洲占有一定空间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范围有大有小,如东部经济地带的范围大于京津唐工业基地;有的界线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有的界线明确,如行政区有明确的区位特征每个区域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如甘肃省的干旱区位于该省西北部,湿润区位于该省的东南部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如甘肃省的干旱区的内部年降水量大致为200 mm以下,湿润区的内部年降水量大致为800 mm
4、以上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分为大尺度的区域,如东部沿海经济地带;中等尺度的区域,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更小尺度的区域,如上海市浦东新区等客观存在性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二、区域特征1.认识区域的一般思路根据区域的内涵和特点,常从以下五个方面认识一个区域:2.分析区域特征的一般思路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知识点1:区域整体性1.区域要素(1)分类自然要素:【 】、地貌、【 】、水文、生物、土壤等。人文要素:【 】、【 】、【 】等。(2)表现:区域要素可以通过【 】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2.区域整体性表现(1)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
5、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主要表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和【 】,与自然界发生直接联系,如捕鱼、采矿、风能发电;区域的文化会通过【 】、【 】、社会组织等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再间接影响自然界。例如,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的实施,控制了污染企业的数量和分布,以及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减少了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2)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 】,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典型案例如下所示。干旱地区的人水协调:在干旱地区,人们通过修建水渠、发展【 】技术等,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并制定了严格的分段用水制度,使聚落和农业得以发展。同时,这些地区的人们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意识到
6、水资源是区域发展的【 】条件,要保持人水协调,以免给环境造成过大压力。知识点2: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1.区域差异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的区域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如【 】差异、【 】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2.区域关联的实现途径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 】。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区域发生关联。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 】和【 】的区域间【 】实现的。河水从上游流向下游、野生动物的季节性迁徙,属于【 】的区域间流动。人口迁移、产业转移、区际贸易、文化交流等,属于【 】的区域间流动。3.区域关联的影响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 】、
7、【 】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例如,在浙江省青田县,随着有机稻和渔产的市场需求增加,以及到青田体验农事活动的游客增多,青田农户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有可能把青田进城务工的农民重新吸引回来,从而有利于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又如,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强化各自的功能定位,各有侧重地推动要素流动,从而促进各自的进一步发展。知识点3: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1.区域发展的人地协调观(1)区域的发展,既要根据自身的【 】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 】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 】方式,做到【 】。(2)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既需要研究各区域地理环境的【 】,
8、也要分析各区域与区外的【 】。(3)无论是区域各要素的综合作用,还是区域的对外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 】、【 】、社会以及自然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区域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位于北纬【 】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 】入海口大致位于北纬【 】,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地处【 】气候区,夏季【 】,雨热同期地处【 】气候区,虽然也是雨热同期,但【 】稍强;东面有山脉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耕地条件以【 】土为主;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 】;耕地
9、较为【 】;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 】于全国平均水平【 】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 】;耕地【 】;人口密度相对较【 】,人均耕地面积【 】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 】有较丰富的【 】等矿产(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方式水热条件良好,发展【 】耕作业水热条件相对较差,历史上主要发展【 】耕作业主要作物【 】、【 】、棉花等【 】、【 】、大豆等作物熟制一年【 】熟至【 】熟一年【 】熟其他河湖水面较广,【 】业较为发达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主要发展【 】业工业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依托当
10、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 】,成为我国重要的【 】工业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邻近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 】基地3.区域要素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无论是区域各要素的综合作用,还是区域的对外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技术、经济、社会以及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例如,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松嫩平原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再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不断调整,耕地面积大幅【 】,逐渐由全国的粮食【 】区变为粮食【 】区。一、区域差异的分析思路二、区域差异的成因1
1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及其成因气候差异的形成地貌差异的形成水文差异的形成土壤差异的形成植被差异的形成2.人文环境因素差异及其成因差异形成的原因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差异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
12、等差异三、区域发展因地制宜的分析思路区域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深刻影响着区域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共同发展Chapter 1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知识点1:不同类型的区域1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它是人们基于对世界的认识和实践的需要,在地域差异的基础上划定的。2区域特点(1)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有些区域,边界是明确的;有些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3区域划分(1)按照自然特征划分,如中国东部季风区或黄土高原区。(2)按照人文特征划分,如汉语北方方言区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
13、)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如中国主体功能区。(4)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例如:行政区、经济特区、保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可以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对口支援地区、国家扶贫地区,有助于消除贫困,体现社会公平。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除了促进经济发展外,还可以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创新力。(5)客观存在的,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知的区域,例如中国科学家找出的中国野生稻分布区,科学家发现的低硒地区等。知识点2: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1体现:区域的层级高低。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较大尺度的区
14、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2关系(1)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由于存在行政隶属和管辖关系,不同尺度的行政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2)同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一、区域的内涵剖析内涵具体表现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是地表的一部分,占有一定空间,这些空间可以是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等;如长江三角洲占有一定空间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范围有大有小,如东部经济地带的范围大于京津唐工业基地;有的界线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有的界线明确,如行政区有明确的区位特征每个区域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如甘肃省的干旱区位于该省西北部,湿润区位于
15、该省的东南部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如甘肃省的干旱区的内部年降水量大致为200 mm以下,湿润区的内部年降水量大致为800 mm以上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分为大尺度的区域,如东部沿海经济地带;中等尺度的区域,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更小尺度的区域,如上海市浦东新区等客观存在性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二、区域特征1.认识区域的一般思路根据区域的内涵和特点,常从以下五个方面认识一个区域:2.分析区域特征的一般思路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知识点1:区域整体性1.区域要素(1)分类自然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人文要素:人口、文化、经济等。(
16、2)表现:区域要素可以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2.区域整体性表现(1)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主要表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和能量,与自然界发生直接联系,如捕鱼、采矿、风能发电;区域的文化会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再间接影响自然界。例如,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的实施,控制了污染企业的数量和分布,以及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减少了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2)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典型案例如下所示。干旱地区的人水协调:在干旱地区,人们通过修建水渠、发展节水技术等,高效利用有限的水
17、资源,并制定了严格的分段用水制度,使聚落和农业得以发展。同时,这些地区的人们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意识到水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限制条件,要保持人水协调,以免给环境造成过大压力。知识点2: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1.区域差异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的区域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如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2.区域关联的实现途径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区域发生关联。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的。河水从上游流向下游、野生动物的季节性迁徙,属于自然要素的区域间流动。人口迁移、产业转移、区际贸易、文化交流等
18、,属于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3.区域关联的影响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例如,在浙江省青田县,随着有机稻和渔产的市场需求增加,以及到青田体验农事活动的游客增多,青田农户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有可能把青田进城务工的农民重新吸引回来,从而有利于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又如,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强化各自的功能定位,各有侧重地推动要素流动,从而促进各自的进一步发展。知识点3: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1.区域发展的人地协调观(1)区域的发展,既要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
19、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做到因地制宜。(2)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既需要研究各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也要分析各区域与区外的关联性。(3)无论是区域各要素的综合作用,还是区域的对外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技术、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区域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33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大致位于北纬44-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虽然也是雨热同期,但
20、大陆性稍强;东面有山脉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耕地条件以水稻土为主;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耕地较为分散;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耕地集中连片;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方式水热条件良好,发展水田耕作业水热条件相对较差,历史上主要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等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其他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主要发展畜牧业工业位于我
21、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邻近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3.区域要素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无论是区域各要素的综合作用,还是区域的对外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技术、经济、社会以及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例如,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松嫩平原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再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不断调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逐渐由全国的粮食输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