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精品课件:抗菌药物PKPD参数与临床合理用药.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医学精品课件:抗菌药物PKPD参数与临床合理用药.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精品 课件 抗菌 药物 PKPD 参数 临床 合理 用药
- 资源描述:
-
1、抗菌药物PK/PD参数 与临床合理用药,胡燕平 萧山区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内容提要,1 背景资料 2 pK/PD的概念与基本参数 3 药物体内处置过程的复习 4 PK/PD参数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5 PK/PD对给药方案的意义与不足 6 总结,1、背景资料,WHO资料 中国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广谱和联合使用者占58%,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1、背景资料,63届FIP大会03.8.319.8Pharmacy Information Section 资料 抗生素耐药和院内感染已成重大隐患 超过10%医院承认发生过院内感染 一些发达国家中,超过60%院内感染由抗生素耐药病原体引起,1
2、、背景资料,多药耐药在不断增加 志贺菌属:1090%对氨苄耐药 淋球菌:595%对青霉素耐药 肺炎球菌:1270%对青霉素耐药 结核杆菌:240%为MDR 金葡菌:584%对院内感染产生MDR 绿脓:60%对炭青霉烯耐药,庆大,阿米卡星、环丙耐药达90%以上,1、背景资料,导致滥用的因素 医生、患者、食品 全球每年生产的抗菌药物约1/3未用于人类? 国内权威人士及问卷调查显示,滥用抗生素的主要是医生89%,2 药物体内过程的复习,用药剂量,体循环中药物浓度,吸收(Ka),作用位点的药物浓度,药理效应,临床反应,性毒,疗效,转运常数 K12 K21,分布于组织 中的药物,消除(Ke),代谢,排泄
3、,Cl=Ke/C,药动学 PK,药效学 PD,口服给药的二室模型曲线图,血浓度,吸收,有效浓度,峰浓度(Cmax),Ka,时间(t),分布组(),消除,(Ke),AUC,Tmax,effect,conc,药物效应与浓度曲线图,Time,concentrations,Cmax, Tmax, Vd, AUC, T1/2, CL,3 PK/PD的概念与基本参数,(1)概念 PK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ADME PK ( Pharmacokinetics ) PD(Pharmacodynamics)药理学两个组成部分 PD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剂量对药效的影响,药物对临床疾病的效果,PK/PD 将剂量时间
4、浓度效应的关系联系在一起研究,conc,effect,effect,time,time,conc,Pharmacokinetics DoseConc.vs.time,PK/PD DoseEffect.vs.time,Pharmacodynamics Conc. Effect,PK/PD的研究示意图,(2)基本参数 PK参数,与吸收相关的PK参数 吸收半衰期(T1/2) 吸收速率常数(Ka) 生物利用度(F) 达峰时间(Tmax) 血药峰浓度(Cmax),与分布有关的PK常数 表观分布容积( Vd) 药物脂溶性愈低蛋白结合率愈高易保留于血浆,Vd相对较小,如磺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反之,V
5、d较大,如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体内分布广泛 血浆蛋白结合量(Dp) Dp/PT=D/KD+D,与代谢和排泄有关的PK参数 消除半衰期(t 1/2) 消除速率常数(Ke) 清除率(Cl),生物利用度的概念,被试口服制剂 AUC(oral) 静注给药 AUC(in),F(绝对)= =,F(相对)= =,被试口服制剂 参比口服制剂,AUC(T) AUC(R),此处生物利用度所表示的只是吸收程度,不能表示速度,更未考虑药效的问题,MIC,PD参数 抗生素药效学指标,体 外: 1.MIC/MBC 2.杀菌曲线 3.联合药敏试验 4.抗生素后效应 体 内: 1.ED50(动物) 2.人体有效(率) 体内外
6、综合:血清杀菌滴度,PK/PD综合参数 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关系图,AUC 024/MIC(AUIC) C max/MIC SBA FBA TMIC PAE,4 PK/PD参数与临床疗效关系,(1)抗菌药物按杀菌活性分类 第一大类:时间依赖杀菌剂 持续后效应-无或轻、中度 -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氨曲南、碳烯类),克林和大环(红、克)、四环、链、万古 在MIC4-5倍时杀菌率即处于饱和 杀菌范围主要依赖于接触时间 血药浓度超过MIC时间(TMIC)是与临床疗效相关的主要参数,(1)抗菌药物按杀菌活性分类,第二大类:浓度依赖杀菌药物 持续后效应 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甲硝唑 投药目标达到
7、最大药物接触,药物浓度越高杀菌率及杀菌范围也越大 24小时AUC/MIC、峰浓度/MIC是疗效相关的主要参数,第三大类:与时间有关但t 1/2 or PAE 长 头孢曲松t 1/2 8h,因此在临床设计给药方案时是非常重要的依据,(1)抗菌药物按杀菌活性分类,(2)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药效学考虑,药动学/药效学参数与抗菌效力的关糸,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重要参数 时间依赖型的抗生素,TMIC:血药浓度超过MIC的维持时间 TMIC%: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与给药间隔时间的比值,MIC90,时间,浓度,(2)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药效学考虑,-内酰胺类 血药浓度高于MIC时间最主要参数 给药间期并不需要
8、都超过MIC TMIC3040%起效 TMIC 4050%保证有效细菌清除,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重要参数 -时间依赖型抗生素,(2)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药效学考虑,100 80 60 40 20 0,0 20 40 60 80 100 Time above MIC (%),Bacteriologic Cure (%),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重要参数 时间依赖型的抗生素,肺炎链球菌感染动物的模型,青霉素,头孢菌素,有效的细菌清除: 青霉素:TMIC%40% 头孢菌素: TMIC%50%,(2)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药效学考虑,100 80 60 40 20 0,0 20 40 60 80 100 Time
9、above MIC (%),Mortality after 4 days of therapy (%),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重要参数 时间依赖型的抗生素,肺炎链球菌感染动物的模型,青霉素,头孢菌素,有效的细菌清除: 青霉素:TMIC%40% 头孢: TMIC%50%,表:Cefedinir 600mg Qd及300mg Bid对化脓性链球菌的根除率及治愈率的比较,conc,0 2 4 6 8 10 12 14 Time,MIC 0.016g/ml,浓度依赖性药物,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 主要评价参数:AUC024/MIC (AUIC)、 Cmax/MIC,血浓度,时间(t),MIC,Cmax,A
10、UC(effect),AUC024,理论上希望Cmax,AUC024都大于MIC最好,实际很难做到,特别是吸收快,t1/2短的药物,为了维持血药浓度持续时间,减少给药次数将其制成缓释片时,Cmax,某些药由普通片制成缓释片后为了使Cmax尽快达到最大,AUC保持最大,采用疗贯治疗方法较为理想,血浓度,A C D B,MIC,Cmax,Cmax,时间(t),喹诺酮类为典型浓度依赖性抗菌药,浓度越高 ,病原菌清除越快,细菌产生耐药的可能性越小,最好的评估参数为AUIC与Cmax/MIC,良好的AUIC和较高的Cmax/MIC可以预测临床疗效,Forrest研究发现,64例使用喹诺酮类治疗的肺炎患者
11、中UC024/MIC125时,疗效和细菌清除率为42%和26%,当AUC024/MIC125时,两者分别为80和82%,因此认为,AUC024/MIC为125时为抗肺炎链球菌的最低有效值,表 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肺炎链球菌的 AUC/MIC及Cmax/MIC比较表,AUC=药时曲红下面积,Cmax =血浆药物浓度峰值,MIC=最小抑菌浓度,图 三种喹诺酮药物AUIC比较,192,64,47.5,200 150 100 50 0,莫西沙星 加替沙星 左氧,5. PK/PD对给药方案的指导意义,(1)氨基糖苷类日剂量单次给药,提高抗菌活性 氨基糖苷类属浓度依赖型抗生素其Cmax/MIC与临床疗效呈正相
12、关 在日剂量不变情况下,单次给药可获得比多次给药更高的Cmax,使Cmax/MIC值增大,明显提高抗菌活性和临床疗效 但注意Cmax不得超过最低毒性剂量,Moore RD. et al. J Infectious Diseases.1987,155(1)93-98, 降低耐药性发生 体外试验可见细菌与氨基糖苷类首次接触后,在药物消除数小时再接触时出现适应性耐药效应(adaptive resistsnce)是抗生素后效应期(PA phase)药物持续作用的结果 日剂量单次给药既提供相对高的药物浓度避免了首剂效应,此时氨基糖苷类杀菌效应最佳 日剂量单次给药可通过减少细菌与药物接触时间降低产生钝化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