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江苏省镇江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镇江市 2020 三年级 第一次 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0 镇江市高三期末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2019 年是五四运动 100 周年,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经磨难的中 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身处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广大青年 必将在 的新时代里 ,当代青年想要有所建树,就应该 地投身伟大理想,迈稳步子、夯 实根基,这样才能攻坚克难, 。 A.大有可为 大有作为 壮心不已 马到成功 B.大有作为 大有可为 矢志不渝 玉汝于成 C.大有可为 大有作为 矢志不渝 玉汝于成 D.大有作为 大有可为 壮心不已 马到成功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
2、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西方有个荆棘鸟的传说,说有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任何生灵都悦 耳动听。 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上放开了歌喉 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 它一旦离果就会找一棵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 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 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 而那歌声竟然使云崔和夜莺都黯然失色 A. B. C. D. 3.下列诗句描绘的景象与农历节气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竹拥溪桥麦盖坡,土牛行处
3、亦笙歌。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A.立夏立春大雪清明 B.惊蛰立夏立春大雪 C.立秋清明大雪冬至 D.大雪立夏立春清明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 分) 近一时期, 关于我国东北和东北亚几个国家古文化的比较研究, 越来越引起各国学者的 注意,中国东北与各国边境接壤最多的的是黑龙江省,因此各国学者研究的焦点,往往也就 集中在这里。 我国东北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确有许多文化因素与东北亚的考古发现有相 似之处, 反映出这两个相邻的地区在古代的美系异常密切, 然而我们在全面考证这种关系的 前因后果时, 却发现东北亚古文化中明显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某些因素, 其发源
4、地或表现得 很集中的地区,并不是黑龙江,而是辽宁。 A.我国古代的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国家关系密切 B.东北亚古文化被各个国家学者密切关注 C.东北亚古文化研究需要开启新的视角 D.历史上,东北亚文化的发源地可能是辽宁 二、文言文阅读(2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 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 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曰:“善!”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恣所 为,不问其出入。平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
5、将,功多矣,然而终 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王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夏,四月,楚国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 王患之。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大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日:“吾以为亚父使, 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 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日:“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 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五月,将军纪信言于汉王曰:“事急矣!臣请诳楚,王可以间出。”于是陈平夜出女子东门 千余人,楚因四面击之。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量,日:“食尽
6、,汉王降。”楚皆呼万岁, 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去,令韩王信与周苛、魏約、枞公守荥阳。羽见纪 信,问:“汉王安在?”曰:“已出去矣。”羽烧杀信。 汉高帝四年八月,项羽自知少助;食尽,韩信又进兵击楚,羽患之。汉遣候公说羽请太 公。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洪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楚归太公、吕后,引兵解 而东归,汉王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候皆附;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 时也。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从之。 高帝五年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固陵,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信、越不至, 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坚壁自守,谓张良曰:“诸侯不从,奈何?”对
7、曰:“楚兵且破,二人 未有分地,其不至国宜。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齐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坚; 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为相国,今豹死,越亦望王,而君王不早定今能取睢 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越,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信家在楚,其意欲复得故邑能出捐此地 以许两人,使各自为战,则楚易破也。”汉王从之。于是韩信、彭越皆引兵来。 (节选自资治通鉴楚汉相争)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恣所为 恣:放纵,无拘无束 B.汉王患之 患:忧患,灾祸 C.见楚使,即佯惊曰 佯:假装 D.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 期:约定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
8、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骨鲠之臣:骨鲠比喻有骨气、刚直,骨鲠之臣指刚正忠直的官员。 B.大牢具:指羊豕皆备的饭食,天子祭祀使用少牢,诸侯祭祀使用大牢。 C.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义接近 D.左纛:古代皇帝乘舆上的饰物,以犛牛尾或雉尾制成,设在车衡左边或左騑上。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汉王把四万两黄金交规陈平,由他全权处理,不再过问金钱的支出问题,可见汉王对 陈平的信任,陈平也不负所托,顺利离间了项羽和钟离昧等人的关系。 B.楚攻打荥阳时,汉军处于劣势,不得已选择割地求和,亚父看出这是进攻的最好
9、时机, 但项王妇人之仁,不愿意趁人之危,这让亚父非常愤怒。 C.事态紧急之时,纪信乘上了汉王的车子,诈称投降,楚人欢呼雀跃,以为取得了最后 的胜利,但不料汉王趁乱从西门逃走,项王盛怒之下烧死了纪信。 D.在楚汉约定平分天下之后,项羽选择东归、汉王在属下的劝速之下决定趁着楚军疲意 不堪,一定要乘势一举夺取天下,而不能养虎为患、错失时机。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5 分) (2)楚兵且破,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5 分) 9.太史公评陈平“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请结合文本加
10、以概述。(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011 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选自晋书,孟嘉是东晋大将军桓温的参军,孟嘉落帽,形容才子的风雅涵脱 才思敏捷。 10.请结合文本分析颔联用典的妙处。(5 分) 11.关于尾联“看”字的理解,杨伦编撰的杜诗镜铨中说“看字即指茱萸,意更微妙”, 而顾宸在杜律注解中解释为“手把茱英,眼看山水”,你党得哪一个更符合杜甫创作 的初衷,为什么?(6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2.补写出
11、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强) (2)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3)管弦呕哑, 。(杜牧阿房宫赋 (4)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苏轼赤壁赋) (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6)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千磨万击还坚劲, 。(郑變竹石) (8)克己复礼为仁。 ,天下归仁焉。(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一)(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315 题。 哦,香雪 铁凝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 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 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 个小村、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了
12、,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 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儿沟”这一站,每晚七点钟, 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 她 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 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鸟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 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 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
13、就跟了出来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日久天长,她们又在这一分钟里增添了新的内容,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 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作买卖,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 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 又小,但作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 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公社中学虽然女同学不少,但 她们的言谈举止, 一个眼神, 一声轻轻的笑, 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
14、她是小地方来的, 穷地方来的。 “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她们问。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 籵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 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 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 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 深秋,山风渐渐凛列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地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 是照等不误的, 她们仿照火车上那些城里姑娘的样子把自己武装起来, 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 像是等待欢迎远方的贵宾,又像是准备着接受检阅。 火车停了,它对台儿沟表现了少有的冷漠。 香雪顺着车身一直向前走去,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认清了,放在一个 女学生面前的真是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
15、铅笔盒。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 口站定时,还一把攥住了扶手。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这时车身忽然悸动,接着车门被人 关上了香雪扑到车门上,看见凤娇的脸在车下一晃。地拍打着玻璃,冲风娇叫喊着:“风娇! 我怎么办呀!” 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下一站叫西山,西山离台儿沟三十里。这里上车的 人不少,下车的却只有一位旅客。 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把它悄悄塞在女学生座位下面。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 学生想用鸡蛋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但香雪收下了铅笔盒,到底还 是把鸡蛋留在了车上。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 照亮了寂静的山谷, 灰白的
16、小路, 照亮了秋日的败草, 粗糙的树干, 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 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 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 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 她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 求别人,也用不着回
17、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 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 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台儿沟在哪儿?香雪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 看清,那是台儿沟的姐妹们。香雪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 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做。她举起铅 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迎面,那静止的队伍也流动起来了。同时,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 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
18、,香雪!香雪! (原载青年文学1982 年第 5 期,有删改) 1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火车象征着现代文明,它为台儿沟打开了一扇瞭望外面世界的窗口,唤醒了山村姑娘心中 的精神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B.“迎候贵宾”“接受检阅”,姑娘们将自己客体化,自觉地将自己放在低微的地位上,体现了 她们谦卑、好客的形象特征。 C.作者通过人物外貌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山村少女们纯真善良、洁白无瑕的心灵洋溢 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D.作者选取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确定在城市人的位置上,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 逻辑将情节片段加以组接。 14.自
19、动铅笔盒多次出现,简析其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刻画的映衬作用。(6 分) 15.探究本文的丰富意蕴。(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9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8 题 探究存在之谜 周国平 所谓“昆徳拉热”是以误解为前提的。人们误以为眼前正在上演的是一出政治剧,于是这 位移居巴黎的捷克作家便被当做一个持不同政见的文学英雄受到了欢迎或者警惕。 昆德拉最欣赏的现代作家是卡夫卡。 当评论家们纷纷把卡夫卡小说解释为一种批评资本 主义异化的政治寓言时,昆德拉却赞扬它们是“小说的彻底自主性的出色样板”,其政治批判 具有超出政治的人生思考的意义。 鲁迅曾经谈到一种情况:呼唤革命的作家在革命到来时反而
20、沉寂了。比较起来,立足于 人生层面的作家有更耐久的写作生命, 因为政治淡化原本就是他们的一个心灵事实。 他们的 使命不是捍卫或推翻某种教义,而是探究存在之谜。教义会过时,而存在之谜的谜底是不可 能有朝一日被穷尽的。 在小说的艺术中,昆德拉称小说家为“存在的勘探者”、昆徳拉所说的“存在”,直接 引自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尽管这部巨著整个儿是在谈论“存在”,却始终不曾给“存 在”下过一个定义,我们只能约略推断,它是一个关涉人和世界的本质的范畴。 按照尼采的说法,哲学家和诗人都是“猜谜者”,致力于探究存在之谜。那么,小说的特 点何在?在昆徳拉看来,小说的使命与哲学、诗并无二致,只是小说拥有更丰富的手
21、段,它 具有“非凡的合并能力”,能把哲学和诗包容在自身中,而哲学和诗却无能包容小说。 在勘探存在方面,哲学和诗的确各有自己的尴尬。哲学的手段是概念和逻辑,但逻辑的 绳索不能套住活的存在。诗的手段是感觉和意象,但意象的碎片难以映显完整的存在。很久 以来,哲学和诗试图通过联烟走出困境,结果好像并不理想,我们读到了许多美文和玄诗, 也就是说, 许多化装为哲学的诗和化装为诗的哲学, 我不认为小说是唯一的乃至最后的出路, 然而,设计出一些基本情境或情境之组合,用它们来包容、连结、贯通哲学的体悟和诗的感 觉,也许是小说值得一试的途径。 昆德拉把他小说里的人物称做“实验性的自我”,其实质是对存在的某个方面的
22、疑问。例 如,在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中,托马斯大夫是对存在之轻的疑问,特丽莎是对灵与肉的 疑问。 所谓“存在之轻”就是人生缺乏实质,人生的实质太轻飘,所以使人不能承受。在小 说的艺术中,昆德拉作了说明:“如果上帝已经走了,人不再是主人,谁是主人呢?地球没 有任何主人,在空无中前进。这就是存在的不可承受之轻,”可见其涵义与“上帝死了”命题 一脉相承,即指人生根本价值的失落。对于托马斯来说,人生实质的空无尤其表现在人生受 偶然性支配,而他所爱上的特丽莎便是绝对偶然性的化身。另一方面,特丽莎之受灵与肉问 题的因扰。 两个主人公各自代表对存在的一个基本困惑, 同时又构成诱发对方困惑的一个基 本情境。 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