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精品课件:纵隔疾病.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医学精品课件:纵隔疾病.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精品 课件 纵隔 疾病
- 资源描述:
-
1、,纵隔肿瘤、囊肿及肿瘤样病变影像诊断,广医大附二院放射科 唐志伟,纵膈分区法,纵膈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胸椎、上界为胸廓入口、下界为膈肌。 纵膈九分区法: 将胸骨角与第4胸椎下缘连一直线,再于下肺门水平连一直线,把纵膈分为上、中、下部 前纵隔 气管、心包前方至胸骨的间隙 后纵膈 气管、心包后方部分(包括食管及脊柱旁) 中纵隔 前后纵膈之间含有多种重要器官的间隙为,又称 “内脏器官纵膈”。,纵膈分区法,影像诊断路径,纵隔肿块性病变影像诊断思路: 定位诊断? 定性诊断?,定位诊断? 纵隔肿瘤和肺内肿瘤区别,透视转动、深呼吸 、吞钡 摄片-选择肿块凸入肺野最显著的位置 位于胸腔最高或最低处的纵隔肿瘤肿块
2、与纵隔胸膜之夹角一般均为锐角 肿瘤切线位照片 CT 平扫/增强 后处理 重建 MRI,定位诊断? 纵隔肿瘤与肺部肿瘤的鉴别,边缘 毛糙 光滑 呼吸动度 + 肿块与纵隔间 有透亮带 无 肿块最大径 在肺内 在纵隔内 与纵隔间夹角 锐角 钝角 食管移位 不明显 明显,肺内肿瘤,纵隔肿瘤,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1)肿 瘤 部 位 : 前纵隔 胸骨后甲状腺肿、 胸腺瘤、畸胎瘤 中纵隔 淋巴瘤、支气管囊肿、 心包囊肿、转移淋巴结。 后纵隔 神经源性肿瘤、食管囊肿,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2)肿瘤周围结构改变: 良性:推、压。 恶性:侵袭(血栓、癌栓),声带麻痹 膈肌麻痹,心包转移,胸膜
3、转移 远处转移。,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压迫症状的出现对肿瘤的定位及定性亦有帮助: (1)、上腔静脉受压; (2)、肺静脉受压; (3)、心脏受压; (4)、动脉受压; (5)、气管受压; (6)、食管受压; (7)、神经受压。,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3)肿瘤组织特性 性质 CT MRT1 MRT2 实性 3050 中等/稍高 偏高 囊性 020 低 高 脂肪 80 100 高 高,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4)肿瘤形态和密度: 分叶状、分界模糊恶性 类圆形、分界清良性 脂肪、钙化畸胎瘤、脂肪瘤,各论,(一) 胸内甲状腺肿,包括两类: 胸骨后甲状腺肿(多见) 胸骨后甲状腺肿:颈部肿大甲状腺 向下通过
4、胸廓入口进入上纵隔。 先天性迷走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病因: (1) 原发性:先天性迷走甲状腺 ( 1%) (2) 继发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 甲状腺瘤,甲状腺癌 (99%) 病理: 多数是结节性甲状腺肿,其次为腺瘤,少数为腺癌。,胸内甲状腺肿,临床表现: (1)胸内甲状腺以40岁以上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2)胸骨后甲状腺有颈部甲状腺肿大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表现 。 (3)胸内迷走甲状腺多无症状,也可有甲亢等表现。,胸内甲状腺肿,X线表现: 1、上纵隔增宽闭致密 多向一侧 ,右侧多见; 2、气管受压、移位和变形(与肿块推压气管一致); 3、食道吞钡常示与气管一致的移位; 4、主动脉弓可向
5、左下方移位; 5、透视可见肿块随吞咽动作轻度上下移位;,胸内甲状腺肿,6、侧位上胸骨后方透亮影减低 胸内甲状腺肿多位于前上纵隔气管前方,少位于气管后方; 7、肿块内钙化; 8、邻近骨质破坏提示为恶性; 9、颈部甲状腺肿沿前胸壁下移并向上纵隔延伸,侧位照片有鉴别意义。,胸内甲状腺肿,10、颈纵隔连续征: 肿块上端宽大,上缘轮廓消失; 外侧缘达锁骨水平轮廓消失; 气管受压自颈根部开始,向下延续至上纵隔。,胸内甲状腺肿,正位,侧位,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CT表现: 1、高密度肿块-前上纵隔(主动脉弓上区) 。 2、边界:清楚。 3、钙化:点状或不规则,良恶性有差别。 4、囊变:局
6、限性低密度,强化后易显示。 5、强化特点:CT值明显升高,持续时间长 (1) 甲状腺血管丰富 (2) 甲状腺活力强,有吸碘功能。 6、相邻管道移位: 血管、气管、食管受压移位。,胸内甲状腺肿,7、胸骨后甲状腺:与颈部甲状腺肿相连,且密度及强化程度一致。 8、原发性迷走甲状腺: 胸廓入口以下; 未见颈部甲状腺; 无固定发生部位。 9、CT扫描范围与增强技巧、造影剂量。,胸内甲状腺肿,良恶性鉴别: 边界、钙化、周围组织侵犯(气管及脂肪间隙)、纵隔淋巴结肿大,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MRI表现 1、前上纵隔胸骨后肿块,呈T1W
7、I等信号(肌肉信号),T2WI高信号,较均匀。 2、冠状面及矢状面成像易于显示胸骨后肿块与颈部甲状腺的连续性。 3、行 Gd-DATP增强检查,胸骨后肿块明显强化。 4、病变如有钙化,显示不及CT明确,表现为无信号区。,T1WI 等信号,T2WI 高信号,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鉴别诊断 胸腺瘤、畸胎类肿瘤 前上纵隔偶为后上纵隔肿块与颈部甲状腺肿相连 可与吞咽上下移动 CT和MRI检查显示两者密度与信号一致,可有钙化且有明显造影强化是确诊胸内甲状腺肿的依据。,(二)胸腺瘤,病理 病理上可分为上皮样细胞型、淋巴细胞型、混合型和梭形细胞型。 胸腺瘤有明显的恶性变倾向。 临床分型与表现 侵袭性与
8、非侵袭性 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临床上多见于40岁以上,可无症状,约15%的胸腺瘤患者伴有重症肌无力症状。 胸腺囊肿与胸腺脂肪瘤,胸腺瘤,X线表现: 1、纵隔向一侧增宽,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纵隔肿块,边缘清楚。 2、纵隔肿块密度均匀,多位于前纵隔的中部,少数可达隔肌之上。 3、侧位片示肿块主要位于胸骨角之后。,胸腺瘤,胸腺瘤,胸腺瘤,CT表现 (1) 部位:胸骨后大血管前区(前中纵隔) (2) 密度: 良性:多均匀,部分可囊变,少数可钙化 恶性:可见坏死低密度区,少数可钙化 (3) 边界: 良性:多清晰,光滑,周围脂肪间隙存在 恶性:多不规则,模糊,周围脂肪间隙多消失 (4) 转移:胸骨,心包、胸膜
9、、肺 (5) 强化:轻中度不均匀强化,胸腺瘤,恶性胸腺瘤,恶性胸腺瘤,胸腺瘤,MRI表现: 前纵隔升主动脉前方圆形或卵圆形肿块, T1WI呈中等或略低信号,T2WI多为中等或略高信号; 肿块内可有囊变,钙化灶则呈无信号; Gd-DTPA增强检查,肿瘤明显强化; 恶性胸腺瘤MRI表现与CT相似,纵隔脂肪和邻近结构广泛浸润。,良 性 胸 腺 瘤,胸腺瘤,鉴别诊断 胸骨后甲状腺肿:位于前上纵隔,与甲状腺有密切关系,多有钙化。 畸胎瘤:肿块密度及信号不均匀,牙齿、骨骼、脂质成分并存,具有特殊的影像表现。 胸腺脂肪瘤:密度不均匀,肿块中含有脂肪密度,CT值很低。磁共振呈高信号,作脂肪抑制扫描局部信号降低
10、。,胸腺囊肿,2 CT表现 (1) 部位:同胸腺瘤 (2) 边界光滑、锐利、体积较 大,均匀水样密度,囊壁较簿,胸腺囊肿,(三) 畸胎类肿瘤,临床与病理 1 原发性纵隔肿瘤第3 位,发生与发展过程 2 分类与病理: 囊性(皮样囊肿):两胚层结构、单房、 多房; 实性(畸胎瘤):三胚层结构、有恶性变倾向。 3、肿块体积短期增大的提示。,畸胎类肿瘤,3 临床特点: (1) 多见于30岁以下。 (2) 胸背痛。 (3) 咳毛发样痰或豆腐渣样痰。,畸胎类肿瘤,X线表现: 位置:前中纵隔(主动脉弓与心脏交接处水 平上下),向一侧纵隔突出,个别可向两侧 突出。 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 轮廓:清楚、光滑。
11、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囊性者密度低而均匀。 钙化:斑点、弧形或不规则。,畸胎类肿瘤,瘤中骨骼、牙齿或钙化为特异性X线征; 肿瘤较大可明显向肺内突出,且可与支气管相通,易致误诊。,畸胎瘤,畸胎瘤,畸胎类肿瘤,CT表现 1 部位:胸骨后大血管间区偏下(前中下纵隔) 2 厚壁囊性肿块:边界光滑(与胸腺囊肿、心包囊肿、淋巴管囊肿区别) 3 病灶内含脂肪及钙化,牙齿样密影 (1) 含脂肪成份是囊性畸胎瘤CT特点, 少数可见脂肪-液体平面 (2) 钙化:斑块(片)状或弧线形 (3) 病灶内有骨或牙齿样密度对诊断有 决定性意义。,畸胎类肿瘤,4肿块与心脏大血管接触面(MCI)的形态: 凸出型(胸腺瘤灌铸型或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