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全的液压传动与控制PPT资料(完整版).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很全的液压传动与控制PPT资料(完整版).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液压 传动 控制 PPT 资料 完整版
- 资源描述:
-
1、很全的液压传动与控制PPT资料(完整版)(优选)很全的液压传动与控制课件 1-1 液压技术发展概况液压技术发展概况液压机械液压机械 液压传动是根据液压传动是根据1717世纪帕斯卡指出的流体世纪帕斯卡指出的流体静压力传递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通常将以静压力传递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通常将以液体作为工作介质,以液体的压力能来进行能量与信息液体作为工作介质,以液体的压力能来进行能量与信息传递的传动称为液压传动,采用液压传动的机械简称液传递的传动称为液压传动,采用液压传动的机械简称液压机械。压机械。我国液压技术发展概况我国液压技术发展概况 我国从我国从2020世纪对年代末期开始世纪对年
2、代末期开始发展液压工业,特别是发展液压工业,特别是8080年代到年代到9090年代,我国液压行业年代,我国液压行业的产品水平、科研开发能力和工艺装备水平都有大幅度的产品水平、科研开发能力和工艺装备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液压技术在各工业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提高,液压技术在各工业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主要表现在:但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主要表现在:产品水平低,品种规格少,自我开发能力薄弱成套产品水平低,品种规格少,自我开发能力薄弱成套性差,特别是对重大技术装备、重点工程的配套率严性差,特别是对重大技术装备、重点工程的配套率严重不足;产品质量不稳定,可靠性差,寿命
3、短;重不足;产品质量不稳定,可靠性差,寿命短;一些新的应用领域如航天航空,海洋工程,生物医一些新的应用领域如航天航空,海洋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机器人,微型机械及高温、明火环境下所急学工程,机器人,微型机械及高温、明火环境下所急需的一些特殊元件,几乎处于空白。需的一些特殊元件,几乎处于空白。液压工业已成为影响我国机械工业和扩大机电产液压工业已成为影响我国机械工业和扩大机电产品国际交往的瓶颈产业,迅速改变这种落后面貌,是品国际交往的瓶颈产业,迅速改变这种落后面貌,是我国液压技术界和工业界所面临的迫切任务。我国液压技术界和工业界所面临的迫切任务。1-2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以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以千
4、斤顶工作为例)千斤顶工作为例)F1/A1=F2/A2=p F2=p A2=F1 A2/A1 A1、A2 柱塞柱塞7、4的有效工作面积的有效工作面积 F1、F2 柱塞柱塞7、4上的作用力上的作用力结论:结论:液压系统中的压力大小液压系统中的压力大小是由外负载决定的。是由外负载决定的。柱塞柱塞7下行所扫过的容积应该等下行所扫过的容积应该等于柱塞再上行所扫过的容积。于柱塞再上行所扫过的容积。即 A1 s1=A2 s2s1、s2 液压泵柱塞液压泵柱塞7和液压缸柱塞和液压缸柱塞4的位移的位移 上式两边同除以运动时间上式两边同除以运动时间t,得,得A1 v1=A2 v 2=Q 或或 v 2=A1/A2 v
5、1=Q/A2 2、1 液压泵柱塞液压泵柱塞7和液压缸柱塞和液压缸柱塞4的平均运动速度;的平均运动速度;Q 液压泵输出的平均流量,即输入液压缸的流量。液压泵输出的平均流量,即输入液压缸的流量。结论:结论:只要连续改变泵的流量只要连续改变泵的流量q q,就可以连续地改变柱塞,就可以连续地改变柱塞运动速度,从而实现无级调速。运动速度,从而实现无级调速。单位时间内柱塞单位时间内柱塞7 7和和4 4所做的功即功率所做的功即功率P P分别为分别为 P P1 1=v1 F1=p A1 Q/A1=Q p P P2 2=v2 F2=p A2 Q/A2=Q p结论:结论:液压传动符合能量守衡及转化定律。液压传动符
6、合能量守衡及转化定律。液压传动的基本特征:液压传动的基本特征:以液体为工作介质,靠处于以液体为工作介质,靠处于密闭容器内的液体静压力来传递力,静压力的大小取决密闭容器内的液体静压力来传递力,静压力的大小取决于负载;负载速度的传递是按液体容积变化相等的原则于负载;负载速度的传递是按液体容积变化相等的原则进行的,其速度大小取决于流量。如果忽略损失,液压进行的,其速度大小取决于流量。如果忽略损失,液压传动所传递的力与速度无关。传动所传递的力与速度无关。1-3 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 1.液压泵液压泵 它把机械能转变为液压能,是液压系统的它把机械能转变为液压能,是液压系统的能源装置。能源
7、装置。2.执行元件执行元件 它把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包括作直线运它把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包括作直线运动的液压缸和作回转运动的液压马达。动的液压缸和作回转运动的液压马达。3.控制元件控制元件 包括对系统中液体压力、流量和方向进包括对系统中液体压力、流量和方向进行控制和调节的压力阀、流量阀及方向阀等。行控制和调节的压力阀、流量阀及方向阀等。4.辅助元件辅助元件 为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所需的为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所需的L L述三类元件以外述三类元件以外的装置,在系统中起到输送、贮存、加热、冷却及测量等的装置,在系统中起到输送、贮存、加热、冷却及测量等作用。作用。5.工作介质(液压油)工作介质(液压油)利用它
8、进行能量和信号传递利用它进行能量和信号传递液压传动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和传递情况:液压传动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和传递情况:1-4 液压传动特点液压传动特点优点:优点:(1 1)在同等体积下,液压装置能产生出更大的动力。在同等功)在同等体积下,液压装置能产生出更大的动力。在同等功率下,液压装置的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即:它具有大的率下,液压装置的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即:它具有大的功率密度或力密度,力密度在这里等于工作压力;功率密度或力密度,力密度在这里等于工作压力;(2 2)液压装置容易做到对速度的无级调节,而且调速范围大,)液压装置容易做到对速度的无级调节,而且调速范围大,并且对速度的调节还
9、可以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并且对速度的调节还可以在工作过程中进行;(3 3)液压装置工作平稳,换向冲击小,便于实现频繁换向;)液压装置工作平稳,换向冲击小,便于实现频繁换向;(4 4)液压装置易于实现过载保护,能实现自润滑,使用寿命长)液压装置易于实现过载保护,能实现自润滑,使用寿命长(5 5)液压装置易于实现自动化,可以很方便地对液体的流动方)液压装置易于实现自动化,可以很方便地对液体的流动方向、压力和流量进行调节和控制,并能很容易地和电气、电子控向、压力和流量进行调节和控制,并能很容易地和电气、电子控制或气动控制结合起来,实现复杂的运动、操作;制或气动控制结合起来,实现复杂的运动、操作;(6
10、6)液压元件易于实现系列化、标准化和通用化,便于设计规)液压元件易于实现系列化、标准化和通用化,便于设计规造和推广使用。造和推广使用。有直动式和先导式两种型式,直动式较为常见。当泵的进口压力低于此极限吸人压力时,泵即不能正常工作。(1)液压马达的实际转速n,主要取决于供入液压马达的流量Q、液压马达的工作容积(即每转排量)q和容积效率v。气穴形成原因 液压系统中的某一局部会产生低压区(如流速很大的区域压力会降低)当压力低于工作温度下溶于油液中的空气分离的临界压力时。调速 泵控型起升系统采用容积调速法。采用的清洗液应与系统内所有元件(特别是密封件)相容,并且要与系统将要使用的工作介质相容。(3)不
11、能超负荷使用;上式两边同除以运动时间t,得为了提高油液的粘度并改善其粘温特性,往往添加粘度指数添加剂,它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常用的有聚异丁烯、聚甲基丙烯酸酯等。液压介质中所加的增粘剂是一些高分子长链有机聚合物,以线团状存在于油液中,无变形且呈散乱分布时,其增粘效果好。AB=Ak-AA由气体变为液体,体积减小而形成了“真空”,而周围的高压油液体质点便以极大的速度冲向真空区域,因而引起局部压力的猛列冲击;阀口开启时,作为方向阀,液流的压力损失要小,作为压力阀,阀心的稳定性要好。滤油器的过滤比:滤油器上游油液单位容积中大于某一给定尺寸的颗粒数与下游油液单位容积中大于同一尺寸的颗粒数之比,即 =Nu/
12、Nd(5)系统的补油和散热:液 压 传 动(液压技术)变量泵闭式调速系统 图94闭式系统调速回路中,变量液压泵输出的油液直接进入执行元件(液压马达或液压缸),主油路上没有串接任何的控制阀,在旁路上的溢流阀作为安全阀,限定系统最高压力,正常工作时不溢流。(六)柱塞式变量泵的使用与管理缺点:缺点:(l l)液压传动中的泄漏和液体的可压缩性,使这种传)液压传动中的泄漏和液体的可压缩性,使这种传动无法保证严格的传动比;动无法保证严格的传动比;(2 2)液压传动有较多的能量损失(泄漏损失、摩擦损)液压传动有较多的能量损失(泄漏损失、摩擦损失等),因此,传动效率相对低;失等),因此,传动效率相对低;(3
13、3)液压传动对油温的变化比较敏感,不宜在较高或)液压传动对油温的变化比较敏感,不宜在较高或较低的温度下工作;较低的温度下工作;(4 4)液压传动在出现故障时不易找出原因)液压传动在出现故障时不易找出原因 1-5 液压系统图的图形符号液压系统图的图形符号1.工作原理系统图工作原理系统图 2.图形符号系统图图形符号系统图(GB/1786.1-93)3.结构图结构图2-1 液压介质的功用及类型液压介质的功用及类型1.液压介质的功用液压介质的功用l l)传递能量和信号;)传递能量和信号;2 2)润滑液压元件,减少摩擦和磨损;到散热;)润滑液压元件,减少摩擦和磨损;到散热;4 4)防止锈蚀;)防止锈蚀;
14、5 5)密封液压元件对偶摩擦副中的间隙;)密封液压元件对偶摩擦副中的间隙;6 6)传输、分离和沉淀非可溶性污染物;)传输、分离和沉淀非可溶性污染物;7 7)为元件和系统失效提供诊断信息。)为元件和系统失效提供诊断信息。2.液压介质的类型液压介质的类型 按按ISO674 3ISO674 34 4(GB7631GB76312 28787),液压介质分为),液压介质分为两大类:两大类:一类是易燃的烃类液压油(矿油型和合成烃型);一类是易燃的烃类液压油(矿油型和合成烃型);另一类是难燃(或抗燃)液压液。另一类是难燃(或抗燃)液压液。难燃液包括含水型难燃液包括含水型如高水基液(如高水基液(HFAHFA)
15、、油包水乳化液()、油包水乳化液(HFBHFB)、水一)、水一乙二醇(乙二醇(HFCHFC)及无水型合成液()及无水型合成液(HFDHFD,如磷酸酯),如磷酸酯)两大类。两大类。各种液压介质的主要理化性能见表各种液压介质的主要理化性能见表2 2l l。P P8 8本章主要介绍矿油型液压油及水基难燃液。本章主要介绍矿油型液压油及水基难燃液。2-2 液压介质的主要性能要求液压介质的主要性能要求 如果把液压泵比作液压系统的心脏,其工作介质就如果把液压泵比作液压系统的心脏,其工作介质就是液压系统的血液,它对液压设备的工作寿命、性能和是液压系统的血液,它对液压设备的工作寿命、性能和可靠性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16、。可靠性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一、粘度一、粘度 粘度是油液对流动阻力的度量。液压介质粘度是油液对流动阻力的度量。液压介质应该具有合适的粘度。应该具有合适的粘度。粘度过大粘度过大 将导致机械效率降低,温升加大,泵的吸入将导致机械效率降低,温升加大,泵的吸入性能变差,起动困难、甚至产生气蚀,控制灵敏度下降,性能变差,起动困难、甚至产生气蚀,控制灵敏度下降,掺混在油液中的空气难以分离出来。掺混在油液中的空气难以分离出来。粘度太低粘度太低 将使泄漏增加、容积效率降低,控制精度下将使泄漏增加、容积效率降低,控制精度下降,润滑油膜变薄、磨损加剧。因此,粘度是选择液压降,润滑油膜变薄、磨损加剧。因此,粘度是选择
17、液压油液的重要依据。油液的重要依据。油液粘度是随温度而变化的。要求液压油液的油液粘度是随温度而变化的。要求液压油液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越小越好,即油液具有良好的粘温粘度随温度变化越小越好,即油液具有良好的粘温特性。特性。对于油液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常用粘度指数对于油液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常用粘度指数VIVI来表示。它代表被测油液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来表示。它代表被测油液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与标准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之间的相对比度与标准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之间的相对比较值。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液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值。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液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粘温特性越好。为了提高油
18、液的粘度并改越小,其粘温特性越好。为了提高油液的粘度并改善其粘温特性,往往添加粘度指数添加剂,它是一善其粘温特性,往往添加粘度指数添加剂,它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常用的有聚异丁烯、聚甲基丙烯种高分子聚合物,常用的有聚异丁烯、聚甲基丙烯酸酯等。酸酯等。还要考虑油液的粘压特性。一般而言,压力升高,还要考虑油液的粘压特性。一般而言,压力升高,由于分子间距离缩小,油液粘度增加。由于分子间距离缩小,油液粘度增加。二、抗磨性二、抗磨性 抗磨性是一种与润滑液粘度无关,而主要靠加入的抗磨性是一种与润滑液粘度无关,而主要靠加入的添加剂在对偶表面形成润滑膜而减少磨损的一种性能。添加剂在对偶表面形成润滑膜而减少磨损的
19、一种性能。为了使在难以形成液体润滑的情况下避免产生干摩为了使在难以形成液体润滑的情况下避免产生干摩擦,就必须提高工作介质的抗磨性能,即在液压介质擦,就必须提高工作介质的抗磨性能,即在液压介质中加入油性添加剂及极压抗磨添加剂,通过吸附或化中加入油性添加剂及极压抗磨添加剂,通过吸附或化学反应作用,在相对运动表面形成厚度很薄(学反应作用,在相对运动表面形成厚度很薄(0.1m0.1m以下)但具有良好润滑性能的边界润滑膜,把两个对以下)但具有良好润滑性能的边界润滑膜,把两个对偶表面隔开,阻止基体材料直接接触,使摩擦副承载偶表面隔开,阻止基体材料直接接触,使摩擦副承载能力大为提高,磨损显著减小,这种润滑状
20、态称为边能力大为提高,磨损显著减小,这种润滑状态称为边界润滑。与液体润滑不同,边界润滑膜的形成及其润界润滑。与液体润滑不同,边界润滑膜的形成及其润滑性能与工作介质的粘度无关,而主要与所加的添加滑性能与工作介质的粘度无关,而主要与所加的添加剂有关。剂有关。三、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三、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氧化稳定性氧化稳定性 指油液抵抗与含氧物质,特别是与空气指油液抵抗与含氧物质,特别是与空气起化学反应而保持其性质不发生永久变化的能力起化学反应而保持其性质不发生永久变化的能力。这种反应的结果可能形成固体沉淀物、胶状物和酸性物质,使这种反应的结果可能形成固体沉淀物、胶状物和酸性物质,使元件产生锈蚀
21、、堵塞和加剧磨损元件产生锈蚀、堵塞和加剧磨损。提高其氧化稳定性要添加抗氧化添加剂,抗氧化提高其氧化稳定性要添加抗氧化添加剂,抗氧化剂有游离基抑制剂、过氧化物分解剂和金属钝化剂等剂有游离基抑制剂、过氧化物分解剂和金属钝化剂等三种类型。三种类型。热稳定性热稳定性 指油液在高温时抵抗化学反应和分解的能力指油液在高温时抵抗化学反应和分解的能力。当温升达到一定程度时,油液会产生一些裂化或聚合作用。裂当温升达到一定程度时,油液会产生一些裂化或聚合作用。裂化使分子质量减小而产生一些挥发性较高的物质;聚合产生一化使分子质量减小而产生一些挥发性较高的物质;聚合产生一些树脂状物质、焦油甚至焦炭。些树脂状物质、焦油
22、甚至焦炭。四、抗乳化性和水解稳定性四、抗乳化性和水解稳定性抗乳化性抗乳化性 指阻止油液与水混合形成乳化液的能力指阻止油液与水混合形成乳化液的能力。水解稳定性水解稳定性 指油液抵抗与水起化学反应的能力指油液抵抗与水起化学反应的能力。水是油液中一种很有害的污染物,对液压和润滑系统水是油液中一种很有害的污染物,对液压和润滑系统的危害主要是:水和油液中的金属硫化物和氯化物(来的危害主要是:水和油液中的金属硫化物和氯化物(来自某些添加剂)作用产生酸性物质,对元件产生腐蚀作用;自某些添加剂)作用产生酸性物质,对元件产生腐蚀作用;水与油液中某些添加剂作用产生沉淀物和胶质等有害物水与油液中某些添加剂作用产生沉
23、淀物和胶质等有害物质,加速油液变质劣化;使油液乳化,破坏润滑油膜,质,加速油液变质劣化;使油液乳化,破坏润滑油膜,降低润滑性能;在低温工作条件下,油液中的微小水珠降低润滑性能;在低温工作条件下,油液中的微小水珠结成冰粒,堵塞控制元件的间隙或小孔,引起系统故障;结成冰粒,堵塞控制元件的间隙或小孔,引起系统故障;在高温条件下,水容易汽化而产生气蚀和汽阻。在高温条件下,水容易汽化而产生气蚀和汽阻。为了便于清除液压油中的水分,应在油液中加入适量为了便于清除液压油中的水分,应在油液中加入适量的破乳化剂,使水在油中不易形成乳化液,而是处于游离的破乳化剂,使水在油中不易形成乳化液,而是处于游离状态以便于分离
24、出来。状态以便于分离出来。五、消泡性五、消泡性消泡性消泡性 指抑制油液中泡沫形成以及迅速释放油液中指抑制油液中泡沫形成以及迅速释放油液中分散气泡的能力。分散气泡的能力。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各种油液均可溶解一定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各种油液均可溶解一定量的空气。量的空气。例如在标准状态下,矿油型液压油中空气溶解量例如在标准状态下,矿油型液压油中空气溶解量为为5 51010,油包水乳化液中为,油包水乳化液中为5 57 7,水一乙二,水一乙二醇中为醇中为1 12 2,磷酸酯中约为,磷酸酯中约为5 5。空气在油液中的。空气在油液中的溶解量与绝对压力成正比,与温度成反比。当压力降溶解量与绝对压力成
25、正比,与温度成反比。当压力降低或温度升高时,溶解于油液中的气体会析出而形成低或温度升高时,溶解于油液中的气体会析出而形成气泡。因油液受搅动、油箱液位太低等原因,也将导气泡。因油液受搅动、油箱液位太低等原因,也将导致空气进入而产生气泡。致空气进入而产生气泡。显著降低油液的体积弹性模量和刚性,使液压系统显著降低油液的体积弹性模量和刚性,使液压系统动态性能恶化,严重时将导致执行元件产生爬行现象;动态性能恶化,严重时将导致执行元件产生爬行现象;气泡受急剧压缩时,产生局部高温促使油液热分解、气泡受急剧压缩时,产生局部高温促使油液热分解、氧化和蒸发,加速油液变质;氧化和蒸发,加速油液变质;使润滑油膜断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