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含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浙江省衢州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含答案).doc》由用户(爱会流传)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衢州 2020 届高三 上学 期末考试 语文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衢州 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测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刚刚过去的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 获得终身成就奖的演员楚原也是一位成就斐 (f i)然的导演。有人说张彻的阳刚与金庸的豪迈最为相符,楚原的阴翳(y)与古龙的鬼谲 则是绝配。 B.古人形容长得漂亮可以用“玉树临风” “沉鱼落雁” ,形容难看可以用“东施效颦” “獐 头鼠目” ;而患上“语言贫乏症”的我们只会说“高富帅” “白富美” “矮穷矬(cu) ” “颜值 低” 。 C.面对信息泄露、徇(xn)私舞弊、数据造假等隐患,只有让行业监管
2、水平和个人风 险防范意识同步上升,才能真正筑牢安全堤坝,让各种违规行为无空可钻、无机可乘(ch ng) 。 D.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b)术原著,也是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 践的根源。 易经道出种种人生“失态” ,让人领悟:其实只有多一点自律,方能少一些悔 撼和聒(gu)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小时候我住在北京的旧城墙下。假如那城墙还在,我就能指着它告诉你: “甲庚子年 间,八国联军克天津、破廊坊、直逼北京城下。当时城里朝野陷于权力斗争之中,偌大的一 个京城竞无人去守。 乙此时,有位名不见经传的营官不等待命令,挺身而出,率健锐营 挺字队的区区百人,手持新式快枪,登上了
3、左安门一带的城墙,把联军前锋阻于城下, 前后有一个多小时的功夫 。此人是一个英雄。 ” 像这样的英雄,正史上从无记载,我是从稗 官野史 上看到的。丙有关北京的城墙,当年到过北京的联军军官写道: “这是世界上最伟 大的防御工事。它绵延数十里,是一座人造的山脊。 ”对于一个知道历史的中国人来说,他 怎会只活在现在?历史,它可不只 是尔虞我诈的宫廷斗争和折冲樽俎 的外交谈判。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功夫 B稗官野史 C不只 D折冲樽俎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首颗私人卫星“
4、风马牛”一号发射成功,据介绍,该卫星的发射、研制和后期运 行维护费用,总投入接近五百万元人民币。 B有专家指出,清洗白衬衣时,切忌不要使用漂白剂,因为漂白剂虽能使衣物变白,但 也会让衣物纤维变硬变脆,从而损伤衣物。 C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进程中,一批地方高校经过探索和研究,找准了自身定位,凸显 了办学特色,大幅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D.从接受粮农组织的单向发展援助, 到农业开发和粮食安全领域开展双向合作, 中国的减 贫实践开始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25 个字。 (3 分)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
5、“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中国菜肴不仅内容丰富,其背后蕴含的 文化也非常丰厚。 ,包括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 菜等,其口味也具有很大的不同,人们常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在一定程度上 道出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 。 比如,喜辣的饮食习俗多与东 部地区气候潮湿有关,经常吃辣可以驱寒去湿;过去新鲜蔬菜在北方是罕见的,人们习惯把 菜腌制后慢慢食用,这样,北方大多数人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除了地理环境因素外,各地 的烹饪方法,包括配料、调味、火候、刀工等不同要求,都是形成不同菜肴类型的重要因素。 我们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道菜好吃,然而, ,恐怕一般人讲不清楚了。 这说
6、明,中国饮食有着一种难以言传的美妙。 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6 分) 最近, “报复性熬夜”一词风靡网络。它的意思是,大家白天太忙,晚上明明困得厉害, 还要吃夜宵、 刷手机、 玩游戏, 非熬到两三点睡觉。 有人说, 只有这样才觉得 “拥有了生活” 。 虽说熬夜很伤身体,还要迎接第二天更严重的疲惫困倦,但奇怪的是,大家依然乐此 不疲,这是为什么?“报复性熬夜”的快感其实来自一种“补偿心理” ,按照个体心理学开 创者阿德勒的说法, 当人们因生理或心理问题感到受挫, 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其他方式 (或 在其他领域)来弥补缺憾,缓解焦虑。寻求“补偿”自然是有好处的,但是“过度
7、补偿”无 法给人真正的安慰,还可能造成“睡眠相位后移综合征” (一种慢性睡眠紊乱症状) 。 (1) 请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给“报复性熬夜”下个定义。 (2 分) (2) “报复性熬夜” 折射出当下怎样的社会现状?对此, 你有什么更好的 “补偿” 之法? (4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材料一 诚然,遗址保护所需经费巨大,为了筹集资金,通过采用市场化手段,运作周边土地、 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补充遗址公园的建设资金,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行 为的初衷是遗址的完整保存与修复, 相关景观及设施的设计应以遗址价值与内涵的展示为前 提,
8、而绝非一味地开发“捞金” ,更何况大规模开发项目将会对遗址保护造成影响。 在近年来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 城市开发与文物保护的矛盾很突出。 如果只有地方 政府的土地财政运作, 却缺乏有力的遗址保护措施或是相关保护措施没有得到切实落实, 那 么所谓的“保护条例和法规”就成了一纸空文,遗址保护项目极有可能沦为与文物保护背道 而驰的开发灾难。 考古遗址不是主题公园、 游乐园或普通旅游景点, 拥有遗址资源也并不意味着这一资源 能够自由地转化为城市或地区的竞争力。 遗址保护项目不应成为开发商竞技的舞台, 而应最 大限度地保护和修复原生态和人文环境, 尽可能降低开发建设强度, 为人们对遗址的品鉴和 对历
9、史的思考留下良好的空间。 (摘自徐达 经 济日报 ) 材料二材料二 良渚火了,在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之后。 2019 年 7 月 7 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预约系统上线,短短一天时间,一周内预约门票 就已售空。可以预料,刚刚到来的这个暑假,良渚必将成为杭州旅游的又一张金色名片。 土遗址的保护展示是世界性难题,良渚古城遗址“地下气象万千,地上土丘一片”。为 了拉近观众与悠远历史的距离, 把抽象描述的景象移植到观众脑海之中,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没少下功夫。反山王陵是良渚古城区域内等级最高的墓地,专家在这里一比一还原了 11 座 墓葬的出土情况,展区讲解员会告诉你,真实的墓坑就在你脚下展示区下方 80
10、 厘米处;在 考古体验、河道与作坊两处互动性较强的参访区域,游客可以体验考古发掘的真实经历,也 可以模拟当时良渚人制作漆器、玉器等生活工作场景;通过 5GMR 等高科技方式,对文物 进行数字化建模,让游客在虚拟空间立体触摸珍贵的出土文物 (摘自张雪经 济日报 ) 材料三材料三 以往我们谈中华文明五千年,西方学界存有异议,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明确的文字记 载作为“实证” 。 良渚古城遗址和良渚文化相关的考古发掘与研究,用科学取样测年方法系 统地把这个长江下游新石器晚期文化的时空坐标明确了下来。 目前仅古城遗址内积累的碳十 四测年数据不完全统计就有 200 多个,时间跨度从距今 53004300
11、年之间;其中作为遗产 要素的莫角山宫殿基址、反山墓地和水利系统的具体年代很明确,都是在距今 50004900 年左右营建的。良渚古城遗址的综合研究已经充分说明这是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 。 国际学术界长期以来把“文字、铜器、城市”作为文明起源的三要素,因此在评判世界 不同地区的社会与文化时,也以此为主要标准,去衡量一个古代社会的发展水平。随着良渚 古城遗址申遗工作的全方位展开和推动, 近年来西方学者才得以看到中国新石器晚期考古的 丰硕成果,才评价说中国早期文明被世界大大低估了。低估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文 明起源发展模式跟西方不同,不是按照“文字、铜器、城市”这样的标准。 良渚古城遗址所代
12、表的一系列中国新石器晚期区域国家形态, 在东亚地区早期文明起源 发展进程中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多样性, 它们与以西亚地中海为核心的西方文明进程是平行 且能互相映照的两种模式。 (摘自秦岭学习时报 ) 7下列对材料中“遗址保护”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为了筹集遗址公园的建设保护资金,徐达对于通过市场化手段,运作周边土地、进 行房地产项目开发是坚决反对的。 B对于近年来城市开发与文物保护的突出矛盾,徐达认为,遗址保护项目应尽可能降 低开发建设强度,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修复原生态和人文环境。 C如果缺乏有力的遗址保护措施或者没有切实落实相关保护措施,那么遗址保护项目 就会沦为与文物保护背道而
13、驰的开发灾难。 D土遗址的保护展示是世界性难题,良渚古遗址一比一还原了 11 座墓葬的出土情况, 并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已经攻克了这一世界性难题。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拥有遗址资源并不意味着这一资源能够自由地转化为城市或地区的竞争力。 现实中, 一些遗址保护项目可能正成为某些开发商竞技的舞台。 B在良渚,游客可以体验考古发掘的真实经历,模拟当时良渚人制作漆器等生活工作 场景,在现实中真切地触摸到珍贵的出土文物。 C国际学术界长期以来以“文字、铜器、城市”三要素作为文明起源的主要标准去衡 量一个古代社会的发展水平,但这一标准不足以概括中国的文明起源
14、发展模式。 D良渚古城遗址所代表的一系列中国新石器晚期区域国家形态与以西亚地中海为核心 的西方文明进程是平行的两种模式,且能互相映照。 9.根据上述材料,试概括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的另两个意义: (1)带动杭州乃至浙江旅游业的发展,让世界更好地认识认识中国,认识良渚文化。 (2) (2 分) (3) (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参加葬礼的名人参加葬礼的名人(有删减)(有删减) 川端康成 少年时代, 我没有自己的家,也没有家庭。 学校放假,也寄食于亲戚家,从这家到那家, 走亲串戚。大部分假期,我通常是在两家近亲度过的。这两家坐落在淀川的南、北两侧。一 家
15、是在河内地区的城镇;一家是在摄津地区的乡村。我乘渡船往来其间。我无论到哪家,他 们都很欢迎我,不是说“你来了”,而是说“你回来了”。 二十二岁那年暑假, 不到三十天, 我参加了三次葬礼。 每次我都是身穿亡父的罗纱礼服、 脚蹬白布袜子,手里持着念珠。 最先是河内的远亲举行葬礼。死者是丧主的母亲。她年事已高,儿孙满堂,有的孙子年 近二十。再说她长期患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可以说是到了极乐世界,死而无憾。我亲 眼看见丧主那副沮丧的神情, 以及死者的孙女们那张泛红的脸面, 他们的悲哀也传染给我了。 然而,我却无心怀念死者,哀悼她的死。就是在灵前烧香,我也不知道长眠在棺椁里的是什 么人。每每忘却世上曾
16、存在过这样一个人。 约莫一星期之后, 摄津的表兄给住在河内家的我挂来了电话, 说是姐姐婆家的远亲举行 葬礼,要我一定参加。据说,以前我家举行葬礼,那家也派人前来参加的。我便同摄津的表 兄乘火车前去。 参加吊唁的人除丧主外, 谁是家属, 我弄不清楚。是谁故去,我也全然不知。 表姐的家成了参加葬礼的人的休息场所, 表姐家亲戚的房间则在另处。 在这房间无人谈及故 人的事。大家都只惦挂着天热和出殡的时间。不时有人提问:是谁作古了,享年多大呢?我 继续对弈,等候着出殡。 此后, 摄津的表兄又从工作单位给河内的家挂电话, 说请我代表参加姐姐远房亲戚的葬 礼。但是,是谁家的葬礼,村名和墓地,连表兄也一无所知
17、。说话间,表兄开玩笑说: “你是参加葬礼的名人哩!” 我顿时默然不语。因为是在电话里,我是什么样的表情,表兄自然无从知晓。我对家人 说,我要去参加第三次葬礼。这家的年轻的表嫂苦笑着说:你简直像殡仪馆的人啦。表妹在 做着针线活,她瞅了一眼我的脸。我决定当晚在摄津的家住宿,次日清晨再从那儿出来,就 这样我渡过了淀川。 表兄半开玩笑说的“参加葬礼的名人”这句话, 使我回顾了自己。 我竖起耳朵听了这句 话,忆起了自己的遭遇和过去。其实,我从童年起就参加了不计其数的葬礼。我熟悉摄津地 方的葬礼习俗。一方面是由于不时遇上亲戚的亡故,另一方面是由于乡村繁文缛节,彼此都 要参加对方的摈仪,这些葬礼,我都代表家
18、里人去参加了。我参加最多的,是净土宗和真宗 的葬礼, 但也了解禅宗和日莲宗的仪式。 光凭我的记忆, 就见过五六次人们弥留之际的情景。 还见过三四回人们先用笔蘸死水首先滋润死人的嘴唇。也曾按顺序第一个或是殿后烧香礼 拜,还常去收拾遗骨和收藏遗骨。对于人死后的七七法事的习俗,我也了如指掌。 是年夏季作古的三个人,他们生前我都不曾相识。无法直接感受到悲痛。只有在墓地上 烧香膜拜的时候,才排除杂念,静静地为死者祈祷冥福。我看见不少年轻人垂下双手,低头 进香,但我却是双手合十,顶礼膜拜。许多时候,我的心比起同死者感情淡薄的参加葬礼的 人来,要虔诚得多。我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葬礼的情形刺激了我,使我忆起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