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

  • 上传人(卖家):523738114@qq.com
  • 文档编号:4342713
  • 上传时间:2022-11-30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503.0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由用户(523738114@qq.com)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第六 中学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下载 _考试试卷_数学_初中
    资源描述:

    1、第 1页,共 8页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一文中,认为中国诗较之外国诗篇幅短小,说“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虽“简短”却“可以有悠远的意味”,使人“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这正如宋代诗人梅尧臣所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就告诉我们,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冯友兰先生说:“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的确,在诗歌等艺术

    2、作品中,暗示与明晰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在同一艺术作品中,二者不可得兼。中华民族的心理气质偏于内向,加之儒家主张为人处世要“温柔敦厚”,讲求内敛,要“敏于事而讷于言”,影响到诗人对外部事物的敏锐感触,所以当他们将这些感触诉诸笔端时,常常文字简约,惜墨如金。中国人的性格也是含蓄、委婉的,不喜欢直白、坦露,因而诗人习惯于使用暗示性的语言。以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达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在谈中国诗中,作者用大量篇幅分别从三个方面阐释中国诗歌具有强烈的“暗示性”这一特点。一是将读者引入边涯,接着是深秘的静默。有时候,作者将你引诱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正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和“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一般。这是中国诗使用“暗示”手法的第一种表现方式,也就是在恰当的时候静默不言,欲说还休。二是行文不了了之,引得人遥思远怅。譬如,“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和“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两首诗,这两个“不知”简直撩人心魄!三是问而不答,以问为答。作者说,“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我们在鉴赏古诗时可从意象、题目、作者、注释等方面的暗示性入手。譬如意象,意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合与统

    4、一;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在中国诗词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意象反复出现,具有了约定俗成的意义。古诗词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暗示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月亮则暗示离愁别绪,抒发思乡之愁;鸿雁则表达了游子思乡羁旅之情。它们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化入了国人的思维。掌握这些意象的含意,就能大体抓住整首诗的意境氛围、作者的思想情感甚至诗词的主旨。总之,中国古代诗歌虽简短但并不简单,能够在有限的文字里尽可能多地表达意味。不管是意象、题目,还是作者、注释,无不把诗人的情感精妙地暗示出来。(选自由谈古诗暗示情感,有删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5、.钱钟书认为中国诗的艺术欣赏简短如闪电,却可于尽头处望见“无垠”,此观点与宋代诗人梅尧臣形近意远的诗词观相近。B.诗人创作时常文字简约,惜墨如金,是由于中华民族内向的民族心理以及儒家讲求内敛的处世主张,影响到诗人对外物的敏锐感触。C.冯友兰认为,正因为同一艺术作品很难兼有暗示与明晰两个方面,诗歌、绘画及其他中国艺术形式都富有暗示性,而不够明晰。D.钱钟书认为陶渊明得到生活的真谛时却欲辨忘言,正是诗歌“暗示性”的表现,在语言文字的表达尽头,引人思索,静默中神会。第 2页,共 8页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古典诗歌行文上也体现出“暗示性”安排,诗人在行文不了了之时

    6、,运用一些词语引入遥思远怅,于不明朗中铺开丰富的想象。B.古诗中的意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合与统一,也就是指意象既是客观的物象,也是诗人主观情思的流露。C.中国人的性格不喜直白、坦露,这影响到诗歌创作,表现为多用暗示性的语言,促成了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D.钱钟书先生认为中国诗比西洋诗更懂得利用疑问语气来表情达意,“问而不答,以问为答”带给读者的又何止是一种思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钱钟书先生在他文章谈中国诗中着意从语言文字、行文结构和巧用句式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诗歌具有“暗示性”的特点。B.诗词中冰雪暗示心志的忠贞,鸿雁表达羁旅思

    7、乡,这已是约定俗成的意义,只要掌握这些文化密码,我们就能完全掌握中国的古诗词。C.正因为中国诗歌具有强烈的“暗示性”,也就给后世鉴赏古诗留下了诸多可循之迹,比如意象、题目、作者、注释等都可能有暗示。D.中国诗歌语言的简短特色,并不代表诗歌内容的简单。这不仅透露出中国文人对文字极致的追求,也是对丰富情感的理想化表达。(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12 分)追赶队伍的小兵王羽枪声和爆炸声忽然停了,山上山下一片寂静。抗联官兵陷入了绝境-弹尽粮绝。山下的日军讨伐队一时不明所以,不敢轻举妄动。趁着难得的空隙,趴在皑皑积雪上的战士们慢慢爬到连长的周围。连长从怀里取出仅有的两颗手榴弹,低声说:“最后时刻到了。”

    8、战士们谁都不说话,只是悲壮地点了点头。战争是残酷的,没有人性的日军禽兽不如,抗联战士如果落入日军手里。生不如死。所以,无论战斗多么惨烈,抗联战士都要留下最后一颗手榴弹,或与鬼子同归于尽,或用于自爆,绝不当俘虏。突然,一个一直看天的老战士说:“连长,要起大烟炮了。”连长一愣,忙追问:“老程,快看看,得多长时间才能起?”老程非常有把握地说:“一袋烟。”连长兴奋地说:“有救了!”战士们看看黑沉沉的天空,也不觉面露喜色。连长命令道:“两人一组,大烟炮一起,立刻向山上跑,别犹豫,只管跳下去。”连长又说:“只要能走,就一定要想方设法活下去,追上队伍。”老程拍拍身边的小战士说:“柱子,咱俩一组,跟紧我。”说

    9、着,老程解开腰间的麻绳,将一头递过去,让柱子系在腰上。柱子的脸冻得发青,两手僵硬,好不容易才将麻绳系好。山下的日军终于反应过来,知道抗联战士没有弹药了,嗷嗷叫着向山上冲。鬼子越来越近了,连长猛地甩下一颗手榴弹,巨大的爆炸声响起的同时,战士们用尽力气高喊:“冲啊!杀呀!跟小鬼子拼了!”突然的爆炸声和呐喊声,吓得鬼子惊慌失措,急忙又趴在雪地上,拼命向山上开枪。山上没有还击,鬼子就停止了射击,不敢轻易地往上冲。过了好一会儿,鬼子试探着爬起身,往山上爬。连长看看老程,老程指指天空,肯定地点点头。连长将最后一颗手榴弹投向山下。爆炸声刚传来,天就变了。肆虐的北风突然膨胀起来,打着旋,笼罩了茫茫林海。大雪从

    10、天而降。随着狂风,雪片都变成了雪粒子。狂风裹挟着雪粒子,呜呜怪叫着抽打着大地万物。眨第 3页,共 8页眼的工夫,雪粒子抱成了团,变成了一个个雪球,大大小小的雪球旋转着、飞舞着,铺天盖地,天地之间顷刻变得一片混沌。这就是让人闻风丧胆的东北大烟炮。趁着山下的鬼子一片混乱,抗联战士们立刻起身,两人一组,用尽最后的力气,拼命冲向山顶。狂风暴雪中,人们睁不开眼睛,大大小小的雪球打得人浑身生疼。战士们顾不得这些,只是一个劲往山顶冲。柱子人小腿短,力气早已经用尽,全凭老程在前面拼命拉,才勉强迈开腿。很快,老程凭借经验知道到了山顶。老程转身将柱子拉进怀里,凑到柱子的耳旁喊:“要下山了,死命抱紧我。”老程将柱子

    11、严严实实地搂在怀里,倒退着跳了下去。两人在狂风暴雪中急速落下去,接着重重地跌落在冻得坚硬如石的山坡上,然后快速向山下翻滚。落地的一瞬间,体力早已透支的老程摔成了重伤,在昏迷前的一刻,他将柱子搂得更紧了。柱子终于清醒了,轻轻推推老程,又摸摸他的脸,好像没有了气息。柱子心慌起来,摘下狗皮帽子,给老程戴上,又用冻僵的两手焐着他的脸,试图让他在这一丝温暖里醒过来。让柱子惊喜的是,老程真的醒过来了。柱子喜极而泣,流着泪说:“老程叔,你醒了。”老程断断续续地说:“我,我,不行了,你,你要,追上,队伍。”冰凉的泪水在柱子脸上流淌,他紧紧地抓住老程的衣襟哽咽着说:“老程叔,别离开我,我怕。”老程喘息了好一会儿

    12、,艰难地说:“孩儿呀,虽说,你还,不到,十五,可你,是抗联战士。”柱子说:“老程叔,别说了,你再睡会儿,再歇歇。”老程真就不说话了。他用尽力气,才将两个人身上的雪推到一旁。柱子惊讶地发现,他们被一棵粗壮的红松树挡在了半山腰,自己的胳膊腿还能动,知道老程叔受伤了,柱子赶忙拂去老程身上的雪,却发现他已经静静地走了。柱子将没有子弹的三八大盖枪从老程身上轻轻取下,扶正老程的狗皮帽子,跪在老程身前。大哭着说:“老程叔,没有你我不知死多少次了,我向您保证,我一定活下去,一定追上队伍!老程叔,我一定多杀鬼子,给你们一家人和我爹我娘报仇。”柱子擦干泪,将老程掩埋了,毫不犹豫地背起枪,坚定地向山下走去柱子终于下

    13、山了,他一下子跪在厚厚的积雪上。他喘息了好久,吃两口雪,就站起身,继续跌跌撞撞地往前走。实在走不动了,柱子才休息一会儿。天黑了,柱子就找一个低洼的地方,挖一个雪窝子,钻进去,接着冰凉的枪睡一夜。醒来后,重复着前一天的一切。在茫茫林海里不断向前,柱子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追赶上队伍。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一个小小的身影在崇山坡岭中顽强地行进着(有删改)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开篇写忽然停下来了的枪声和爆炸声,既能让读者紧张起来,又以简洁的语言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去探寻故事的原委。B.小说虽然没有过多地描写战争,但是从抗联官兵的处境中

    14、,读者不难想象这场战争的惨烈,感受到侵华日军的凶残。C.小说通过描写抗联战士的一次战争过程,既交代了柱子的成长经历,也表达了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的主题。D.小说写柱子“擦干泪”“毫不犹豫地背起枪,坚定地向山下走去”,说明柱子成熟起来了,他应该可以追赶上革命队伍。第 4页,共 8页5.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写“老程将柱子严严实实地搂在怀里”,并且“倒退着跳了下去”,为下文柱子的“胳膊腿还能动”作铺垫,使情节合乎情理。B.小说写没有人性而又胆小如鼠的日军,与机智、英勇无畏的抗联战士形成鲜明的对比,小说情节由此发生转变,战士们突围也成为可能。C.

    15、小说人物对话语言通俗明了,而且大都比较简短,这是由紧张的战争氛围所决定的,不过,老程的临终话语则是因为他受伤严重而说话断断续续。D.小说着重刻画老程这个老兵形象,运用语言、肖像、动作、细节等描写手法,写他革命经验丰富,不怕牺牲,善于保护年轻战士的一面。6.请简要分析第段景物描写的作用。(6 分)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共 9 分)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历。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正统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

    16、王振挟帝亲征。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侍讲徐埕言星转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诸地军亟赴京师,谦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景帝立。谦入对,慷概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十月敕谦提督各营军马。而也先挟上皇破紫刑关

    17、直入,窥京师。谦亟分遣诸将,率师列阵九门外,身自督战。战起,也先弟孛罗,平章卯那孩中炮死,知终弗可得志,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于是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请归上皇,帝不悦。卒奉上皇以归,谦力也。景泰八年正月,石亨与吉祥、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诬谦等构邪议,更立东宫,坐以谋逆,处以极刑。谦既死,而亨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对。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是年,有贞为亨所中,戍金齿。又数年,亨亦下狱死,吉祥

    18、谋反族诛,谦事白。万历中,改谥忠肃。(节选自明史于谦传)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B.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C.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D.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第 5页,共 8页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

    19、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御史,通常指负责监察朝廷官吏的官职,约自秦朝开始每个朝代大都设置此官职。B.监国,也称摄政,常指皇帝出京时或指皇帝未能亲政时由他人代为处理朝廷政务。C.九门,源于古宫室制度,天子设九门,文中指明朝修建北京城时设置的九个城门。D.北狩,指到北方狩猎,也借指向北进军,文中其实是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于谦由于口才出众,在高煦投降一事中表现出色,深得皇帝赞赏,班师回朝后得到了和其他大臣一样的赏赐。B.在皇帝被俘后,京城上下大为震惊,有人主张南迁,于谦以宋王朝南渡为例严厉加以驳斥,他的主张得到了

    20、郕王的认可。C.在景帝即位之后,于谦认为边境和京城都应该做好战斗准备,以应对来自北方的敌人,景帝采纳了他的建议。D.陈汝言战败之后,皇帝念及于谦,痛惜不已。恭顺侯吴瑾认为如果于谦尚在,情势必然不至于如此不堪。(二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共 15 分)汴岸置酒赠黄十七汴岸置酒赠黄十七【1】宋 黄庭坚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黄流不解涴【2】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3】谁倚舵楼吹玉笛?斗杓寒挂屋山头。【4】注释注释:【1】此诗为诗人离京赴太和县任时告别友人之作。黄十七:黄介,字几复,与黄庭坚同宗族。【2】涴(w):污染。【3】初平

    21、:即黄初平,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事。叔度:即东汉黄宪,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4】斗杓:指北斗星。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联写黄介心情极为烦闷,作者理解其愁虑繁深,因而邀他出游以消心忧。B.颔联写明月倒映于浑黄的汴河却依然澄明,岸上碧树让人感到秋天的凉意。C.颈联用典,写黄初平牧羊成仙之事虚诞渺茫,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D.尾联勾画出一幅秋夜图,楼船笛声,北斗高挂,无限情愫融入静夜笛声里。11.本诗以景结情,下列唐诗中 没有运用该手法的一项是()(3 分)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

    22、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B.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C.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第 6页,共 8页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注】谢玄晖:即谢朓,南朝齐著名诗人。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

    23、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了后面将要写的内容。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13.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凝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三、四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6 分)三、理解性默

    24、写。(每空 2 分,共 24 分)14.(1)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相约未见愁情,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_,_。”(2)鲍照在拟行路难中“_?_”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田的畅快心情。(5)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6)庄子逍遥游中“_,_”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四、语言文字运用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

    25、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使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 _,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很多传统村落成为旅游胜地,让人们_,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

    26、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 _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第 7页,共 8页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_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B.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C.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

    27、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D.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 B.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C.人们让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D.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方兴未艾接踵而至踌躇满志饱经风雨 B.轰轰烈烈趋之若鹜踌躇满志饱经风雨C.轰轰烈烈接踵而至胸有成竹饱经沧桑 D.方兴未艾趋之若鹜胸有成竹饱经沧桑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目前地理

    28、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B.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C.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它需要广大网民自觉维护网络秩序,文明上网,激浊扬清,形成良好的上网风气,共同建设文明和谐的网络世界。D.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意境与意象一样,是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中总结出来的审美范畴,也是传统文艺理论和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因而具有

    29、共同的审美特征。_,_,_,_,而是在为“情思”寻找和创造合适的载体。透过载体,所抒发的是情感,是心灵-作品发言人(如游子、思妇等)的心灵和作家的心灵。在意象和意境中,当然要描绘大量的景象、物象、事象乃至于人物形象当然,在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关系中,也有侧重,即矛盾的主导方面是主观,是主体的心灵或者干脆就是由心灵幻化出来的因而都是主客观的统一:情与景、心与物、意与象、意与境的统一这就是,它们都是作家根据抒情传意的需要而从生活中选择、提炼出来的但这些都不是作家着意表现的中心,作家的目的不是为它们本身留影造像A.B.C.D.第 8页,共 8页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A.我刚在姑

    30、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B.对于有兴趣投资山乡建设的人,我们将鼎力相助,提供咨询服务。C.青年科学家,商界精英人士李林豪先生在个人爱好与专业选择方面的真知灼见,让我获益匪浅。D.学校后勤组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校园安全隐患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校园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21.下面语段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从古时千里传书到邮局快递,再到一眨眼就完成发送的电子邮件,不得不惊叹科技的魅力,这些改变都是经理了数千年的积累,并非一挥而就的,每一丝改变都经历一代人的呕心沥血,都凝结着几代人的成就,比如电子邮件的发明,要经过电

    31、脑到互联网再到其普及,才有了电子邮件的出现,因此,这些变化是很缓慢的,看似轰轰烈烈的改变,实则是悄然而至。A.一挥而就 B.呕心沥血 C.轰轰烈烈 D.悄然而至五、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0 分)2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见过最不求上进的人是什么样子的?”点赞第一的回答这样说:“他们为现状焦虑,又没有毅力践行决心去改变自己;三分钟热度,时常憎恶自己的不争气,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下去;本想在有限的生命里 体验很多种生活,却只会把同样的日子机械重复很多年;终日洗迹社交网络,脸色蜡黄地对着手机和电脑的冷光屏,可以说上几句话的人却寥寥无几;不曾经历过真正沧桑,却 还失守了最后一点少年意气,他们以最普通的身份埋没在人群中,却过着最煎熬的日子。”评论区中,一万多人点赞了那句“我就是这样的人。人生不易。一位作家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也有这样一句话:自律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说要自律自律的人 很多,但是能够坚持自律自律的人很少。自律自律之人出众,不自律自律之人,淘汰出局。要求: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34271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